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地区论文_滕艳,孙敬,雷鸣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白山天池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天池,长白山,火山,地热,地区,白山,堆积物。

长白山天池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滕艳,孙敬,雷鸣[1](2013)在《专家把脉我国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滕艳 特约记者 孙敬 通讯员 雷鸣)3月14日~16日,第二届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研讨会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召开。与会专家提出,我国中深层地热资源高效开发,应优先开发藏南和滇西地区,勘探开发海南、福建等东南沿海及各油田沉(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3-03-21)

刘慧明[2](2012)在《长白山天池地区龙门峰崩塌落石运动轨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崩塌与落石均为高陡边坡常见的地质现象,其中崩塌是指陡峭边坡上巨大岩土体,在受到重力与其他外力作用时,突然发生向下崩落的现象。落石则认为是在重力与其他外力作用下,高陡边坡个别岩石突然发生向下滚落的现象。在崩塌过程中,岩土体沿坡面发生猛烈的翻滚、跳跃、相互撞击,堆积于坡脚。落石的形成条件及产生原因与崩塌有一定区别,包括个别岩土体的滚落,这种情况形成的条件更加简单容易。由于易发生崩塌落石的危岩体多分布于高陡边坡上,且分布零散,且落石的发生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因此想要完全杜绝崩塌落石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所以,研究崩塌落石的运动轨迹特征是具有重要工程及社会现实意义的。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部中朝边界地区,由于天池地区地形险峻,山高坡陡,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尤其是崩塌灾害频发,恶化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造成人员伤亡。由于龙门峰地区崩塌产生的落石质量大,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且龙门峰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地表遗留大量崩塌落石的运动痕迹,故本文选择长白山天池地区龙门峰崩塌作为研究对象,将Rockfall软件应用于落石运动轨迹研究中,根据收集和实际调查资料,依据龙门峰地段地质环境特征、灾害发育情况,建立两条典型剖面,进行以下两方面研究。1、通过分析落石质量及崩落位置变化与落石崩落最终位置的关系,研究崩塌落石条件变化对崩落最终位置的影响;2、通过分析落石质量及崩落位置的变化与落石崩落至登山长廊处所具有的总动能的关系,评价崩塌落石条件变化对登山长廊危害性,上述研究对研究龙门峰崩塌落石运动规律,预防崩塌灾害,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4-01)

许建东,栾鹏,樊笑英,林旭东[3](2009)在《基于遥感影像光谱与纹理分析的地物分类——以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遥感影像的光谱分析和纹理分析技术,研究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IKONOS影像的光谱特征以及纹理特征。对照野外实际调查结果,选取了8种训练样本类别,首先使用波谱角技术(SAM)和最大似然法进行分类,并通过混淆矩阵评价分类结果;然后,引入了ENVI的二阶概率矩阵法的纹理分析,利用差异性(Dissimilarity)纹理特征图对地物建立了纹理解译标志;最后,通过光谱和纹理结合的方法得出了最终的分类结果,使得分类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以研究区广泛分布的浮岩为例,确定了浮岩的分布范围和相对厚度分布,分析了不同厚度浮岩的地形特征。(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9年04期)

高金哲,刘杰,桑成良,张洪艳,华卫[4](2007)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的尾波Q值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999~2005年间长白山天池火山观测站所有数字化波形记录中震级ML≥0.6的94个火山地震事件,利用频率在1.0~16.0Hz范围内的记录,依据S波单次反散射模型测算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尾波Q值,获得尾波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C=(47±2)f(0.74±0.01)。假定衰减完全由散射损失造成,则估计得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最小平均自由程为17km,且与所用的频率无关,表明天池火山区下方散射体分布密度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07年04期)

明跃红,吴建平,苏伟,房立华[5](2006)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谐频地震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可能存在岩浆囊。2002年7月以来,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并伴随着一系列的震群活动、地表形变和流体地球化学参数的异常变化,这些现象可能与岩浆活动有关,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岩浆囊和岩浆活动的直接证据仍然很少。本文利用长白山流动地震观测资料,对天池火山附近的地震进行了仔细的分析,首次在该地区发现存在一种特殊的地震,他们可能与岩浆或热液活动直(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6-10-01)

张丽,李广杰[6](2005)在《长白山天池地区斜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天池地区崩塌灾害频频发生。为分析长白山天池地区斜坡稳定性,选取龙门峰作为典型斜坡,采用有限元法对其进行应力、位移模拟分析,绘制最大、最小主应力等值线图。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天池地区高陡斜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不会发生大规模崩塌。斜坡上缘表层岩体的稳定性较差,极易导致小型崩塌和危石坠落发生。并确定龙门峰两侧南北向陡崖、瀑布附近东西向陡崖及黑风口以南南北向陡崖分布区为崩塌灾害严重区。(本文来源于《世界地质》期刊2005年04期)

明跃红,吴建平,苏伟[7](2005)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谐频地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火山的人工地震测深(张先康,2002:扬卓欣,2005)、远震接收函数反演(吴建平,2004)、S波阴影区分析(吴建平,2005)、尾波Q值测定(吴建平,2004)、大地电磁测深观测(汤吉,1997)、地形变(王庆良等,2004)和地球化学监测研究(上官志冠,2004)等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口下方附近可能存在岩浆系统和岩浆囊。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岩浆囊和岩浆活动的直接证据仍然很少。(本文来源于《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刘祥,隋维国,向天元,王锡魁[8](2004)在《长白山天池地区全新世以来火山活动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火山全新世规模最大的喷发活动发生在公元1199-1200年,即800年前的大爆发,被确定为普林尼或布里尼(Plinian)式喷发。这次大爆发形成体积巨大的、分布广泛的以空中降落堆积物为主的火山喷发碎屑堆积物,在长白山火山周围,远至日本都留下了地质记录。文章辨认并划分了这次大爆发火山碎屑物的成因类型:火山喷发空中降落堆积物(airfall tephra)、火山碎屑流(pyroclastic flow)状堆积物和火山泥流(lahar)堆积物,并且点、面结合,近、远和国内、国外兼顾,分析了这些火山碎屑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相互关系,进而确定这些火山碎屑物分别属于两次普林尼式爆发。第1次(早期)普林尼式爆发称赤峰期,火山喷发模式为:普林尼式喷发柱(赤峰空落浮岩层)-火山碎屑流(长白山火山碎屑流层),随即主要由火山碎屑流诱发火山泥流(二道白河火山泥流层);第2次(晚期)普林尼式爆发称园池期,喷发模式为:普林尼式喷发柱(园池空落浮岩火山灰层)-火山碎屑流(冰场火山碎屑流层)。在层序上将气象站期碱流岩置于800年前大爆发火山碎屑物之下是正确的,其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早期。(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04年06期)

王慧[9](2004)在《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危险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位于中国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接壤的边陲地带,东西宽约200km,南北长约310km,是着名的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胜地。长白山天池地区以独特的火山地貌、完整的生态系统、美丽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自然科学考察与旅游观光的胜地。由于特殊的环境地质背景,泥石流在长白山天池地区密集分布,频繁发生。在长白瀑布以北二道白河源区两侧的山体中,约20km2的范围内发育过泥石流的冲沟就有十余条,其中黑风口、天上温泉频繁活动的泥石流更值得重视。泥石流灾害不仅严重破坏了该区宝贵的生态资源,而且还阻碍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了深入认识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和形成规律,为泥石流的防治提供建议,以减轻泥石流灾害对该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对该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类型、分布、堆积物的粒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选取八条泥石流沟,对其进行危险度评价,明确其灾害性质和防治重点。泥石流是地质、气象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形成必须具备叁个基本条件,即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陡峭的地形和急骤的降雨。长白山天池地区特殊的环境地质背景及自然条件,使本区具备泥石流发育的基本条件:1)地层岩性及构造条件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的形成。长白山一带出露的地层主体为中更新统白头山组深灰色粗面岩及黄色、褐黄色火山凝灰岩、火山灰风化壳,这种软硬相间的层状地层组合为岩体的失稳创造了条件,岩体失稳产生的堆积物为泥石流准备了充足的固体物质。在构造方面,长白山天池周围虽然没有发现大规模的褶皱断裂构造,但粗面岩中原生柱状节理、放射状节理十分发育,这些节理裂隙将岩体切割成十分破碎的碎裂结构,使岩体极易产生岩崩、落石,使岩体的完整性遭到了进一步的破坏。可见,在内外地质营力的共同作用下,斜坡岩体的各种堆积物分布广泛,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2)长白瀑布以北的二道白河河谷两岸地形高陡,其相对高程在300m以上,给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且山坡上冲沟十分发育,为泥石流的流通创造了条件。3)本区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一方面,本区冻融作用十分强烈,在冬季由于岩体节理裂隙中水冻结而膨胀,对岩体产生膨胀力,在夏季,冰雪融化后,水的压力及软化泥化作用使岩体强度降低。另一方面,该区温差大导致岩体内外受热不均匀,加快了表层岩体的风化、崩解。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松散固体物质的形成。而本区集中而充沛的降水不但为泥石流提供了液相物质,而且也为固体物质的汇集提供了动力条件,急骤的降雨还是泥石流发生的触发因素。总之,该区各种特殊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从泥石流活动的地貌形态来看,长白山天池地区主要有山坡型泥石流和河谷型泥石流,本文重点研究广泛发育的山坡泥石流。从山坡泥石流流体的性质来看,其类型为稀性泥石流,粘粒含量极少,属于水石流型泥石流。山坡型泥石流根据其形成区条件不同又可以分为两种:发育在相对软弱或软硬相间岩体中规模较大的山<WP=58>坡泥石流和发育在节理裂隙密集岩体中规模较小的山坡泥石流。本文选取八条山坡型泥石流,用模糊综合评判与分形两种方法对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的危险度进行了研究。对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根据本区实际情况选取十种评价因子,采用效果测度分析法确定权重,选取半梯形分布和叁角形分布相结合的一元线性隶属函数。用常规粒度分析和现场统计量测两种方法求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分维值,并根据泥石流堆积物粗颗粒粒度分维值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分级。模糊综合评判法从影响泥石流危险度的多种因素出发评价了泥石流的危险性,而分形方法则是以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特征为研究对象揭示泥石流的危险度。这两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研究。根据泥石流危险度等级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对危险度高的泥石流应重点监测和防治。提出对该区规模较大,危害较重的黑风口泥石流沟和天上温泉泥石流,采取修建挡墙和清理堆积物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用模糊综合评判与分形两种方法确定的泥石流危险度等级,与现场调查情况一致,可见用这两种方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评判是切实可行的。文中对泥石流堆积物和泥石流危险度的研究方法,对本区泥石流灾害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也为同类泥石流灾害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尤其是两种方法综合使用,会使所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这两种方法使泥石流的研究定量化,为泥石流的研究拓展了新道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5-01)

张成科,张先康,赵金仁,刘宝峰,张建狮[10](2002)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壳幔结构探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长白—敦化深地震测深剖面资料利用二维射线追踪程序包进行走时拟合及地震图计算 ,得到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 .结果表明 ,以C2 界面为标志 ,研究区地壳可分为上部地壳和下部地壳 .上部地壳厚 1 9— 2 3km ,P波速度为 6 0 0— 6 2 5km s;下部地壳厚 1 2— 1 7km ,它是由一个较均匀的速度层和一个厚 6— 9km的壳幔过渡层构成 .地壳厚度由敦化一带 31— 33km向东南逐渐增厚 ,至天池火山区最深达39km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存在低速体 ,其速度较周围介质低约为 0 1 5km s.利用地震剖面探测、地震CT和大地电磁测深等结果显示 ,在天池火山区地壳内存在低速、低密度及低阻异常体 ,该异常体可能表明壳内岩浆囊的存在 .(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02年06期)

长白山天池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崩塌与落石均为高陡边坡常见的地质现象,其中崩塌是指陡峭边坡上巨大岩土体,在受到重力与其他外力作用时,突然发生向下崩落的现象。落石则认为是在重力与其他外力作用下,高陡边坡个别岩石突然发生向下滚落的现象。在崩塌过程中,岩土体沿坡面发生猛烈的翻滚、跳跃、相互撞击,堆积于坡脚。落石的形成条件及产生原因与崩塌有一定区别,包括个别岩土体的滚落,这种情况形成的条件更加简单容易。由于易发生崩塌落石的危岩体多分布于高陡边坡上,且分布零散,且落石的发生受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因此想要完全杜绝崩塌落石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所以,研究崩塌落石的运动轨迹特征是具有重要工程及社会现实意义的。长白山天池位于吉林省东部中朝边界地区,由于天池地区地形险峻,山高坡陡,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尤其是崩塌灾害频发,恶化了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造成人员伤亡。由于龙门峰地区崩塌产生的落石质量大,破坏力强,影响范围广;且龙门峰地区地形条件复杂,地表遗留大量崩塌落石的运动痕迹,故本文选择长白山天池地区龙门峰崩塌作为研究对象,将Rockfall软件应用于落石运动轨迹研究中,根据收集和实际调查资料,依据龙门峰地段地质环境特征、灾害发育情况,建立两条典型剖面,进行以下两方面研究。1、通过分析落石质量及崩落位置变化与落石崩落最终位置的关系,研究崩塌落石条件变化对崩落最终位置的影响;2、通过分析落石质量及崩落位置的变化与落石崩落至登山长廊处所具有的总动能的关系,评价崩塌落石条件变化对登山长廊危害性,上述研究对研究龙门峰崩塌落石运动规律,预防崩塌灾害,起到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白山天池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滕艳,孙敬,雷鸣.专家把脉我国中深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

[2].刘慧明.长白山天池地区龙门峰崩塌落石运动轨迹研究[D].吉林大学.2012

[3].许建东,栾鹏,樊笑英,林旭东.基于遥感影像光谱与纹理分析的地物分类——以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为例[J].地震地质.2009

[4].高金哲,刘杰,桑成良,张洪艳,华卫.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的尾波Q值估计[J].中国地震.2007

[5].明跃红,吴建平,苏伟,房立华.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谐频地震的初步研究[C].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6

[6].张丽,李广杰.长白山天池地区斜坡稳定性分析[J].世界地质.2005

[7].明跃红,吴建平,苏伟.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谐频地震研究[C].火山作用与地球层圈演化——全国第四次火山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5

[8].刘祥,隋维国,向天元,王锡魁.长白山天池地区全新世以来火山活动及其特征[J].第四纪研究.2004

[9].王慧.长白山天池地区泥石流形成条件及危险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4

[10].张成科,张先康,赵金仁,刘宝峰,张建狮.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及邻近地区壳幔结构探测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2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水文地质图长白山天池地区ETM+图像长白山天池地区地质图长白山天池地区植被分类图长白山天池地区植被类型分类3....长白山天池地区BRDF

标签:;  ;  ;  ;  ;  ;  ;  

长白山天池地区论文_滕艳,孙敬,雷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