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人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人,群体,集贤,嵩山,刚正,女性,朝鲜。
文人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邓桂姣,张艳如[1](2019)在《两汉之际文人群体中班彪散文的独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之际文人群体中,班彪的散文独树一帜。班彪的散文以韬略出彩,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谋士之作。班彪将儒生的本色、谋士的智慧、恬静的淡然熔于一炉,使其韬略散文迥异于时人同类之作:韬略睿智却尽显儒生本色,不学谋士之气、纵横之风;忠正诚恳,但不刚硬极谏;少浮词多实务,认真用世却淡泊自处,偶感失意却无怨言。(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5期)
郭海文[2](2019)在《唐代女性文人群体的精神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唐代,女子虽然不能参加科举取士,但与其他时代相较,唐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尤为注重对女性才华的培养,由此出现了诸多富有代表性的女性文人群体。她们不仅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还纷纷拿起笔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幽古之情,在整体上展现出唐代女性文人群体的昂扬风貌。(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9年30期)
扈耕田[3](2019)在《清代前期的嵩山文人群体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前期,嵩山一带出现了一个极有成就的文人群体。其成员前后相继,贯穿顺治至乾隆四世,历时一百余年,可考者达数十人。他们的创作在弘扬地域文化传统与文学精神的同时,又能跳出地域与传统的窠臼,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与创新性,呈现出中原文化博大恢弘的气象。(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陈伟,李树民[4](2019)在《盐文化视域下群体传播对自贡城市形象的塑造——以近代盐都文人群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盐的精神文化起源于群体意识,通过群体传播得以传承。近代盐都文人群体与互联网时代的精英阶层在群体传播中有着众多共同特点:两者都在传承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都为城市形象塑造汇集资源;前者的内容生产机制、群内群外传播机制、群体意识、集合行为本身就是盐的精神文化,是盐都城市形象内在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媒体时代利用群体传播进行城市形象塑造重要的策略参考。(本文来源于《盐业史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孙晓光[5](2019)在《试析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教育改革与下层文人群体》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中后期,法国进行了一场教育改革。这场教育改革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政府和最高法院通力合作,联手通过了以《二月法令》为核心的一系列文件并加以实施。这些法案的颁布和实施,结束了以耶稣会为代表的宗教团体掌控教育的局面,政府和最高法院开始掌控教育。这场改革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和民族化,并且由于改革措施没有及时到位,产生了思想的空窗期,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启蒙思想在学校中的传播。这种启蒙思想的传播为下层文人的产生做了思想动员。启蒙思想在学校的广泛传播,使得一部分学生接受了启蒙思想。这些年轻人因为接受了启蒙思想,而对启蒙哲人所从事的文学事业满怀憧憬。他们在毕业之后纷纷选择前往巴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启蒙哲学家的继承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最后都因生活所追沦落格拉布街,成为靠写作为生的下层文人。这些文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分为了启蒙派和反启蒙派两个阵营。虽然他们的阵营截然对立,观点各有不同,但他们写作的作品大都与启蒙思想和启蒙哲学家密切相关。无论是支持启蒙的下层文人对于启蒙的普及,还是反启蒙文人对启蒙精神和启蒙思想的批判,他们的作品都离不开启蒙思想这根主线。因此,教育改革传播的启蒙思想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理论渊源。教育改革带来的启蒙思想的传播,也在改变着读者们的阅读喜好。通过对于法国南北部读者阅读习惯的对比,我们发现因为南北方教育改革程度的不平衡,两地读者的阅读兴趣迥然不同。而下层文人的数量和地域分布的差异,与南北方读者阅读兴趣的不同有着很大关联。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法国18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对于下层文人群体的影响可以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面来看待:一方面,教育改革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使得下层文人接触到了启蒙思想,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理论渊源;另一方面,教育改革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给下层文人创造了市场,因此,下层文人的数量得以增加;同时,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地域差异,教育改革在南北部的不平衡,让一部分出生于南部地区或者是在南部地区受教育的文人,因为缺乏读者需求,选择来到巴黎,从而影响了读者的地域分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6)
张英明,陆伟芳[6](2019)在《“格拉布街文人”:近代早期伦敦下层报人群体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格拉布街文人"是17、18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下层文人群体,包括受雇记者、报刊的撰稿人以及文学苦力,亦包括一些出身低微的出版印刷商以及某些成名之前的作家等。社会转型时期的格拉布街文人被看成雇佣文人的象征,生活困顿、煮字疗饥、声誉极低,为世人所嘲讽。但是,格拉布街文人的生存境遇、社会地位以及精神状态等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他们为英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们与政府之间的斗争以及对于社会的批判,亦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赵家晨[7](2019)在《论民国宋诗派文人群体的抗战词》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之际,宋诗派文人群体于十四年抗战时所作的以抗战为主题的词作,既有对惨烈的战争场景、过程、结果的书写,亦有对自身飘零、民众流离苦楚的叹息,更有对抗战英模的颂咏。他们的抗战词继承了我国古代战争诗词纪实性的创作手法,擅长刻画具体人物以兴发情感,呈现出"沉郁"风貌,彰显出现代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以宋诗派抗战词为代表的旧体诗词在抗战时期呈现出复兴之势,它们不仅鼓舞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斗志,而且对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补写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陈秋亮[8](2018)在《集贤殿文人群体对朝鲜朝初期汉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朝鲜朝集贤殿文人群体构成朝鲜朝初期文坛的中坚力量,他们以其政治影响、群体赋诗活动以及大量的诗歌创作为朝鲜朝初期汉诗带来了新的时代风气,确立了以性理学为基础、以实用为目的、以学问为涵养的平整典雅的诗歌创作原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诗技艺的成熟与传播,推动了汉诗技法的普及,为规范和提升时代整体诗歌创作水准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明[9](2018)在《复古先声:元初北方书学研究——以元初馆阁文人群体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统一南北方之前,元初北方的书法发展状况一直为学者所忽略。自蒙古灭金直到至元十六年(1279)南宋灭亡近半个世纪的时期之内,北方的书法在金源遗民文人特别是元朝建立以后馆阁文人群体的努力下,以师法唐人为主,同时也表现出了明确的复古倾向,成为元代书法复古主义思潮的先锋军,对元代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书法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王佳宜,马强[10](2018)在《中国古代文人群体视角的屏风色彩认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屏风是中国古代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人则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独特意义的群体之一。文人风格的屏风的色彩呈现出其特殊性,本文通过对屏风色彩变迁、文人色彩认同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屏风色彩的发展脉络,明确了文人群体与屏风色彩互动中的认同关系,并通过对屏风色彩认同的探索,倡导发展中国现代造物文化,呼吁当下社会重视和探索屏风在人居环境中的功能与意义。(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8年04期)
文人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唐代,女子虽然不能参加科举取士,但与其他时代相较,唐代的最大特点就是尤为注重对女性才华的培养,由此出现了诸多富有代表性的女性文人群体。她们不仅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还纷纷拿起笔抒发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幽古之情,在整体上展现出唐代女性文人群体的昂扬风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人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邓桂姣,张艳如.两汉之际文人群体中班彪散文的独特性[J].名作欣赏.2019
[2].郭海文.唐代女性文人群体的精神世界[J].人民论坛.2019
[3].扈耕田.清代前期的嵩山文人群体初探[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陈伟,李树民.盐文化视域下群体传播对自贡城市形象的塑造——以近代盐都文人群体为例[J].盐业史研究.2019
[5].孙晓光.试析18世纪中后期的法国教育改革与下层文人群体[D].山东大学.2019
[6].张英明,陆伟芳.“格拉布街文人”:近代早期伦敦下层报人群体探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赵家晨.论民国宋诗派文人群体的抗战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陈秋亮.集贤殿文人群体对朝鲜朝初期汉诗的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9].张明.复古先声:元初北方书学研究——以元初馆阁文人群体为视角[J].书法研究.2018
[10].王佳宜,马强.中国古代文人群体视角的屏风色彩认同研究[J].艺苑.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