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停留时间论文-唐婧,任琦,赵凯,苏书宇,李光昊

固体停留时间论文-唐婧,任琦,赵凯,苏书宇,李光昊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体停留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力停留时间,固体碳源,反硝化滤池,释碳速率

固体停留时间论文文献综述

唐婧,任琦,赵凯,苏书宇,李光昊[1](2019)在《水力停留时间对天然纤维素类固体碳源反硝化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去除低C/N(质量比)生活污水中的TN,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以稻秆、玉米芯和大豆壳等天然纤维素为填料和固体碳源(以下简称碳源)的反硝化滤池的脱氮效果的影响,从COD、TN、TP去除规律和不同阶段释碳速率的变化,分析和比较不同HRT和碳源种类下反硝化滤池的脱氮性能,获得了不同碳源对应的最佳HRT,并探讨了最适碳源种类。以稻秆、玉米芯、大豆壳为碳源时,反硝化滤池的最佳HRT分别为2.0、2.0、4.0h,出水TN分别为0.3、0.2、0.4mg/L,TN去除率均为97.8%以上,此时出水COD、TP分别为37.6~44.9、0.4~0.6mg/L。玉米芯释碳速率低,释碳持久稳定,投加玉米芯为碳源的反硝化滤池在4个月后仍可保持高效、稳定的反硝化脱氮性能。(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3期)

闫璐璐,张新伟,张远,司建辉[2](2014)在《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回转窑冷态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说明了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分布。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4年12期)

乔小珊[3](2014)在《总固体浓度、碳氮比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奶牛粪便厌氧发酵产气及其沼液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奶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奶牛养殖场生产规模和数量也逐渐增加,随之带来的奶牛粪便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如今奶牛粪便的处理问题已成为奶牛养殖场能否达标排放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厌氧发酵法因其具有动力消耗低、污泥产量少、能消除臭气、杀死致病菌和致病虫卵以及产生生物能源(沼气)等特点被奶牛养殖场广泛采用。而厌氧发酵过程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影响厌氧发酵的因素中总固体浓度(TS)、碳氮比(C/N)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于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较大且人为调控简单、方便、更加经济可行;另一方面对于TS、C/N和HRT对奶牛粪便厌氧发酵综合分析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采用序批式工况和半连续式工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TS、C/N和HRT对奶牛粪便厌氧发酵产气与沼液性质的影响并寻求高效产气与沼液性质低值排放的适宜发酵参数TS、C/N和HRT,为奶牛养殖场沼气工程的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奶牛粪便为发酵原料,采用序批式发酵方式,改变发酵料液TS和C/N,得到不同TS不同C/N下的产气效果(沼气产气速率、累积产气量、干物质产气率和平均甲烷含量)以及发酵过程中沼液性质(pH、VFA、COD、TN、NH、-N、TP)的动态变化曲线。结果表明,C/N为25条件下,厌氧发酵过程较稳定且启动较快;TS为2%-10%时,池容产气率由0.16m3/m3d逐渐增加到0.54m3/m3.d。干物质产气率、平均甲烷含量均在C/N为25、TS为6%时最高,分别达到236.46mL/g VS和68.59%;此时沼液COD去除率、氨氮变化率、TP去除率分别达到48.47%、80%和55%以上。以产气效果(干物质产气率、平均甲烷含量)、沼液性质(COD、 TN、TP去除率)为响应指标,采用因子序列生成法分析,进一步确认了序批式发酵产气效果好且沼液性质利于后续处理的适宜发酵参数是TS为6%和C/N为25。同样地,以奶牛粪便为发酵原料,采用半连续式发酵方式,固定筛选山的适宜发酵料液TS和C/N,得到不同HRT下的产气效果(沼气产气速率、累积产气量、干物质产气率和平均甲烷含量)以及发酵过程中沼液性质(pH、VFA、COD、TN、NH4+-N、TP)的动态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中,前50d能正常产气而后10d则出现酸抑制现象;最大池容产气率为0.45m3/m3.d,出现在HRT为20d时,这个结果也为因子序列生成法所确认。为能预测奶牛粪便厌氧发酵过程中的产气状况便于人为操作和调控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基础。对适宜参数TS为6%和C/N为25条件下的序批式发酵产气状况和TS=6%、C/N=25、HRT=20d条件下的半连续式发酵产气状况进行动力学分析,模拟了日产气量、累积产气址对发酵时间的动力学方程,均能很好拟合奶牛粪便厌氧发酵日产气量与累积产气量的变化曲线。综上所述,TS、C/N和HRT对奶牛粪便厌氧产气及其沼液性质有显着性影响,以产气效果好以及沼液COD去除率、TN去除率、TP去除率高为目标筛选的适宜发酵参数TS为6%、C/N为25、HRT为20d。本试验由于时间关系只以奶牛粪便作为发酵原料,只考虑了TS、C/N和HRT分别对厌氧发酵产气与沼液性质的单因素影响,在后续试验中可以进一步研究多原料多因素对厌氧发酵产气与沼液性质的复合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4-04-10)

吴昌永,彭永臻,王淑莹,李晓玲,王然登[4](2011)在《污泥固体停留时间对实时控制生物脱氮SBR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In this study,fou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SBR),with the sludge retention time(SRT)of 5,10,20 and 40 d,were used to treat domestic wastewater,and the effect of SRT on nitrite accumulation in the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SBR was investigated.The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online parameters,such as pH,dissolved oxygen(DO)and 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was used to regulate the nitrite accumulation in SBR. The model-based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RT,longer time was needed to achieve high level of nitritation.In addition,the nitrite accumulation rate(NAR)was higher when the SRT was relatively shorter during a 112-day operation.When the SRT was 5 d,the system was unstable with the mixed liquor suspended solids(MLSS)decreased day after day.When the SRT was 40 d,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SRT of 10 to 20 d was more suitable in this study.The real-time control strategy combined with SRT control in SBR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via nitrite from wastewater.(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1年03期)

严超宇,卢春喜,高金森,时铭显[5](2006)在《石油焦燃烧器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磷光颗粒示踪法,对一套新型内混式石油焦燃烧器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扩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焦管轴向上距示踪剂注入位置为1.0 m的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测得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呈较对称的单峰分布,从烧焦管轴心向边壁靠近,其峰高差别较大。而在示踪剂注入位置以上的4.0 m及9.4 m截面上,不同径向位置测得的颗粒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由一个尖而高的前峰和长拖尾所组成,曲线的峰高基本一致,表明颗粒沿轴向以弥散颗粒和颗粒团的形式扩散,颗粒沿径向的混合较均匀。分别对1.0 m和4.0 m及以上检测距离内的颗粒扩散行为建立了径向扩散模型和轴向两组分迭加模型,模型预测的颗粒浓度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6期)

李爱民,李水清,严建华,岑可法[6](2002)在《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回转窑冷态试验台上 ,采用着色示踪粒子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固体废弃物的物料特性 (主要是堆积特性 )、回转窑的结构特性 (壁面粗糙度、长度及内构件 )和操作特性 (倾角及转速 )等因素对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影响。物料的物理性质对停留时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堆积角的作用而体现出来的。试验物料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分布与正态分布比较接近。回转窑转速的提高和倾角的增大都将使得物料停留时间减少 ,同时 ,σ2T也减少。沿回转窑长度方向的物料的平均速度是逐渐增加的。出口挡板对 MRT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纵肋和环肋的各种组合形式都增加了物料的 MRT,但组合式内构件对 MRT的影响远小于出口挡板对 MRT的影响。壁面粗糙度对停留时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对料床床态的改变而产生的(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02年02期)

师勉恭,刘晓东,杨朝文,唐阿友,杨百方[7](2000)在《飞秒量级团簇在固体中停留时间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离子微团簇在固体薄膜中飞秒量级停留时间的准确测定方法和关链技术 ,及其在研究微团簇与固体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3期)

叶世超,陈晓东[8](2000)在《固体返料气流-流化组合干燥器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固体返料气流-流化组合式干燥系统在冷态下的停留时间分布,提出停留时间分布密度的计算式。就硫酸亚铁干燥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固体循环率对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无影响;2)在设备体积一定时,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受流化床室数,进料速率及侧线产品抽出率的影响,流化床室数增多,进料速率提高,均使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集中,但侧线产品的抽出,则使停留时间分散。(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00年01期)

魏飞,陈卫,金涌,俞芷青[9](1996)在《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固体颗粒停留时间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内径140mm,高10m的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采用磷光颗粒示踪法对床内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测定。在气速1.5~9.0m/s,固体循环量10~140kg/m2s的范围内,实验测得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均有明显的双峰分布。这种双峰分布是由于提升管中弥散颗粒和颗粒团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提出的一维两组分扩散迭加模型可较好地描述提升管中固体的混合行为。考察了在实验条件下,操作条件对固体混合行为的影响。发现:气速及固含对颗粒的轴向Peclet数影响不大,提升管中颗粒的返混主要是由于颗粒团引起的。将研究结果与近期文献报道的其他研究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1996年03期)

廖学品[10](1996)在《回转窑中固体颗粒停留时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脉冲示踪法研究了回转窑内固体颗粒物料的流动模型,用正交实验法安排实验,实验证明固体颗粒在回转窑中的运动接近于平推流,用因次分析法建立了平均停留时间与影响因素间的数学模型.(本文来源于《云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固体停留时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介绍了回转窑冷态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说明了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分布。以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体停留时间论文参考文献

[1].唐婧,任琦,赵凯,苏书宇,李光昊.水力停留时间对天然纤维素类固体碳源反硝化滤池处理效果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2].闫璐璐,张新伟,张远,司建辉.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试验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3].乔小珊.总固体浓度、碳氮比和水力停留时间对奶牛粪便厌氧发酵产气及其沼液性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4

[4].吴昌永,彭永臻,王淑莹,李晓玲,王然登.污泥固体停留时间对实时控制生物脱氮SBR中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1

[5].严超宇,卢春喜,高金森,时铭显.石油焦燃烧器烧焦管内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实验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6].李爱民,李水清,严建华,岑可法.固体废弃物在回转窑内停留时间的试验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2

[7].师勉恭,刘晓东,杨朝文,唐阿友,杨百方.飞秒量级团簇在固体中停留时间的测量[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8].叶世超,陈晓东.固体返料气流-流化组合干燥器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

[9].魏飞,陈卫,金涌,俞芷青.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固体颗粒停留时间的分布[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6

[10].廖学品.回转窑中固体颗粒停留时间的研究[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

标签:;  ;  ;  ;  

固体停留时间论文-唐婧,任琦,赵凯,苏书宇,李光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