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阻尼器论文_王贞,王纯鹏,吴斌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尼,自适应,阻尼器,因子,永磁,哈密尔顿,模型。

自适应阻尼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贞,王纯鹏,吴斌[1](2019)在《磁流变阻尼器的自适应时滞补偿实时混合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时滞及补偿问题是实时混合试验的核心问题。在磁流变阻尼器的实时混合试验系统中,磁流变阻尼器的强非线性导致加载系统时滞波动,适用于定时滞系统的常规时滞补偿方法的补偿效果不够理想。针对此类问题,采用基于模型参数识别的自适应时滞补偿方法开展实时混合试验。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并通过磁流变阻尼器实时混合试验的数值模拟及真实试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5期)

胡久松,刘宏立,颜志,徐琨[2](2018)在《一种自适应阻尼因子的仿射传播聚类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源码被Toronto大学公开在网络中。针对公开源码中如何选择阻尼因子的值以平衡算法震荡与收敛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阻尼因子的仿射传播聚类算法。所提算法通过监视算法的震荡情况,自适应调整阻尼因子的值,相比公开源码中的固定阻尼策略,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震荡,且可以很大程度地保持阻尼因子较小时的收敛速度。通过多个UCI公开数据集试验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符立梅,彭国华[3](2018)在《基于自适应阻尼因子渗透滤波器的匹配代价聚合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局部立体匹配算法中局部平滑性假设导致的倾斜平面内连续视差的误估计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阻尼因子的渗透滤波器权重匹配算法.首先构造适用于复杂多样图像结构特征的"蝶形"支持窗口;随后通过计算像素点间距离度量、灰度相似性度量及梯度信息度量,自适应地选择水平和垂直阻尼因子,并放宽局部平滑性约束条件,允许倾斜平面上灰度相似的像点存在视差变化;最后根据窗口特征计算带有阻尼因子的渗透滤波代价聚合函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局部匹配算法高效性的同时,明显地改善了倾斜平面的误匹配问题,且对低纹理区域同样有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贾雷[4](2018)在《提高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的自适应有源阻尼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并网逆变器是可再生发电单元与电网之间的接口装置,起着将直流电能转化为高质量的交流电能并馈入电网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并网逆变器通过公共耦合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接入弱电网时,即使并网逆变器自身设计为稳定的系统,电网阻抗的宽范围变化仍然可能导致并网逆变器和电网之间发生严重的谐振。通过在PCC处并联一台有源阻尼器,能够有效阻尼谐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文研究有源阻尼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本文首先利用基于阻抗的稳定性判据推导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系统的稳定条件,指出系统不稳定的原因在于并网逆变器的输出阻抗在与电网阻抗的交截频率处的相位低于-90o。为使系统稳定,可以在PCC处引入一个并联阻抗,以对并网逆变器的输出阻抗进行校正。本文对该并联阻抗的形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其最简单的形式是一个纯电阻,而该电阻可以通过一台有源阻尼器来实现。接着,本文提出有源阻尼器的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能够根据PCC电压的谐振分量自适应地将有源阻尼器的虚拟电阻调节到使系统稳定的临界值,从而减小功率损耗。同时,考虑到有源阻尼器的主要功能是阻尼PCC电压中的谐振分量,而不是抑制电网电压背景谐波引入的稳态谐波分量,本文提出增大有源阻尼器在主要低次谐波频率处的端口阻抗的方法,以进一步减小功率损耗。此外,本文还提出一种电流谐波基准补偿方法,使有源阻尼器在更宽的频率段准确虚拟电阻,有效阻尼系统中的谐振。最后,本文给出有源阻尼器的主电路和控制闭环参数设计方法,设计和搭建一台1kVA的自适应有源阻尼器样机,将其应用于一个6kVA并网逆变器系统,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有源阻尼器虚拟电阻值自适应调节方法、增大低次谐波处端口阻抗的方法、电流谐波基准补偿方法和参数设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陈昭晖,陈宝春[5](2017)在《斜拉索-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频域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频域LQG控制与Hilbert-Huang变换(HHT),并考虑磁流变(MR)阻尼器动力学,提出斜拉索振动的频域自适应控制方法.由HHT识别受控拉索的瞬时振动状态,自适应调节控制器,提高对目标特征频率的追踪能力,且避免时域LQG控制需要对权参数进行试算选取的问题.为验证所提出的自适应频域LQG(i AFLQG)控制算法的有效性,通过与MR被动控制及时域LQG半主动控制相比较,结果表明:i AFLQG控制能够更高效地利用MR阻尼器的动力特性达到最佳的拉索减振效果.(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彭刚杰[6](2017)在《自适应粘弹性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的减振机理研究与参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调谐质量阻尼器(TMD),作为被动控制装置,其本身固有的不可调性及自适应性问题限制了它的应用领域和不同激励下的减振稳定性,特别是在地震激励下的减振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许多学者对其应用领域的拓宽,控制效果及适应性的改进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本身的一些固有缺陷,如对频率的敏感性、对激励的适应性差,质量单元的笨重难以安装等一直难以得到解决。此外,一些改进方法大大增加了控制成本,使得装置的实用性变差。在前期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一种新型被动控制阻尼器——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该阻尼器有效利用碰撞过程耗散振动能量这一事实,将粘弹性限位层并入传统TMD装置,为TMD增加碰撞耗能的能量耗散方式,从而使得TMD的控制频带和减振适应性都得到了提高,本文针对前人的理论研究成果实际制作了用于水平向减振的集成P-TMD装置,通过理论结合试验研究的方式对P-TMD阻尼器的减振机理及其设计参数对减振效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包括:(1)根据P-TMD阻尼器的力学模型设计出用于水平向减振P-TMD阻尼器装置原型并加以实现,检视了该装置的工作状态并发表了相关专利。(2)设计振动台试验并将该P-TMD装置安装于小型框架结构中,对P-TMD在简谐激励、地震激励下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TMD,P-TMD有着更好的控制效果,特别是对结构加速度响应控制效果的提高十分明显。P-TMD对加速度控制效果的提高,在简谐激励下峰值响应提高幅度可达31.60%,均方根值可达40.70%;在唐山地震激励峰值和均方根值响应分别可达 21.94%、29.67%,Kobe 地震激励下分别可达 17.19%、21.59%。(3)在Abaqus中建立了 P-TMD装置中质量单元与粘弹性限位层碰撞过程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有限元仿真结果改进了传统的Hertz碰撞力模型。结合推导的碰撞力模型,进而提出P-TMD阻尼器的力学模型,进一步完善了 P-TMD阻尼器受控系统的振动方程。(4)结合P-TMD的力学模型和受控系统的振动方程,进一步优化了 P-TMD受控系统数值分析方法,振动台试验结果和数值仿真的对比结果都表明了P-TMD比传统TMD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同时也验证了碰撞力模型和P-TMD力学模型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7-06-01)

曾果,李兴源,刘天琪,赵睿[7](2014)在《同时抑制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的多通道广域自适应阻尼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算法并证明了其正确性.通过总体最小二乘旋转不变技术辨识出系统降阶模型及相关振荡模态,利用带通滤波器将不同的振荡模态分解到多个通道,然后基于所提的自适应算法对每个振荡模态设计了自适应控制器,减小了各个控制器间的影响.在电磁暂态程序PSCAD/EMTDC中对向上直流孤岛运行方式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相对传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有更好的控制效果;对于系统发生不同故障时具有鲁棒性.对于系统信号传输引起的时滞导致的控制器效果变差的问题,可以通过相位补偿解决.(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4年22期)

姜璐,于运治,陈勇[8](2014)在《舰船惯性导航系统自适应阻尼网络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船惯性导航系统根据运动状态在水平阻尼和无阻尼两种工作状态间转换,载体运动加速度引起的系统误差和状态转换时产生的超调误差会导致惯导的动态性能变差。针对传统阻尼方法的局限性,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了平台式惯导的水平阻尼网络,根据运动加速度的大小,适时改变阻尼网络参数,使舰船机动造成的系统误差最小,并相应提出了抑制状态转换超调误差的方法。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改善惯导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电光与控制》期刊2014年04期)

刘星桥,王燕,杨志华,袁泉[9](2013)在《一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端口受控哈密尔顿系统下的自适应阻尼注入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LSM)位置控制问题,提出将自适应阻尼注入应用到闭环端口受控哈密尔顿(PCH)系统的方法。建立了PMLSM的PCH系统模型。根据最大输出功率原理确定系统平衡点,利用自适应阻尼注入方法,设计了负载阻力恒定时的控制器。设计的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位置跟踪性和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3年11期)

杨培宏,刘文颖,魏毅立,张继红,刘斌[10](2013)在《电力系统广域自适应阻尼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广域测量系统WAMS信号设计了一种广域自适应阻尼控制器WAADC,以提高互联电网区域振荡阻尼。利用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MMD方法精确地在线辨识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并有效地抑制了低频振荡模态的混迭。根据在线辨识结果提出了一种模糊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实时整定电力系统中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参数,从而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都能提供最佳的阻尼,抑制系统的低频振荡。仿真结果表明,该WAADC能提高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自适应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仿射传播聚类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源码被Toronto大学公开在网络中。针对公开源码中如何选择阻尼因子的值以平衡算法震荡与收敛速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阻尼因子的仿射传播聚类算法。所提算法通过监视算法的震荡情况,自适应调整阻尼因子的值,相比公开源码中的固定阻尼策略,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震荡,且可以很大程度地保持阻尼因子较小时的收敛速度。通过多个UCI公开数据集试验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阻尼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贞,王纯鹏,吴斌.磁流变阻尼器的自适应时滞补偿实时混合试验[J].振动与冲击.2019

[2].胡久松,刘宏立,颜志,徐琨.一种自适应阻尼因子的仿射传播聚类算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符立梅,彭国华.基于自适应阻尼因子渗透滤波器的匹配代价聚合算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8

[4].贾雷.提高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性的自适应有源阻尼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5].陈昭晖,陈宝春.斜拉索-磁流变阻尼器系统的频域自适应控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彭刚杰.自适应粘弹性碰撞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的减振机理研究与参数设计[D].福州大学.2017

[7].曾果,李兴源,刘天琪,赵睿.同时抑制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的多通道广域自适应阻尼控制[J].物理学报.2014

[8].姜璐,于运治,陈勇.舰船惯性导航系统自适应阻尼网络设计[J].电光与控制.2014

[9].刘星桥,王燕,杨志华,袁泉.一种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端口受控哈密尔顿系统下的自适应阻尼注入控制方法[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3

[10].杨培宏,刘文颖,魏毅立,张继红,刘斌.电力系统广域自适应阻尼控制器设计[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1.2机械调节式阻尼自适应减振器阻尼器原理图1.1单筒充气式与双筒充气复合式减振器...一20改进的滤波x一LMS算法不同间隙示意图1-3台北101大厦风阻尼器

标签:;  ;  ;  ;  ;  ;  ;  

自适应阻尼器论文_王贞,王纯鹏,吴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