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环境课堂教学学习兴趣表现欲望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0-042-02
一、"生态课堂"是体验的课堂。
音乐课堂上学生的体验一般来说是指情感上的体验。我在一篇音乐教育杂志说看到这样的报道,德国音乐大师马莱特教授到南京艺术学院讲学,听一个学生弹奏完一首德彪西的曲子后,问:"你怎么理解的",这个学生答"我感觉到有微风吹来",马莱特就说:"很好,但遗憾的是这个微风没有光,你最好能表现出阳光下的微风。"据马莱特教授的翻译介绍,在德国当教授到某个时期的作品时,教师总不会急着先叫学生练习,而是让他们大量地阅读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因为在国外,人们并不认为音乐仅仅就是音符的联结,情感的体验、情感的描述、情感的理解才是艺术学习的最好方式。前几年的艺术新课程标准就指出:"艺术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艺术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经常喜欢让学生听音乐并且不告诉他们音乐的名称,而是让学生听完后根据自己情感上的体验说出自己的想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课的教学只有让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充分的体验和感受,才能接触到音乐的本质,也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当社会文明进步到一定阶段,人就会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我们的教育也一样,当新课程实践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要抓住"人"这一最活跃最基本最具有生命力的细胞来实践。肖川先生提出的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的课堂,应该是生态课堂。用爱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着眼于儿童内涵的整体丰富,为儿童的自主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与广阔的自由、自发的空间;引导儿童愉悦、主动、体悟、表达音乐的内容。让他们在自然健康、绿色活泼的生态教学环境中,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在新课程中茁壮成长。
二、开启生活中的知识积累
课程标准下的音乐生态课堂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现实生活经验,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让学生体会到"我真能干"。
1、从"新"开启
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一味的照搬和灌输,会出现教师累的筋疲力尽,学生学得枯燥无味的现象,要避开这一个现象,就要想法、设法利用一切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生活资源制造愉快的学习气氛。例如力度记号"p""f"的教学学生容易混淆,到底那个是弱那个是强,单靠死记硬背的,过一阵子学生就会忘记了或者是混淆了,我们不妨可以做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经常用手势,把食指放到嘴前,做"嘘"的表情,那么这个手指就是"p"的一撇,嘴巴就这个半圆,所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安静一点、轻一点,弱一些。这样形象的演示让学生轻而易举的记住了"P"的含义,绝对不会忘记,同时也不会和"f"混淆了。把生态日常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的资源,游戏般有趣的教学让学生享受着音乐的奥妙。
2、以"乐"切入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节奏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乐感的重要环节。我们农村学生从小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我们教师要善于在生态环境中发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活感受中体验节奏。如教学切分节奏"X.X",抓住学生的形象思维,找来一个小皮球,先在地上一下一拍的打,让他们感受XX均匀的拍球的节奏。第二遍老师演示用力拍一下,让小皮球自己跳一下,当球第二次落地弹回来的时候,马上把球接住。让学生仔细体会、体验老师拍球和接球的动作,引导学生总结时值长短的不同,然后引入到切节奏教学中。这样从熟悉的生态环境中找节奏,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的节奏概念很鲜明,就能够和谐、准确的把握节奏。
三、"生态课堂"是合作的课堂。
音乐"生态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个体参与音乐活动,更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会共处,学会与他人合作"是新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是做事、做人的基础。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与社会共处不仅仅是人生的技巧,而且还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根本。在"生态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设计要靠小组成员的合作来完成或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的音乐活动。要让学生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使每个人都是课堂活动的能动体。当然,体现学生合作的最好载体便是合奏,合奏活动的参加者包括了合奏队员和合奏指挥以及伴奏,有的合奏队还有伴舞。因此合奏从一开始的分声部排练到伴奏的加入再到最后的合成,都离不开合奏队员以及相关人员的合作。要不然,这个合奏队的音色肯定是不和谐的,或者说,这个合奏队的凝聚力也是很糟糕的当然,我们校的合奏队队员还是很合作的,声音还是很和谐的。他们每年都会艺术节上展现在我们全体师生的面前。
在体现学生合作交流的课堂上,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音乐课上,课题是"走进大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完冼星海的音乐作品后,我安排同学们表演一部有关冼星海生平事迹的小话剧,以再次激起同学们对冼星海的爱国热情的钦佩。学生们根据剧本自己分成几个小组,有演少年冼星海的、青年冼星海的;还有演军警的和冼星海的老师的,还有一些学生演群众,比如冼星海的同学等,几乎全班的同学都参与了。同学们个个表演得惟妙惟肖。通过他们的合作表演,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冼星海所体现出的强烈的爱国热情的敬佩之情,也更好地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我记得是当时葛校长班上的演少年冼星海的陆志昊、青年冼星海的赵云杰和演少年冼星海母亲的张菊演技最好)在这充满生命力的合作教学中,音乐学习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音乐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发现吧!让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生态起来吧!让我们的音乐课堂始终保持一种真实的、现实生态美,达到"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色"的境,这是我们音乐老师的光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孙洪洲.构建生态和谐、健康高效音乐课堂.《内蒙古教育.基础教育》.2016.09
[2]许娟娟.浅谈音乐生态课堂的构建.《学周刊》.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