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夹板固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仙灵骨葆胶囊,小夹板固定,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骨代谢
小夹板固定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军,魏晓君,郭福溪,张慧[1](2019)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小夹板固定对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小夹板固定对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闭合手法复位+旋后位前臂小夹板固定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D3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骨折愈合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43%(P <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血清OC、 PDGF、 IGF-1、 PI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CTX-1、 tPINP、 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口服联合小夹板固定可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愈合,改善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孙益,李义芳,陈江峰[2](2019)在《李氏牵按推挤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B型桡骨远端骨折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李氏牵按推挤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30例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李氏牵按推挤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表现、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13.7±1.3)。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均优于复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出现移位,再次复位后稳定。结论:李氏牵按推挤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该治疗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黄玉君[3](2019)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研究组(33例)。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法,研究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肘关节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肘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4、8周的肘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儿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半年后,两组患儿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出院时,研究组患儿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儿肘关节情况,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1期)
李昌杰,余学文,周重刚,吕隋本,杨恒[4](2019)在《3D打印模型辅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回顾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桡骨远端骨折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3D打印组和对照组,各30例。3D打印组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1∶1的骨折模型,通过观察骨折模型进行手法复位调整小夹板固定,对照组直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3D打印组在复位后患肢疼痛改善、肿胀消除方面前2个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和对照组在骨痂生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打印组在腕关节功能Garlangd-Werley评分中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纠正骨折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1∶1的骨折模型,还原骨折"原貌",让医生直观掌控骨折分型、移位及粉碎程度,通过模型制定最佳的手法整复方案、设计小夹板纸压垫放置位置,达到骨折精准复位,提高手法整复及小夹板纸压垫放置的精确性,有效防止骨折治疗中尺偏角、掌倾角丢失、桡骨短缩等问题,在指导骨折复位上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1期)
吴太国,张霞凤[5](2019)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单盲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试验组48例采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比较2组术后康复效果及腕关节功能。结果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腕关节总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均可有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但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可缩短骨折愈合及肿胀消失时间。(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2期)
都达古拉[6](2019)在《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正骨中心治疗的86例肱骨干骨折的病人。应用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实施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等特色疗法。结果本组86例患者,解剖复位61例,功能复位25例。临床愈合时间最短为3周,最长为12周,平均时间为7.8周。患者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86例患者无再骨折,无骨折端残留疼痛。结论采用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快速简便、并发症少、疗程短、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经济费用低等,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5期)
王东强,江继中,张会涛,宋进发[7](2019)在《BOA系带系统小夹板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BOA系带系统小夹板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采用BOA系带系统小夹板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48例。男16例,女32例。年龄(58.6±10.3)岁。左侧21例,右侧27例。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肢疼痛程度,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量化表内肿胀分级标准评价患肢肿胀程度,测量患侧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及桡骨高度,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周,中位数12周。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中位数7周。患肢疼痛VAS评分,复位前(8.71±1.32)分、复位后1 d(5.93±2.15)分、复位后1周(5.03±1.43)分、复位后4周(1.52±0.67)分。患肢肿胀评分,复位前(1.98±0.60)分、复位后1 d(2.21±0.49)分、复位后1周(0.60±0.52)分、复位后4周(0.11±0.29)分。桡骨掌倾角,复位前2.85°±1.91°、复位后即刻14.09°±2.74°、复位后6周11.51°±3.55°、复位后12周11.04°±3.94°;桡骨尺偏角,复位前11.73°±1.85°、复位后即刻28.62°±1.01°、复位后6周25.69°±1.06°、复位后12周25.06°±1.15°;桡骨高度,复位前(7.76±2.36)mm、复位后即刻(11.10±0.35)mm、复位后6周(10.85±0.99)mm、复位后12周(10.69±0.75)mm。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2.28±0.79)分,优28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差的1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腕部疼痛及肿胀,且负重后上述症状加重,但该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压疮等并发症。结论:BOA系带系统小夹板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9年09期)
钟志勇,何飞宇,陈效[8](2019)在《动态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对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取动态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动态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骨折康复情况、治疗前后桡骨缩短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65.7%,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组治疗前桡骨缩短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桡骨缩短情况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患者动态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可显着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桡骨缩短情况,值得临床借鉴。(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28期)
刘康,张艳峰[9](2019)在《双下肢悬吊皮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胫腓下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过去的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使用双下肢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闭合移位性股骨干骨折患者20人,其中男12人,女8人,年龄2~8岁。左侧8人,右侧12人。股骨上1/3骨折5人,中1/3骨折12人,下1/3骨折3人。全部患儿均不存在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治疗后随访观察患儿的骨折愈合、并发症和患肢功能的恢复状况。结果全部患儿均被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是30~46 d。肢体功能恢复时间是40~58 d。且均未发生褥疮、牵引针松动、感染、过敏性水疱等并发症。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内的中股骨骨干骨折疗效标准来评价疗效,治愈20人。结论使用双下肢悬吊联合骨牵引配合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来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操作较为简单,骨折的愈合率较高,十分利于患者的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5期)
张宏明[10](2019)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抽选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研究组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对比2组临床手术指标、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骨折愈合、疼痛消失、红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疗效比对照组更优(P <0. 05),且术后并发症更少(P <0. 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且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疗效显着,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9年16期)
小夹板固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李氏牵按推挤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诊治的30例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李氏牵按推挤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及末次随访的影像学表现、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13.7±1.3)。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均优于复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出现移位,再次复位后稳定。结论:李氏牵按推挤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简单,疗效可靠,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该治疗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夹板固定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军,魏晓君,郭福溪,张慧.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小夹板固定对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
[2].孙益,李义芳,陈江峰.李氏牵按推挤手法联合小夹板固定技术治疗B型桡骨远端骨折3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
[3].黄玉君.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4].李昌杰,余学文,周重刚,吕隋本,杨恒.3D打印模型辅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
[5].吴太国,张霞凤.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9
[6].都达古拉.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王东强,江继中,张会涛,宋进发.BOA系带系统小夹板固定治疗新鲜闭合性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J].中医正骨.2019
[8].钟志勇,何飞宇,陈效.动态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效果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9].刘康,张艳峰.双下肢悬吊皮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10].张宏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9
标签:仙灵骨葆胶囊; 小夹板固定; 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 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