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路工程,轮迹路面,临界荷位,最大拉应力
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论文文献综述
高群[1](2010)在《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受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板底拉应力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板底拉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对比七种荷位下的板底最大拉应力,确定了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的临界荷位。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基层厚度、土基模量、面层与基层模量、板宽、板长及板厚对轮迹板底拉应力的影响规律。在综合考虑地区特点与造价的基础上,固定基层厚度、土基模量、面层模量与板宽后,对板长、板厚与基层模量进行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将可以有效降低轮迹板底最大拉应力。(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0年10期)
陈东,韩红[2](2010)在《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动态变化,这直接导致混凝土板内部出现膨胀和收缩变形。已有经验表明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作用会使混凝土板发生破坏。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影响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温度应力的各项因素,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设计。(本文来源于《吉林交通科技》期刊2010年01期)
邢真真[3](2006)在《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形式,以其节省工程投资、耐久性好、养护维修方便以及环保等优点,正适合于小交通量地区的修建。在国外,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早有应用,但其设计方法却是照搬全断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然而,无论从水泥混凝土板的几何尺寸还是受力状态上,二者都有很大差别。基于这个原因,本文开展了对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的设计方法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不同轮迹板板长、板厚以及面层板与基层模量比等因素对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影响,同时考虑了疲劳因素,总结得出轮迹板所受荷载应力与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最终提出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的合理尺寸范围。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可能破坏模式的分析,证明其主要破坏模式为面层板的疲劳断裂,得出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设计应以行车荷载和温度梯度综合作用产生的疲劳断裂作为设计的极限状态。对车辆轮距和单车道轮迹横向分布曲线进行分析,确定轮迹板板宽;在有水平荷载作用时,对轮迹板与基层的层间接触状态进行分析,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比荷载作用在轮迹板不同位置时的最大主应力,最终确定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板的临界荷位为纵缝边缘中部。根据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的实际情况,确定接缝传荷系数、荷载应力疲劳系数、荷载安全系数以及温度疲劳应力系数,计算得出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在满足控制标准的前提下,最终确定出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的合理板长和板厚范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动态变化,这直接导致混凝土板内部出现膨胀和收缩变形。已有经验表明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的综合作用会使混凝土板发生破坏。本文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影响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温度应力的各项因素,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论文参考文献
[1].高群.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受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
[2].陈东,韩红.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J].吉林交通科技.2010
[3].邢真真.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设计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