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渗储集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作用,收率,孔隙,喉结,油气,机理。
低渗储集层论文文献综述
文静,杨明,齐韦林,姚孟多,侯全政[1](2018)在《叁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低孔特低渗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西山窑组储集层埋深浅(小于2 000 m),储集层类型却属于低孔特低渗型。为揭示其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常规高压压汞实验和电镜扫描等技术,结合区域构造资料分析,进行了储集层特征及低孔特低渗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西山窑组储集层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裂缝。沉积、成岩和构造叁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储集层低孔特低渗;西山窑组早期因为含煤地层的酸性环境导致碳酸盐胶结弱,颗粒间缺少支撑而发生较强烈的快速压实,同时沉积作用又从粒径大小和填隙物含量上控制着储集层原始物性特征,成岩过程中发生的压实作用致使减孔率达到18%,酸性环境还导致高岭石的大量形成、石英次生加大边的发育及晚期的含铁质碳酸盐胶结的发育,胶结减孔率为5%左右;构造应力形成的裂缝为后期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了一定通道,但岩石已在早期压实作用下基本固结致密,且煤层厚度较薄、酸性流体含量不足,难以在小体积粒间大规模流动,溶解强度不大,导致对渗透率贡献很大的粗喉道较少,形成了低孔特低渗储集层。(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8年02期)
尤丽,徐守立,李才,张迎朝,招湛杰[2](2018)在《低渗储集层成岩孔隙演化与“甜点”分布——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研究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低渗储集层特征及"甜点"分布。研究认为,珠海组发育潮坪—扇叁角洲相细、中、粗砂岩储集层,储集层以低渗为主,局部中渗;存在2种孔隙演化模式,"先油充注、后演化致密"模式主要分布在南断裂带—六号断裂带珠叁段,"先演化致密、后天然气充注"模式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压实作用和局部强钙质胶结是造成珠海组储集层低渗的主要原因,厚层、粗粒沉积体是"甜点"形成的前提,弱压实胶结、溶蚀、早期烃类充注及自生绿泥石包壳保护是"甜点"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南断裂带—六号断裂带中等压实区发育Ⅰ类"甜点"、近强压实区发育Ⅱ类"甜点"、近强—强压实且早期油充注区发育Ⅲ类"甜点",六号断裂带强压实、自生绿泥石包壳保护区发育Ⅳ类"甜点"。图10表4参27(本文来源于《石油勘探与开发》期刊2018年02期)
莫建青,安晓芳[3](2017)在《昆北油田低渗储集层渗流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昆北油田切十六井和切十二井开发初期产水等问题开展相关井储层岩石微观渗流室内实验、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为进一步认识储层油水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7年13期)
庞振宇,李艳,段伟,董越,段景杰[4](2017)在《低渗、特低渗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表征——以延长油田延长组长2段和长6段储集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恒速压汞等实验资料,对延长油田低渗、特低渗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微观油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喉道是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储集层渗透率主要由平均喉道半径和单位体积有效喉道个数共同控制,单位体积有效喉道体积、主流喉道半径、最大连通喉道半径对渗透率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与喉道进汞饱和度无关。孔喉半径比与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渗透率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孔喉半径比不断减小,喉道发育程度不断转好,流体的渗流能力不断攀升,地层中的油气容易流经喉道被驱替出来,但是孔喉半径比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孔喉半径比不随孔隙度的改变产生规律性变化。(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7年02期)
李盼,刘之的,陈玉明,赵家宏[5](2017)在《测井资料在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岩相识别中的应用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低孔低渗透油气藏勘探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以沉积相优选有利勘探目标区正逐渐演化到以成岩相来优选勘探"甜点区",于是成岩相的有效识别对优质储层划分至关重要.测井信息能够较好地映射出储集层岩相、孔喉等特征,据此测井资料表征成岩相的研究备受业界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成岩相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分类命名之后,基于国内外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岩相测井评价成果的深入调研和翔实梳理,对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和识别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入剖析.系统总结得知,现有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常规测井资料来划分成岩相.因此,借助于成像测井、核磁测井来标定常规测井,进而来划分成岩相将是本领域发展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7年01期)
史超群,王云龙,秦智,林艳波,潘兆光[6](2016)在《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测井解释和粒度分析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压实作用是导致大安油田泉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物性变差最主要的成岩作用。研究区储集层压实程度为中等,压实破坏程度与储集层复合砂体厚度、分选系数、泥质含量等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胶结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变差的又一重要因素。区内胶结作用强度较弱,胶结作用减孔率与相对构型界面的位置、石英绝对含量、碎屑组分含量和杂基含量等因素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溶蚀作用对区内储集层物性的改善程度相对较小。溶蚀作用增孔率与复合砂体厚度、杂基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压实、胶结、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改造程度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反映砂体的垂向迭置关系、河道厚度规模、水动力强度等沉积特征对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强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孙琳,王兵,蒲万芬,斯荣,辛军[7](2015)在《热水对超低渗储集层微观孔喉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水驱是提高超低渗储集层采收率的重要储备技术之一。利用离心法测定了同一超低渗岩芯经40~180?C热水作用后的毛管力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计算了热水对孔喉大小、分布以及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水温度升高可使毛管力降低,最小湿相饱和度减小,并令半径小于0.03μm的小孔喉数量大幅减少,半径在0.03~0.81μm的中等孔喉及半径大于3.22μm大孔喉数量增多,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增大,孔喉分选性增强,同时各种变化在热水温度达到120?C以前更为明显。利用扫描电镜法对经不同温度热水作用后的超低渗岩芯块的微观孔喉形貌进行了定点扫描,结果证实了孔喉尺寸会在热水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并观察到了微粒的运移。(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黄译瑶,李铁[8](2014)在《定量荧光技术在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研究定量荧光技术的应用方法及低孔低渗储集层的的基本特点,随后介绍了定量荧光技术在低孔低渗的储集层油气采集的应用。研究表明:定量荧光技术与先前的荧光技术相比,改变了许多,弥补了普通荧光技术的不足。由于沉积环境、物质性物源、成岩作用等等诸多元素的影响可能会形成低孔低渗储集层。通过对一系列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定量荧光技术将录井从定性转变成了定量化,并且大大提高了油气的发现率。结果,定量荧光技术在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应用改变了储集层解释困难的现况,并且为今后在储集层研究油气层的解释做出了及其积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4年23期)
王后金,王嘹亮,万晓明,雷克辉[9](2014)在《北黄海盆地中生界低渗储集层裂缝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中朝地台之上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生界砂岩储集层以特低孔特低渗为基本特征,裂缝是已发现油流的主要储集空间。根据盆地的叁维地震、岩心及成像测井资料,采用最新的全局寻优算法的FracPM曲率技术,结合蚂蚁追踪技术,实现了裂缝的高精度成像,从大小尺度两个层面,对中生界目的层的裂缝发育程度和分布状况进行了预测,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在预测的裂缝发育层段钻获较好的油气发现。(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4年03期)
谢庆宾,李娜,刘昊天,何文斌,王志芳[10](2014)在《四川盆地东部建南地区叁迭系须家河组低孔低渗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盆地建南地区叁迭系须家河组为辫状河叁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为辫状河叁角洲沉积的岩屑砂岩、长石质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储集层平均孔隙度5.96%,平均渗透率0.044×10-3μm2,具有明显的低孔低渗特征。须家河组储集层主要形成于叁角洲辫状河道沉积,辫状河侧向改道频繁,砂泥混杂,颗粒分选及磨圆均较差,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不利于原生孔隙的发育;在早期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损失大量原生孔隙,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一般占孔隙损失的60%~85%。随后的胶结作用使得砂岩更加致密,胶结物使孔隙减少12%~18%;此外,研究区须家河组缺乏易溶解的物质成分,长石和碳酸盐胶结物的含量较低,致使后期溶蚀作用微弱,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平均为1%,最高达2.5%。(本文来源于《古地理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低渗储集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综合运用岩心观察和薄片分析,研究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低渗储集层特征及"甜点"分布。研究认为,珠海组发育潮坪—扇叁角洲相细、中、粗砂岩储集层,储集层以低渗为主,局部中渗;存在2种孔隙演化模式,"先油充注、后演化致密"模式主要分布在南断裂带—六号断裂带珠叁段,"先演化致密、后天然气充注"模式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压实作用和局部强钙质胶结是造成珠海组储集层低渗的主要原因,厚层、粗粒沉积体是"甜点"形成的前提,弱压实胶结、溶蚀、早期烃类充注及自生绿泥石包壳保护是"甜点"形成的主控因素。预测南断裂带—六号断裂带中等压实区发育Ⅰ类"甜点"、近强压实区发育Ⅱ类"甜点"、近强—强压实且早期油充注区发育Ⅲ类"甜点",六号断裂带强压实、自生绿泥石包壳保护区发育Ⅳ类"甜点"。图10表4参2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渗储集层论文参考文献
[1].文静,杨明,齐韦林,姚孟多,侯全政.叁塘湖盆地牛圈湖油田低孔特低渗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J].石油实验地质.2018
[2].尤丽,徐守立,李才,张迎朝,招湛杰.低渗储集层成岩孔隙演化与“甜点”分布——以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文昌A凹陷渐新统珠海组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8
[3].莫建青,安晓芳.昆北油田低渗储集层渗流实验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
[4].庞振宇,李艳,段伟,董越,段景杰.低渗、特低渗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分类表征——以延长油田延长组长2段和长6段储集层为例[J].新疆石油地质.2017
[5].李盼,刘之的,陈玉明,赵家宏.测井资料在低孔低渗储集层成岩相识别中的应用综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
[6].史超群,王云龙,秦智,林艳波,潘兆光.松辽盆地大安油田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特低渗—超低渗储集层成岩作用定量研究[J].古地理学报.2016
[7].孙琳,王兵,蒲万芬,斯荣,辛军.热水对超低渗储集层微观孔喉结构的影响[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黄译瑶,李铁.定量荧光技术在低孔低渗储集层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9].王后金,王嘹亮,万晓明,雷克辉.北黄海盆地中生界低渗储集层裂缝预测[J].新疆石油地质.2014
[10].谢庆宾,李娜,刘昊天,何文斌,王志芳.四川盆地东部建南地区叁迭系须家河组低孔低渗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机理[J].古地理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