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寡核苷酸探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核苷酸,探针,染色体,小麦,原位,荧光,麦草。
寡核苷酸探针论文文献综述
冯震,梁东玉,张明虎,刘小娟,袁中伟[1](2019)在《利用多种寡核苷酸序列探针鉴别野生一粒小麦Ab染色体组》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AbAb,2n=2x=14)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但是,关于野生一粒小麦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的研究少。本研究以野生一粒小麦G52和普通小麦Crocus为研究材料进行FISH鉴定,发现寡核苷酸序列探针Oligo-pTa535-HM和Oligo-pSc119.2-HM,可以区分野生一粒小麦与普通小麦2、4、5和6部分同源群的Ab和A染色体。微卫星寡核苷酸序列探针(AAC)7、(CAG)7、(ACT)7、(CTT)7和(GAA)7用作探针的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A基因组的染色体相比,野生一粒小麦Ab基因组的染色体信号很少。但是,五种微卫星序列探针均可以用来区分染色体3Ab和3A;染色体1Ab和1A可以利用(CAG)7和(ACT)7在1Ab缺少杂交信号进行区分;除了(ACT)7探针,其它微卫星序列探针在染色体7Ab和7A上均显示不同的杂交信号。该研究结果将为普通小麦-野生一粒小麦异染色体系或渐渗系的筛选和鉴定提供帮助,并为小麦属物种A基因组的进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亓增军,庄丽芳,王艳芝,杜培,王丹蕊[2](2019)在《小麦族植物寡核苷酸探针开发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寡核苷酸探针开发和利用大大简化和普及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促进了植物染色体工程发展。Cuadrado et al.(2009、2010)报道的非变性FISH (ND-FISH)技术和简单重复序列探针作为染色体鉴定新方法引起了大量关注。南京农业大学自2010年开始相关研究(庄丽芳等2011),2013年将pSc119.2和pAs1开发成8个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命名为pSc119.2-1~2和pAs1-1~6 (王艳芝2013;Wang et al.2013)。发现29~59nt探针产生更稳定信号、(GAA)10等在极低浓度下可以侵染非变性染色体(Du et al.2017),开发出一批重复序列寡核苷酸探针,组配成功8个寡核苷酸探针套(Oligonucleotide probe multiplex,ONPM#1~8),用于清晰识别小麦、黑麦、小黑麦、大麦、簇毛麦、节节麦、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百萨偃麦草、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等染色体(Du et al.2017;王丹蕊等2017;Zhu et al.2017;Huang et al.2018;Zhang et al.2019)。其中,ONPM#4可以同时区分小麦与簇毛麦全部染色体,ONPM#5可以区分小麦与黑麦全部染色体,ONPM#7可以区分小麦与百萨偃麦草全部染色体,并已鉴定小麦、大麦、黑麦、小黑麦和簇毛麦等各类种质上千份,为国内外同行鉴定材料上百份。发现我国栽培小麦存在高频率染色体变异,其中部分变异可能涉及选择优势;发现pSc119.2和pSc200染色质变异丰富,导致黑麦品种间和个体间染色体高度异质性和杂合性;发现人工合成小麦存在丰富染色体变异,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葸玮,周云鹏,符书兰,唐宗祥[3](2018)在《用于ND-FISH鉴定小麦背景中的偃麦草染色体和黑麦染色体中特异区段的新的寡核苷酸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L.)Nevski)和黑麦(Secale cereal L)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可用于识别在小麦背景下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和黑麦的染色体。然而,GISH方法步骤繁琐,需要事先制备和标记探针序列,要对探针和染色体进行变性。NDFISH技术结合恰当的寡核苷酸探针,为区分和确定在小麦背景中的黑麦染色体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的方法。然而,适合于区分小麦背景中的偃麦草染色体和识别黑麦染色体特异区段的寡核苷酸探针缺乏;【材料与方法】材料:普通小麦中国春、小麦品种绵阳11、黑麦Kustro、小麦-黑麦4RL~(Ku)易位系、小麦-长穗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小偃68、小偃693、小偃7430、六倍体长穗偃麦草8802和小麦-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材料中3;方法:ND-FISH;【结果与分析】本研究根据已发表的重复序列,开发了一些新的ND-FISH寡核苷酸探针;探针Oligo-pThp3.93可以取代GISH和常规FISH方法区分小麦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探针Oligo-5BL.46、Oligo-5A 8080和Oligo-44分别在黑麦Kustro的1RS~(Ku)、5RS~(ku)和5RL~(Ku)染色体臂上产生信号;探针Oligo-5A8080.1与探针Oligo-45相结合,可同时区分黑麦1RS~(Ku)、5RS~(Ku)和6RS~(Ku)染色体;探针Oligo-1AL.73只在黑麦4R~(Ku)和7R~(Ku)染色体上产生信号。此外,Oligo-1AL.73还有助于构建更精细的4R~(Ku)染色体FISH图谱,并有助于确定4RL~(Ku)在不同小麦-黑麦4RL~(Ku)易位系上的物理断点位置。【结论】:这些寡核苷酸探针为今后小麦育种中的偃麦草和黑麦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条方便的途径。(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4)
周玉玲[4](2018)在《利用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对保健品中双歧杆菌种类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对保健品中双歧杆菌种类的鉴定效果。方法选取双歧杆菌叁联活菌胶囊、科汉森双歧杆菌、加加宁口服液叁种保健品,使用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对其属内菌种进行鉴定。结果 5种所测属内种中,双歧杆菌叁联活菌胶囊主要包含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不包含长双歧杆菌及青春双歧杆菌。科汉森双歧杆菌主要包含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不包含长双歧杆菌及两歧双歧杆菌。加加宁口服液主要包含长双歧杆菌及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含量较少,不包含两歧双歧杆菌及短双歧杆菌。结论双歧杆菌叁联活菌胶囊、科汉森双歧杆菌、加加宁口服液叁种保健品分别含有不同种类的双歧杆菌,种类及含量等均有所差别。消费者及患者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保健品。(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26期)
杨骄,刘志涛,陈健泳,王艳芝,庄丽芳[5](2018)在《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准确鉴定小麦-百萨偃麦草异源易位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培育小麦异源易位系是转移和利用外源基因的有效途径,快速准确的染色体鉴定方法有利于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本研究以电离辐射诱致的2个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染色体5J易位系(NAU16YJ127和NAU16YJ124)为例,分析了综合利用本课题组前期开发的寡核苷酸探针套[包括(GAA)10、pSc119.2-1、pAs1-1、pAs1-3、AfA-3和AfA-4六个寡核苷酸探针]涂染,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等方法鉴定小麦异源易位系的效果。结果表明,NAU16YJ127(2n=6x=42)包含一对小麦-百萨偃麦草易位染色体T5JS·5JL-5AL#1,同时在染色体6A和2D长臂顶端也发生了明显的相互易位;NAU16YJ124(2n=6x=44)附加了一对小麦-百萨偃麦草易位染色体,同时包含一对6A长臂缺失染色体del6AL,其缺失区段易位到5JL近端部,形成T5JS·5JL-6AL,其他染色体未见明显变化。利用21个5J特异分子标记(19个位于长臂和2个位于短臂)分析发现,两个易位系均含有全部5J短臂标记,同时T5JS·5JL-5AL#1含有12个长臂标记,而T5JS·5JL-6AL仅含有2个长臂标记,确证两个易位系断点不同,并将21个标记定位于4个不同区段,其中位于5J短臂的2个标记位于1个区段,位于5J长臂的19个标记位于3个区段(5JL-1~3),分别包含2、10和7个标记;发现3个为可以同时识别5J和5A的共显性标记,其中NAU16YJ124含有全部5A标记,而NAU16YJ127仅包含其中2个标记,进一步验证了细胞学鉴定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为准确鉴定小麦异源易位系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喻凤,刘瑞娟,路兴旺,窦全文[6](2017)在《基于紫花苜蓿FISH分析的寡核苷酸探针的开发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使用非放射性探针直接在染色体、细胞或组织水平上检测和定位靶核苷酸序列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本研究以紫花苜蓿的重复序列E180、Ms CR-3和Ms TR-1为模板设计了Oligo-Ms CR3、Oligo-Ms TR1和Oligo-E180叁个新寡核苷酸序列;并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这叁个寡核苷酸序列在紫花苜蓿染色体上的分布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开发的3种新的寡核苷酸探针Oligo-Ms CR3、Oligo-Ms TR1和Oligo-E180可以直接用于紫花苜蓿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并且,结合染色体相对长度及臂比值信息,这3个探针可以对紫花苜蓿的16对染色体进行有效识别。因此,本研究为世界性优良牧草"紫花苜蓿"建立了一个更加简单、方便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2期)
王丹蕊,杜培,裴自友,庄丽芳,亓增军[7](2017)在《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小麦“中国春”非整倍体高清核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染色体鉴定技术简单、经济和高效,可以促进小麦品种及亲缘物种染色体识别和变异体鉴定,提高染色体工程效率。我们前期开发了寡核苷酸探针套,包含p As1-1、p As1-3、AFA-4、(GAA)10和p Sc119.2-1共5个探针。本研究通过一次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源于17个非整倍体的18份材料分析发现,其中14个染色体组成正确,可以清晰识别相应的缺体、四体和端体。还构建了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的、能准确识别3个基因组和7个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高清核型,发现4个非整倍体发生变异,其中从N5BT5D中鉴定出一个可能的小片段相互易位系T6AS·6AL-6DL和T6DS·6DL-6AL。进一步对7个地方品种、10个栽培品种(系)和1个人工合成小麦分析,发现15条染色体存在多态性,涉及6条B组(除4B)、5条A组(除1A和3A)和4条D组(1D、2D、4D和7D)染色体,可以清晰识别我国小麦生产上广泛应用的3种易位类型(T1RS·1BL、T6VS·6AL及相互易位T1RS·7DL和T7DS·1BL),省去了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程序。另外,对5个亲缘物种分析发现,该探针套可以识别栽培一粒小麦、硬粒小麦Langdon、荆州黑麦、长穗偃麦草(2n=2x=14)全部和中间偃麦草30条染色体,并构建了这5个物种的核型。本研究结果证实该寡核苷酸探针套可以有效用于小麦及亲缘物种染色体鉴定,高清晰的中国春非整倍体核型为小麦染色体工程提供了参考标准。(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郎涛,李光蓉,王宏晋,李建波,唐宗祥[8](2017)在《小麦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的全基因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春"小麦基因组参考序列的完成,对小麦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分子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小麦基因组中达80%以上重复序列,为小麦染色体组的结构变异分析,以及小麦染色体工程方法创制的新种质准确鉴定带来了困难。我们建立了一个网络服务器,该服务器基于BLAST的小麦基因组,获得高分值片段对(HSPs),按相似度和覆盖率进行筛选,计算出每Mbp的重复数,最后在染色体上进行作图。首先我们利用着丝粒重复序列对染色体的长短臂进行了划分,并对已知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了验证,发现全部的串联重复序列通过网页服务器在染色体上分布预测,与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将寡核苷酸探针的原位杂交信号,通过该网页将其物理位置和拷贝数定位在染色体的基因组图谱中。我们利用重复序列查找软件获得的寡核苷酸探针,成功用于六倍体小黑麦、小簇麦、八倍体小偃麦,及其与小麦杂交后代的鉴定之中。建立的多种类型探针可以辅助小麦-外源导入系的染色体局部断裂位点鉴定,以及重复序列在远杂交和分子育种过程中重排分析,为实现基因组学与麦类分子细胞遗传学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基础。服务器链接地址为http://mcgb.uestc.edu.cn/b2dsc。(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7-08-07)
亓增军,庄丽芳,王丹蕊,杜培,朱敏秋[9](2017)在《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中国春非整倍体高清核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小麦参考基因组序列的日趋完善,品种及其突变体重测序将会成为小麦功能基因发掘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异源六倍体,小麦在自然或人工进化中,常发生染色体变异,形成丰富的非整倍体和结构重排,全面揭示小麦染色体多样性及其结构变异,对于正确的基因组序列组装、遗传作图和关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的FISH技术克服了以往鉴定技术的局限性,具有简单、经济和高效特点,为染色体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南京农业大学自2010年开始寡核苷酸探针开发和应用研究,2013年成功将着名的重复序列pSc119.2和pAsl开发成8个56-59nt的单链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命名为pSc119.2-1~2和pAs1-1~6,建立了基于重复序列的寡核苷酸探针(套)开发和应用体系。迄今已开发一批寡核苷酸探针(套),成功用于小麦、大麦、玉米和花生染色体多样性和结构变异鉴定、品种演化和染色体生物学研究。利用我们进一步优化的寡核苷酸探针套,通过一次FISH对17个中国春非整倍体进行分析,构建了准确识别3个基因组和全部染色体和染色体臂的高清核型,发现4个非整倍体发生变异;以此核型为参照,该探针套可以清晰识别供试23个小麦地方品种、栽培品种(系)、人工合成品种和亲物种染色体多样性和结构重排,其中,小麦-黑麦易位系T1 RS·1BL、"矮孟牛"中的相互易位T1 RS·7DL和T7DS·1BL、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6VS·6AL和T6VS·6DL均可以通过一次FISH清晰识别。进一步对江苏省46个小麦品种(系)分析,发现14条染色体表现多态或结构变异,其中,在扬麦3号、扬麦13和宁麦资32包含小片段相互易位T4AS·4AL-1BL和T1BS·1BL-4AL。寡核苷酸探针套可以有效揭示栽培小麦及其亲物种染色体多样性和结构变异,高清晰的中国春非整倍体核型提供了新的参考标准。(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7-08-07)
王敬敬,赵维,黄志勇[10](2017)在《用于寡核苷酸探针设计的ARB软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针设计是制备高质量基因芯片的重中之重。ARB软件是用于设计系统发育芯片(Phylo Chip)探针的主要软件,然而由于安装困难、相关中文文章较少等原因,阻碍了其在国内的广泛使用。本文详细介绍了ARB软件的安装方法、探针设计及其他功能。这将有助于用户快速使用ARB软件进行探针设计,促进系统发育芯片的发展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生物信息学》期刊2017年02期)
寡核苷酸探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寡核苷酸探针开发和利用大大简化和普及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促进了植物染色体工程发展。Cuadrado et al.(2009、2010)报道的非变性FISH (ND-FISH)技术和简单重复序列探针作为染色体鉴定新方法引起了大量关注。南京农业大学自2010年开始相关研究(庄丽芳等2011),2013年将pSc119.2和pAs1开发成8个寡核苷酸探针,分别命名为pSc119.2-1~2和pAs1-1~6 (王艳芝2013;Wang et al.2013)。发现29~59nt探针产生更稳定信号、(GAA)10等在极低浓度下可以侵染非变性染色体(Du et al.2017),开发出一批重复序列寡核苷酸探针,组配成功8个寡核苷酸探针套(Oligonucleotide probe multiplex,ONPM#1~8),用于清晰识别小麦、黑麦、小黑麦、大麦、簇毛麦、节节麦、一粒小麦、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百萨偃麦草、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等染色体(Du et al.2017;王丹蕊等2017;Zhu et al.2017;Huang et al.2018;Zhang et al.2019)。其中,ONPM#4可以同时区分小麦与簇毛麦全部染色体,ONPM#5可以区分小麦与黑麦全部染色体,ONPM#7可以区分小麦与百萨偃麦草全部染色体,并已鉴定小麦、大麦、黑麦、小黑麦和簇毛麦等各类种质上千份,为国内外同行鉴定材料上百份。发现我国栽培小麦存在高频率染色体变异,其中部分变异可能涉及选择优势;发现pSc119.2和pSc200染色质变异丰富,导致黑麦品种间和个体间染色体高度异质性和杂合性;发现人工合成小麦存在丰富染色体变异,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寡核苷酸探针论文参考文献
[1].冯震,梁东玉,张明虎,刘小娟,袁中伟.利用多种寡核苷酸序列探针鉴别野生一粒小麦Ab染色体组[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亓增军,庄丽芳,王艳芝,杜培,王丹蕊.小麦族植物寡核苷酸探针开发与应用进展[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3].葸玮,周云鹏,符书兰,唐宗祥.用于ND-FISH鉴定小麦背景中的偃麦草染色体和黑麦染色体中特异区段的新的寡核苷酸探针[C].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周玉玲.利用种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对保健品中双歧杆菌种类的鉴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5].杨骄,刘志涛,陈健泳,王艳芝,庄丽芳.寡核苷酸探针套涂染结合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分子标记分析准确鉴定小麦-百萨偃麦草异源易位系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8
[6].喻凤,刘瑞娟,路兴旺,窦全文.基于紫花苜蓿FISH分析的寡核苷酸探针的开发与应用[J].分子植物育种.2017
[7].王丹蕊,杜培,裴自友,庄丽芳,亓增军.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小麦“中国春”非整倍体高清核型及应用[J].作物学报.2017
[8].郎涛,李光蓉,王宏晋,李建波,唐宗祥.小麦荧光原位杂交寡核苷酸探针的全基因组开发[C].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7
[9].亓增军,庄丽芳,王丹蕊,杜培,朱敏秋.基于寡核苷酸探针套painting的中国春非整倍体高清核型及应用[C].第八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7
[10].王敬敬,赵维,黄志勇.用于寡核苷酸探针设计的ARB软件[J].生物信息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