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溴代卟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卟啉,电化学,光度法,吡咯,质子,丙烷,苯基。
溴代卟啉论文文献综述
吴松,张晓娟,李施慧,赵子任,陈天赐[1](2018)在《meso-四(4-溴代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Alder法",以吡咯和对溴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meso-四(4-溴代苯基)卟啉(TBPP),其结构和性能经UV-Vis,FL和IR表征。研究了硝基苯用量、溶剂用量、溶剂浓缩量、投料比η[n(对溴苯甲醛)/n(吡咯)]和反应时间对TBPP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吡咯25 mmol,η=1.05/1,丙酸70 m L,硝基苯2 m L,溶剂浓缩量30 m L,回流反应40 min]下,TBPP收率30.68%。(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8年02期)
孙福强,梅文杰,崔英德[2](2014)在《微波辅助合成5-[4-(4-溴代丁氧基)苯基]-10,15,20-叁对甲氧基苯基卟啉》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采用微波辅助合成尾式卟啉(p-BrTMOPP)的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以吡咯、对羟基苯甲醛和对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以丙酸为溶剂,制备得到p-HTMOPP;以1,4-二溴丁烷为原料,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尾式卟啉p-BrTMOPP;目标产物经过UV-vis、IR、ESI-MS等方法表征。在90℃、DMF溶剂条件下微波辐射加热30min,快速高效得到目标化合物,反应产率89.2%。和传统加热方法相比较,微波辅助合成尾式卟啉化合物明显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4年05期)
王晓东,颜梅,刘庆,吴丹,杜斌[3](2008)在《对称型溴代卟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显色剂Meso-四(3,5-二溴-4-甲氧基苯基)卟啉[T(DBMP)P]测定痕量铅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pH 3.91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TX-10胶束溶液存在下。沸水浴加热10 min显色反应完全。在最大吸收波长425 nm处,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ε为2.18×10~6 L·mol~(-1)·cm~(-1),铅含量在0~0.080μg·mL~(-1)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将该方法应甩于污水样品中微量铅的测定,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孙红霞,欧忠平[4](2008)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溴代卟啉的质子化反应常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溴代卟啉(H2TPPBrx)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吸收光谱性质,并测定了其在非水溶剂DMF中与HClO4反应的质子化常数。结果表明H2TPP,H2TPPBr2在DMF溶剂中与高氯酸反应得到两个质子生成[H4TPP]2+和[H4TPPBrx]2+,而H2TPPBr3,H2TPPBr4只能得到一个质子生成[H4TPPBrx]+和[H4TPPBrx]+,其质子化常数分别为:lgK1=3.28,lgK2=2.86,lgK3=2.16,lgK4=1.93。(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朱寿民,韩文华,王幸斌[5](2006)在《高频电场激发氧灰化溴代卟啉分光光度法分析鄱阳湖野生藜蒿中微量铅》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溴代卟啉试剂T(DBHP)P分光光度法测定鄱阳湖野生藜蒿中的铅。在0.08 mol/L NaOH介质中,铅与溴代卟啉试剂形成1∶2橙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79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5。铅量在0.04~0.48μg/mL内符合比耳定律,可用于鄱阳湖野生藜蒿中的铅的测定。该研究表明:湖区取样土壤受到了重金属铅的轻微污染,样品野生藜蒿中含有较低浓度的铅。(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刘殿骏,林祥钦[6](2004)在《电化学还原卟啉钴与1,3-二溴代丙烷的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还原四苯基卟啉钴(TPPCo)与1,3-二溴代丙烷发生一系列反应,研究表明存在ECE’C′电化学过程。第一步电极反应发生在-0.8V,为TPPCo还原伴随一个烷基化反应,生成卟啉钴碳键化合物。第二步电极反应发生在-1.15V,为卟啉钴碳键化合物的还原,同时发生1,3-二溴代丙烷被催化还原。通过循环伏安的方法算出,卟啉钴碳键化合物的生成反应速度和1,3-二溴代丙烷被催化还原反应速度分别是:4.5×102mol~(-1).dm.s~(-1)和1.0×103mol~(-1).dm.s~(-1)。(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八届有色金属化学与电化学分析、第六届有色金属色谱分析、第四届有色金属物理检测、首届有色金属质谱分析学术交流会、全国第九届轻金属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选编论文集》期刊2004-06-30)
溴代卟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探讨采用微波辅助合成尾式卟啉(p-BrTMOPP)的制备工艺及其影响因素。以吡咯、对羟基苯甲醛和对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以丙酸为溶剂,制备得到p-HTMOPP;以1,4-二溴丁烷为原料,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制备得到目标化合物尾式卟啉p-BrTMOPP;目标产物经过UV-vis、IR、ESI-MS等方法表征。在90℃、DMF溶剂条件下微波辐射加热30min,快速高效得到目标化合物,反应产率89.2%。和传统加热方法相比较,微波辅助合成尾式卟啉化合物明显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反应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溴代卟啉论文参考文献
[1].吴松,张晓娟,李施慧,赵子任,陈天赐.meso-四(4-溴代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J].合成化学.2018
[2].孙福强,梅文杰,崔英德.微波辅助合成5-[4-(4-溴代丁氧基)苯基]-10,15,20-叁对甲氧基苯基卟啉[J].化工进展.2014
[3].王晓东,颜梅,刘庆,吴丹,杜斌.对称型溴代卟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铅的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8
[4].孙红霞,欧忠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溴代卟啉的质子化反应常数[J].分析科学学报.2008
[5].朱寿民,韩文华,王幸斌.高频电场激发氧灰化溴代卟啉分光光度法分析鄱阳湖野生藜蒿中微量铅[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
[6].刘殿骏,林祥钦.电化学还原卟啉钴与1,3-二溴代丙烷的反应研究[C].全国第八届有色金属化学与电化学分析、第六届有色金属色谱分析、第四届有色金属物理检测、首届有色金属质谱分析学术交流会、全国第九届轻金属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选编论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