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TitanGIS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黄邓楷[1](2020)在《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社会矛盾冲突愈发激烈,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建设平安校园和安全社区的呼声高涨,校园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城的社会结构相对复杂、空间高度开放共享,其校园环境安全管理更具挑战性。一方面,随着大学城扩张建设步伐的放缓,校园环境使用后评价逐渐引起重视,但评价对象以大学城物质环境为主,空间使用主体——学生的环境感知评价研究略显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犯罪治理主要依赖法律震慑、治安防范等管理手段,较少基于空间视角利用环境规划设计方法预防犯罪。基于此背景,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开展学生的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探讨学生安全感与大学城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关系。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整理、问卷调查、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和SPSS软件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广州大学城空间环境特征与学生安全感知的联系,对安全感评价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质化和量化分析,发掘宏观的空间位置和微观的街景特征与学生安全感的关联,建立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据此试述提升学生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论文研究可分成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为绪论,旨在阐明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并进行国内外大学城及校园规划设计、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及安全感评价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综述,强调环境规划设计手段在我国大学城校园安全管理中缺失的现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现实背景基础。第二部分(第二章)是环境安全感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立足广州大学城空间环境现状,梳理日常活动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等传统犯罪学理论和“街道眼”、可防卫空间、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PTED)等环境犯罪学理论,分析国内外CPTED理论的研究、相关实践案例与组织机构的发展趋势,总结可为环境安全感知评价提供有益借鉴的CPTED应用经验。归纳并提炼环境安全感评价的研究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第三、四、五章)是问题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为例,开展单体校园的环境安全感评价探索性调研,对CPTED六要素进行信度分析、重要性排序、相关性分析,并挖掘高校环境安全感评价研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如传统调查方法难以准确定位地点,无法对特定空间安全感评价进行定量分析;也较难识别影响安全感的环境特征,难以建立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为弥补上述缺陷,分别利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和照片打分法分析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根据影响安全感评价的宏观空间位置因素和微观街景特征因素,构建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部分(第六章)是规律总结和策略研究。根据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分别阐述大学城环境规划、设计和管理对学生安全感评价的影响,据此试述提升学生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力图为我国高校校园环境安全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开展了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环境安全感知评价的研究内容上都取得一定的创新性成果。本文研究成果可补充完善大学城环境安全规划设计导则,为我国高校校园安全环境的科学合理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奕[3](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袁丰桥[4](2020)在《基于GIS的校园路径规划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大力推进,众多高校在增强综合实力和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扩大办学规模。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以及活动区等在地理位置上变的相对疏远,跨区域活动的往返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在这一情况下,为师生们的出行提供一种合理的路径规范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最短时间和最短路程为目标的路径规划模型。在考虑路网约束条件下,设计了一种基于Dijkstra算法的最短路径算法,并开发了基于GIS的校园路径规划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路径规划问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路径规划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介绍了路径规划问题的特点、研究方法以及系统实现的相关理论和技术,建立了满足实际道路路网的最短时间和最短路程的路径规划模型。(2)针对路径规划问题,结合实际的道路路网,建立了满足最短路程和最短时间的多约束路径规划模型,设计出了一种在路网约束条件下基于Dijkstra算法的最短路径算法,利用算法求解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校园场景中,得到了满意的路径规划方案。(3)在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空间数据和属性关系数据对系统的作用,设计了系统空间数据库和属性关系数据库。基于ArcGIS平台,利用C#开发语言、ArcGIS Engine,结合PostgreSQL、Geodatabase数据库技术,开发了校园路径规划系统,实现了路径规划、用户管理、地图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最后,运行测试结果证明开发的校园路径规划系统是可行的。
余起怡[5](2019)在《基于JS的瓦片三维电子地图系统的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GIS在当今社会的工业、农业、信息产业、国防等各个方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WebGIS是在互联网的技术背景下的GIS,通过互联网来展示GIS的强大功能,人们在网页上就可以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的显示和操作。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各大城市、高校都在积极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而三维智慧校园工程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目前大多数的三维智慧校园的建立所使用的开发平台的搭建都比较复杂,系统架构也比较传统。本文比较了不同开发模式和流行软件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JavaScript技术开发瓦片三维电子地图系统。本文以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WebGIS的信息发布技术、瓦片地图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利用,设计了一种基于JavaScript技术的WebGIS开发模式。系统采取了一种B/S架构,服务器端获取本地数据进行处理,将结果返回到浏览器端。系统所使用的瓦片地图以多层的栅格图像存放在本地,根据用户需要可以在浏览器上拼接成不同比例尺的完整地图。本文利用JavaScript等技术开发了一个轻型的瓦片三维电子地图系统,系统中的功能包括瓦片地图显示功能、地图测量功能、建筑物热区、属性定位查询功能、课程查询功能和导航功能。通过系统中的这些功能,用户可以浏览地图;测量校园地物之间的距离和区域面积;快速获取和搜索校园建筑信息;通过课程查询功能,用户不仅能快速查询课程信息,并且可以快速定位到上课地点;系统中的导航功能给指新生提供路径信息。校园地图服务系统展现了强大的功能性和服务性。图[37]表[6]参[68]。
李恒心[6](2019)在《基于WebGIS的高校迎新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生入学是各高校每年的重大工作之一,学校对迎新工作进行更有效的组织管理,使新生有更好的入学体验,对于学校和新生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国内各高校的迎新系统主要采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个人信息采集、宿舍分配、户籍办理、缴费等功能,从而达到简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的目的。随着地理信息技术、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互联网+等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智慧校园的建设已经是必然趋势。本文在传统高校迎新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校园三维可视化,进一步扩展了迎新系统的功能,对新生及管理部门有更好的用户体验,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本文迎新系统主要采用B/S架构,以长安大学渭水校区为研究对象制作底图数据,使用CityEngine建造此校区三维场景模型。并通过ArcGIS Enterprise系列产品发布三维地图服务,开发为高校迎新工作服务的信息系统。系统前端采用HTML/CSS/JavaScript等主流开发技术,后端使用ASP.NET框架,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实现预报到、到校路线规划、校园内导航、办事查询、三维校园场景浏览等功能,为报到的新生提供相关服务;并为学校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管理、数据统计等功能,提高其工作效率。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当前高校迎新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明确研究方向,研究三维WebGIS主要技术和理论,了解其运行原理与工作流程。确定系统开发所需的开发框架、服务器、数据库等。(2)制作矢量底图数据,使用CityEngine中交互功能与CGA规则制作校园三维场景,然后通过ArcGIS Enterprise系列产品将三维场景发布到地理服务器,创建三维场景服务,用于系统开发。(3)结合高校迎新工作对系统进行全面建模分析。在进行用户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功能性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系统整体架构、各个功能模块与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设计。(4)将传统的高校迎新工作与网络三维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对系统进行实现,利用地理信息相关功能特点服务高校迎新工作,从而孵化出一个适用于高校迎新的一体化系统,促进高校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中向前迈进。
习军[7](2008)在《基于组件技术的校园房产管理系统的集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的发展成熟,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将GIS应用于校园房产管理是各高校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房产管理系统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MI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管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MIS与GIS集成系统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MIS与GIS集成开发的主要技术比如可视化技术、组件技术以及空间数据库技术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其中着重研究了使用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将GIS空间数据融入到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方法。最后,论文以新余高专房产管理为主要开发背景,利用Arc Objects组件技术,通过ArcSDE将空间数据与SQL Server业务数据集成应用,实现了基于地理信息的房产管理系统。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启发:1.通过组件技术实现GIS与MIS集成的开发方法具有集成效率高、操作方便、成本低的优点。在通用开发平台上,基于GIS组件技术的二次开发模式是GIS和MIS应用集成的有效手段。2.采用SDE+RDBMS的数据模型,通过关键字的连接,实现GIS空间数据和MIS业务数据的集成和无缝结合,进而有利于协同管理。
杨世新[8](2007)在《GIS在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地理信息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信息资源,Internet促使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迅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GIS融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是处理和储存空间信息的技术,它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实际需要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长期以来,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注重于系统属性数据的输入、处理、分析和管理。但是,在校园管理所需的数据中,有许多是建立在空间数据基础之上的,如学校资产的空间分布状况等,目前MIS和CAD系统却无法胜任。GIS能够帮助学校管理者准确掌握信息且能快速查寻和综合分析信息,为学校的发展预测、规划决策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基于GIS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对康定师专校园建筑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GIS的以图管理建筑物的设计思想,并对基于GIS的校园建筑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详尽的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目标,制定出系统方案,并确立了系统所采用的数据结构、划分系统功能。最后以VBScript、ActiveX技术、ASP技术、Oracle Spatial空间数据库、MapInfo Professional、MapX和MapXtreme为工具进行了系统实现。运行结果表明,以MapXtreme地图服务器为平台,用MapInfo对学校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和管理的校园GIS ,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将学校的各种信息直观、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提供各种校园信息的双向查询、检索和必要的空间分析、统计操作以及按不同的要求输出地图、平面图、专题图或统计表、分析图、文字说明等功能。该系统不仅解决了校园信息的管理,同时也起到了宣传学校的作用。
赵华龙[9](2007)在《基于MapGIS的德州学院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分析了校园信息的特点,提出系统设计思想和目标,并对系统数据组织和系统建立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建立校园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了探索.
袁永博[10](2007)在《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文中提出信息化是当今国内外高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潮流,随着对地观测、管理、网络、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工程项目管理领域越来越多的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高效的管理手段。论文通过实际的系统开发和研究,实现了施工进度三维可视化模拟、施工管理信息一体化和“数字校园”管理导航。三维可视化模拟是依据一项实际的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实现的。大型水电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大型工程旋工进度计划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主体工程建筑物的各个方面,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关系错综复杂,各部分施工本身亦随时间推进而不断变化,大量动态信息难以把握,工程的设计与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往往需要多方案的比较来确定最佳选择。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提出基于GIS的三维可视化理论方法,具体研究了图形辅助建模技术以及基于GIS的工程施工三维动态可视化模拟技术,实现了图形辅助建模,工程施工计划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以GIS为平台组织动态演示数据,建立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开发实现了系统的具体功能,为全面、准确、快速的掌握计划执行过程以及进行施工多方案比选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施工管理信息一体化的实现则是通过建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桥梁工程和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加以论述的。论文从系统分析入手,确定系统目标、原则,组织设计系统数据库,结合一大型斜拉桥施工管理的整个过程,从软件工程的指导思想出发,以组件式GIS软件MapX4.5和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Basic6.0构架的技术体系为基础,开发了一套方便、实用的桥梁施工管理信息系统。随后论文阐述了工业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和实现方法,针对实际的施工过程,以当前先进的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SuperMap GIS 5和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Basic6.0构架的技术体系为基础,以基于局域网的C/S(Client/Server)模式为系统集成方式,开发的一套方便、实用的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工程中的进度,质量,成本三大指标的控制管理,并将GIS与GPS相结合,实现了对远程施工机械可视化的调度管理。针对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许多高校相继合并的现象,考虑到校园信息量大,管理困难的特点,论文中介绍了两套基于上述情况开发出来的校园地理信息管理系统。除了可以直观地进行图文显示和查询外,增加了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和三维导航功能。开发和应用的成果表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发展空间,其成果的普及化、标准化会为整个工程管理领域或行业带来实际应用价值。
二、基于TitanGIS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TitanGIS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
1.4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
1.5 研究目标与方法 |
1.6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二章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及安全感评价发展趋势 |
2.1 国外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发展 |
2.1.1 传统犯罪学理论 |
2.1.2 环境犯罪学理论 |
2.1.3 CPTED相关组织机构 |
2.1.4 CPTED相关实践案例 |
2.2 国内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发展 |
2.2.1 CPTED理论基础研究 |
2.2.2 CPTED技术基础研究 |
2.2.3 CPTED设计方法研究 |
2.2.4 国内CPTED研究进展总结 |
2.3 环境安全感评价发展趋势 |
2.3.1 评价方法趋向多元化发展 |
2.3.2 评价内容愈加丰富 |
2.4 结语 |
第三章 高校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先导性研究 |
3.1 研究概述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对象 |
3.2.2 数据获取 |
3.2.3 研究方法 |
3.3 CPTED六要素分析 |
3.3.1 CPTED六要素信度分析 |
3.3.2 CPTED六要素相关性分析 |
3.3.3 CPTED六要素重要性程度 |
3.4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分析 |
3.4.1 学生安全感评价整体水平 |
3.4.2 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 |
3.4.3 校园边际空间环境特征分析 |
3.4.4 校园内部区域环境特征分析 |
3.5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要素及优化策略 |
3.5.1 校园环境安全感评价要素 |
3.5.2 单体校园环境设计优化建议 |
3.6 结语 |
第四章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 |
4.1 研究概述 |
4.2 研究设计 |
4.2.1 研究内容 |
4.2.2 问卷设置 |
4.2.3 数据获取 |
4.2.4 研究方法 |
4.3 学生安全感评价水平分析 |
4.3.1 大学城与华工环境安全感评价水平差异 |
4.3.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环境安全感水平 |
4.3.3 学生个体因素对环境安全感水平的影响 |
4.4 学生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
4.4.1 空间地点标记的准确性 |
4.4.2 安全感评价高的地点空间分布特征 |
4.4.3 安全感评价低的地点空间分布特征 |
4.4.4 学生安全感与特定空间的距离关系 |
4.4.5 学生个体因素对安全感空间分布的影响 |
4.5 结论 |
4.5.1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的利与弊 |
4.5.2 大学城环境设计优化建议 |
4.6 结语 |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影响因素分析 |
5.1 研究概述 |
5.2 研究设计 |
5.2.1 实景照片选取 |
5.2.2 数据来源及获取 |
5.2.3 研究方法 |
5.3 安全感评价结果分析 |
5.3.1 安全感评价水平 |
5.3.2 安全感的空间分布 |
5.4 影响安全感的环境因素分析 |
5.4.1 绿视率 |
5.4.2 环境可视性 |
5.4.3 环境管理程度 |
5.4.4 环境美观程度 |
5.4.5 他人的存在 |
5.4.6 土地利用类型 |
5.5 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价指标体系 |
5.6 结论 |
5.6.1 安全感评价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
5.6.2 提升安全感的环境设计和管理策略 |
5.7 结语 |
第六章 提升环境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优化策略 |
6.1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规划策略 |
6.1.1 提倡校城一体的规划设计策略 |
6.1.2 强调紧凑用地的土地开发策略 |
6.1.3 主张步行舒适的交通组织策略 |
6.1.4 重视功能混合的土地利用策略 |
6.1.5 优化中心绿地的空间共享策略 |
6.2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设计策略 |
6.2.1 保证绿化空间视线通透 |
6.2.2 改善户外空间设施设计 |
6.2.3 激活临街界面空间活力 |
6.2.4 重视边际空间维护管理 |
6.2.5 提高夜间环境照明水平 |
6.2.6 加强监控设施监视能力 |
6.3 提升安全感的大学城环境管理策略 |
6.3.1 加强高校安防系统建设 |
6.3.2 建立犯罪预防规划体系 |
6.3.3 重视学生安全教育普及 |
6.3.4 转变传统安全管理理念 |
6.3.5 推进校园法制管理建设 |
6.4 结语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园学生安全感调查问卷 |
附录2 :广州大学城校园环境学生安全感调查问卷 |
附录3 :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评分调查问卷照片节选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4)基于GIS的校园路径规划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 |
2.1 最短路径问题概述 |
2.2 Dijkstra算法 |
2.3 地理信息系统 |
2.4 ArcGIS平台 |
2.4.1 ArcGIS Desktop |
2.4.2 ArcGIS Engine |
2.5 NET开发平台 |
第三章 最短路径问题模型与求解 |
3.1 最短路径规划问题的描述 |
3.2 最短路径规划目标分析 |
3.3 基本道路路网上的传统Dijkstra算法 |
3.4 考虑道路单行限制的路网模型构建 |
3.4.1 考虑道路单行限制的路网模型构建 |
3.4.2 考虑路网单行约束的邻接矩阵 |
3.4.3 考虑路网单行约束的邻接表 |
3.5 考虑道路等级的路网模型构建 |
3.6 考虑转向延误时间的路网模型构建 |
3.7 算法的队列结构 |
3.8 考虑路网约束的最短路径算法 |
3.9 数值验证 |
3.9.1 基本道路路网的实验结果 |
3.9.2 考虑单行限制约束的实验结果 |
3.9.3 考虑道路等级约束的实验结果 |
3.9.4 考虑转向延误时间、道路等级、单行限制的实验结果 |
3.9.5 队列结构的影响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3.1 空间数据库设计 |
4.3.2 属性关系数据库设计 |
4.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4.1 地图管理模块 |
4.4.2 用户中心模块 |
4.4.3 路径规划模块 |
4.4.4 系统管理模块 |
第五章 最短路径规划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开发平台 |
5.2 路网网络模型 |
5.2.1 路网网络模型构建 |
5.2.2 路网网络模型连通性分析 |
5.3 系统实现和测试 |
5.3.1 系统主界面 |
5.3.2 最短路径规划 |
5.3.3 设置单行限制的最短路径规划 |
5.3.4 查找要素并高亮显示 |
5.3.5 用户中心 |
5.3.6 地图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3 软件着作权 |
4 发明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JS的瓦片三维电子地图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WebGIS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智慧校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 |
2 WebGIS |
2.1 WebGIS体系架构 |
2.2 WebGIS的分类与实现模型 |
2.3 WebGIS的实现技术 |
2.4 WebGIS的信息发布体系 |
2.5 WebGIS信息发布技术 |
2.5.1 WebGIS发布二维图像技术 |
2.5.2 WebGIS发布三维数据技术 |
2.6 主要技术与算法 |
2.6.1 JavaScript技术 |
2.6.2 Access数据库技术 |
2.6.3 AJAX |
2.6.4 CSS |
2.6.5 地图切片技术及算法 |
3 瓦片地图三维建模实现 |
3.1 主流三维建模软件介绍 |
3.2 CityEngine介绍 |
3.2.1 CityEngine功能介绍 |
3.2.2 CityEngine的特点 |
3.3 CityEngine三维场景建模 |
3.3.1 规则建模数据准备 |
3.3.2 植物等模型部件准备 |
3.3.3 CGA规则建模 |
4 瓦片三维地图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结构设计 |
4.1.2 系统功能结构 |
4.2 课程信息数据库设计 |
4.2.1 课程信息数据库框架 |
4.2.2 创建课程信息数据库 |
4.3 瓦片三维地图系统分析 |
4.3.1 瓦片三维地图系统性能分析 |
4.3.2 瓦片三维电子地图系统功能分析 |
4.4 瓦片三维地图系统的设计 |
4.4.1 瓦片三维地图系统的框架设计 |
4.4.2 瓦片电子地图系统的功能设计 |
5 基于JS技术的瓦片三维地图系统实现 |
5.1 瓦片三维地图切片实现 |
5.2 瓦片三维地图显示模块实现 |
5.2.1 瓦片地图的加载 |
5.2.2 图层的缩放 |
5.2.3 鹰眼功能 |
5.3 测量模块实现 |
5.4 瓦片三维地图热区实现 |
5.5 属性查询定位实现 |
5.6 课程信息查询实现 |
5.7 导航功能实现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基于WebGIS的高校迎新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系统建设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主要技术理论 |
2.1 基于三维的WebGIS相关技术 |
2.1.1 三维场景可视化 |
2.1.2 三维场景发布 |
2.1.3 主流WebGIS开发库 |
2.2 网络与GIS服务器 |
2.3 前端主要技术 |
2.4 ASP.NET技术 |
2.5 空间数据管理技术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用户需求分析 |
3.2 业务流程分析 |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总体结构设计 |
4.2 功能模块设计 |
4.2.1 预报到模块 |
4.2.2 信息管理模块 |
4.2.3 交流共享模块 |
4.2.4 三维校园模块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4.3.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三维校园制作 |
5.1.1 基础数据获取 |
5.1.2 要素的生成 |
5.1.3 三维数据浏览发布 |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2.1 开发及运行环境 |
5.2.2 系统登录以及主界面 |
5.2.3 预报到模块 |
5.2.4 三维校园模块 |
5.2.5 信息管理模块 |
5.2.6 交流共享模块 |
5.3 系统测试 |
5.3.1 Web软件主要测试内容 |
5.3.2 系统测试用例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7)基于组件技术的校园房产管理系统的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文选题的来源及意义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 |
第2章 地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2.1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发展 |
2.2 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发展 |
2.3 地理信息系统和一般管理信息系统的比较 |
2.4 地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趋势 |
2.5 地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的类型 |
第3章 校园房产管理系统集成开发的主要技术 |
3.1 可视化技术 |
3.2 基于组件的开发技术 |
3.2.1 COM技术 |
3.2.2 传统的 GIS二次开发平台面临挑战 |
3.2.3 COM技术与 GIS的结合 |
3.2.4 组件式 GIS的特点 |
3.2.5 组件式 GIS的应用 |
3.2.6 常见的 GIS组件 |
3.3 空间数据库技术 |
3.3.1 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
3.3.2 ESRI Spatial Database Engine(SDE)的核心技术 |
3.4 网络技术 |
第4章 系统的集成开发方法 |
4.1 集成的必要性 |
4.2 集成的可行性 |
4.3 集成系统开发模式 |
4.3.1 集成开发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
4.3.2 集成系统的开发模式 |
4.4 集成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4.4.1 开发平台的选择原则 |
4.4.2 开发方式 |
4.4.3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平台 |
4.4.4 集成系统的开发平台 |
4.5 属性数据与业务数据的集成 |
4.5.1 业务数据的存储 |
4.5.2 空间数据的存储 |
4.5.3 空间数据与业务数据的结合 |
4.5.4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存储模型 |
4.5.5 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在 RDBMS中的集成 |
第5章 应用实例 |
5.1 系统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
5.1.1 目的 |
5.1.2 意义 |
5.2 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 |
5.3 系统设计 |
5.3.1 系统目标 |
5.3.2 系统功能设计 |
5.3.3 系统设计原则 |
5.3.4 系统配置 |
5.3.5 系统结构 |
5.3.6 数据库设计 |
5.4 系统实现 |
第6章 结束语 |
6.1 总结 |
6.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GIS在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GIS 的发展 |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 计算机技术对GIS 发展趋势的影响 |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 |
1.3.1 网络GIS(Web GIS) |
1.3.2 开放式GIS |
1.3.3 虚拟GIS |
1.3.4 多媒体GIS |
1.3.5 集成化 3S 技术的结合 |
1.3.6 3D GIS 与4D GIS |
1.3.7 组件式GIS |
第二章 相关软件与开发工具 |
2.1 系统开发工具概要 |
2.1.1 MapInfo 软件 |
2.1.2 MapX |
2.1.3 MapXtreme 地图服务器 |
2.1.4 ASP(Active Service Page)技术 |
2.1.5 COM 组件技术应用 |
2.1.6 ActiveX 技术应用 |
2.2 Oracle Spatial 数据库 |
2.2.1 Oracle Spatial 概述 |
2.2.2 Oracle Spatial 功能 |
2.2.3 Oracle Spatial 优点 |
2.3 SPATIALWARE 空间数据管理 |
第三章 基于GIS 的校园建筑物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康定师专校园概况 |
3.2 校园管理现状的概况 |
3.3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趋势 |
3.3.1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
3.3.2 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趋势 |
3.4 创建基于GIS 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3.4.1 系统的设计考虑因素 |
3.4.2 系统数据分析 |
3.5 基于GIS 的以图管理建筑物的设计思想 |
3.5.1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 |
3.5.2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
3.5.3 服务器性能需求分析 |
3.5.4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
第四章 基于GIS 的校园建筑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目标和方案 |
4.1.1 系统目标 |
4.1.2 系统方案 |
4.2 数据结构设计 |
4.2.1 数据结构 |
4.2.2 数据操作流程 |
4.2.3 数据库维护 |
4.3 系统功能设计 |
4.4 系统结构和总体设计 |
4.4.1 B/S 三层体系结构 |
4.4.2 系统体系结构 |
4.4.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五章 基于GIS 的校园建筑物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界面 |
5.1.1 系统登录 |
5.1.2 角色定义 |
5.1.3 用户管理 |
5.2 查询 |
5.3 视图 |
第六章 总结 |
第七章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MapGIS的德州学院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
1.1 指导思想 |
1.2 发展目标 |
2 系统数据组织 |
2.1 系统结构 |
2.2 数据采集方法 |
3 系统建立的关键问题 |
3.1 二次开发模式的选择 |
3.2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选择 |
3.3 地图分层 |
4 结束语 |
(10)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基于 GIS的施工进度三维可视化模拟 |
1.2.2 基于 GIS的施工管理系统 |
1.2.3 “数字校园”—校园地理信息系统 |
1.2.4 GIS与城市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现代信息技术与工程项目管理 |
2.1 地理信息系统 |
2.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2.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
2.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 |
2.2 相关技术的发展情况 |
2.2.1 组件式 GIS(ComGIS) |
2.2.2 WebGIS与 Internet或 Intranet GIS |
2.2.3 3D GIS |
2.2.4 开放式(Open) GIS |
2.2.5 GPS |
2.2.6 虚拟现实技术 |
2.2.7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技术 |
2.3 工程项目管理 |
3 基于 GIS的水电站施工进度三维可视化模拟 |
3.1 基本原理 |
3.1.1 工程可视化技术 |
3.1.2 三维GIS与可视化技术 |
3.1.3 三维GIS应用中的数字模型 |
3.1.4 基于GIS的三维动态演示方法 |
3.2 演示模块的设计与开发及数据库建立 |
3.2.1 演示模块开发的实现技术 |
3.2.2 演示模块总体结构设计 |
3.3 实例—水电站施工进度三维可视化模拟 |
3.3.1 工程概况 |
3.3.2 三维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 |
3.3.3 三维建筑物实体数字模型的建立 |
3.3.4 施工进度三维动态可视化实现 |
3.3.5 其他类型建筑物的演示实现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 GIS的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
4.1 桥梁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
4.1.1 桥梁工程的施工特点 |
4.1.2 系统需求分析 |
4.1.3 系统动态管理模型 |
4.2 桥梁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 |
4.2.1 MapX组件技术 |
4.2.2 ADO技术 |
4.2.3 GPS技术在桥梁施工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
4.3 实例—长江某桥的桥梁施工管理信息系统 |
4.3.1 系统界面 |
4.3.2 数据输入输出子系统 |
4.2.3 查询检索子系统 |
4.3.4 数据维护与更新子系统 |
4.3.5 施工测量信息管理子系统 |
4.3.6 施工计划管理子系统 |
4.3.7 施工质量管理子系统 |
4.3.8 施工成本管理子系统 |
4.3.9 施工安全预警子系统 |
4.3.10 系统维护子系统 |
4.4 向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的拓展 |
4.4.1 一般工业民用建筑的施工特点 |
4.4.2 系统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5 “数字校园”与校园地理信息系统 |
5.1 数字校园 |
5.1.1 开发“数字校园”所应用的技术—MapObject |
5.1.2 校园二维显示系统的实现 |
5.1.3 数字校园三维显示初探 |
5.2 校园环境导航系统 |
5.2.1 总体设计 |
5.2.2 系统结构 |
5.2.3 三维可视化校园图制作 |
5.2.4 校园环境导航系统的运行 |
5.2.5 关于开发软件 SuperMap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2.1 技术方面 |
6.2.2 应用方面 |
参考文献 |
创新点摘要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基于TitanGIS的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PTED理论的广州大学城环境安全感知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黄邓楷.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4]基于GIS的校园路径规划系统设计与开发[D]. 袁丰桥.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 [5]基于JS的瓦片三维电子地图系统的实现[D]. 余起怡.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6]基于WebGIS的高校迎新系统设计与实现[D]. 李恒心. 长安大学, 2019(01)
- [7]基于组件技术的校园房产管理系统的集成研究[D]. 习军.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8]GIS在移动通信网本地网管中的应用[D]. 杨世新.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4)
- [9]基于MapGIS的德州学院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 赵华龙. 德州学院学报, 2007(04)
- [10]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技术研究和系统开发[D]. 袁永博.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