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特征,伊犁,砾岩,籽粒,花青素,油藏。
形态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韦承君[1](2019)在《清代伊犁河谷城镇分布与形态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犁是我国的西陲重地,因其占据着控制天山南北羁縻中亚各部的重要地理位置,于清代中期成为治理新疆的中心。伊犁河谷是本区域内城镇分布的集中区,肩负着稳固西北边疆的重要作用。以往研究集中于讨论城镇的政治、经济功能,而对城镇分布、形态规模研究较少,缺乏对伊犁河谷城镇体系的直观展现。通过分析城镇建设的自然条件和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这些城镇的基本组成与分布、形态特征与范围、尺度规模与功能等内容,挖掘其所承载与传达的重要历史信息,为本区域内城镇体系的基础研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的遗产活化展示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建筑史》期刊2019年02期)
盛建军,李想,张彦雪,何永美,谢春梅[2](2019)在《UV-B辐射对元阳红米籽粒形态和原花青素含量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阐明UV-B辐射对水稻籽粒中原花青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通过大田原位种植元阳梯田传统水稻品种——白脚老粳,在水稻的生长期进行不同强度UV-B辐射处理(0、2.5、5.0、7.5 kJ·m~(-2)·d~(-1)),研究不同强度UV-B辐射对水稻籽粒形态与原花青素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会抑制水稻籽粒的粒长、粒宽、千粒质量、每株籽粒生物量和产量。粒长和粒宽受到了UV-B辐射的抑制,7.5 kJ·m~(-2)·d~(-1)时显着下降了11.6%和5%,千粒质量和籽粒生物量会随着UV-B辐射的增强显着降低,7.5 kJ·m~(-2)·d~(-1)时达到最低17.41 g与20.84 g·株~(-1)。产量在高强度UV-B辐射(7.5 kJ·m~(-2)·d~(-1))下显着降低,稻壳中原花青素含量在不同UV-B辐射下呈现单峰曲线,在5.0 kJ·m~(-2)·d~(-1)时达到最大值4.06μg·g~(-1)·d~(-1)。糙米中原花青素含量在低强度UV-B辐射下无显着变化,当UV-B辐射达到7.5 kJ·m~(-2)·d~(-1)时显着降低。原花青素在水稻籽粒中呈现由外到内逐渐减少的规律,原花青素主要聚集在果皮和胚乳表层,不同UV-B辐射强度下,原花青素面积占比有显着差异,在垂直结构上(平行于芒和小穗轴连线),UV-B辐射增强会抑制原花青素面积占比,在水平结构上(垂直于芒和小穗轴连线),UV-B辐射增强会促进原花青素面积占比。UV-B辐射增强会改变籽粒结构,促进稻壳中原花青素合成,过高的UV-B辐射强度会抑制稻壳和糙米中原花青素合成。UV-B辐射会影响原花青素的分布,UV-B辐射增强原花青素水平结构上的面积占比显着高于垂直结构。(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郑足红,陈刚[3](2019)在《春晖湖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集春晖湖中的沉积物,对沉积物的磷形态和有机质进行了分析,确定有机质与各磷形态之间的相关性,用以判断和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结果显示沉积物中的各形态磷含量由表层到底层越来越低;3个采样点无机磷的平均含量占总磷的66.67%;盐酸提取态磷是构成无机磷的主要部分,3个采样点盐酸提取态磷的平均含量占无机磷的56.33%。无机磷、有机磷、、钙磷与总磷均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其中总磷与钙磷的相关系数为0.96(P<0.05,n=3),总磷与有机磷的相关系数为0.68(P<0.05,n=3),表明在导致沉积物总磷含量增加的因素中,钙磷占主导地位,有机磷次之。(本文来源于《湖北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罗海燕,来风兵,陈蜀江,朱选[4](2019)在《塔克拉玛干别里库姆沙漠根管砾幕形态及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陆生高等植物死亡后,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过水、沙土共同作用形成植物根管,根管在风、沙共同作用下风蚀为沙漠地表根管大颗粒,成片的根管大颗粒在沙漠中形成根管砾幕,这一新的风沙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塔克拉玛干别里库姆沙漠。基于野外采样、无人机近景航测和Landsat8 OLI遥感影像等数据,应用形态学及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塔克拉玛干别里库姆沙漠根管砾幕的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根管形态极不规则,质地坚硬,以片状、管状、粒状分布于塔克拉玛干别里库姆沙漠;(2)研究区内根管砾幕形态从南向北、自西向东均以椭圆形为主,受丘间地形状影响,部分区域根管砾幕形态呈月牙形、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总体来看,研究区内根管砾幕形态特征空间差异显着;(3)研究区南北向根管砾幕破碎度47.78%~48.74%,根管颗粒分布平均密度9 925粒·m~(-2),东西向根管砾幕破碎度19.00%~70.80%,根管颗粒分布平均密度9 357粒·m~(-2),南北向根管砾幕中根管颗粒分布平均密度大于东西向,破碎度范围小于东西向;(4)研究区根管砾幕空间分布整体由南至北呈增大-减小-增大,自西向东呈先增大后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9年06期)
钟志淋,邴海健,吴艳宏,祝贺,王晓晓[5](2019)在《叁峡库区丰都-忠县段消落带不同高程土壤镉及其形态的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镉(Cd)是目前叁峡库区消落带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迁移和形态转化直接威胁水环境安全.选择库区丰都-忠县段消落带,按照高程差异分别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农田、林地、果园和村庄)下采集土壤样品,利用化学连续提取法测定Cd的形态组成,探讨影响消落带土壤中Cd及其形态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中Cd的平均含量为0.65 mg/kg,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是土壤中Cd的主要形态,占比达到41.21%,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次之,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占比最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消落带土壤Cd的含量整体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表明当地人类活动对土壤Cd的直接贡献较弱.消落带土壤Cd及其形态的含量与高程呈显着负相关,且在160~165 m区域发生明显转变,水位变化导致的泥沙沉积可能是控制消落带Cd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此外,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细颗粒泥沙对Cd及其形态分布具有明显影响,将来需重点关注泥沙理化属性对Cd迁移及形态转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业飞,曲正天,张菁,钱程,丁名臣[6](2019)在《高渗区分布形态对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窜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储层非均质性导致的驱替介质窜流是制约砾岩油藏注水、注聚合物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的非均质分布情况,针对油藏高渗区呈连通、零散及复合分布特征设计3种可视化填砂模型。通过水驱和高、低2种质量浓度聚合物驱实验,分析不同非均质性分布下水驱窜流与聚合物驱窜流特征;选用弱凝胶和凝胶颗粒2种调驱剂来封堵窜流通道,探索不同类型非均质窜流的针对性治理方法。结果表明,高渗区之间的连通、零散及复合分布均易导致水驱窜流,中、低渗区及非主流线上的高渗区原油难以得到有效动用。不同非均质模型中聚合物驱窜流特征和治理方法不同:当高渗区连通或复合分布时,低质量浓度聚合物驱(1 000 mg/L)仍窜流明显,增大聚合物质量浓度(2 000 mg/L)能够扩大对非主流线上高渗区的波及,采收率大幅度提高,但中、低渗区原油仍未得到有效动用,凝胶颗粒调驱是治理聚合物驱窜流的最佳方法;当高渗区零散分布时,低质量浓度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幅明显,而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采收率难以大幅度提高,弱凝胶调驱是治理聚合物驱窜流的最佳方法。(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6期)
李科,刘清伟[7](2019)在《煤中汞的来源分布与燃煤烟气中汞的形态及脱除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汞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对生物体具有严重的生理毒性和神经毒性,其本身具有挥发性、剧毒性和累积性等特点,在自然界中以有机汞、无机汞等多种形式存在。本文简述了煤中汞的研究历程,燃煤烟气中汞的叁种形态、传输特性及对环境的影响,工业中常用的燃前、燃中、燃后汞的叁种脱除技术,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煤中汞的含量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9年10期)
赵耀,李鹏[8](2019)在《伊重原油的氮分布及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伊重原油中的有机氮化物的分布规律和形态进行了详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伊重原油中的氮化物含量随着馏程增加而增大,大部分集中在蜡油和渣油中;有机氮以芳烃氮形态为主,涵盖了各种类型的有机氮,包括吗啉类、喹啉类、吡咯类、吡啶类、吲哚类等;碱性氮化物占总氮的比例为55%,在常减压装置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热分解反应生成NH3,为塔顶NH4Cl结盐提供氮源。(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0-24)
王丽,王苗,谢容生,和淑娟[9](2019)在《锡冶炼烟尘砷汞赋存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典型的锡冶炼烟尘为研究对象,对砷、汞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锡冶炼企业排放烟尘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包括砷、汞、镉、锡等,其中回转窑工段以砷尘为主,烟化炉工段以锡尘为主。回转窑烟尘的砷含量高达48.00%、汞含量为0.005%,电炉烟尘的砷含量仅1.15%、汞含量为0.0064%。回转窑烟尘为粗颗粒烟尘,粒径+10μm的占34.83%;烟化炉烟尘粒径较小,-3μm的占比65.18%;电炉烟尘主要集中分布小粒径范围内,-1μm的颗粒占总量41.72%。锡冶炼烟尘中砷形态以As(Ⅲ)为主,汞含量较低,主要以单质汞和氧化汞的形态存在。(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10期)
张大众,杨海川,菅明阳,隗书伟,赵越[10](2019)在《Cd胁迫下小麦的形态生理响应及Cd积累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d抗性不同的四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0、25 mg·kg~(-1)和50 mg·kg~(-1)叁个CdCl2添加浓度进行盆栽试验。通过对小麦成熟期形态指标、多个生育时期生理指标、成熟期各器官中总Cd含量及各化学结合形态Cd占比的研究,旨在探讨小麦对Cd胁迫的形态和生理响应、小麦Cd吸收积累特性以及抗Cd机理。结果表明,株高、叶面积对Cd胁迫敏感程度低,25 mg·kg~(-1)Cd处理下对M1019的株高和西农20、许农186和M1019叶面积有促进作用;而同化物质的积累对Cd胁迫敏感,叶片干质量最为敏感,50 mg·kg~(-1)Cd处理下下降20%以上;高浓度Cd处理对小麦各生长指标均表现为抑制。25 mg·kg~(-1)Cd胁迫下能提高叶片POD酶活性,而50 mg·kg~(-1)Cd胁迫下POD酶活性降低,随胁迫时间增加POD酶活性降低;叶片SOD酶活性随着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脯氨酸含量则随着胁迫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叶绿素含量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Cd处理浓度的增加小麦各器官Cd含量增加,各器官积累量表现为:根>叶片>茎秆>籽粒,许农186和M1019整株Cd含量低于西农20和漯麦0603。50 mg·kg~(-1)Cd处理下漯麦0603叶片和籽粒的Cd转运系数最低,分别是21.2%和2.2%;叶片Cd转运系数最高的品种是西农20,系数为26.4%;籽粒Cd转运系数最高的是许农186,转运系数为3.0%。各化学结合形态中以氯化钠提取态和醋酸提取态占比最大,随Cd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活跃态Cd含量占比以许农186和M1019较低。结果表明不同形态和生理指标对Cd胁迫的响应不同,不同小麦对Cd的吸收积累特征有共性也存在品种间的差异,抗性品种与敏感型品种相比Cd的吸收积累量较低,活性高的Cd占比较少。(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形态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阐明UV-B辐射对水稻籽粒中原花青素含量和分布的影响,通过大田原位种植元阳梯田传统水稻品种——白脚老粳,在水稻的生长期进行不同强度UV-B辐射处理(0、2.5、5.0、7.5 kJ·m~(-2)·d~(-1)),研究不同强度UV-B辐射对水稻籽粒形态与原花青素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会抑制水稻籽粒的粒长、粒宽、千粒质量、每株籽粒生物量和产量。粒长和粒宽受到了UV-B辐射的抑制,7.5 kJ·m~(-2)·d~(-1)时显着下降了11.6%和5%,千粒质量和籽粒生物量会随着UV-B辐射的增强显着降低,7.5 kJ·m~(-2)·d~(-1)时达到最低17.41 g与20.84 g·株~(-1)。产量在高强度UV-B辐射(7.5 kJ·m~(-2)·d~(-1))下显着降低,稻壳中原花青素含量在不同UV-B辐射下呈现单峰曲线,在5.0 kJ·m~(-2)·d~(-1)时达到最大值4.06μg·g~(-1)·d~(-1)。糙米中原花青素含量在低强度UV-B辐射下无显着变化,当UV-B辐射达到7.5 kJ·m~(-2)·d~(-1)时显着降低。原花青素在水稻籽粒中呈现由外到内逐渐减少的规律,原花青素主要聚集在果皮和胚乳表层,不同UV-B辐射强度下,原花青素面积占比有显着差异,在垂直结构上(平行于芒和小穗轴连线),UV-B辐射增强会抑制原花青素面积占比,在水平结构上(垂直于芒和小穗轴连线),UV-B辐射增强会促进原花青素面积占比。UV-B辐射增强会改变籽粒结构,促进稻壳中原花青素合成,过高的UV-B辐射强度会抑制稻壳和糙米中原花青素合成。UV-B辐射会影响原花青素的分布,UV-B辐射增强原花青素水平结构上的面积占比显着高于垂直结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李江,韦承君.清代伊犁河谷城镇分布与形态规模研究[J].建筑史.2019
[2].盛建军,李想,张彦雪,何永美,谢春梅.UV-B辐射对元阳红米籽粒形态和原花青素含量分布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3].郑足红,陈刚.春晖湖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9
[4].罗海燕,来风兵,陈蜀江,朱选.塔克拉玛干别里库姆沙漠根管砾幕形态及分布[J].中国沙漠.2019
[5].钟志淋,邴海健,吴艳宏,祝贺,王晓晓.叁峡库区丰都-忠县段消落带不同高程土壤镉及其形态的分布特征[J].湖泊科学.2019
[6].王业飞,曲正天,张菁,钱程,丁名臣.高渗区分布形态对砾岩油藏聚合物驱窜流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7].李科,刘清伟.煤中汞的来源分布与燃煤烟气中汞的形态及脱除技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
[8].赵耀,李鹏.伊重原油的氮分布及形态分析[C].第十届全国腐蚀大会摘要集.2019
[9].王丽,王苗,谢容生,和淑娟.锡冶炼烟尘砷汞赋存形态与分布特征研究[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10].张大众,杨海川,菅明阳,隗书伟,赵越.Cd胁迫下小麦的形态生理响应及Cd积累分布特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