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辣椒疫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辣椒,霉菌,晚疫病,因子,抗药,精油,效应。
辣椒疫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王会征,兰玉彬[1](2019)在《辣椒疫霉菌葡聚糖酶抑制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结晶》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聚糖酶抑制蛋白(GIP)是辣椒疫霉菌在病理环境下诱导产生的一类蛋白,是病原菌抗性蛋白的一种。本研究根据辣椒疫霉菌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序列比对获得葡聚糖酶抑制蛋白全长基因序列。以辣椒疫霉高致病菌株SD33全基因组为模板扩增GIP基因cDNA,并对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经测序验证后与载体pET28a(+)连接,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Rosetta),用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6×His-GIP。重组蛋白在5 mol/L尿素变性环境下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对纯蛋白进行透析、复性、浓缩后进行分子排阻层析纯化,并对获得的纯蛋白进行蛋白结晶试验,为进一步阐明GIP作用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郑庆伟[2](2019)在《南农作物疫病团队揭示辣椒疫霉菌致病机制与寄主免疫调控新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疫霉菌对作物生产和食品安全影响严重,被称为作物"瘟疫"。近十年,科学家专注于马铃薯、大豆等作物上的疫霉病害研究,而对于蔬菜生产上影响较大的辣椒疫霉菌,尚未形成广泛关注。辣椒疫霉菌寄主广泛,能侵染数百种蔬菜等园艺作物。它蔓延速度快、变异频率高、易于暴发成灾,迫切需要找到其致病机制,为辣椒疫霉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王丽慧,高洁铭,陶丽婷,张广楠,李屹[3](2018)在《青海省辣椒疫霉菌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法对采集自青海省不同地区的80份辣椒疫霉菌及4份标准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采集的84份辣椒疫霉菌为实验材料,筛选出30对特异性高,条带清晰的引物进行辣椒疫霉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30对SSR引物扩增的总条带数为127条,多态性条带为114条,多态性检测率为89.7%,PIC范围为0.381~0.837,平均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为0.594。本研究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结论:遗传距离主要分布于0.42~0.94这个区间,平均遗传距离是0.62,相似性系数为0.71的时候可以将供试的84份辣椒疫霉菌分成9个大类,84份辣椒疫霉菌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实验结果显示,第一聚类中包括了来自6个地区的20个菌株,成为了优势种群。本研究为青海省辣椒疫霉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21期)
郑庆伟[4](2018)在《单卫星教授团队解析辣椒疫霉菌通过其致病关键的效应蛋白PcAvr3a12抑制植物免疫的新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近日,该校农学院单卫星教授课题组在ESI前十期刊《Molecular Plant》上面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系统揭示了辣椒疫霉菌通过其Pc Avr3a12效应蛋白靶向并抑制植物内质网定位的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ase的活性、抑制内质网介导的免疫反应侵染植物。(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20期)
刘刚[5](2018)在《辣椒疫霉菌对氟吡菌胺出现抗性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该病原抗逆性强、生存力强,严重威胁着世界各辣椒产区的种植和产量。目前生产上对辣椒疫病的治理策略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内吸性杀菌剂的大量使用,辣椒疫霉菌的抗药性问题日益突出。为探明辣椒疫霉菌对氟吡菌胺的抗药(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技报》期刊2018-05-26)
程颖超,康华军,石延霞,柴阿丽,张红杰[6](2018)在《辣椒疫霉菌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与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及其他8种常见土传病害病原菌Actin基因序列差异,设计并筛选出辣椒疫霉菌的特异性引物YM2F/YM2R,建立辣椒疫霉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定量检测人工模拟带菌样品及田间发病土壤样品中的辣椒疫霉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引物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线性关系良好,灵敏度为1×10~(-1) pg·μL~(-1),是普通PCR的100倍。该体系无需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即可对土壤中的辣椒疫霉菌进行快速、特异且定量检测。对田间土壤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病害发生、流行程度与病原菌密度成正比,从而为该病的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玉姣,陈姗姗,孙柏华,艾聪聪,王中洋[7](2018)在《辣椒疫霉菌诱导辣椒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辣椒疫病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对我国辣椒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深入研究辣椒疫霉的致病机制,寻找辣椒疫霉在辣椒体内的互作蛋白,利用SMART同源重组交换技术,在酵母菌株Y187中构建了被辣椒疫霉侵染不同时期辣椒的cDNA文库。文库质量评定结果显示cDNA文库的滴度为1.13×10~6 CFU/m L,文库的库容量为1.7×10~7 CFU,文库的重组率为96%,插入片段平均长度在1Kbp左右。该文库的构建为研究辣椒疫霉的致病机制、辣椒的抗病机制及寻找药物靶标位点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王海娇,王轶楠,高飞,段鹏飞,刘向阳[8](2018)在《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的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生物活性,离体条件下测定了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影响;观察了处理后供试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变化;测定了对菌丝体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盆栽试验测定了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_(50))为111.89 mg/L;对病菌孢子囊产生的EC_(50)为61.09 mg/L;对孢子囊萌发的EC_(50)为95.14 mg/L;对游动孢子萌发的EC_(50)为54.88 mg/L。肉桂精油可显着降低辣椒疫霉菌菌丝的鲜重和干重,并使菌丝分支增多、变短;亦能提高该菌的细胞膜通透性。盆栽试验表明,肉桂精油对辣椒疫病具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见,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防治辣椒疫病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丁鹏[9](2018)在《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RxLR效应分子克隆及RxLR23同源基因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疫霉病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土传性土壤病害,其危害范围极其广泛,每年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蔬菜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和影响。全世界上有关辣椒疫霉病最早进行记载的是Leonian(1892),他在墨西哥发现了辣椒疫霉病,并确定了病原菌是Phytophthora capsici。关于辣椒疫霉病的防治,目前主要是化学农药防治,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农药残留、植株抗药性增强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辣椒疫霉菌具有很强的变异能力,增加了抗病品种研发的难度。总体而言,辣椒疫霉病的防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巨大难题,需要近一步深入研究。辣椒疫霉是植物病原卵菌中重要的病原菌,其存在大量的RxLR效应因子,辣椒疫霉侵染植物宿主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RxLR效应分子,对植物的抗病反应造成破坏和影响。所以,研究辣椒疫霉RxLR效应因子的功能和结构,对了解辣椒疫霉致病机理,控制疫霉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是以本实验室采集、分离和保存的高致病性的辣椒疫霉SD33为实验材料,结合相关的深入研究,对本实验室辣椒疫霉菌株SD33中的RxLR效应分子进行了如下研究:1.根据JGI辣椒疫霉菌基因组数据库,对辣椒疫霉RxLR效应分子基因进行筛选、克隆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通过NCBI的序列对比,经过功能的研究,确定筛选的效应因子。2.提取辣椒疫霉SD33基因组DNA,克隆辣椒疫霉基因组的效应因子,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将福建、江西等地的辣椒疫霉菌株(小种)与SD33筛选的RxLR23进行比对,选取RxLR3-1、RxLR6-2、RxLR8-2作为同源基因进行研究。3.将效应因子RxLR84、RxLR23、RxLR3-1、RxLR6-2、RxLR8-2融合到pBIN-GFP2表达载体上,转农杆菌后,在本氏烟、辣椒上瞬时表达,观察表型,发现RxLR84抑制Bax的坏死,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表达。分析这些效应因子的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RxLR84、RxLR2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RxLR3-1、RxLR6-2和RxLR8-2主要定位在细胞质。4.将效应因子RxLR23、RxLR3-1、RxLR6-2接种本氏烟,24h接种辣椒疫霉游动孢子,3d后观察结果。RxLR23、RxLR6-2能促进辣椒疫霉游动孢子的侵染,RxLR3-1对辣椒疫霉游动孢子侵染有所抑制。5.核定位和核输出信号对RxLR23功能的影响。将RxLR23分别加入核定位信号(NLS)和核输出信号(NES),对其功能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RxLR23NLS依旧引起辣椒坏死,RxLR23NES基本不引起辣椒坏死,RxLR23NLS、RxLR23NES接种本氏烟,24h后接辣椒疫霉游动孢子,发现RxLR23NLS抑制其侵染、RxLR23NES促进辣椒疫霉侵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RxLR效应因子具有多样性功能,部分效应因子在抑制INF1或Bax的坏死上起到一定作用,同源效应基因在部分氨基酸的多态性位点下,基因功能上会有所差异,核输出信号会导致RxLR23的功能改变,核输出信号会导致RxLR23抑制辣椒疫霉侵染。经过一系列的深入探讨,我们发现RxLR23是具有毒性的效应因子,能引起植物细胞的死亡,效应因子的致病机理通常是植物体内有与其互作的蛋白,筛选出相应的互作蛋白,研究出效应因子与互作蛋白的内在关系,才能更加完整的解释效应因子的致病机理。(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4-01)
张丽[10](2018)在《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RxLR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会引起一种全球传播的病害,每年都会对蔬菜产量产生巨大的影响,是一种毁灭性的蔬菜病害。目前,关于辣椒疫病的防治依然停留在以化学防治为主,农业防治为辅的初级阶段,这种防治方法效率低,成本高,见效慢,受气候影响严重,极易造成辣椒疫霉菌的大面积爆发。随着对卵菌研究的不断推进,有研究发现,卵菌RxLR效应因子在疫霉菌与植物体相互作用时发挥着特别关键的作用,病原菌在宿主植物感染期间分泌大量的RxLR效应因子,其中,大豆疫霉与致病疫霉的研究最深入,辣椒疫霉P.capsici基因组编码约400个RxLR效应因子,大多数效应因子还是未知的,辣椒疫霉在生产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辣椒疫霉效应因子的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本研究以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辣椒疫霉强致病性菌株SD33为材料,克隆了两个辣椒疫霉RxLR效应因子,并将其构建到pBIN-GFP表达载体上,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技术在烟草上进行功能分析,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发现,RxLR13887、RxLR115890均能够在烟草中正常表达,且RxLR115890能够诱导烟草细胞的死亡,RxLR13887、RxLR115890均不能抑制坏死基因Bax诱导的PCD、INF1诱导的PTI,也不能抑制CRN4诱导的细胞坏死,RxLR13887也不能抑制辣椒疫霉的致病性。由于RxLR13887并没有可供研究的功能,RxLR115890只能引起烟草细胞死亡,并没有其他的抑制功能,不利于后续实验的展开。因此,为了保证实验的延续性,本实验的后续研究选取了RxLR101作为研究对象,而RxLR13887、RxLR115890不再展开后续的一系列研究。通过对效应因子功能及抑制性的分析,通过表达模式分析得知,RxLR101在侵染的早期表达量最高;通过对二级结构的预测,将RxLR101截短成5个结构域,通过对截短体的功能验证,发现RxLRnudix(240aa-263aa)仍能抑制Bax诱导的细胞死亡,是候选的关键功能域,且能够抑制辣椒疫霉的致病性。为了验证RxLRnudix的保守性,通过序列比对获得了nudix保守的来自致病疫霉P.infestans的同源基因RxLR101-P.i和来自寄生疫霉P.parasitica的同源基因RxLR101-P.p,验证功能后发现,RxLR101-P.i、RxLR101-P.p均能抑制Bax诱导的PCD,也能抑制辣椒疫霉游动孢子的侵染。RxLR101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为了明确行使功能的关键位置,对其核输入与核输出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证明当RxLR101定位在细胞质时抑制Bax的能力强,当在细胞核时抑制辣椒疫霉致病性的能力强。同时对RxLRnudix的核输入及核输出做了验证,发现当RxLRnudix定位在细胞核时,也能更好地抑制辣椒疫霉的致病性,定位在细胞质时能够更好地抑制Bax诱导的PCD。实验室筛选了RxLR101的候选互作蛋白VPS,利用农杆菌共表达技术在烟草中观察两者的共定位,结果发现,VPS的定位并不受RxLR101的影响。通过本研究,推测RxLR101在辣椒疫霉侵染时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辣椒疫霉与寄主互作的进程中保持活跃。本研究为研究辣椒疫霉的致病机理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同时为研究效应因子与互作蛋白互作的内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8-04-01)
辣椒疫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疫霉菌对作物生产和食品安全影响严重,被称为作物"瘟疫"。近十年,科学家专注于马铃薯、大豆等作物上的疫霉病害研究,而对于蔬菜生产上影响较大的辣椒疫霉菌,尚未形成广泛关注。辣椒疫霉菌寄主广泛,能侵染数百种蔬菜等园艺作物。它蔓延速度快、变异频率高、易于暴发成灾,迫切需要找到其致病机制,为辣椒疫霉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辣椒疫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王会征,兰玉彬.辣椒疫霉菌葡聚糖酶抑制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结晶[J].山东农业科学.2019
[2].郑庆伟.南农作物疫病团队揭示辣椒疫霉菌致病机制与寄主免疫调控新元件[J].农药市场信息.2019
[3].王丽慧,高洁铭,陶丽婷,张广楠,李屹.青海省辣椒疫霉菌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8
[4].郑庆伟.单卫星教授团队解析辣椒疫霉菌通过其致病关键的效应蛋白PcAvr3a12抑制植物免疫的新机制[J].农药市场信息.2018
[5].刘刚.辣椒疫霉菌对氟吡菌胺出现抗性风险[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8
[6].程颖超,康华军,石延霞,柴阿丽,张红杰.辣椒疫霉菌RT-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园艺学报.2018
[7].王玉姣,陈姗姗,孙柏华,艾聪聪,王中洋.辣椒疫霉菌诱导辣椒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鉴定[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王海娇,王轶楠,高飞,段鹏飞,刘向阳.肉桂精油对辣椒疫霉菌的生物活性[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
[9].丁鹏.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RxLR效应分子克隆及RxLR23同源基因的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10].张丽.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capsici)RxLR效应因子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