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变应接触性皮炎论文_贾芸玲,于昕鑫,孙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变应接触性皮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皮炎,桂枝,淋巴细胞,过敏原,柴胡,职业性,冲剂。

光变应接触性皮炎论文文献综述

贾芸玲,于昕鑫,孙杰[1](2019)在《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救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8例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特点,总结其行之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8例不同程度接触荒酸二甲酯的患者,在接触后10 d左右出现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有水疱型和红斑型两种皮损表现。在实施了清除沾染毒物、保护受损皮肤、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皮损区愈后未出现瘢痕。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多形红斑、大疱形成、表皮松解、剥脱等典型的临床特点,患者皮损广泛,但经积极临床救护,预后良好。(本文来源于《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期刊2019年05期)

熊颖[2](2019)在《桂枝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运用桂枝汤加柴胡龙骨牡蛎汤口服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熊某,女,33岁,2017年8月29日初诊。患者自1月余前右足内踝处皮肤被蚊虫叮咬后起浅红色丘疹,自行先后涂抹两种外用草药膏,使用几次后皮疹未消遂未再使用,几天后涂抹处局部红肿明显,边界清楚,并逐渐扩大,颜色转深红,伴剧烈瘙痒,局部皮温高,无渗出无疼痛,后出现散发或大或小的丘疹不断向上及对侧蔓延。先后于多家专科医院诊治,考虑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曾口服免疫调节药,及具有(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9期)

吴鹏,魏盼,李恋曲,王晓钰,贾志荣[3](2019)在《桂枝汤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诱导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以及小鼠脾淋巴细胞,探讨桂枝汤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BALB/c小鼠腹部刮毛后,在d 1、2用质量分数为1.5%FITC溶液涂抹腹部致敏,d 6用质量分数为0.6%FITC溶液涂抹小鼠右耳进行激发,d 1~7灌胃给予桂枝汤。激发24 h后测定小鼠左右耳厚,打耳圆片;检查耳组织的病理。测定耳匀浆中IL-4、IL-5、IL-9、IFNγ,以及血清中IgE的水平。利用ConA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检测IL-4、IL-10、GATA3以及IFNγ、T-bet的表达水平。结果桂枝汤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度,缓解耳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和水肿;降低耳匀浆中IL-4、IL-9、IFNγ以及血清中IgE的水平;抑制ConA刺激下脾淋巴细胞中IL-4、IL-10、GATA3及IFNγ的表达。结论桂枝汤能明显抑制FITC诱导的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其机制可能与直接抑制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9年10期)

韩莹,韩宪伟,程欣[4](2019)在《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检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对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OACD)患者和刺激性皮炎患者的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gG、IgA、IgM、C_3、C_4水平检测,并与正常人群比较分析。OACD组总IgE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对照组,CD~+_3T细胞、CD~+_4T细胞、CD~+_4/CD~+_8比值均降低,CD~+_8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ACD患者血清IgG、C_3和C_4升高、IgA和IgM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OAC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异常,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于小红,董捷鸣,吴昊,王伽伯,马致洁[5](2019)在《甘草炮制对雷公藤治疗窗的影响: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甘草制雷公藤的"量-毒-效"关系,探索甘草制雷公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窗",为甘草制雷公藤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建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小鼠模型,进行雷公藤及甘草制雷公藤的多种剂量灌胃给药,比较肝脏生化指标(ALT,AST)、相关炎症因子(TNF-α,IL-2)的差异,以及肝脏、肾脏、脾脏、胸腺指数和耳肿胀度的差异,关联毒性指标和药效指标,综合评价在疾病模型上甘草制雷公藤的"量-毒-效"关系。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NF-α,IL-2含量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 01),证明疾病模型成功,根据肝生化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胸腺、脾脏、肝脏、肾脏指数以及耳肿胀度综合判断该实验甘草制雷公藤剂量在3. 12~12. 48 g·kg-1效果较好。研究结果显示,甘草炮制后雷公藤"治疗窗"增宽,达到了"减毒存效"效果,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鲁建云,付志兵,高丽华[6](2019)在《过氧化山茶油对DNCB诱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过氧化山茶油对DNCB诱导豚鼠皮肤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形成皮炎模型过程的预防作用及其对DNCB致皮肤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DNCB(1%2,4二硝基氯苯)连续间隔在豚鼠背部皮肤造模,观察过氧化山茶油对DNCB皮炎形成是否具有预防作用;采用DNCB连续间隔在豚鼠背部皮肤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过氧化山茶油治疗,予莫米松软膏对照,观察其治疗效果。分别于造模第一天、造模结束时、DNCB皮炎治疗结束时拍照并观察各组豚鼠背部皮损情况,以豚鼠前后肢对头部、背部以及腹部的搔抓为主,统计各个时期豚鼠30min内的搔抓次数。采用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简称皮肤CT)和HE染色,观察皮损处表皮、真皮改变和炎细胞浸润情况。结果DNCB皮炎预防试验:过氧化山茶油预防组搔抓次数少于非预防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皮炎模型非预防组皮肤出现明显红斑、渗出和结痂,皮炎模型预防组皮损仅见轻度红斑;皮肤CT及HE染色结果显示皮炎模型非预防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毛细血管扩张,过氧化山茶油预防组可见少量炎症侵润,非预防组表皮厚度显着厚于预防组(P<0.01)。DNCB皮炎模型治疗试验,过氧化山茶油组与莫米松组皮损及搔抓次数(P>0.05)相似,相比于生理盐水组和基质油组皮损明显好转:结痂脱落,炎症减轻,红斑消退,瘙痒次数明显减少,皮肤CT及HE染色结果显示过氧化山茶油组与莫米松组炎症均明显减轻,表皮厚度变薄,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过氧化山茶油对DNCB诱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明显预防和治疗作用,过氧化山茶油对DNCB诱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接近中效激素外用制剂糠酸莫米松乳膏,过氧化山茶油可预防性用于职业接触致敏患者。(本文来源于《2019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9-06-27)

蒋宏博[7](2019)在《60例疑似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探讨引起疑似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因素,以期为疑似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诊治与患者管理提供帮助。方法:搜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60例可疑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斑贴试验。根据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标准进行阴性(-)至阳性(+至+++)斑贴试验的分级。应用spss 17.0软件开展统计学分析。结果:60例疑似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中,阳性率最高的变应原前六位为氯化镍(68.3%)、十二醇硫酸钠(35.0%)、氯化钴(28.3%)、硫酸镍(21.7%)、对苯二胺(13.3%)、硫柳汞(13.3%)。女性患者多于男性。60例患者中,34例(56.7%)有多重过敏。结论:氯化镍、十二醇硫酸钠、氯化钴、硫酸镍、对苯二胺、硫柳汞是本地区可疑面部ACD的主要过敏原。金属、表面活性剂、防腐剂是面部ACD过敏原最常见的类别。女性面部ACD患者多于男性,多重接触过敏占比较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星星,杜华[8](2019)在《兰州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兰州地区可疑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主要诱因,指导患者有效预防致敏物质从而减少皮炎的发生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军区总医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12月—2017年11月疑似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用标准变应原试剂盒行斑贴试验的120例患者。结果总阳性率为71.66%,阳性率前5位分别为氯化镍、硫酸镍、对苯二胺、氯化钴和重铬酸钾,不同性别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兰州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以青中年组为主,化妆品中的金属盐类、防腐剂类以及对苯二胺是引起兰州地区化妆品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贾力莉,杨钤,冯玛莉,牛艳艳,宋美卿[9](2019)在《皮炎冲剂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炎冲剂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组,皮炎冲剂大、中、小剂量组(51. 8%、25. 9%、2. 95%),每组10只,以2,4-二硝基氯苯(DNCB)致敏和激敏建立小鼠ACD模型,在激敏后24 h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测定各组小鼠的耳廓肿胀度和脾指数、胸腺指数,并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耳部皮肤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情况,并进行炎细胞计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皮炎冲剂中、高剂量组IFN-γ、IFN-γ/IL-4比值显着降低,IL-4水平显着升高(P <0. 05,P<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皮炎冲剂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小鼠耳肿胀度、胸腺指数、脾指数均降低(P <0. 05,P<0. 01); HE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表皮增厚程度减轻,伴轻微或轻度角化过度,个别细胞水肿,血管周围轻度炎细胞浸润,中、大剂量炎细胞数均显着降低(P <0. 01)。结论皮炎冲剂对小鼠ACD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炎洗剂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梦纯,师绍敏,刘力超,刘亚玲[10](2019)在《桑叶外敷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临床资料患者,女,53岁。双膝红斑、丘疹伴瘙痒4天,于2017年7月23日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叁医院皮肤科。10天前患者因类风湿关节炎自行将鲜桑叶捣成泥状外敷双膝关节处1次/d。4天前自觉敷药处瘙痒,并出现局部皮肤红斑,但未停止敷药。3天(本文来源于《皮肤病与性病》期刊2019年02期)

光变应接触性皮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运用桂枝汤加柴胡龙骨牡蛎汤口服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熊某,女,33岁,2017年8月29日初诊。患者自1月余前右足内踝处皮肤被蚊虫叮咬后起浅红色丘疹,自行先后涂抹两种外用草药膏,使用几次后皮疹未消遂未再使用,几天后涂抹处局部红肿明显,边界清楚,并逐渐扩大,颜色转深红,伴剧烈瘙痒,局部皮温高,无渗出无疼痛,后出现散发或大或小的丘疹不断向上及对侧蔓延。先后于多家专科医院诊治,考虑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曾口服免疫调节药,及具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变应接触性皮炎论文参考文献

[1].贾芸玲,于昕鑫,孙杰.荒酸二甲酯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救治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9

[2].熊颖.桂枝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则[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3].吴鹏,魏盼,李恋曲,王晓钰,贾志荣.桂枝汤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向Th2细胞分化抑制变应性接触性皮炎[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9

[4].韩莹,韩宪伟,程欣.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检测分析[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9

[5].于小红,董捷鸣,吴昊,王伽伯,马致洁.甘草炮制对雷公藤治疗窗的影响:以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为例[J].中国中药杂志.2019

[6].鲁建云,付志兵,高丽华.过氧化山茶油对DNCB诱导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C].2019首届全国湿疹皮炎皮肤过敏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9

[7].蒋宏博.60例疑似面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9

[8].王星星,杜华.兰州地区化妆品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斑贴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

[9].贾力莉,杨钤,冯玛莉,牛艳艳,宋美卿.皮炎冲剂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10].王梦纯,师绍敏,刘力超,刘亚玲.桑叶外敷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例[J].皮肤病与性病.2019

论文知识图

阴性对照组(x200HE染色)仅见极少数的单...腹腔注射无菌注射用水组(xZooHE染色)腹腔注射小鼠重组IL一10组(X200HE染色...阳性对照组(x200HE染色)阴性对照组(X200HE染色:仅见少许的单...联合注射CD4、smAb组(x200HE染色)

标签:;  ;  ;  ;  ;  ;  ;  

光变应接触性皮炎论文_贾芸玲,于昕鑫,孙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