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坏死股骨头论文-高石,赵旭飞,赵国强

儿童坏死股骨头论文-高石,赵旭飞,赵国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儿童坏死股骨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内翻截骨术,Salter骨盆截骨术,骨盆叁联截骨术

儿童坏死股骨头论文文献综述

高石,赵旭飞,赵国强[1](2019)在《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Perthes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CatterallⅢ~Ⅳ型Perthes病患儿实施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其中年龄≤6岁者联合Salter骨盆截骨术,>6岁者联合骨盆叁联截骨术)。末次随访采取Stulberg髋关节功能影像学评定标准、Mc Kay髋关节功能临床评定标准对患儿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24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54(36±7)个月。末次随访依据Stulberg标准:优5例,良13例,差6例,优良率为75.0%;依据Mc Kay标准:优11例,良9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为83.3%。结论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CatterallⅢ~Ⅳ型Perthes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16期)

臧俊亭,王宇航,冯卫,刘建国,李冬松[2](2019)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远期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治疗CatterallⅢ、Ⅳ型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长期随访结果 ,分析截骨角对临床及放射线结果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3年7月,采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26例CatterallⅢ、Ⅳ型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13(8.9±2.6)岁。通过截骨角将患者分为低截骨角组和高截骨角组,低截骨角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13(9.2±3.3)岁,截骨角为10°;高截骨角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12(8.8±2.1)岁,截骨角为1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H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CE角、髋臼指数、Sharp角、Shenton线是否连续、股骨头包容度百分比及髋臼深宽比,并采用Stulberg分级评估标准评价股骨头塑形情况。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5~12.0(7.9±1.8)年。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时间10~14(12.3±1.1) d,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截骨断端获得愈合,时间8~13(9.8±1.4)周。低截骨角组HHS评分由术前的75.8±6.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3.5±2.5(P<0.05);高截骨角组HHS评分由术前的77.6±6.2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7.8±1.6(P<0.05);高截骨角组优于低截骨角组(P<0.05)。低截骨角组髋臼指数由术前的(10.1±2.5)°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4.5±1.3)°(P<0.05),高截骨角组髋臼指数由术前的(10.7±3.3)°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0±1.1)°(P<0.05);高截骨角组髋臼指数优于低截骨角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E角、Sharp角、Shenton线是否连续、股骨头包容度百分比及髋臼深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Stulberg分级评估标准,高截骨角组股骨头塑形能力优于低截骨角组(P<0.05)。结论: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CatterallⅢ、Ⅳ型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时,采用15°截骨角能够更有效地降低髋臼指数,有助于提高股骨头塑形能力,从而更明显地改善临床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骨伤》期刊2019年08期)

李娟,刘静,曾秀琴,王艳玲[3](2019)在《1例醋酸泼尼松致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1例14岁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男性患儿未正规服用一线治疗药物,自行长期口服醋酸泼尼松片1年8个月后,再发症状严重,且新增双髋关节剧烈疼痛、不能正常行走、高热不退等,最终确诊为右侧股骨头坏死,经分析与醋酸泼尼松片的不规律服用有明显的时序关系。该病例警示,在治疗儿童疾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患儿的药学监护,避免激素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张金璐,赵劲民,吴剑平,廖世杰,丁晓飞[4](2019)在《外侧柱分型C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é-Perthes disease,简称LCPD或Perthes病),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期的自限性、自愈性、非炎症性病变。在2岁至骨骼发育成熟阶段发病,主要集中在4~8周岁,男女比例约为4∶1,90%双侧受累[1-3]。尽管自发现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但该病病因及病理机制尚(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周友华[5](2019)在《综合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药物、外展支架或拐杖、心理治疗、功能锻炼等综合非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5例,80只股骨头。其目的是保护股骨头及股骨干构端的生长板。防止对股骨头机械性压迫,导致塌陷变形,使股骨头能得到良好的修复;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股骨头与髋臼磨研塑造活动中。逐步达到头臼匹配。在较好的髋臼包容下,恢复髋关节的功能。采用药物"叁补一和"疗法。对患儿及家属心理治疗:心理疏导,精神调控。树立治疗信心,配合康复训练。双拐助动及带外展支架行走,减少股骨头负重,增加髋臼对股骨头包容,重建髋关节结构的主要功能。结果本组75例,80只股骨头。经4~10年的随访,优:58只股骨头,占72.50%;良:19只股骨头,占23.75%;可:3只股骨头,3.75%。总有效率:96.25%。结论非手术疗法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效果满意。疗期平均9个月。4~10年随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05期)

李军朋[6](2018)在《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原因不太清楚的一种罕见疾病,由于患儿不能准确描述疾病发病过程、主要症状,尤其是髋关节疼痛不典型或者仅仅表现为膝关节内上方牵扯痛者,容易漏诊、误诊,导致疾病不能早诊断、早治疗。为防止造成患儿终生残疾,尤其对于有创伤史的患儿,更不能忽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治。患者在门诊部遇到1例典型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男,3岁,父母代诉右膝关节疼痛7 d,于2017年9月3日门诊就诊;患儿7 d前无明显诱因如创伤、玩耍过度及发热、食欲减退等,自述右膝关节内上方疼痛,父母观察患儿休息(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8年29期)

金瑞[7](2018)在《Salter截骨术与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预后转归的影响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采用Salter截骨术与Pemberton截骨术两种手术方式对股骨头坏死及预后转归的影响,以期待找到最佳的手术方式,为临床上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最优术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6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某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期(年龄3-6岁)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82例100髋,根据所采取的骨盆截骨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Salter组患儿共63髋,采用骨盆Salter截骨术治疗,Pemberton组患儿37例采用骨盆Pemberton截骨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术后X片随访情况、术后影像学指标改善情况、以及股骨头坏死率。结果Salter组与Pemberton组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优良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门诊随诊时两组所有患儿的CE角、骨性髋臼指数、Reimers不稳定指数等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有显着改善(P<0.05),相比于Salter组,Pemberton组患儿的骨性髋臼指数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CE角与Reimers不稳定指数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alter组患儿的股骨头坏死率则明显低于Pemberton组患者(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的股骨头坏死率也存在差异,按年龄分组,年龄≤4岁组患儿的股骨头坏死率明显低于年龄>4岁组患儿,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5年。结论Salter截骨术与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均可得到良好的疗效,虽然采用Pemberton截骨术后患儿的骨性髋臼指数可明显改善,但Salter截骨术则可更为有效的改善患儿的预后情况,显着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9-01)

范克杰,郭珈宜,郭艳幸,李峰,张云飞[8](2018)在《中药内服外用配合皮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28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采用自拟活血养骨汤内服、骨炎膏外用,配合皮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活血养骨汤内服、骨炎膏外用,配合皮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28例(33髋),出院后每隔3个月门诊随访1次,复查骨盆正蛙位DR片,行体格检查,统计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本组病例住院治疗3~4周,平均25 d,随访3~6年,平均4.5年。经治疗1~10个疗程,平均6个疗程,患者患髋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跛行改善,髋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活血养骨汤加减内服、骨炎膏外敷,配合外展位皮牵引治疗早中期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15期)

廖宁,李明,刘星,刘行,周海[9](2018)在《骨盆叁联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骨盆叁联截骨手术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在我科采取骨盆叁联截骨术治疗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Legg-Calve-Perthes Disease,LCPD)患者临床资料,共39例,男29例,女10例。年龄6~12岁,平均8.2岁。术前进行Herring分型,术后3年进行Stulberg分型以及测量CE角、Sharp角、AI值、股骨头挤压指数、双下肢长度差值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后随访3~10年,平均5.3年。术前Herring分型:B型18例,B/C型13例,C型8例。术后38例CE角、Sharp角、AI值、股骨头挤压指数显示股骨头获得了良好的包容。Herring分型为B型、B/C型、C型的患者术后Stulberg分型优良率分别为94.44%、76.92%、50%,各Herring型患者术后Stulberg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Herring B型(6.94±2.69)mm,B/C型(10.46±3.45)mm,C型(14.87±4.94)mm,各型(包括2例C型术后长度差>20 mm)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盆叁联截骨术治疗Herring B、B/C与C型LCPD患者,可使股骨头获得良好包容,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术后跛行的发生,是改善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远期功能以及减少残留畸形的有效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颜登鲁,廖静娴,张在恒,朱豪东[10](2018)在《儿童股骨头坏死病的1个家系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症者男性,44岁。于11岁时出现双侧髋关节疼痛,逐步加重伴活动困难。早期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发展到后期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和跛行,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则表现为髋关节活动障碍,髋关节外展、内旋和旋转受限。到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就诊时查体双侧髋关节压痛,双侧髋关节活动受限,髋关节外展、内旋和旋转受限。X线检查表现为双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软骨下骨囊性改变,部分骨质硬化,股骨头塌陷(图1)。(本文来源于《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1期)

儿童坏死股骨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治疗CatterallⅢ、Ⅳ型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长期随访结果 ,分析截骨角对临床及放射线结果的影响。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3年7月,采用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26例CatterallⅢ、Ⅳ型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13(8.9±2.6)岁。通过截骨角将患者分为低截骨角组和高截骨角组,低截骨角组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13(9.2±3.3)岁,截骨角为10°;高截骨角组16例,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12(8.8±2.1)岁,截骨角为1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H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CE角、髋臼指数、Sharp角、Shenton线是否连续、股骨头包容度百分比及髋臼深宽比,并采用Stulberg分级评估标准评价股骨头塑形情况。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5~12.0(7.9±1.8)年。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时间10~14(12.3±1.1) d,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截骨断端获得愈合,时间8~13(9.8±1.4)周。低截骨角组HHS评分由术前的75.8±6.5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3.5±2.5(P<0.05);高截骨角组HHS评分由术前的77.6±6.2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7.8±1.6(P<0.05);高截骨角组优于低截骨角组(P<0.05)。低截骨角组髋臼指数由术前的(10.1±2.5)°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4.5±1.3)°(P<0.05),高截骨角组髋臼指数由术前的(10.7±3.3)°降低至末次随访时的(2.0±1.1)°(P<0.05);高截骨角组髋臼指数优于低截骨角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CE角、Sharp角、Shenton线是否连续、股骨头包容度百分比及髋臼深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Stulberg分级评估标准,高截骨角组股骨头塑形能力优于低截骨角组(P<0.05)。结论: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治疗CatterallⅢ、Ⅳ型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时,采用15°截骨角能够更有效地降低髋臼指数,有助于提高股骨头塑形能力,从而更明显地改善临床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儿童坏死股骨头论文参考文献

[1].高石,赵旭飞,赵国强.股骨内翻截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浙江医学.2019

[2].臧俊亭,王宇航,冯卫,刘建国,李冬松.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骨伤.2019

[3].李娟,刘静,曾秀琴,王艳玲.1例醋酸泼尼松致儿童股骨头坏死的报道[J].中国当代医药.2019

[4].张金璐,赵劲民,吴剑平,廖世杰,丁晓飞.外侧柱分型C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现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5].周友华.综合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6].李军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8

[7].金瑞.Salter截骨术与Pemberton截骨术治疗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坏死率及预后转归的影响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2018

[8].范克杰,郭珈宜,郭艳幸,李峰,张云飞.中药内服外用配合皮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头坏死28例[J].中医药导报.2018

[9].廖宁,李明,刘星,刘行,周海.骨盆叁联截骨术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分析[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

[10].颜登鲁,廖静娴,张在恒,朱豪东.儿童股骨头坏死病的1个家系调查[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标签:;  ;  ;  ;  

儿童坏死股骨头论文-高石,赵旭飞,赵国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