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铝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氯乙烯,偶联剂,硅藻土,表面,纳米,正交,湿法。
铝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王花,杨玉婷,易春旺[1](2018)在《铝酸酯偶联剂改性重钙和SEBS对回收PS材料的增韧补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回收聚苯乙烯(PS)材料(以废旧一次性牙刷为例)性脆且耐热性差,需改性再生才能使用.通过铝酸酯偶联剂改性重质碳酸钙制备粒径均匀的亚微米改性重钙,并将改性重钙和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SEBS)用于PS的增韧补强改性.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重钙表面在改性过程中与铝酸酯偶联剂的亲无机端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偏光显微镜(POM)下,改性重钙的粒径和未改性重钙相比明显减小,且分散更为均匀;粒径分析结果表明,当铝酸酯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7%时,改性重钙的粒径最小且分布最集中;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SEBS加入PS基体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由光滑变为粗糙,材料最终实现了脆韧转变.绝大多数改性重钙颗粒均匀分散在PS树脂基体中,普通重钙颗粒则明显团聚;相应地,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增韧剂SEBS可以有效提高PS复合材料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改性重钙对PS的增韧补强效果均优于普通重钙.(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立新,田海山,郑水林,张学瑞[2](2016)在《硅烷/铝酸酯复合改性水菱镁石粉填充EVA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烷偶联剂SCA-1113、铝酸酯偶联剂F-2对无机阻燃填料水菱镁石进行表面改性,并填充于EVA中制得阻燃复合材料。研究了SCA-1113、F-2和SCA-1113/F-2粉体表面改性剂配方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质及阻燃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粉体FTIR和复合材料断口SEM,分析了改性剂配方对水菱镁石粉体的表面改性机理和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改性剂配方均使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提高,其中氧指数提高1.6%至1.9%,UL-94等级均提高到V-0等级;1.5wt%的SCA-1113/F-2(质量比为1∶2)改性使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9.50 MPa和176.02%;FTIR图谱表明叁种改性剂均与粉体表面形成氢键,并且与-OH反应;FTIR图谱表明,SCA-1113与F-2反应产生了新的化学键Si-O-Al;复合材料断口SEM表明,叁种改性剂配方均可使粉体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提高,其中SCA-1113/F-2作用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6年09期)
卢玲丽,狄肖麟,王伟杰,王斌,王亚娟[3](2016)在《竹粉粒径对铝酸酯改性竹粉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竹纤维来增强高分子材料的强度及韧性是目前竹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笔者选用不同目数的竹粉为原料,以铝酸酯偶联剂为交联改性剂,通过测定改性前后粉体的亲水性、流动性及热稳定性,比较了传统改性及流态化改性对竹粉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改性后,样品的含水率、吸湿性及吸水性均有所降低,其中最为明显的为120目的样品;改性后竹粉的流动性变差,但其热稳定性得到改善,从而拓宽了其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宁波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徐晓多[4](2015)在《正交实验法优选铝酸酯表面改性纳米TiO_2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铝酸酯偶联剂作为改性剂对纳米(二氧化钛)TiO2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法探讨了反应温度、改性剂用量、反应时间、pH值对纳米TiO2表面改性的影响,优选出了最佳工艺条件。通过亲油化度的测定对纳米TiO2的改性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铝酸酯偶联剂对纳米TiO2进行了表面改性,各因素对反应影响的顺序依次为改性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 H值,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改性剂用量3%,反应温度80℃,pH值8,反应时间2h。(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30期)
姚金金,郭郊,金松哲,赵宇,张可新[5](2015)在《铝酸酯改性硅藻土/聚丙烯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铝酸酯偶联剂对硅藻土进行改性,以不同含量的硅藻土与聚丙烯熔融共混,制备出硅藻土/聚丙烯复合材料。对比研究了铝酸酯偶联剂与硅烷偶联剂对硅藻土改性效果,观察不同偶联剂及其用量和硅藻土含量对硅藻土/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组织形貌和拉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铝酸酯偶联剂和硅烷偶联剂都有改性效果,且铝酸酯偶联剂的改性效果明显优于硅烷偶联剂,当铝酸酯偶联剂用量为1%时,与硅烷改性复合材料相比延伸率提高了121.60%,断裂强度提高了64.05%。(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詹锋,陈南春,黄斌,吴志能,祝骞[6](2013)在《铝酸酯机械化学法接枝GCC增强PVC力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球磨法,以重质碳酸钙(GCC)为原料,加入铝酸酯偶联剂(ACA)进行机械化学接枝改性,并采用不同质量配比的GCC和改性重质碳酸钙(MGCC)增强聚氯乙烯(PVC)。对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其表面改性特征,并对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CA在GCC粒子表面发生了一定的化学键合作用;改性后的MGCC粒子中无团聚,分散性明显提高;当用量为10份时,MGCC对PVC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分别提高了7.97%,5.91%,5.11%和1.36%。(本文来源于《现代塑料加工应用》期刊2013年03期)
阳铁建,吴红权[7](2013)在《纳米碳酸钙铝酸酯湿法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纳米碳酸钙湿法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分析,提出了纳米碳酸钙铝酸酯湿法改性技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02期)
王猛,穆锐[8](2012)在《铝酸酯偶联剂在负离子粉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铝酸酯偶联剂对负离子粉进行表面改性,并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负离子粉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分散时的吸光度来表征偶联剂对负离子粉的修饰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震荡处理后的负离子粉在MMA中分散性较好,铝酸酯偶联剂质量分数为1.5%、甲苯作溶剂、回流时间为3h时,经过处理的负离子粉在甲基丙烯酸甲酯中有最好的分散性能。(本文来源于《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期刊2012-10-01)
詹锋,陈南春,黄斌,陆声添[9](2012)在《铝酸酯偶联剂改性硅藻土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铝酸酯偶联剂对硅藻土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聚氯乙烯/硅藻土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高温热重分析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及显微硬度计等手段分析对比了硅藻土改性前后对聚氯乙烯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表面改性后可提高聚氯乙烯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维氏硬度,分别提高了20.1%、4.7%和23.5%,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有所下降;铝酸酯偶联剂对聚氯乙烯具有辅助热稳定作用;硅藻土表面改性后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均随温度的升高表现出先下降后又上升的变化趋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向高温方向移动了1.77℃。(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2年06期)
周世一,林金辉,雷景新[10](2012)在《铝酸酯偶联剂表面改性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川西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型矿物资源微晶白云母为原料,以铝酸酯偶联剂F-1为改性剂,对微晶白云母进行改性研究,并将表面改性后的微晶白云母加入聚氯乙烯(PVC)中制得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测试了改性粉体与石蜡体系的黏度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铝酸酯偶联剂F-1能有效改善微晶白云母表面与有机物质的界面结合,并且将经铝酸酯偶联剂F-1改性的微晶白云母加入PVC基体中能提高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当铝酸酯偶联剂的用量为1.0%(质量分数,下同)、微晶白云母用量为15%时,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铝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硅烷偶联剂SCA-1113、铝酸酯偶联剂F-2对无机阻燃填料水菱镁石进行表面改性,并填充于EVA中制得阻燃复合材料。研究了SCA-1113、F-2和SCA-1113/F-2粉体表面改性剂配方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质及阻燃性质的影响,并通过粉体FTIR和复合材料断口SEM,分析了改性剂配方对水菱镁石粉体的表面改性机理和表面改性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叁种改性剂配方均使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得到提高,其中氧指数提高1.6%至1.9%,UL-94等级均提高到V-0等级;1.5wt%的SCA-1113/F-2(质量比为1∶2)改性使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9.50 MPa和176.02%;FTIR图谱表明叁种改性剂均与粉体表面形成氢键,并且与-OH反应;FTIR图谱表明,SCA-1113与F-2反应产生了新的化学键Si-O-Al;复合材料断口SEM表明,叁种改性剂配方均可使粉体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提高,其中SCA-1113/F-2作用效果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铝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王花,杨玉婷,易春旺.铝酸酯偶联剂改性重钙和SEBS对回收PS材料的增韧补强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8
[2].刘立新,田海山,郑水林,张学瑞.硅烷/铝酸酯复合改性水菱镁石粉填充EVA性能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6
[3].卢玲丽,狄肖麟,王伟杰,王斌,王亚娟.竹粉粒径对铝酸酯改性竹粉性能的影响[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
[4].徐晓多.正交实验法优选铝酸酯表面改性纳米TiO_2工艺研究[J].科技视界.2015
[5].姚金金,郭郊,金松哲,赵宇,张可新.铝酸酯改性硅藻土/聚丙烯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5
[6].詹锋,陈南春,黄斌,吴志能,祝骞.铝酸酯机械化学法接枝GCC增强PVC力学性能的研究[J].现代塑料加工应用.2013
[7].阳铁建,吴红权.纳米碳酸钙铝酸酯湿法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
[8].王猛,穆锐.铝酸酯偶联剂在负离子粉表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C].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2012
[9].詹锋,陈南春,黄斌,陆声添.铝酸酯偶联剂改性硅藻土对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J].中国塑料.2012
[10].周世一,林金辉,雷景新.铝酸酯偶联剂表面改性微晶白云母/PV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