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市,空间,环境设计,城市环境,环境,温江,文化。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让城市有变化 市民有感受 社会有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路过温江区的“塞纳河畔”小区,你或许会被一条长长的白色音乐廊桥吸引,又或者会到绿荫道边的健身器材或操场边去感受一下,笔直耸立的大树和硕大的草坪绵延,既在街边,又在小区门口,这样的生态开敞空间让人恨不得多呼吸几口……不仅仅是塞纳河畔,今年以来,芙蓉(本文来源于《成都日报》期刊2019-11-13)
王薇,刘士鹏,靳力畅[2](2019)在《人居环境学对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指导探析——以郑州东风渠带状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不断进步,城市化成为城市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人们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交流逐渐减少,传统的公共空间已经很难满足城市的需求。因此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营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以人居环境为基础,营造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空间,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城市永续发展。文章以郑州东风渠绿化带为例,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本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情况,探索人居环境学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10期)
李科成,刘骏[3](2019)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不断创新与普及,当今世界已进入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正不断影响着人们的公共生活,从而改变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本文从移动互联网对公共生活产生的影响出发,通过总结公共生活变革情况,分析出人们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对公共空间需求的变化趋势。在调查相关公共空间使用情况基础上结合总结相关文献后发现,移动互联网正给予人们更丰富的生活方式,网络空间及线上活动与实体公共空间正在相互融合,城市公共空间需要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多功能微空间模块、"多维"公共空间体系、体验式公共空间、"虚""实"结合的智能化公共空间4个设计策略,来回应当下公共空间使用需求并探索公共空间未来建设方向。(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范倩倩[4](2019)在《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核心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通过综合的设计,能够更好推动城市功能良性发展。其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重点,不论是忽略了城市环境的具体需求还是设计布局出现问题,都对城市整体形象不利。本文依据城市公共空间和环境设计的基本理念,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核心要素,旨在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质量提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期刊2019年10期)
郑毅辉[5](2019)在《高层公共建筑底部空间与城市环境整体设计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用地问题也越来越紧张,高层建筑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多,高层公共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城市高层公共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借助城市空间和建筑整体设计的理念,增强高层公共建筑底部空间和城市环境上的联系。论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当前高层公共建筑底部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其与城市环境整体设计的相关措施。(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19期)
高紫嫣,张子佳[6](2019)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公共空间是服务于广大公众的开放空间体。在这里人们进行社交活动,进行公共交往,完成人与自然、社会的叁大情感交流活动。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人类的第二生活空间对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人情化要素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多维构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营建更加适居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全面提升人类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17期)
周莉[7](2019)在《武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地域化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新时代视角对武汉地域文化在城市环境导视系统中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地域文化的变化发展,探索地域文化在武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导视系统中的传承方式,为其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美术文献》期刊2019年08期)
赵权[8](2019)在《淮安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与景观提升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江苏省淮安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着名的“运河之都”和“鱼米之乡”。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叁淮一体”、“东扩南联”、“淮洪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达到165万人,城市建成区达到190平方公里;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也出现了忽视公共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期刊2019-07-09)
杨光,庞崇[9](2019)在《当前资源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文化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分类和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与文化体现的关系,其次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文化追求,最后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与文化体现,旨在为资源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提供参考意见,以此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名》期刊2019年06期)
刘宜晋[10](2019)在《试论城市环境景观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积极与公共艺术相结合,使城市公共艺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环境景观空间的构建。城市公共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已经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公共艺术形式对城市景观空间构筑的影响逐步深入。本文通过论述公共艺术设计的特点及在城市环境景观空间构建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相互关系,提出城市景观空间的设计与创建需要公共艺术的涉入,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城市环境的建设。(本文来源于《文化月刊》期刊2019年06期)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不断进步,城市化成为城市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人们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交流逐渐减少,传统的公共空间已经很难满足城市的需求。因此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营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以人居环境为基础,营造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空间,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城市永续发展。文章以郑州东风渠绿化带为例,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本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情况,探索人居环境学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让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N].成都日报.2019
[2].王薇,刘士鹏,靳力畅.人居环境学对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指导探析——以郑州东风渠带状绿地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3].李科成,刘骏.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策略浅析[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4].范倩倩.浅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核心要素[J].鸭绿江(下半月).2019
[5].郑毅辉.高层公共建筑底部空间与城市环境整体设计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6].高紫嫣,张子佳.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情化要素[J].农家参谋.2019
[7].周莉.武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导视系统的地域化走向[J].美术文献.2019
[8].赵权.淮安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与景观提升实践[N].中国建设报.2019
[9].杨光,庞崇.当前资源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文化体现[J].中国地名.2019
[10].刘宜晋.试论城市环境景观空间中公共艺术的设计与建设[J].文化月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