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高强韧,自修复,结构生物材料
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论文文献综述
崔昆朋,孙桃林,龚剑萍[1](2019)在《高强韧自修复聚两性电解质超分子水凝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两性电解质是指由带正电荷的单体和负电荷的单体无规共聚形成的一类聚合物。这类聚合物的分子链上同时含有正负电荷基团。通过聚两性电解质形成的超分子物理水凝胶(PA凝胶)由于优异的机械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这类新型水凝胶不但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还具有抗疲劳和自修复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结构性生物材料来替代人体损伤的组织,如软骨和肌腱等。本文将系统总结影响PA凝胶性能的因素,包括正负离子电荷比、单体浓度和交联剂浓度。此外,我们还将讨论PA凝胶的链结构、增韧机理、自修复机理和断裂行为,并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初步应用做了简单阐述。最后,我们对PA凝胶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将来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袁铖,廖杰新,黄家和,王涛,孙尉翔[2](2017)在《具有pH诱导形状记忆和自发驱动行为的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工作通过在传统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中以弱电解质甲基丙烯酸MAA代替部分强电解质对苯乙烯磺酸钠NaSS制备得到了由[3-(甲基丙烯酰氨基)丙基]叁甲基氯化铵MPTC、NaSS、MAA共聚的水凝胶,该凝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和独特的自发驱动功能。该凝胶在NaOH中强度下降;将凝胶再放入HCl后强度又提高,此过程可重复进行。我们利用此性质实现凝胶在酸碱中的形状记忆过程,凝胶在HCl中可固定临时形状,在NaOH中可恢复至永久形状。在第一次形变恢复后,将具有少量残余形变的凝胶再次放入HCl中,凝胶可自发形变至临时形状,且此临时形状亦可在NaOH中恢复至永久形状,即凝胶可在临时形状与永久形状之间多次自发变化,这与传统的形状记忆水凝胶每次临时形状都需要外力的作用完全不同。我们推测这是凝胶在溶胀的同时有新的交联点形成共同作用而导致的自发驱动行为,这种自发驱动行为可极大扩展水凝胶驱动器的设计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期刊2017-10-10)
马彦洁[3](2014)在《疏水改性聚两性电解质的流变行为及其复合水凝胶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聚两性电解质由于其优异的环境友好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抗蛋白吸附能力,在生物医用材料和海洋防污涂层中应用广泛,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聚两性电解质进行疏水改性,研究其水溶液的流变行为及制备水凝胶的方法,对拓宽其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采用自由基胶束共聚的方法合成疏水改性聚两性电解质P(SBMA-GMA),其中甲基丙烯酸二甲基磺酸胺乙酯(SBMA)为亲水单体,疏水单体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通过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Zeta电位、荧光等测试手段研究了聚合物的溶液性质(疏水缔合胶束的形貌、尺寸,聚合物表面带电情况,疏水微区等)。采用流变测试手段,研究了浓度、温度、小分子盐等对共聚物水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P(SBMA-GMA)/PVA复合水凝胶,采用扫描电镜、荧光显微镜、分光光度计、流变等方法,考察了二者不同配比以及冷冻/解冻次数对水凝胶的微观形貌、压缩模量、抗蛋白吸附性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1)疏水改性聚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胶束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其尺寸及分布具有浓度依赖性;共聚物分子链由于存在净电荷而呈现电负性,且具有离子浓度响应性。(2)共聚物溶液根据浓度大小可分为稀溶液区、亚浓溶液区两个区,呈现与聚电解质和中性高分子不同的标度关系;由于含有疏水缔合基团和环氧开环作用,其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小分子盐的种类和浓度均能影响其流变行为,即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表观粘度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且共聚物与不同种类离子的络合能力有差异。(3)PVA含量越高,冷冻/解冻次数越多,P(SBMA-GMA)/PVA复合水凝胶的压缩模量越高;抗蛋白吸附能力随着P(SBMA-GMA)含量以及冷冻/解冻次数的增多而增强;同时,该复合水凝胶具有一定的减阻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3-01)
夏建军[4](2007)在《新型离子交联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场敏感水凝胶易于调控、响应方式多样、可精确控制载附药物的释放,因此在药物的控制释放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离子交联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上有带正负两种电荷的基团,在正负电荷之间形成了离子交联。离子交联键与共价键相比,属于弱的相互作用,对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离子交联的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可能具有独特的电场响应行为,有可能开发为电场控释给药载体材料。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酸性单体与碱性单体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制备了丙烯酸(AAc)与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DEAEM)以及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与丙烯酸二乙胺基乙酯(DEAEM)离子复合物。FTIR图谱证实离子复合物中存在类叔铵盐的交联结构。(2)上述两类离子复合物分别与丙烯酰胺(AAm)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反应,在没有化学交联剂的情况下,制备了两类离子交联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P(AAc/DEAEM/AAm)凝胶(简称PADA凝胶)和P(AMPS/DEAEM/AAm)凝胶(简称AMDA凝胶)。凝胶在接触电场下表现出溶胀/溶蚀的双重响应行为。盐溶液的浓度和种类、电极、电压等对该响应行为有较大的影响。(3)实验表明,凝胶的接触电场行为分为溶胀和消溶胀两个阶段。在电场的作用下,凝胶先发生溶胀,当离子交联结构被破坏后,凝胶发生溶蚀。动力学研究表明,溶胀可能受到外加电场的影响;而凝胶的溶蚀则是零级动力学过程。(4)以柳氮磺吡啶和甲巯咪唑为模型药物,研究了载药凝胶的药物释放规律。盐浓度、pH值以及载药方式直接影响药物释放。电场实验表明外加电场能够促进药物释放。对比了正极导入、负极导入对药物透凝胶薄膜的影响。一定电流强度下,正极导入效果优于负极导入。上述结果表明离子交联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有可能开发为电场控释给药载体材料,但凝胶性质的优化、电场装置的设计、给药条件的确定等方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07-01-01)
任静,哈鸿飞[5](2000)在《聚两性电解质及其水凝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十年国内外在聚两性电解质及其水凝胶的合成、性质及在工业、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作了较全面的综述。(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00年03期)
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工作通过在传统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中以弱电解质甲基丙烯酸MAA代替部分强电解质对苯乙烯磺酸钠NaSS制备得到了由[3-(甲基丙烯酰氨基)丙基]叁甲基氯化铵MPTC、NaSS、MAA共聚的水凝胶,该凝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和独特的自发驱动功能。该凝胶在NaOH中强度下降;将凝胶再放入HCl后强度又提高,此过程可重复进行。我们利用此性质实现凝胶在酸碱中的形状记忆过程,凝胶在HCl中可固定临时形状,在NaOH中可恢复至永久形状。在第一次形变恢复后,将具有少量残余形变的凝胶再次放入HCl中,凝胶可自发形变至临时形状,且此临时形状亦可在NaOH中恢复至永久形状,即凝胶可在临时形状与永久形状之间多次自发变化,这与传统的形状记忆水凝胶每次临时形状都需要外力的作用完全不同。我们推测这是凝胶在溶胀的同时有新的交联点形成共同作用而导致的自发驱动行为,这种自发驱动行为可极大扩展水凝胶驱动器的设计和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论文参考文献
[1].崔昆朋,孙桃林,龚剑萍.高强韧自修复聚两性电解质超分子水凝胶[J].高分子通报.2019
[2].张袁铖,廖杰新,黄家和,王涛,孙尉翔.具有pH诱导形状记忆和自发驱动行为的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C: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2017
[3].马彦洁.疏水改性聚两性电解质的流变行为及其复合水凝胶的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4
[4].夏建军.新型离子交联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5].任静,哈鸿飞.聚两性电解质及其水凝胶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