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雌系代检测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棉铃虫,抗性,基因,标准,论文,Bt,单雌系代。
单雌系代检测法论文文献综述
陈庆园[1](2005)在《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个体检测标准与单雌系F_1代检测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Bt棉叶片喂饲法对棉铃虫抗性品系(YCR)进行抗性筛选和保持,室内筛选YCR从第61代到72代。利用饲料感染法测定棉铃虫抗性品系的抗性倍数,结果表明:经室内12代筛选,YCR对21%MVP Ⅱ粉剂的抗性倍数稳定在2000倍左右。棉铃虫抗性品系得到保持和进一步的纯化,为研究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分子遗传机理提供了保证。 采用Bt棉叶片喂饲法和含Cry1Ac18.75μg/ml的饲料感染法,通过抗性、敏感亲本及其正、反交试验检测,建立了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抗性个体(rr)的检测标准。喂饲抗性品系(YCR)和敏感品系(HZS)亲本及正交F_1(YCR♀×HZS♂)、反交F_1′(YCR♂×HZS♀)后代的初孵幼虫。处理5天后的结果表明:喂饲Bt棉叶5天,F_1和F_1′存活幼虫的发育龄期为1龄到2龄初期,体重在0.1-0.7mg/头;HZS只有2头存活幼虫,龄期为1龄,体重均为0.1mg;YCR存活幼虫的80.9%发育龄期为2龄中期到3龄,体重≥0.8mg/头。喂饲含Cry1Ac 18.75μg/mL的饲料5天,F_1、F_1、HZS的存活幼虫体重均没有达到0.8mg/头,YCR存活幼虫体重≥0.8mg/头的个数(40头)占总处理虫数(50头)的80.0%,YCR、F_1、F_1′和HZS死亡率分别为(8.0±13.0)%、(66.0±11.4)%、(66.0±20.7)%和(88.0±10.6)%,YCR与F_1、F_1、HZS的死亡率差异极显着(p<0.01).棉铃虫对转Bt基因棉的抗性个体(rr)检测标准为发育龄期达2龄中期,体重≥0.8mg/头。上述结果通过回交试验得到进一步验证。 在室内通过用Bt棉选育棉铃虫抗性品系的基础上,采用单雌系F_1代检测法检测了2004年河北邱县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表明:检测的131个单雌系中,有32个单雌系的存活幼虫达到抗性检测标准(即龄期达到2龄中期,体重≥0.8mg/头),其河北邱县大田棉铃虫种群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E(q)及方差Var(q)分别为12.4×10~(-2)和8.17×10~(-4),95%的置信区间为(0.1526~0.0954)。 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对32个单雌系的达标幼虫进行检测。结果表明:9个单雌系为阳性,即河北邱县Bt棉棉铃虫大田种群中携带钙粘素cDNA大片断缺失的抗性等位基因频率E(q)及方差Var(q),分别为3.76×10~(-2)和2.70×10~(-4),95%的置信区间为(0.0054~0.0698)。(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5-06-01)
单雌系代检测法论文开题报告
单雌系代检测法论文参考文献
[1].陈庆园.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个体检测标准与单雌系F_1代检测方法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