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经营方式论文-刘闯,仝志辉,陈传波

农户经营方式论文-刘闯,仝志辉,陈传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户经营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农户,小农户农业,现代农业发展,农地经营方式

农户经营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刘闯,仝志辉,陈传波[1](2019)在《小农户现代农业发展的萌发:农户间土地流转和叁种农地经营方式并存的村庄考察——以安徽省D村为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大提出"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激发了如何实现有机衔接的讨论,其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带动小农户、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服务小农户和促进小农户组织化以赋能小农户的政策思路渐趋主流。但是,这些思路忽视了普通农业村庄中大量发生的事实:农户间土地流转使得农地经营方式多样化,不同农地经营方式的并存和转化正在给小农户农业带来积极影响。对安徽省D村的案例分析发现,自耕经营、出租经营和规模经营叁种农地经营方式并存且相互转化,小农户在其间经历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自然萌发,呈现出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市场连接程度增强、综合收益增加、多元种植和养殖得以保持等现代农业特征。小农户现代农业发展的萌发这一关键事实为理解和促进小农户农业发展和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重要启示:小农户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农户,小农户生产已经具备一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各种路径不能忽视村庄内部农户间土地流转和叁种农地经营方式的并存与转化;要在不失去小农户主体性的基础上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路径,并使衔接路径能很好地对接村庄及其内部农户。(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经济》期刊2019年09期)

叶敬忠[2](2019)在《要探索小农户与“土地+服务”规模化经营的结合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土地碎片化问题的凸显、农业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农民兼业行为的不断普及和城镇化的推动,小农户与土地的关系开始松动,在坚持小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可以不断探索多种农业规模化经营形式。例如,对于外出务工机会较多、农业收入占比较小的农户,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农地出租和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发展土(本文来源于《农村工作通讯》期刊2019年09期)

陈传松,苏时鹏,兰岚[3](2018)在《林改后家庭林业经营方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福建省9县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林业经营方式是我国农村最为普遍的经营形式,在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其基本构成和变动情况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福建省780份样本林户的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家庭林业经营方式的基本情况,并以家庭资源禀赋、林地资源禀赋、林改相关政策为自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找出影响林农家庭经营方式改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单户经营在林改前后都是最主要的经营形式,联户经营较少;林改前自留山为最主要的家庭经营类型,林改后则转变为承包经营。(2)林户家庭年收入、林地总面积、立地质量、村集体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林改分林方式五个因素对林农家庭林业经营方式是否改变具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18年03期)

韩利丹,李桦[4](2018)在《资源禀赋、经营方式与农户林地流入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6年7~8月南方集体林区福建省叁明、南平、龙岩地区512个样本农户的微观抽样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林地转入户资源禀赋、经营方式对其林地流入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平均边际效应测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第一,资源禀赋中林地面积、林业劳动力数量、社会关系均正向显着影响农户林地流入行为,家庭总收入负向显着影响农户林地流入行为;第二,经营方式中营林形式、单位面积资金投入对其林地流入行为均有显着正向影响。鉴于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增长"和"农户增收"双重目标,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通过加快林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鼓励"联户经营+集约化"经营方式、培育中青年林业经营主体及引导木材市场价格健康有序发展等方式来推进林地流转进程。(本文来源于《林业经济问题》期刊2018年01期)

孙琼英[5](2017)在《我市12区县试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庆商报讯 22日从市财政局获悉,为加快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要求的生产经营机制,让农民享受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我市决定在12个区县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并给予一定财政资金补助。(本文来源于《重庆商报》期刊2017-09-24)

文辉星[6](2016)在《农户土地经营方式与农户经济效益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在一段时间内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红利的逐渐释放和二叁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中良田撂荒、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渐露端倪,如何促进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农户的经济效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政府方面来看,从1987年中央5号文件提出“适度规模经营”以来,中央对规模化土地经营方式的关注程度一直未见减退。而在学术界,农地是否具有规模效益这一问题一直是热议的焦点,至今仍未得出一致性的结论。笔者认为,继续纠结于农地是否具有规模效益已无太大必要,应该从农户自身意愿出发,对土地经营方式做出选择。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从农户经济效益的角度对农户经营方式进行研究,进而获得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选项,并在作何抉择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有关概念、分析方法以及结论进行了梳理。在分析时,从农户这一微观经济主体出发,将农户土地经营方式概括为精耕细作和规模化这两大经营方式,并将劳均耕地面积作为其衡量标准。同时,根据农业家庭模型(AHM)确定亩均利润和劳均利润作为农户经济效益的代理变量,并在理论上对农户土地经营方式与农户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分析。随后构造实证分析模型,再根据AHM理论将其完善,利用CHNS在我国11省的5年农户调研数据,从整体和分区域两个维度对农户土地经营方式与农户经济效益关系进行探讨。整体和分区域的实证结果均表明两种土地经营方式在提高农户经济效益上各占优势,其中,精耕细作有助于提升土地生产率,规模化经营有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这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战略选项。最后,本文从分析结论与现实情况出发,对战略选项做出抉择,并对如何保障实施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5-30)

陈文婷[7](2015)在《农业经营方式:社区差异与农户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程,这一转型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农业结构的调整;而微观层面表现为与农业结构调整相联系的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党和政府都充分认识到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重要性,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定位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核心和基础的地位。紧接着,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国家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扶持,加速了我国传统农户家庭的分化和转型,而这种农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特征一方面体现在不同地区的农业方式具有差异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农村社区内的农户对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具有差异性。那么,社区内部的什么因素会影响村落农业经营方式的形成并表现出社区间的差异呢?而又是哪些因素促使农村社区内的农户对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存在差异呢?围绕上述两个问题,本研究分别从社区层面和农户层面探究社区环境对村落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机制,并对农户的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由此展开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实证结果如下:研究内容一:农业经营方式形成的社区分析。通过晋豫苏省四个村落的田野调查,研究发现:社区内部自然禀赋、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制度安排这叁方面的多种因素的有机综合是村落农业经营方式发展的成因。其中,土地规模、地质类型、作物品种特点、种植结构、耕作技术水平、村落经济地理位置等自然禀赋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基础制约因素;社区内的人口结构、收入结构、农产品商品化率、村庄及周边的社会化服务的供需状况等社会经济因素会对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尤其是社区内部的人的因素,即包括舒尔茨(1963)所提的人力资本及其所附带的社会资本,是组织要素投入和运行机制设定的关键,通过影响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推动着农业经营方式的变迁;而社区内部耕作习俗、当地文化尤其是其信任机制等非正式的制度和正式制度如政策补贴等的激励会影响农业经营方式的选择。研究内容二:影响农户农业经营方式选择的实证研究。通过江苏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13个村庄的微观数据,分析农户经营方式选择的机制。依据农户行为决策理论,利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得出:农村社区内具有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会选择不同的农业经营方式。具体而言,相较于社会化服务下的家庭经营方式,村庄的社会化服务程度越大、家庭的劳动力流动强度越大、家庭收入越高、家庭成员的受教育年限越长、成员和户主的年龄越小,具有以上特征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合作社形式。而劳动力流动强度大、家庭经营的土地面积小,户主年龄较大具有以上特征的农户相对于社会化服务体系下的小农经营,更倾向于选择公司+农户形式的经营方式。基于全文结论,本研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农业经营方式不仅要考虑社区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投资人力资本,培育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户,重视社区的文化等延伸出的降低交易费用的非正式制度和社会网络。政府介入的重点应该是运用正式制度弥补非正式制度的不足而不是替代;政策资金的投入应倾向于提供公共产品领域,补足私人社会化服务不愿触及之处;同时,注意对农地相关产权明确的法律保障,为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发展提供保证。(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杨晓明,孙明月,刘富宏,魏军[8](2014)在《大同县:养鸡产业蓬勃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初冬时节,来到位于大同县周士庄镇驾遇造村的亿鸿养鸡场,只见一栋栋鸡舍整齐划一、排列有序;鸡舍里,几名工作人员忙前忙后…… “养殖场现已建成两万只的鸡舍10栋、5万只的鸡舍1栋,可养蛋鸡25万只,还建有一次育雏5万只的鸡舍1栋。”谈起规模养鸡(本文来源于《山西经济日报》期刊2014-11-30)

卢冲[9](2014)在《成都市农户耕地经营方式选择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8个涉农型社区的326个农户耕地经营方式选择进行列联表分析,并建立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耕地经营方式选择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年龄越小、受教育程度越高,选择将耕地出租给企业或加入土地合作社的意愿越强;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农业劳动力越少和耕地经过统一整理,农户选择将耕地出租给企业或加入土地合作社的意愿越强;性别、受教育程度、务工人数、就业形式、耕地破碎度、耕地收益、耕地距离、耕地整理对农户耕地经营方式选择有正向影响;年龄、农业劳动力人数、耕地类型对农户耕地经营方式选择有负向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林志勇[10](2014)在《南方集体林区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方式对农户涉林收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叁农”关系社会民生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叁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和保障其物质利益也是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因此,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现阶段福建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进入提质提升阶段,本研究以林改作为大背景,研究对象为南方集体林区-福建省,以促进农民涉林收入增长为中心展开研究论述。立足当前福建林业实际,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农民在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活动选择生产经营的不同类型对其收入影响进行研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索构建福建农民涉林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对解决叁农问题、促进林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对发展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社会学等理论中有关农民收入问题的论述进行梳理,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林业发展变化,对2002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福建农民涉林收入增长的变化和特点进行经验研究。接着论证了用林业产值代表农民涉林收入的理由,利用统计年鉴、专项调查等大量数据资源,将近5年农林牧渔产值中涉林产值的主要组成建立模型,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测,进而推断林业不同生产经营方式对农民涉林收入影响的相关性,得出近期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对农民涉林收入影响最为显着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存在的现实原因。提出构建促进农民涉林收入增长效机制的建议:培养新型农民;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业产业;促进绿色增长;加大对林业资金投入等。(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4-05-10)

农户经营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伴随着土地碎片化问题的凸显、农业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农民兼业行为的不断普及和城镇化的推动,小农户与土地的关系开始松动,在坚持小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可以不断探索多种农业规模化经营形式。例如,对于外出务工机会较多、农业收入占比较小的农户,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农地出租和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发展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户经营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闯,仝志辉,陈传波.小农户现代农业发展的萌发:农户间土地流转和叁种农地经营方式并存的村庄考察——以安徽省D村为个案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9

[2].叶敬忠.要探索小农户与“土地+服务”规模化经营的结合方式[J].农村工作通讯.2019

[3].陈传松,苏时鹏,兰岚.林改后家庭林业经营方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福建省9县农户调查数据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

[4].韩利丹,李桦.资源禀赋、经营方式与农户林地流入行为[J].林业经济问题.2018

[5].孙琼英.我市12区县试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N].重庆商报.2017

[6].文辉星.农户土地经营方式与农户经济效益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

[7].陈文婷.农业经营方式:社区差异与农户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15

[8].杨晓明,孙明月,刘富宏,魏军.大同县:养鸡产业蓬勃发展[N].山西经济日报.2014

[9].卢冲.成都市农户耕地经营方式选择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4

[10].林志勇.南方集体林区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方式对农户涉林收入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

标签:;  ;  ;  ;  

农户经营方式论文-刘闯,仝志辉,陈传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