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氟化工副产氯化氢中的氟化氢脱除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马超峰,石能富,马潇,周飞翔,刘武灿,金佳敏,李玲,于万金[1](2021)在《回收技术在氟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介绍氟化工常见物质的回收技术,主要包括吸脱附、资源化、精馏和膜回收等。回收可有效降低氟化工生产运行成本,实现装置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回收技术的研究对氟化工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齐彬[2](2021)在《对氟化工副产盐酸除铁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氯化氢是氟化工生产中副产物,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副产盐酸,供出售。但该副产盐酸的质量受铁离子影响较大。为此需要采用相应方式除铁。常用方式有多种,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选择。文章从盐酸除铁原理入手,说明相关工艺要点,并详述离子交换树脂工艺方法,分析不同方式的除铁效果。
马超峰,李玲,石能富,刘武灿,于万金,金佳敏,刘瑶瑶,肖新宝[3](2021)在《含氟氯化氢气体和盐酸的脱氟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氟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副产会含有氟离子的氯化氢气体(或盐酸)。介绍了干法脱氟、湿法除氟和盐酸脱氟技术在含氟氯化氢气体和盐酸处理中的应用,对氯化氢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周峰,曾智珊[4](2020)在《氟化工副产盐酸制氯化钙发黄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主要生产两种氯化钙,即无水氯化钙和二水氯化钙。无水氯化钙的生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脱水法,即二水氯化钙干燥脱水生产无水氯化钙;酸性氯化钙溶液加入到石灰乳中沉淀镁、铁和铝杂质。经过澄清、过滤、纯化后,经预热、蒸发、干燥、冷却得到无水氯化钙,对氟化工副产盐酸制氯化钙发黄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应自卫[5](2019)在《氟化工“三废”的资源化利用》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氟化工行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且该行业之中的各类装置设施的规模也呈现出扩大的发展趋势,大部分的产品品级不断增加,构成了氟化工产品体系。但其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污染的物质,这些物质的排放会严重污染我国的生态环境,打破社会的平稳环境运行状态。对此,主要就氟化工"三废"的资源化利用进行探究,依据目前我国氟化工"三废"资源化的使用现状,找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资源化利用措施,以提升我国资源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品质。
蔡雨泉,吕军旗,李伟,单杰[6](2018)在《浅谈氟化工副产氯化氢的精制与综合应用》文中提出氟化工产品(制冷剂、氟单体等)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会副产含有氟化物等杂质的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随着氟化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副产氯化氢(盐酸)大量过剩,急需提高该副产品质量,寻找新的用途。介绍了氯化氢(盐酸)的精制方法及其综合利用。
姚琪,刁杰[7](2017)在《氟化工“三废”的资源化利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结合我国氟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含氟"三废"产生情况及处置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论述。氟化工生产过程污染物主要有含氟废气及副产氯化氢、含氟高沸物及含氟污泥等。通过将氯化氢用于工业清洗及制备氯化钙、氯化铝等化学品能够合理消耗副产盐酸。焚烧处理含氟有机废气产生的氟化氢气体经水洗后副产氢氟酸。含氟高沸物通过精馏分离出高沸物组分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含氟污泥可制成建筑材料,最优工业化利用途径仍在积极研究中。
孙旻灏[8](2014)在《四氟乙烯装置精馏提纯的计算机模拟和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四氟乙烯是重要的含氟聚合物的单体以及含氟化合物的中间体,主要用于聚合生成聚四氟乙烯(PTFE)、氟橡胶、以其他及新型热塑料、工程塑料等,或用于生产其它的氟单体如全氟丙烯,以及灭火剂等,因此对于单体四氟乙烯的纯度要求相对比较高。目前工业上应用较广泛的是由二氟一氯甲烷(R22)经过高温裂解产生,经水洗、碱洗、压缩、冷冻脱水、干燥、分馏和精馏等步骤,得到高纯四氟乙烯成品的工艺路线。本文以参考文献中的数据为依据,通过Aspen Plus建立四氟乙烯的精馏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流程进行了优化,提出改进方案。通过模拟数据与文献数据的对比,验证了NRTL物性方法的正确性。然后通过建立传统三塔精馏的模拟流程,并与文献资料比较,验证了精馏模拟流程的正确性,并提出了二塔精馏的方案。通过Aspen Plus建立二塔精馏的模拟流程,并对各塔的进料位置、回流比、塔板数、D:F、进料温度等操作变量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优化了操作变量。优化后的二塔精馏流程,虽然能耗上略有上升,但是四氟乙烯的回收率和四氟乙烯的纯度均符合特级品的要求,并与传统三塔流程相比有所提高,且在操作安全性上有所上升,建设的初期投资也相对减少。虽然通过软件模拟确认了二塔精馏流程的可行性,如果要这个方案投入实际生产中去,还是要通过小试、中试的摸索的过程。同时,文章也提出了传统三塔精馏和新的二塔精馏的共同的问题,即如何经济合理的回收尾气中的四氟乙烯,作为将来工作的方向。
孙晓刚[9](2012)在《含氟化合物R122和R1316锌粉还原脱氯的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将废弃物资源重新利用起来,实现变废为宝。本论文以浙江省化工研究院(中化蓝天研发中心)在生产制冷剂2,2-二氯-1,1,1-三氟乙烷(R123)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1,2,2-三氯-1,1-二氟乙烷(R122)和副产物2,3-二氯-1,1,1,4,4,4-六氟-2-丁烯(R1316)为原料,进行副产物的回收和转化,并尝试对其下游产品进行开发。此次研究采用锌粉还原脱氯技术,对还原过程中的实验参数进行考察和归纳:主要对锌粉还原脱氯反应的反应溶剂、温度、时间、以及原料摩尔比进行单因素实验考察,开发出适用于处理含氟化合物R122和R1316的工艺路线。中化蓝天在生产2,2-二氯-1,1,1-三氟乙烷(R123)的过程中使用到的工业参数及其工业化生产设备对我们的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研究结果就能够更加接近或符合工业化处理相关废弃物的要求和标准,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的设定和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本课题研究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生产R123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R122和R1316进行转化,小试将R122转化为2-氯-1,1-二氟乙烯(R1122),将R1316转化为1,1,1,4,4,4-六氟-2-丁炔。第二部分是在小试成功的基础上,考察在转化生产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四个因素,即反应溶剂、温度、时间以及原料投料比,通过对此四个影响因素的考察,总结出其转化的规律,并制备产品2-氯-1,1-二氟乙烯和1,1,1,4,4,4-六氟-2-丁炔。研究发现,转化副产物R122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溶剂是DMF,温度70℃,时间1.0h,原料摩尔比n(R122): n(Zn)=1.0:2.0。转化副产物R1316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溶剂DMF,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0h,原料摩尔比n(R1316): n(Zn)=1.0:2.0。
曹伟,王莹[10](2012)在《有机氟化工中副产氯化氢的综合利用》文中提出0前言有机氟化工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有相当影响力的化工分支,各有机氟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逐年提高,部分产品的生产规模已经在全球占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的甚至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从有机氟化工的
二、氟化工副产氯化氢中的氟化氢脱除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化工副产氯化氢中的氟化氢脱除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回收技术在氟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无机物的回收 |
1.1 HF的回收 |
1.2 H2的回收 |
1.3 Cl2的回收 |
1.4 Br2的回收 |
2 有机物的回收 |
2.1 精馏回收 |
2.2 膜回收 |
2.3 资源化转化 |
3 结语 |
(2)对氟化工副产盐酸除铁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氟化工副产项目现状 |
2 除铁原理 |
3 去铁工艺材料与方法 |
3.1 仪器和试剂 |
3.2 实验方式 |
3.2.1 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 |
3.2.2 精制盐酸 |
4 副产盐酸中树脂除铁工艺应用效果 |
4.1 预处理方法与树脂除铁效果关系 |
4.2 树脂再生后吸附能力检测 |
5 结语 |
(3)含氟氯化氢气体和盐酸的脱氟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氯化氢气体脱氟 |
1.1 干法脱氟 |
1.2 湿法脱氟 |
2 盐酸脱除氟化氢 |
3 结语 |
(4)氟化工副产盐酸制氯化钙发黄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氟化工副产盐酸分析 |
2 制备氯化钙工艺概述 |
3 发黄现象及机理研究 |
3.1 机理探究方法分析 |
3.2 发黄机理分析 |
3.3 解决方法探究 |
4 结束语 |
(5)氟化工“三废”的资源化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氟化工“三废”问题 |
2 氟化工行业的“三废”资源化使用措施 |
2.1 氯化氢的使用措施 |
2.2 含氟废气的使用 |
2.3 含氟污泥的使用 |
3 结语 |
(6)浅谈氟化工副产氯化氢的精制与综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氯化氢 (盐酸) 的精制 |
1.1 氯化氢气体的精制 |
1.1.1 干法脱氟 |
1.1.2 湿法脱氟 |
1.2 盐酸的精制 |
1.2.1 盐酸脱氟 |
1.2.2 盐酸除铁和脱色 |
1.2.3 盐酸的综合精制 |
2 氯化氢 (盐酸) 的综合利用 |
2.1 氯化氢的综合利用 |
2.1.1 副产盐酸 |
2.1.2 作为原料 |
2.1.2. 1 合成一氯甲烷 |
2.1.2. 2 合成氯乙烯 |
2.1.2. 3 合成三氯氢硅 |
2.1.2. 4 其他合成应用 |
2.2 盐酸的综合利用 |
3 结语 |
(8)四氟乙烯装置精馏提纯的计算机模拟和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氟化工产业国内外发展状况 |
2.2 氟聚合物及其特性 |
2.3 四氟乙烯单体的制备方法 |
2.4 热解气的分离方法 |
2.4.1 加压分馏工艺 |
2.4.2 萃取蒸馏和加压分馏结合的分离工艺 |
2.4.3 溶剂吸收工艺 |
2.5 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 |
2.5.1 化工流程模拟概述及算法 |
2.5.2 Aspen Plus简介 |
2.5.3 Aspen Plus单元操作模块介绍 |
2.5.4 Aspen Plus模拟优化技术运用 |
第三章 水蒸气稀释热解R22制造四氟乙烯的生产工艺流程 |
3.1 水蒸气稀释热解法生产四氟乙烯工艺流程简介 |
3.2 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讨论 |
第四章 流程模拟和分析 |
4.1 模拟模块的建立 |
4.2 物性方法的选择 |
4.3 操作温度和压力的选择 |
4.4 新化合物的建立 |
4.5 流程模拟的建立 |
4.5.1 裂解气的组分和状态 |
4.5.2 精馏塔的模拟 |
4.6 流程改造方案 |
第五章 二塔精馏的流程模拟及优化 |
5.1 二塔精馏的模拟流程的建立 |
5.2 塔精馏的模拟流程的优化 |
5.2.1 #1脱气塔的参数优化 |
5.2.2 #2精馏塔的参数优化 |
5.2.3 灵敏板温度的讨论 |
5.2.4 二塔精馏流程中前后两塔关系的模拟和分析 |
5.3 二塔精馏流程与三塔精馏流程的比较 |
5.3.1 四氟乙烯产品的产率和纯度的比较 |
5.3.2 综合能耗的比较 |
5.3.3 塔以及操作条件的比较 |
5.3.4 操作安全性的比较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含氟化合物R122和R1316锌粉还原脱氯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1,2,2-三氯-1,1-二氟乙烷的产生 |
1.1.2 2,3-二氯-1,1,1,4,4,4-六氟-2-丁烯的产生 |
1.2 研究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
1.2.1 2-氯-1,1-二氟乙烯的实用价值 |
1.2.2 1,1,1,4,4,4-六氟-2-丁炔的实用价值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内外 2-氯-1,1-二氟乙烯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 1,1,1,4,4,4-六氟-2-丁炔的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2-氯-1,1-二氟乙烯的研究方法 |
1.5.2 1,1,1,4,4,4-六氟-2-丁炔的研究方法 |
1.6 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1.6.1 合成 2-氯-1,1-二氟乙烯需要解决的问题 |
1.6.2 合成 1,1,1,4,4,4-六氟-2-丁炔需要解决的问题 |
2 2-氯-1,1-二氟乙烯的合成及其表征 |
2.1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设备与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理 |
2.2.2 锌粉的活化处理 |
2.2.3 溶剂对合成目标产物 2-氯-1,1-二氟乙烯的影响 |
2.2.4 温度对合成目标产物 2-氯-1,1-二氟乙烯的影响 |
2.2.5 时间对合成目标产物 2-氯-1,1-二氟乙烯的影响 |
2.2.6 原料摩尔比对合成目标产物 2-氯-1,1-二氟乙烯的影响 |
2.2.7 小试实验总结 |
2.2.8 中试制备 2-氯-1,1-二氟乙烯 |
2.3 表征目标产物 2-氯-1,1-二氟乙烯 |
2.3.1 2-氯-1,1-二氟乙烯的氢谱数据及其解析 |
2.3.2 2-氯-1,1-二氟乙烯的氟谱数据及其解析 |
2.3.3 2-氯-1,1-二氟乙烯的碳谱数据及其解析 |
2.3.4 2-氯-1,1-二氟乙烯的质谱数据及其解析 |
2.3.5 2-氯-1,1-二氟乙烯的红外数据及其解析 |
2.4 原料 R122 转化为 R1122 的实验总结 |
2.4.1 原料 R122 转化工艺的研究 |
2.4.2 研究成果 |
2.4.3 工艺创新 |
2.4.4 工艺研究的发展方向 |
3 1,1,1,4,4,4-六氟-2-丁炔的合成及其表征 |
3.1 仪器与试剂 |
3.1.1 实验设备与仪器 |
3.1.2 实验试剂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理 |
3.2.2 活化锌粉 |
3.2.3 (Z)-R1316 和(E)-R1316 的确定 |
3.2.4 溶剂对合成目标产物 1,1,1,4,4,4-六氟-2-丁炔的影响 |
3.2.5 温度对合成目标产物 1,1,1,4,4,4-六氟-2-丁炔的影响 |
3.2.6 时间对合成目标产物 1,1,1,4,4,4-六氟-2-丁炔的影响 |
3.2.7 原料摩尔比对合成目标产物 1,1,1,4,4,4-六氟-2-丁炔的影响 |
3.2.8 小试实验总结 |
3.2.9 中试制备 1,1,1,4,4,4-六氟-2-丁炔 |
3.3 表征 1,1,1,4,4,4-六氟-2-丁炔 |
3.3.1 1,1,1,4,4,4-六氟-2-丁炔的质谱图及其解析 |
3.3.2 1,1,1,4,4,4-六氟-2-丁炔的氟谱图及其解析 |
3.3.3 1,1,1,4,4,4-六氟-2-丁炔的红外光谱及其解析 |
3.4 实验总结 |
3.4.1 原料 R1316 转化工艺的研究 |
3.4.2 研究成果 |
3.4.3 工艺创新 |
3.4.4 工艺研究的发展方向 |
4 总结 |
4.1 实验总结 |
4.2 R122 与 R1316 的反应活性分析 |
4.2.1 2-氯-1,1-二氟乙烯的结构分析 |
4.2.2 (Z,E)-R1316 的结构分析 |
4.2.3 R122 与 R1316 锌粉还原脱氯的反应活性比较 |
4.3 R122 和 R1316 转化工艺的研究 |
4.4 小试反应和中试反应的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氟化工副产氯化氢中的氟化氢脱除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回收技术在氟化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马超峰,石能富,马潇,周飞翔,刘武灿,金佳敏,李玲,于万金. 浙江化工, 2021(08)
- [2]对氟化工副产盐酸除铁的工艺研究[J]. 齐彬. 化工管理, 2021(20)
- [3]含氟氯化氢气体和盐酸的脱氟技术研究进展[J]. 马超峰,李玲,石能富,刘武灿,于万金,金佳敏,刘瑶瑶,肖新宝. 有机氟工业, 2021(02)
- [4]氟化工副产盐酸制氯化钙发黄机理分析[J]. 周峰,曾智珊. 化工设计通讯, 2020(12)
- [5]氟化工“三废”的资源化利用[J]. 应自卫. 化工设计通讯, 2019(06)
- [6]浅谈氟化工副产氯化氢的精制与综合应用[J]. 蔡雨泉,吕军旗,李伟,单杰. 有机氟工业, 2018(04)
- [7]氟化工“三废”的资源化利用[J]. 姚琪,刁杰. 化工环保, 2017(03)
- [8]四氟乙烯装置精馏提纯的计算机模拟和优化[D]. 孙旻灏. 华东理工大学, 2014(09)
- [9]含氟化合物R122和R1316锌粉还原脱氯的工艺研究[D]. 孙晓刚. 西安工程大学, 2012(12)
- [10]有机氟化工中副产氯化氢的综合利用[J]. 曹伟,王莹. 有机氟工业,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