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服务器论文_崔哲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并行服务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布式,服务器,性能,算法,复本,故障,通信协议。

并行服务器论文文献综述

崔哲伟[1](2011)在《基于ARM的田间并行服务器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30多年,如今精细农业已是结合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精细农业采集大多针对农田,而农田信息自身具有量大、多维、动态、不确定、不完整、稀疏性、时空变异性强等其他工业采集没有的特点,随着3S技术在精确农业中大量应用,田间采集数据的种类、采集范围、采集的精度也急剧变化,传统单片机采集系统很难适应当今农业采集的要求。ARM作为专为嵌入系统设计的通用处理器内核,具备高性能、低功耗、易扩展的优点,早已应用于各个领域,而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移动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在大量无线传感器组成的多跳网络下的农业分布式采集成为趋势,如何尽可能挖掘ARM芯片性能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成为当今研究热点。本文研究目的是解决分布式数据采集后如何高效传输的问题。主要方法是在ARM平台下搭建服务系统,对采集的信息并行传输和分析,将数据和结论快速反馈给用户。所做的工作有:1.设计搭建ARM下嵌入Linux基础系统,包括bootloader移植,内核裁剪移植和文件系统裁剪移植;2.重新设计ARM与下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全双工通信协议,实现稳定无错传输。3.在嵌入式Linux基础下的重新设计服务端应用程序,实现了对客户端的多并发支持等;4.设计云模型及其相关结构在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存储,实现了云模型算法下的数据分析和设备控制。最后对系统的状况和不足提出一些看法,并对未来集群和分布式采集传输服务技术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2)

陈宁[2](2010)在《一种分布式并行服务器模型的性能分析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个分布式并行服务器,必需全面考虑网络层和应用层流量以及响应特性对性能的影响。分布式并行服务器模型(DPS)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和较强的服务能力,对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重点研究了网络层流量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并且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将网络层流量和应用层流量按协议栈分布式处理,提出了改进的DPS模型。改进的DPS模型能够更好的处理网络层流量,有效地改善模型的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系统应用》期刊2010年02期)

左朝树,刘心松,邱元杰,陈小辉,李可[3](2007)在《一种分布式并行服务器节点故障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故障检测技术是实现分布式并行服务器容错的基础。为了尽可能减小故障检测算法对系统通信开销的增加,寄生式自适应故障检测算法被提了出来。该算法依靠系统内部固有的信息交换进行故障检测,而通过自回归AR模型预测消息的传输时间和处理时间,并以此自动调整故障检测的阈值,达到自适应系统运行状况的目的,最后通过伪代码的形式描述了该算法的实现。该算法已被应用于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DPSQL,较好地实现了节点故障检测。(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何敏,赵东风,刘心松[4](2007)在《无线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网络服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并行服务器具有高的整体性能,采用分布式并行服务器作为网络服务器的无线网络将体现出更好的服务性能。无线系统,带宽有限,信道资源分配算法,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服务性能。本文分析了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网络系统中的信息流及其控制,基于令牌方式,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无线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网络的MAC控制算法DPACP,并给出了两种网络服务模型。计算机仿真表明该协议满足不同优先级的性能需求,对多业务的综合服务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使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的服务性能得到较大提升。(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何敏,刘心松,赵东风[5](2006)在《一种应用于宽带分布式并行服务器Ad hoc网络的MAC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并行服务器具有高的整体性能,用它作为网络服务器的Ad hoc网络,会体现出更好的服务性能。然而,无线系统的带宽有限,因此信道资源分配算法直接影响着分布式并行Ad hoc网络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分布式并行Ad hoc网络的MAC协议DPACP,它根据通信节点的状态进行有选择的区分服务,采用混合服务规则满足不同优先级分组、不同通信节点的QoS需求。仿真表明,该协议对不同优先级分组均有良好的适应性,满足不同优先级的性能需求,对多业务的综合服务系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从而使系统的稳定性大大增强,适用于分布式并行Ad hoc服务网络和用户网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6年07期)

左朝树,刘心松,陈小辉,刘丹[6](2005)在《分布式并行服务器内部通信的近似最佳线程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布式并行服务器中,节点间的高速信息交换是改善系统性能的关键.为了改善系统整体性能,在此基于操作系统的多线程时间片轮转调度分析了多收发线程传输数据时所需的近似最佳线程数,并给出了一种计算近似最佳线程数的启发式算法.通过在分布式并行数据库服务器DPSQL中测试表明:利用启发式算法获得的近似最佳线程数能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5期)

左朝树[7](2005)在《基于寄生式故障检测的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容错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工业经济不断向知识经济转变,企业对信息具有重大的依赖性。目前的服务器系统在可靠性方面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求,研制具有强容错能力的服务器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该课题将容错技术、分布式技术、并行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相互融合,提出了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的体系结构,并基于该体系结构研究多模型预测复本控制机制和基于寄生式故障检测的容错机制,能实现服务器系统的“永不停顿”。 文章在研究集群Web服务器系统和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基础上,结合分布式系统、并行处理系统等相关概念,给出了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的定义,并根据容错处理的需要研究了系统结构及相关模块。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接口系统、执行系统、通信系统和管理系统。接口系统负责服务器系统与客户端的交互,执行系统负责完成用户的任务请求,通信系统负责节点间的信息交换,而管理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在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中,复本控制机制在保证用户数据可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在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预测复本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各个节点未来可能达到的任务量,以此作为依据并在保证可用性的前提下,采用多目标优化策略确定数据的冗余度和驻留节点。该算法比纯基于过去或现在任务情况部署复本的一些复本控制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对系统资源利用率有较大的提高。 为了实现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的容错,文章在研究现行故障检测技术基础上,提出了寄生式故障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监测系统内节点间的信息交换,并以动态的时间阈值确定故障节点,与其它检测算法相比能明显地减少系统的通信开销。在节点出现故障时,通过动态重构任务执行过程中的主代理或辅代理等,系统保证当前正在执行的任务不会被终止,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用性,实现故障透明。同时,系统通过数据动态重构和系统动态重构将故障节点隔离,使整个系统运行在正常状态。系统利用该机制可实现服务器节点的动态在线加入和退出,从而实现在线维护,使系统具有“永不停顿”的能力。 最后,文章对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的可靠性及可用性、平均响应时间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5-06-01)

左朝树,刘心松,邱元杰,郝尧,朱相文[8](2005)在《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的动态重构容错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的效率和可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鉴于此,从体系结构上提出了动态重构容错模型,阐述了容错模型的数据分布和操作,并在此基础上描述了动态重构容错算法。该算法通过动态重构数据分布和操作解决了系统节点和网络故障,且使正在执行的任务不被中断。最后对比性地分析和测试了该算法的平均响应时间,说明该算法性能明显优于类似算法。此算法已成功应用于电子政务系统平台———分布式并行数据库系统DPSQL,经使用表明该算法使系统可用性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05年05期)

唐续,刘心松,杨峰,刘谐[9](2005)在《分布式并行服务器中的高性能通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快速以太局网中分布式并行服务器通信特点和对网络协议栈的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分布式操作系统传输协议。该协议在维持通用编程接口的同时,精简网络协议栈底层的冗余操作,减少操作系统干预和协议自维护开销。在8个节点的服务器系统上的测试结果表明,分布式操作系统传输协议获得比用户数据报协议更小的往返延迟和系统开销,应用环境下有约20%的增益,能有力地支持系统扩展和大并发访问服务。(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唐续[10](2004)在《面向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的高速通信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宽带综合网发展迅猛,在此网络平台上开展各种增值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和广电部门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宽带综合网的前端,传统的集中式服务器系统不能满足需求,已经成为限制网络业务多样化发展的性能瓶颈。我们发现具有高可靠性、高性价比和高可扩展性的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在这一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为了获得这样的系统,我们基于Linux系统开发了具有自主版权的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BOD。本文论述的是其通信子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传输协议DOSTP。通信对分布式并行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而传统通信协议在本环境中是相对低效的。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高速通信软件平台DOSTP。它面向服务器内部节点,为服务器系统内部其它模块及某些应用服务提供简洁高效的数据报通信服务。同时,其以开放式系统结构和模块化设计,允许以不同的功能协议模块扩充和升级,从而适应更高的应用要求。该协议精简协议栈底层冗余操作,减少操作系统干预和协议自维护开销,同时维持了通用的用户编程接口。在8个节点的服务器系统上的测试结果表明,DOSTP获得比UDP/IP更小的往返延迟和系统开销,应用环境下有约20%的增益,能有力地支持系统扩展和大并发访问服务。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为系统概述,介绍分布式并行系统的发展情况和针对服务器的应用需求,进而提出本文的工作。第二部分是高速通信研究综述,讲解相关理论依据,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高速通信研究方面已有的尝试及成果和高速通信的研究动向。第叁部分是系统环境,由于我们的通信平台建立在Linux的网络系统中,这部分对Linux网络协议栈予以分析。第四部分是DOSTP的设计与实现,为本文重点。这部分用叁章分别讲解了叁项主体工作,即DOSTP协议栈设计和加入Linux网络系统的实现,底层地址映射模块DOSARP的设计实现,两个功能协议DOS_UDP和DOS_RUDP的设计实现。第五部分是系统测试,这部分给出了各模块的功能测试,并以DOS_UDP/DOSTP对比Linux系统实现的UDP/IP进行整体性能测试,还对测试结果做了初步分析。最后是结论,总结了现有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提出对系统的改进和下一步工作。(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4-01-01)

并行服务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一个分布式并行服务器,必需全面考虑网络层和应用层流量以及响应特性对性能的影响。分布式并行服务器模型(DPS)具有良好的响应特性和较强的服务能力,对它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重点研究了网络层流量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并且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将网络层流量和应用层流量按协议栈分布式处理,提出了改进的DPS模型。改进的DPS模型能够更好的处理网络层流量,有效地改善模型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行服务器论文参考文献

[1].崔哲伟.基于ARM的田间并行服务器设计与实现[D].河北农业大学.2011

[2].陈宁.一种分布式并行服务器模型的性能分析与改进[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

[3].左朝树,刘心松,邱元杰,陈小辉,李可.一种分布式并行服务器节点故障检测算法[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

[4].何敏,赵东风,刘心松.无线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网络服务模型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7

[5].何敏,刘心松,赵东风.一种应用于宽带分布式并行服务器Adhoc网络的MAC协议[J].计算机科学.2006

[6].左朝树,刘心松,陈小辉,刘丹.分布式并行服务器内部通信的近似最佳线程数[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5

[7].左朝树.基于寄生式故障检测的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系统容错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5

[8].左朝树,刘心松,邱元杰,郝尧,朱相文.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的动态重构容错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

[9].唐续,刘心松,杨峰,刘谐.分布式并行服务器中的高性能通信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

[10].唐续.面向分布式并行服务器的高速通信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分布式服务器结构模型2.1分布式网络并行服务器3 改进的分布式并行服务器模型并行服务器模型分布式网络并行服务器一4分布式网络并行服务器

标签:;  ;  ;  ;  ;  ;  ;  

并行服务器论文_崔哲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