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康氏抗纤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肝纤维化,康氏抗纤颗粒,大鼠,实验研究
康氏抗纤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章亭,陈扬荣[1](2005)在《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复合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康氏抗纤颗粒大剂量组、等效剂量组和干扰素组。观察肝功能、血清透明质酸、肝组织羟脯氨酸、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康氏抗纤颗粒可以显着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和肝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减少肝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的表达。结论:康氏抗纤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调节胶原代谢减少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06期)
章亭[2](2005)在《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和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和机理的研究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在修复过程中导致肝脏细胞外基质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严重者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其本质是通过细胞因子及其网络的调控,激活肝星状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不足,两者失去动态平衡,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而引起肝纤维化。目前多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而肝硬化则是很难或不可逆转。 肝星状细胞已被证实是肝纤维化中产生细胞间基质最主要的效应细胞。肝星状细胞活化后,生物学性状发生很大的改变,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胶原和胶原酶抑制物等,这些功能状态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肝纤维化的转归。因此肝星状细胞已经成为肝纤维化研究中的重点和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靶点。 康氏抗纤颗粒是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的康良石教授,根据其康氏疫郁理论组成,几十年来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进一步从动物实验及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分为整体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实验两个部分: 1 整体动物实验部分: 1.1 目的:观察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2 方法:用复合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康氏抗纤颗粒大剂量组、康氏抗纤颗粒等效剂量组,干扰素组和鳖甲软肝片组。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主要脏器体重指数、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 1.3 结果:康氏抗纤颗粒可以提高实验动物体重,改善动物一般状态,显着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减少肝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及TGF-β1的表达。 1.4 结论:康氏抗纤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调节胶原代谢,减少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有关。 2 细胞培养实验部分 2.1 目的:观察康氏抗纤颗粒药物血清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2.2 方法:培养的HSC T6细胞株,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康氏抗纤颗粒大剂量、康氏抗纤颗粒等效剂量,康氏抗纤颗粒小剂量,干扰素组和鳖甲软肝片药物血清共同培养。用MTT法观察他们对HSC T6的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观察他们对HSC T6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他们对HSC T6表(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5-05-01)
康氏抗纤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和机理的研究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症,在修复过程中导致肝脏细胞外基质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轻者称为肝纤维化,严重者使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称为肝硬化。其本质是通过细胞因子及其网络的调控,激活肝星状细胞,导致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合成增多,而降解相对不足,两者失去动态平衡,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内过度沉积而引起肝纤维化。目前多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而肝硬化则是很难或不可逆转。 肝星状细胞已被证实是肝纤维化中产生细胞间基质最主要的效应细胞。肝星状细胞活化后,生物学性状发生很大的改变,细胞增殖,分泌细胞因子,产生胶原和胶原酶抑制物等,这些功能状态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肝纤维化的转归。因此肝星状细胞已经成为肝纤维化研究中的重点和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靶点。 康氏抗纤颗粒是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的康良石教授,根据其康氏疫郁理论组成,几十年来运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进一步从动物实验及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分为整体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实验两个部分: 1 整体动物实验部分: 1.1 目的:观察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1.2 方法:用复合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康氏抗纤颗粒大剂量组、康氏抗纤颗粒等效剂量组,干扰素组和鳖甲软肝片组。观察动物一般状态、体重、主要脏器体重指数、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 1.3 结果:康氏抗纤颗粒可以提高实验动物体重,改善动物一般状态,显着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羟脯氨酸水平,减少肝纤维化面积,减少α-SMA及TGF-β1的表达。 1.4 结论:康氏抗纤颗粒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肝细胞,调节胶原代谢,减少活化的肝星状细胞有关。 2 细胞培养实验部分 2.1 目的:观察康氏抗纤颗粒药物血清对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2.2 方法:培养的HSC T6细胞株,加入正常大鼠血清,康氏抗纤颗粒大剂量、康氏抗纤颗粒等效剂量,康氏抗纤颗粒小剂量,干扰素组和鳖甲软肝片药物血清共同培养。用MTT法观察他们对HSC T6的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观察他们对HSC T6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图像分析方法观察他们对HSC T6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康氏抗纤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章亭,陈扬荣.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
[2].章亭.康氏抗纤颗粒抗肝纤维化大鼠的疗效和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