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歇供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入渗,耗水量,咸水,间歇性,填料,铝箔,时间。
间歇供水论文文献综述
李峥,王丽,Alasdair,Cohen,吕实波,何祖安[1](2019)在《间歇式供水卫生风险及对农村家庭卫生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我国农村地区间歇式供水现状及潜在的卫生风险,评价间歇式供水对农村居民家庭饮水和卫生相关行为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8—11月,在山东省和湖北省各选取1个间歇式供水村庄作为研究现场,以临近的社会经济条件类似的2个连续式供水村庄为对照,在每个调查村内随机抽取100户(共计600户)进行入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基本状况、家庭水和环境基础设施、家庭饮水与环境卫生行为等情况。同时收集间歇式供水组和连续供水组的供水单位基本信息、水厂运营情况等信息。结果减少用电量,降低水厂运营成本是农村间歇式供水的主要原因;多数间歇式供水每日供水1~3次,供水时长4~15 h,供水时段多为早中晚等用水高峰期。间歇式供水家庭储水的比例[97.00%(194/200)]高于连续供水组[47.00%(188/400)];间歇式供水家庭在个人卫生、室内卫生和庭院卫生方面低于连续供水组家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式供水家庭储水设施以屋顶水箱、水桶和水缸为主,其中,有44.64%的家庭屋顶水箱无厂商合格标志,41.53%的家庭储水容器(水桶、水缸)无涉水产品行政许可批件,屋顶水箱和容器洁净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7.86%和29.66%。结论农村间歇式供水会引起居民水和卫生相关行为的改变,其中不安全的家庭储水问题最为突出,间歇式供水条件下农村居民的用水安全保障需要引起关注。(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邵俊昌[2](2015)在《间歇供水对微咸水土壤入渗与水盐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中国有着丰富的咸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微咸水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确保农业增产抗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室内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对间歇供水条件下微咸水入渗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重点介绍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在不同的周期和循环率的入渗条件下,与微咸水连续入渗作分析比较,揭示微咸水间歇供水的入渗机理,分析微咸水间歇供水对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影响,为今后微咸水灌溉提供一些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微咸水灌溉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5年08期)
严亚龙,毕远杰,郭向红,孙西欢,马娟娟[3](2015)在《微咸水间歇供水方式土壤水盐分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间歇供水微咸水不同入渗方式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开展了一维积水间歇入渗试验,研究了微咸水矿化度分别为1.75、3和5g/L,及不同周期数和循环率入渗条件下的入渗特性,并对比了不同矿化度、不同周期数与不同循环率对间歇入渗后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咸水间歇入渗与一般的间歇入渗规律相同,但在试验取用范围内高矿化度、小周期数和高循环率可以有效促进水分入渗,矿化度提高土壤中盐分含量也随之增加,盐分含量随着间歇入渗周期数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5年06期)
王炎[4](2015)在《东北村镇地区间歇供水模式下给水管道浅埋保温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解决“叁农问题”是我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农村饮水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民正常生活和生产。因此,开展关于东北东北村镇地区饮用水运输安全的保障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地下水间歇式供水模式是东北村镇最常见的给水方式。由于东北村镇地区地下水位普遍高于冰冻线,给管道深埋敷设施工造成困难,间歇供水模式加剧了管线冻胀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大庆肇源县为例,实地调研分析了影响管道施工、运行的不利因素;在总结土壤冻胀特性、温度分布的沿纵深方向的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了给水管道浅埋保温技术。通过建立埋地管道周围土壤冻融圈数学模型,分析土壤导热系数、保温层外壁温度等因素对冻融圈直径的影响,确定了保温层厚度与管道埋深的关系,提出东北代表城市的推荐埋深和最佳保温层厚度。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浅埋保温给水管道周围土壤温度场非稳态传热物理模型,探讨了不同埋深、不同土壤热物性和间歇供水模式下的浅埋保温管道土壤温度场变化。该技术工艺已成功应用到实际工程,通过后期监测,证明该给水管道浅埋保温技术达到了预期的防腐、抗冻胀、保温性能和运行可靠性。该技术符合严寒地区村镇用能特点和经济特点,为东北地区村镇饮用水安全供给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应予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建筑大学》期刊2015-06-01)
裴云云[5](2014)在《唐徕渠生态补水量 10年来首次未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裴云云)12月5日,记者从唐徕渠管理处获悉,今年唐徕渠为其灌域内近20万亩湖泊湿地补水1.0145亿立方米,与去年持平,实现10年来首次未增长。“今年生态补水首次推行超计划引水加价政策和农业供水间歇补水措施,利用价格杠杆和管理手段刹住了补水(本文来源于《宁夏日报》期刊2014-12-08)
李鑫,黄翔,盛晓文[6](2013)在《关于铝箔填料耗水量与可间歇性供水时间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入口条件下,对金属铝箔填料在淋水密度为3600~6155kg/(m2·h),迎面风速为2m/s情况下的耗水量及可间歇性供水时间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分析得出在实验情况下,填料的耗水量为19~33L/h;可间歇性供水时间为5~10min。(本文来源于《发电与空调》期刊2013年06期)
李鑫,黄翔,盛晓文[7](2013)在《关于铝箔填料耗水量与可间歇性供水时间的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的入口条件下,对金属铝箔填料在淋水密度为3600 kg/(m2·h)-6155kg/(m2·h),迎面风速为2m/s情况下的耗水量及可间歇性供水时间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分析得出在实验情况下,填料的耗水量为19~33L/h;可间歇性供水时间为5~10分钟。(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05)
王博[8](2013)在《廉租房居民求助遭遇“踢皮球”》一文中研究指出[阅读提示] 9月27日上午,秀河家园住户再一次向本报记者反映,水又停了。而就在十天前,这里的人们刚刚度过了一段长达22天间歇供水的难熬日子。 对于两年前搬进省会廉租房小区秀河家园的1010个住户来说,供水难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3-09-30)
龙天渝,王延青,安强,程超,杜坤[9](2012)在《积水条件下连续和间歇供水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入渗与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土壤养分流失和面源污染等密切相关。通过对紫色土中的黏壤土进行不同积水深度下连续供水和相同积水深度下间歇供水的土柱模拟实验,对紫色土一维垂向入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积水深度为1~10cm时,积水深度对累积入渗量及入渗率基本上没有影响;积水深度一定时,连续供水下土壤容重和初始含水率对紫色土入渗特性有较大影响,累积入渗量和入渗率随土壤容重和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积水深度一定时,间歇供水下紫色土入渗曲线为间断的非连续曲线,第1周期与连续供水的入渗过程一致。从第2周期开始,间歇供水的累积入渗量及入渗率均小于同条件下的连续供水,间歇供水的紫色土入渗特性与供水周期及循环率等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2年03期)
吴军虎[10](2010)在《不同周期供水时间肥液间歇入渗水氮分布特性实验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不同周期供水时间的肥液间歇入渗实验,研究了间歇入渗周期供水时间对肥液间歇入渗水氮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液间歇入渗湿润锋运移速度随周期供水时间的减小而减小,而湿润土体内含水量的分布相对更加均匀;肥液间歇入渗NO_3~--N运移速度随周期供水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肥液间歇入渗浅层土壤入渗NO_3~--N占总入渗NO_3~--N量的比例均高于连续入渗,并随周期供水时间的减小而增大;周期供水时间对肥液间歇入渗土壤NH_4~+-N含量分布和峰值均没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期刊2010-08-01)
间歇供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解决水资源的短缺将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中国有着丰富的咸水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微咸水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确保农业增产抗旱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室内一维垂直土柱入渗试验,对间歇供水条件下微咸水入渗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及水盐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重点介绍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在不同的周期和循环率的入渗条件下,与微咸水连续入渗作分析比较,揭示微咸水间歇供水的入渗机理,分析微咸水间歇供水对土壤水分和盐分的影响,为今后微咸水灌溉提供一些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微咸水灌溉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歇供水论文参考文献
[1].李峥,王丽,Alasdair,Cohen,吕实波,何祖安.间歇式供水卫生风险及对农村家庭卫生行为影响的初步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
[2].邵俊昌.间歇供水对微咸水土壤入渗与水盐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J].吉林水利.2015
[3].严亚龙,毕远杰,郭向红,孙西欢,马娟娟.微咸水间歇供水方式土壤水盐分布分析[J].节水灌溉.2015
[4].王炎.东北村镇地区间歇供水模式下给水管道浅埋保温技术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5
[5].裴云云.唐徕渠生态补水量10年来首次未增长[N].宁夏日报.2014
[6].李鑫,黄翔,盛晓文.关于铝箔填料耗水量与可间歇性供水时间的初探[J].发电与空调.2013
[7].李鑫,黄翔,盛晓文.关于铝箔填料耗水量与可间歇性供水时间的初探[C].2013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8].王博.廉租房居民求助遭遇“踢皮球”[N].河北日报.2013
[9].龙天渝,王延青,安强,程超,杜坤.积水条件下连续和间歇供水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2
[10].吴军虎.不同周期供水时间肥液间歇入渗水氮分布特性实验影响[C].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