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籽粒品质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籽粒,品质,豆芽,春小麦,玉米,产量。
籽粒品质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陈文化,寻培之,冯春水[1](2019)在《杂交水稻籽粒比重与产量品质性状相关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杂交水稻籽粒的比重与产量及品质性状相关性,以高产优质品种‘天优华占’为对照,7个叁系不育系与5个自选恢复系进行杂交得到组合,测定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籽粒体积、比重、千粒重、充实度、整精米率、垩白度。不同组合间的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和垩白度等性状具有品种差异,整体上籽粒比重随籽粒粒重、体积增加而增大,与产量成正相关,但与整精米率呈负相关;通过对籽粒比重与产量品质性状相关分析,发现籽粒比重与整精米率(0.8370**)和千粒重(0.7643**)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了极显着水平,其中千粒重是影响产量的最大因素,也是决定比重的重要因素;籽粒比重与每穗总粒数(0.2697)和体积(0.0053)呈正相关,与充实度(-0.2065)、单株穗数(-0.3326)和垩白度(-0.1546)呈负相关。提高籽粒比重可以提高整精米率和降低垩白度,从而改善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在杂交稻水稻的选育中,籽粒较大的情况下兼顾单株穗数和充实度,且单方面强调通过增加粒重去提高产量会导致整精米率降低,因此为兼顾产量与品质,籽粒比重以适中为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6期)
高建芹,浦惠明,龙卫华,胡茂龙,张洁夫[2](2019)在《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和360 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产油量、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着水平,油酸和芥酸含量的响应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硫苷含量的响应因品种、试点和年度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部分试点达到显着水平。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量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产量、产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正相关,含油率与施氮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硫苷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负相关。试验中发现每增施120 kg/hm~2氮肥, 3个施氮处理的籽粒增产效率依次为81.11%、34.12%和-2.24%,籽粒增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下降,品种间表现一致。在南京、扬州和泰州试点,每1 kg氮肥供给平均可增收菜籽11.94 kg、11.35 kg和12.36 kg,最适施氮量宁杂1818分别为300~310 kg/hm~2、300~320 kg/hm~2和270~300 kg/hm~2,秦优10号分别为315~335 kg/hm~2、295~315 kg/hm~2,300~310 kg/hm~2,最适施氮量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郭晋杰,刘文斯,郑云霄,刘函,赵永锋[3](2019)在《基于4个测交群体玉米籽粒品质相关性状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Zea mays)生产上利用的是杂交种,利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测交群体来定位杂种当代控制品质性状的遗传位点,是对前人定位研究的有益补充。本实验以100份遗传背景丰富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作为母本,分别以Mo17、E28、昌7-2、郑58作为测验种,按照NCⅡ设计,组配400份杂交组合,构建4个F1群体,每个F1群体各100份杂交组合。对4个测交群体的籽粒品质相关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在E28和昌7-2测交群体显着高于其他群体(P<0.05);油分含量在E28测交群体显着高于其他群体(P<0.05);赖氨酸含量在Mo17测交群体显着高于其他群体(P<0.05)。Mo17测交群体在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赖氨酸含量中分别定位到2、5、17个显着关联的SNP位点,E28测交群体在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赖氨酸含量中分别定位到11、7、54个SNP位点,昌7-2测交群体在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赖氨酸含量中分别定位到8、8、6个SNP位点,郑58测交群体在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赖氨酸含量中分别定位到38、79、11个SNP位点。4个测交群体的定位结果差异很大,对4个测交群体的同一性状SNP位点进行比较,仅得到7个共位点。分别在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赖氨酸含量中定位到2、4、1个共位点,共挖掘到6个候选基因。本研究结果为玉米品质相关性状的传统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提供了有益补充,为进一步玉米籽粒品质改良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Tahmina,Shar[4](2019)在《水稻籽粒理化和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数量性状位点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稻米品质在水稻育种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仅次于产量性状。近二十年来,科研者尽力解析水稻品质的分子机理。在此工作中,我们构建了中嘉早17和D50的DH群体,并利用此来定位品质性状。为了测定水稻籽粒的生理化学、营养的属性,采用超级稻中嘉早17和粳稻品种D50杂交的DH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这个实验是分别在2016年浙江杭州、2017年浙江杭州、2017年海南陵水叁季种植。使用170个SSR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包括12组总共1215.2cM,标记之间的距离范围从0.5cM至26.9cM,平均距离是7.1cM。使用Win QTLCart 2.5软件综合间隔作图来检测QTLs,LOD值2.5作为假定QTLs的初始,使用QTL Network-2.1软件基于混合模型综合间隔作图分析加性效应和环境互作。结论如下:1.我们对水稻米粉粘滞性进行了QTL定位,共检测到有54个QTL控制位点,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表型的贡献率从5.99%47.11%。其中4个QTLs在叁季间均有检出,另4个QTLs在二季间均有检出。在两地叁季中,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碱消值和糊化时间等六个性状大多定位在染色体6的RM6775-RM3805片段。6个性状的8 QTLs与环境互作有显着效应。其中峰值粘度,碱消值和糊化温度叁个性状存在上位效应。2.在两地叁季中,共检出6个有关直链淀粉含量的QTL位点,39个有关糊化特性QTL位点,分别位于除第8和12染色体外的10条染色体,表型贡献率从6.32%-25.70%。糊化特性(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终结糊化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正相关,糊化焓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主要的alk基因分别在环境1,2和3均有检出。其中峰值糊化温度和糊化焓QTL定位在第叁染色体的RM15490-RM3601区间,且在叁个环境均有检出。起始糊化温度,峰值糊化温度和终结糊化温度定位在第7染色体的RM234-RM118区间,且在叁个环境均有检出,这是首次报道。8个QTLs q To-7,q Tp-3,q Tp-4,q Tp-6,q Tc-6,qT c-7,qΔH-3,和qAC-2分别定位在第2,3,4,6和7染色体上。大多数的QTLs的加性效应来自D50。终结糊化温度,糊化焓和直链淀粉含量存在加性和环境互作效应。3.共检出有关蛋白质含量和重金属的55个QTLs位点,分别是2016年杭州点的24个QTLs,2017年杭州点的16个QTLs,和2017年海南点的15个QTLs,分布于12条染色体(除第4和6染色体),其中元素铜的QTL的表型贡献率最大,达到38.99%,元素镉的QTL的表型贡献率最小,仅为4.01%。33个QTL的增加效应来自D50,另外来自中嘉早17(YK17)。另,我们发现在多环境中稳定的QTL,如,qCd-1位于第1染色体的RM1329-RM10316,qCu-1位于第1染色体的RM3148-RM10316,qZn-1位于第1染色体的RM7075-RM7405,qPC-1位于第1染色体RM3148-RM10316和qPC-3位于第3染色体的RM15844-RM1373。简单相关分析表明一些元素和蛋白质含量之间有显着正相关。但镉,铁和蛋白质含量没有显着相关。铁和锌显着正相关。8个QTL s(qCd-10,qCu-1a,qCu-1b,qZn-11,qMn-7,qMn-8,qPC-1 and qPC-3)存在加性效应。在叁个环境,5个性状镉,铜,锌,锰和蛋白质含量的QTL存在加性和环境的互作效应,这些多点稳定的QTLs定位和分析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稻米品质和开展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图位克隆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刘鹏鹏,桑伟,崔凤娟,徐红军,韩新年[5](2019)在《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386份新疆春小麦材料(55个地方品种、207个自育材料和124个引进材料)的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春小麦材料的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各有优劣。386份供试材料的千粒重为37.48 g,容重为737.76 g·L~(-1),籽粒硬度为54.71,粒径为2.88 mm,籽粒蛋白含量为15.95%,出粉率为53.06%,灰分为0.54%,L~*值为96.86,a~*值为-1.16,b~*值为9.83。整体而言,籽粒蛋白质含量、L~*值较高;籽粒硬度较低,a~*值和b~*值较高,叁者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2.26%、25.86%和15.67%,具有较好的改良潜力。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关系密切,其中千粒重、粒径与灰分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籽粒硬度、籽粒蛋白含量与灰分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千粒重、粒径与L~*值呈显着负相关,与a~*值呈显着正相关,籽粒硬度与a~*值呈显着负相关,容重、粒径与b~*值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昌春3号、伊春4号、中作8131、新春26号、新春33号等可用于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和磨粉品质改良的优选品种(系)。(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伟,钮力亚,于亮,王伟伟,陆莉[6](2019)在《小麦迭氮化钠诱变群体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72个小麦迭氮化钠诱变品系为试验材料,检测该群体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淀粉含量4项籽粒品质指标,分析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并估计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籽粒淀粉含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783 7,其后遗传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依次是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变异系数比沉降值和淀粉含量的大。4个籽粒品质性状间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极显着。只是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简单相关系数为-0.967 9,而其偏相关系数为0.546 2,湿面筋含量和淀粉含量之间简单相关系数为0.932 0,偏相关系数却是-0.685 8。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的选择潜力比淀粉含量大,更有可能从该群体中选出偏离平均数大的家系类型。(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朱雪倩,何智彪,乔文杰,贾娟霞,莫德乐吐[7](2019)在《矮秆蓖麻杂交种籽粒性状、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10个矮秆Lm型标记雌性系和9个矮秆恢复系,采用NCII交配设计配制90个矮秆蓖麻杂交组合,对F1组合及亲本的籽粒大小、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通径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籽仁含油率与籽粒容重、籽粒百粒重、籽仁百粒重、籽粒出仁率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籽粒出仁率、籽粒含油率、籽仁含油率与硬脂酸、油酸呈极显着正相关,与亚油酸、亚麻酸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蓖麻油酸的相对含量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山嵛酸的相对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蓖麻籽粒性状、品质性状对籽粒含油率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籽粒出仁率>籽粒百粒重>籽粒叁轴(长度、宽度、厚度)乘积>籽粒体积>籽粒厚>籽粒容重>籽粒长>籽粒宽>籽仁百粒重;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籽粒宽、籽粒叁轴乘积、籽粒百粒重、籽粒出仁率4个性状与籽粒含油率的回归方程,为蓖麻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赵志鑫,崔婷婷,何坤辉,兰天茹,常立国[8](2018)在《多环境下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挖掘玉米(Zea mays)籽粒品质性状相关QTL可为玉米育种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以玉米优良自交系许178和K12为亲本杂交衍生的包含150个家系的玉米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s)群体为实验材料,对3年共7个环境的各家系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油分含量共3个品质性状进行表型鉴定,使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 BLUP),结合表型值估计各家系各性状的BLUP值,利用WinQTLcart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CIM),以似然函数比值对数值(logarithm viscosity odds, LOD)为2.5对目的性状进行全基因组QTLs扫描。经QTL定位分析,共挖掘到20个QTL位点,包括9个蛋白质含量QTL、6个淀粉含量QTL、5个油分含量QTL,分布于1、2、4、5、6和10号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为2.3%~15.7%,LOD值介于2.52~6.50。位于染色体Bin4.07/4.08区间的QTL可在4个环境(2016杨凌, 2016榆林, 2014杨凌, 2014葫芦岛)中以及利用BLUP值检测到;位于染色体Bin6.05/6.06的QTL可在4种环境中检测到;位于染色体Bin5.07的2个QTL可在3种环境中检测到。本研究检测到的20个玉米籽粒品质相关的QTL中,位于4号染色体上umc1194~umc2384区间的QTL,可解释10.3%~15.7%的表型变异,在多种环境中均能检测到,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是控制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效QTL,有望在玉米品质遗传改良上加以应用。本研究为玉米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尹成杰,王培,周玉丽,舒英杰[9](2018)在《8个豆芽豆品种籽粒性状及豆芽营养品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适合在江淮地区种植,并具有开发潜力的豆芽专用大豆品种。方法:以百粒重小于14g的湘豆3号、叙永黄毛白水豆和筠连九转豆等8个豆芽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以及豆芽长度、鲜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脂肪、维生素C、异黄酮等指标及经济效益。结果:湘豆3号、叙永黄毛白水豆和筠连九转豆蛋白质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品种,黑龙江小粒芽豆和黑龙江中粒芽豆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品种;叙永黄毛白水豆、叙永六月半、鸡蛋豆和筠连九转豆的豆芽产出率及豆芽的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结论:综合评价认为,叙永六月半、鸡蛋豆和黑龙江中粒芽豆3个品种是较为理想的豆芽豆专用品种。(本文来源于《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曾兴权,王玉林,徐其君,原红军,扎桑[10](2018)在《青稞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不同品种青稞的籽粒品质的差异,本文对200份不同来源的青稞品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营养品质研究中,200份青稞品种的总淀粉含量差异较小,在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研究时,发现了特异性C2品种,其支链淀粉含量达到100%。在对淀粉的糊化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各个品种间的衰减值差异最大,变异系数高达22.33%,这也是所有研究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一组。在对蛋白质含量研究时发现,不同品种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变化范围在6. 65%-19.65%,差异系数达到17. 16%。对于β-葡聚糖的研究,发现其含量在3.04%~11.23%,平均数为5.91%,与以往研究一致。本次实验为青稞籽粒的加工应用、品质的改良、培育新品种、以及对青稞的籽粒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对青稞的探究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藏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S1期)
籽粒品质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和360 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产油量、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着水平,油酸和芥酸含量的响应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硫苷含量的响应因品种、试点和年度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部分试点达到显着水平。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量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产量、产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正相关,含油率与施氮量呈极显着负相关,硫苷含量与施氮量呈显着负相关。试验中发现每增施120 kg/hm~2氮肥, 3个施氮处理的籽粒增产效率依次为81.11%、34.12%和-2.24%,籽粒增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下降,品种间表现一致。在南京、扬州和泰州试点,每1 kg氮肥供给平均可增收菜籽11.94 kg、11.35 kg和12.36 kg,最适施氮量宁杂1818分别为300~310 kg/hm~2、300~320 kg/hm~2和270~300 kg/hm~2,秦优10号分别为315~335 kg/hm~2、295~315 kg/hm~2,300~310 kg/hm~2,最适施氮量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籽粒品质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文化,寻培之,冯春水.杂交水稻籽粒比重与产量品质性状相关分析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高建芹,浦惠明,龙卫华,胡茂龙,张洁夫.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J].江苏农业学报.2019
[3].郭晋杰,刘文斯,郑云霄,刘函,赵永锋.基于4个测交群体玉米籽粒品质相关性状关联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4].Tahmina,Shar.水稻籽粒理化和营养品质性状在不同环境下的数量性状位点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5].刘鹏鹏,桑伟,崔凤娟,徐红军,韩新年.新疆春小麦籽粒性状与磨粉品质及其关系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9
[6].王伟,钮力亚,于亮,王伟伟,陆莉.小麦迭氮化钠诱变群体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朱雪倩,何智彪,乔文杰,贾娟霞,莫德乐吐.矮秆蓖麻杂交种籽粒性状、品质性状的相关及回归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赵志鑫,崔婷婷,何坤辉,兰天茹,常立国.多环境下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定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
[9].尹成杰,王培,周玉丽,舒英杰.8个豆芽豆品种籽粒性状及豆芽营养品质比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8
[10].曾兴权,王玉林,徐其君,原红军,扎桑.青稞品种籽粒品质性状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