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杰(永清县北辛六乡中学,河北廊坊065600)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创设快乐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才能自主学习,从而参与教学互动过程,让“快乐语文”的理念渗入到整个教学过程。快乐语文就是要求语文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为宗旨,这种创造性能力的具体内涵包括有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针对不同的具体问题能发表多种不同有个性的见解;有大胆丰富联想、想象的能力;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有一定的人文思想文化品位。
一、要让学生爱学,从心底接受语文
当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即将带领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生开始新的语文学习时,他绝不会让学生立即踏上漫漫苦旅,而他要做的,则是出发前的准备与鼓动工作。教师要表现出对语文的极大热情,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用温和亲切的态度亲近学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学生一定会怀着欣喜的心情踏上语文学习之旅,这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二、锤炼自己的文学功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知识是不断更新的,教师只有不断吸收新知,更新知识储备,学生才能不断喝到“源头活水”,从而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课余练练书法,听听音乐,读读新闻,背背诗歌,写写感受,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积淀,教学中就能挥洒自如。这是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关键要素。
教学风格是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体。教学语言要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简洁明了、符合逻辑;教学过程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需要、课文特点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常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不断改变教学策略。
三、立足于学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更应该时刻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由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要求教师敢于跳出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例子,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上的场景还原到生活中。从生活中寻找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场景中学生才能体验到生活的意蕴。生活场景形成之后,再回扣到课文的语言上,让文本的生活经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碰撞、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的生活相对枯燥,又鉴于课堂上可用的时间非常有限,可以在班内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比如可以在班内组织“话剧社”,挑选一些写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担当主角,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把一些大家感兴趣的文章改写成课本剧,或把一些较抽象的、大家不太感兴趣的内容经过想象和恰当的艺术加工,写成形象的小故事,利用一定的时间表演给同学们看。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组织文学社团,将学生的习作装订成册,并选出较好的文章推荐到报刊杂志,这是对学生写作最好的激励,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在写作方面的信心与乐趣。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读”,在学习一些文章、诗词时,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最佳手段。为了让学生在朗读方面有所提高,可以举行“诗歌散文朗诵会”、“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们聚在一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让激励在课堂上延伸,使学生得到锻炼
激励性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教学技巧,使学生以自信、自强和进取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恰当地运用激励性教学原则,将使学生产生无限的求知欲,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泼的状态,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选择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作语文科代表,便于帮助差生;可选择在写字、演讲、作文等方面有专长的学生进行示范表演;还可以在班上设立进步最快奖,以鼓励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2.竞赛激励。教学中,引进竞争机制,可增强学生力争上游的自信心。我校一位语文教师在单元复习时就善于运用这种方法,他先将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幻灯,以猜谜、填空、选择、判断、简答、成语接龙等题型,以小组单位组织参赛,实行优胜组加操行分的办法,由于问题多、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达到了寓教于乐的境界。激励的形式很多,比如口头表扬,分数激励等怎样运用,何时运用是比较关键的,运用得恰当,课堂上课堂外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学生需要教师用心智去哺育,用爱心去呵护,用真情去期待。教师需要创造有效的教学手段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激活他们封存的记忆,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他们囚禁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