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马尾松飞播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马尾松,林学,生物量,生产力,密度,林分,肥力。
马尾松飞播林论文文献综述
黄萍,马茂芳[1](2015)在《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造林绿化中,飞播造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林分结构差、生长势减弱、林分质量和产量下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土壤养分的分析,对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希望可以为尾松飞播林林分施肥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5年12期)
肖欣[2](2015)在《马尾松飞播林与天然林碳密度时空分布特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江西中南部马尾松飞播林与天然林两种类型林分不同生长阶段的标准地调查与相关样品的测定,探讨比较其不同龄级碳密度及其垂直分布特征,并针对其差异提出相适应的经营措施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类型不同龄级间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着(P<0.05);在Ⅱ龄级时,飞播林树干、树枝、树根碳密度均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其它龄级差异不显着(P>0.05);飞播林乔木层总碳密度在Ⅱ龄级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Ⅲ-Ⅴ龄级时碳密度无显着差异(P>0.05)。(2)两种类型的林下植被及凋落物层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且相同类型不同龄级间碳密度差异不显着(P>0.05);飞播林林下植被及凋落物层碳密度在Ⅱ龄级均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无显着差异(P>0.05)。(3)两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每10 cm土层厚度平均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两种类型不同龄级间土壤0-100 cm有机碳密度大小均表现为Ⅴ龄级>Ⅳ龄级>Ⅲ龄级>Ⅱ龄级,且差异显着(P<0.05);飞播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在Ⅱ龄级时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两者土壤有机碳密度间无显着差异(P>0.05)。(4)两种类型的林分总碳密度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各龄级间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飞播林总碳密度在Ⅱ龄级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但随着林龄的增加,飞播林与天然林的林分总碳密度无显着差异(P>0.05);两种类型各层的碳密度分配比例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乔木、土壤层及林分总碳密度叁者之间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且土壤层与林分总碳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5)天然林的固碳能力优于飞播林,故在种源较丰富的地区应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保障植被的自然更新,但在种源较缺乏、面积大及交通不便的地区,飞播造林也是快速恢复植被、实现森林碳汇功能的有效手段。同时,控制合理的林木密度、补种阔叶树等经营措施能有效提高林分的碳密度。(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唐效蓉,李午平,龙珠平[3](2009)在《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飞播造林的历史沿革、造林成效等方面简述了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的经营管理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经营管理对策。(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05期)
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李志辉,黄玲玲[4](2007)在《马尾松飞播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176块样地资料为基础,通过立地条件、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的分级组合,对马尾松飞播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生物量结构特征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生物量最大为181.12 kg,最小为15.73 kg;马尾松林分生物量最大为84.49 t.hm-2,最小为8.85 t.hm-2;单株和林分生物量最大者分别是最小者的11.5倍和9.5倍,单株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林分大;单株和林分各组合的生物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不同年龄、不同立地、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飞播林净生产力差异显着,最大者比最小者高出5.52 t.hm-2.a-1,是它的19.4倍;研究结果可为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李志辉,何友军,漆良华,陈晓萍[5](2005)在《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效集成专家系统、模拟技术以及现代森林经营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为对象,以W indow s为操作平台,以V isua l Foxpro为主要开发工具,研制开发出了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该系统由主控模块、知识库管理模块、林分经营专家系统模块、系统模拟模块、输出输入模块组成,可为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漆良华,李志辉[6](2005)在《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有效集成专家系统、模拟技术以及现代森林经营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以Windows 98为操作平台,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为对象,以VisualFoxpro为主要开发工具,研制开发出了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可为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服务。(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05年03期)
李志辉,漆良华,柏方敏,陈晓萍,何友军[7](2004)在《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林地土壤肥力低下是制约其林分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通过土壤养分主成分分析,对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级别进行了排序和分类,在此基础上,运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将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地土壤肥力分为 、 、 类,全K、全N,微量元素Zn、Fe,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各肥力级别土壤中均存在显着差异,Ca、Mg、全P在各类土壤中的含量相差不大,全P在土壤中的含量极低,同时研究结果也表明,林分所处立地条件越好,土壤肥力水平就越高,这为马尾松飞播林林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漆良华[8](2003)在《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湖南省的马尾松飞播造林工作起步较早,从1964年第一次试飞到1993年飞播造林工作结束,前后历经了30年,经历了试验推广阶段(1964~1973年)和恢复发展阶段(1983~1993年)两个不同时期,涉及到全省14个地州市、94个县、540个播区。目前这些马尾松飞播林分布在不同的立地类型,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林分密度差异也较大。兼顺马尾松林的不同经营状况、林分结构等因素,在湘乡、安化、醴陵、宁远、资兴、新邵、平江、沅陵等8个县(市)选取176块标准地。通过定位研究与随机取样相结合,对马尾松飞播林的生长规律、生物量、生产力、养分循环以及最适经营密度等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176块马尾松飞播林样地资料分析,以立地条件为建模单元,运用多模型选优,对马尾松飞播林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拟合与分析,对马尾松飞播林的集约经营、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立地条件、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的分级组合,对马尾松飞播林单木和林分生物量、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木和林分各组合的生物量存在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的规律;马尾松单木各组分和马尾松林分的生物量和年龄、立地指数及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立地指数和林分年龄相同的情况下,马尾松林木单株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年龄的飞播马尾松林在不同的立地类型和林分密度下,其林分净生产量差异显着,最大者比最小者高出5.52 t/hm~2.a,是它的19.4倍;林分和林分各组分的净生产力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当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对3种不同密度类型的马尾松飞播林分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营养元素的含量均以树叶最高,树干最低,在各组分中大量元素以N、K、Ca的含量较高,而P和Mg的含量较低;微量元素以Mn的含量为最高,Cu的含量为最低。单株林木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低密度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是中密度、高密度林分的2.75倍和4.04倍。不同密度单株林水各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N>K、Ca>Mg>P>Mn>Fe>Zn>Cu。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乔木层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逐渐增大,地被层所积累的营养元素量有减少的趋势。林分年净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元素的净积累量以N最大,Cu最小。各种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也因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小,并且大量元素的循环速率要高于微量元素。 针对马尾松飞播林林分的现实特点,分别根据胸径与树冠面积的相关关系和以密度二次效应模型为基础,利用动态规划方法,研究了马尾松飞播林的最适经营密度。这为该类林分合理抚育间伐、科学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有效集成专家系统、模拟技术以及现代森林经营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以Windows 98为操作平台,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为对象,以Visual Foxpro为主要开发工具,研制开发出了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为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期刊2003-10-01)
漆良华,庞统,陈晓萍,何友军,李志辉[9](2003)在《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的养分循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湖南省3种不同密度类型的马尾松飞播林分的养分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分营养元素的含量均以树叶最高,树干最低,在各组分中大量元素以N、K、Ca的含量较高,而P和Mg的含量较低;微量元素以Mn的含量为最高,Cu的含量为最低.单株林木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低密度林分营养元素积累量分别是中密度、高密度林分的2.75倍和4.04倍.不同密度单株林木各营养元素积累量依次为N>K、Ca>Mg>P>Mn>Fe>Zn>Cu.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乔木层营养元素的积累量逐渐增大,地被层所积累的营养元素量有减少的趋势.林分年净积累量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元素的净积累量以N最大,Cu最小.各种元素的吸收量、存留量都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营养元素的循环速率也因林分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小,并且大量元素的循环速率要高于微量元素.(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陈兆先,何友军,柏方敏,张际红,李志辉[10](2001)在《林分密度对马尾松飞播林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湘东丘陵地区 16年生密度为 2 2 5 0、2 86 0和 32 2 5株· hm- 2 的马尾松 Pinusmassoniana飞播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分析 .结果表明 :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密度为 2 2 5 0株· hm- 2 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是密度为 32 2 5株·hm- 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的 2 .15倍 ;林分生物量同样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密度为 2 2 5 0株·hm- 2的林分的林分生物量比密度为32 2 5株· hm- 2 的林分高出 2 6 .5 7t· hm- 2 ;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并出现 W干>W根>W枝 >W皮 >W叶 的规律 ;密度为 2 2 5 0株· hm- 2的林分的年均净生长量是密度为 32 2 5株· hm- 2林分的 1.5 0倍 ;林分结构以密度为 32 2 5株· hm- 2的林分合理(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马尾松飞播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江西中南部马尾松飞播林与天然林两种类型林分不同生长阶段的标准地调查与相关样品的测定,探讨比较其不同龄级碳密度及其垂直分布特征,并针对其差异提出相适应的经营措施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类型不同龄级间乔木层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显着(P<0.05);在Ⅱ龄级时,飞播林树干、树枝、树根碳密度均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其它龄级差异不显着(P>0.05);飞播林乔木层总碳密度在Ⅱ龄级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Ⅲ-Ⅴ龄级时碳密度无显着差异(P>0.05)。(2)两种类型的林下植被及凋落物层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且相同类型不同龄级间碳密度差异不显着(P>0.05);飞播林林下植被及凋落物层碳密度在Ⅱ龄级均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无显着差异(P>0.05)。(3)两种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每10 cm土层厚度平均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两种类型不同龄级间土壤0-100 cm有机碳密度大小均表现为Ⅴ龄级>Ⅳ龄级>Ⅲ龄级>Ⅱ龄级,且差异显着(P<0.05);飞播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在Ⅱ龄级时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随着林龄的增加,两者土壤有机碳密度间无显着差异(P>0.05)。(4)两种类型的林分总碳密度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各龄级间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飞播林总碳密度在Ⅱ龄级显着低于天然林(P<0.05),但随着林龄的增加,飞播林与天然林的林分总碳密度无显着差异(P>0.05);两种类型各层的碳密度分配比例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乔木、土壤层及林分总碳密度叁者之间有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且土壤层与林分总碳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大。(5)天然林的固碳能力优于飞播林,故在种源较丰富的地区应采取封山育林等措施保障植被的自然更新,但在种源较缺乏、面积大及交通不便的地区,飞播造林也是快速恢复植被、实现森林碳汇功能的有效手段。同时,控制合理的林木密度、补种阔叶树等经营措施能有效提高林分的碳密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尾松飞播林论文参考文献
[1].黄萍,马茂芳.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5
[2].肖欣.马尾松飞播林与天然林碳密度时空分布特征比较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
[3].唐效蓉,李午平,龙珠平.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9
[4].漆良华,张旭东,周金星,李志辉,黄玲玲.马尾松飞播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与结构特征[J].林业科学研究.2007
[5].李志辉,何友军,漆良华,陈晓萍.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的研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
[6].漆良华,李志辉.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研制[J].林业科技开发.2005
[7].李志辉,漆良华,柏方敏,陈晓萍,何友军.马尾松飞播林土壤肥力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
[8].漆良华.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
[9].漆良华,庞统,陈晓萍,何友军,李志辉.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的养分循环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
[10].陈兆先,何友军,柏方敏,张际红,李志辉.林分密度对马尾松飞播林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