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频率分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集,频率,正交,多普勒,脉冲,复用,波束。
频率分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吴旭姿,刘峥,谢荣[1](2016)在《基于俯仰频率分集技术的波束形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频率分集阵列雷达在水平阵元间引入线性频率偏差,其波束在方位维与距离维具有耦合性,且存在栅瓣。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俯仰频率分集技术的波束形成方法。首先建立俯仰频率分集阵列雷达信号模型,详细分析了发射方向图的时间依赖性和栅瓣特性。然后通过设计接收端的阵元参数,合成无栅瓣的发射-接收方向图。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所得波束在距离维与方位维无耦合,且主瓣宽度较窄。(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陈魏[2](2013)在《基于OFDM的频率分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odulation,OFDM)能将频率选择性信道转化成多个相互正交的平衰落信道,具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和很好的抗多径衰落性能,是多径信道条件下实现可靠通信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多载波调制方式。此外,OFDM技术可与空时编码(Space-Time Coding,STC)、分集、智能天线以及干扰抑制等技术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层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本文首先针对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下OFDM不同子信道衰落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相关性平缓变化的OFDM频域信道模型,并对现有的最大比值合并-OFDM(Maximal Ration Combination,MRC-OFDM)、直扩-OFDM(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OFDM)、空频编码(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SFBC)、码字联合SFBC(Code Joint SFBC,CJ-SFBC)四种分集方案在不同相关性假设下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大信号向量汉明距离(maximizing the Hamming distance,MHD)来获得频率分集的OFDM新方案,并在不同相关性条件下对其进行性能仿真分析。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和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总结现有的OFDM不同频域相关信道模型假设,提出了一种相关度平缓变化的OFDM相关信道模型,并在此相关信道模型下对现有的MRC-OFDM、DS-OFDM、SFBC和CJ-SFBC四种分集方案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MHD的OFDM频率分集方案。该方案通过多符号联合设计使发送向量的汉明距离最大化,从而利用OFDM各子信道衰落不完全相关的特点来获得频率分集,提高系统抗衰落性能。文章给出了可获得二阶、叁阶和四阶分集的OFDM叁种具体的设计实例,并给出了高阶分集方案的实现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优于目前的MRC-OFDM、DS-OFDM、SFBC和CJ-SFBC等分集方案。另外本文从信息传输速率、译码复杂度等方面对MRC-OFDM、DS-OFDM、SFBC、CJ-SFBC和MHD-OFDM的性能做了分析。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MHD-OFDM频率分集方案综合性能优于其他方案,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11-01)
张靖,徐义华[3](2010)在《基于行波阵天线的频率分集技术应用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频率分集技术应用于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利用频率间的非相参积累来提高雷达作用距离,但提高幅度不大。文中介绍了一种方案,利用行波阵天线频扫角,通过合理规划雷达控制流程,增加了各工作频率下单个脉冲重复频率的相参积累时间,从而有效提高脉冲多普勒雷达作用距离。与传统方案对比,该方案对雷达作用距离有更明显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0年10期)
唐秋玲,覃团发,张淑仪[4](2004)在《频率选择性衰落无线信道下的发送分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平坦衰落信道下空时分组码 (STBC)发送分集技术 ,结合正交频分复用(OFDM )技术 ,提出适用于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STBC_OFDM发送分集方法 .然后对STBC_OFDM系统在随机信道和恒参信道中的性能进行仿真 .研究和仿真结果表明 ,STBC_OFDM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频率选择性随机衰落技术 .与OFDM系统比较 ,STBC_OFDM系统误码性能得到很大改善 ,系统的频带利用率通过采用多电平调制方式得到提高 .STDC_OFDM方法适用于数据高速传输的宽带无线系统的下行链路 .(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黄晖,廖桂生,张林让[5](2001)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DS-CDMA系统发射分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多径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 ,DS CDMA系统开环发射分集技术 .提出了一种将线性多用户检测与发射分集相结合的新方法 ,该方法能在克服信道衰落的同时抑制多址干扰和码间串扰 .针对两种不同的扩频码分配方式 ,本文分别给出了盲和半盲的信道估计和检测算法 .仿真结果表明 ,本文所提方法的性能优于基于空时分组码的RAKE接收机 ,特别是存在远近效应时性能改善更大(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1年S1期)
孙文峰,何松华,赵宏钟[6](1999)在《频率分集技术对宽带毫米波雷达目标角闪烁的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角闪烁误差是影响毫米波导引头末制导阶段雷达跟踪精度的主要因素,必须对其进行抑制。频率分集技术抑制目标角闪烁的有效性,取决于去除脉间相关性的性能,即要求雷达发射信号必须有较大的频率间隔,宽带毫米波雷达正好满足了这一常规微波雷达不能满足的要求。本文将复杂目标后向散射回波近似为目标上若干强散射中心回波的合成,结合几何光学法得到了某种飞机目标的确定性模型,并用该模型评定频率分集对角闪烁抑制的改善性能。所有结论及分析都是在高信噪比假设下针对单脉冲测角体制而言的。(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1999年02期)
频率分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odulation,OFDM)能将频率选择性信道转化成多个相互正交的平衰落信道,具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和很好的抗多径衰落性能,是多径信道条件下实现可靠通信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多载波调制方式。此外,OFDM技术可与空时编码(Space-Time Coding,STC)、分集、智能天线以及干扰抑制等技术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层信息传输的可靠性。本文首先针对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下OFDM不同子信道衰落的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相关性平缓变化的OFDM频域信道模型,并对现有的最大比值合并-OFDM(Maximal Ration Combination,MRC-OFDM)、直扩-OFDM(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DS-OFDM)、空频编码(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SFBC)、码字联合SFBC(Code Joint SFBC,CJ-SFBC)四种分集方案在不同相关性假设下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增大信号向量汉明距离(maximizing the Hamming distance,MHD)来获得频率分集的OFDM新方案,并在不同相关性条件下对其进行性能仿真分析。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OFDM和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其次,总结现有的OFDM不同频域相关信道模型假设,提出了一种相关度平缓变化的OFDM相关信道模型,并在此相关信道模型下对现有的MRC-OFDM、DS-OFDM、SFBC和CJ-SFBC四种分集方案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MHD的OFDM频率分集方案。该方案通过多符号联合设计使发送向量的汉明距离最大化,从而利用OFDM各子信道衰落不完全相关的特点来获得频率分集,提高系统抗衰落性能。文章给出了可获得二阶、叁阶和四阶分集的OFDM叁种具体的设计实例,并给出了高阶分集方案的实现方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优于目前的MRC-OFDM、DS-OFDM、SFBC和CJ-SFBC等分集方案。另外本文从信息传输速率、译码复杂度等方面对MRC-OFDM、DS-OFDM、SFBC、CJ-SFBC和MHD-OFDM的性能做了分析。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MHD-OFDM频率分集方案综合性能优于其他方案,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频率分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吴旭姿,刘峥,谢荣.基于俯仰频率分集技术的波束形成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6
[2].陈魏.基于OFDM的频率分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3].张靖,徐义华.基于行波阵天线的频率分集技术应用方案[J].现代雷达.2010
[4].唐秋玲,覃团发,张淑仪.频率选择性衰落无线信道下的发送分集技术[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5].黄晖,廖桂生,张林让.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DS-CDMA系统发射分集技术[J].电子学报.2001
[6].孙文峰,何松华,赵宏钟.频率分集技术对宽带毫米波雷达目标角闪烁的抑制[J].现代雷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