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菌素论文_刘炳花,葛蓓孛,赵文珺,韦秋合,Abid,Ali,Khan

导读:本文包含了武夷菌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武夷,菌素,基因,菌株,基因工程,菌核,白粉病。

武夷菌素论文文献综述

刘炳花,葛蓓孛,赵文珺,韦秋合,Abid,Ali,Khan[1](2019)在《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调控基因wysPⅢ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深入研究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调控机理,通过筛选对武夷菌素产量有影响的基因,明确基因的功能,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来获得武夷菌素高产菌株。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过表达技术,获得了wysPⅢ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和过表达菌株,验证了该基因在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和武夷菌素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wysPⅢ基因的过表达菌株生长速率加快,产孢时间提前,而缺失突变株较野生菌株生长变慢,产孢量下降,孢子颜色由正常的深灰色变为灰白色,菌丝变稀疏,但是构建好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武夷菌素产量没有显着变化。由此可知:wysPⅢ基因调节菌株的生长和产孢特征,而不影响武夷菌素的产量,过表达菌株生长速率加快可缩短武夷菌素发酵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马骁[2](2017)在《2%武夷菌素水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2%武夷菌素水剂在农业生产上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烟台芝罘福地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试验剂量范围内的2%武夷菌素水剂能很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防治效果较好。建议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武夷菌素水剂有效成分量53~100 g/hm2,制剂量177~333 g/667 m2,兑水50 L/667 m2进行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间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本文来源于《种子科技》期刊2017年12期)

葛蓓孛,刘炳花,赵文珺,麻金金,施李鸣[3](2017)在《武夷菌素高产菌株选育及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夷菌素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广谱、低毒生物农药,对粮食、蔬菜和果树及经济作物的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分别从传统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两个方面,介绍了武夷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研究历程,尤其详细介绍了基因工程育种体系的构建。同时,综述了武夷菌素的田间防治效果,分析了研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葛蓓孛,王家旺,刘彦彦,刘炳花,PARK,Kyungseok[4](2016)在《武夷菌素高产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高武夷菌素的产量,以基因工程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 W273为试验菌株,采用单因子试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适6种营养成分为玉米粉、葡萄糖、黄豆面、氯化铵、碳酸钙和氯化镁;应用SAS软件中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发酵生产武夷菌素的6个因素进行了筛选,确定葡萄糖和碳酸钙为影响摇瓶发酵生产武夷菌素的主要因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2个主要因素的最佳水平及其交互作用进行研究,建立了二次回归方程,Y=218.18+270.28X_1+1274.74X_2―3.28X_1~2―5.4X_1X_2―200.98X_2~2,并最终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20 g/L、葡萄糖39 g/L、黄豆面20 g/L、氯化铵4 g/L、碳酸钙2.65 g/L、氯化镁0.4 g/L。以新配方在28℃、220 r/min进行摇瓶发酵60 h后,武夷菌素效价平均值为7215μg/m L,较原始培养基发酵后武夷菌素效价提高了26.5%。(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刘艳,葛蓓孛,刘炳花,赵文珺,张克诚[5](2016)在《武夷菌素产生菌CK-15遗传操作系统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优化武夷菌素产生菌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CK-15的遗传操作系统,实现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高效敲除。以自杀性质粒pKC1132为载体,优化了外源DNA通过接合转移进入菌株CK-15的方法,确立了构建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最佳方案,最终成功得到了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双交换突变株。获得了菌株CK-15稳定高效的遗传操作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武夷菌素生物合成机理和对武夷菌素利用组合生物合成改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余洋,丁俊杰,陆慧慧,毕朝位,谭万忠[6](2016)在《武夷菌素对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生长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纹枯病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很多玉米主产区最重要的病害,而武夷菌素(wuyiencin)是来源于不吸水链霉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的一种微生物源类杀菌剂.本研究测试了武夷菌素对玉米纹枯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武夷菌素的PDA培养基上,玉米纹枯病菌生长缓慢,菌丝分支致密且部分菌丝尖端出现原生质体渗透;菌丝致病力下降.随着武夷菌素质量浓度的增高,菌丝受抑制程度加重,在培养后期,菌株形成的菌核数量和质量均显着下降.当武夷菌素质量浓度为50 mg/L时,玉米纹枯病菌菌落直径减少75%以上,菌丝致病力降低达99%,形成的菌核数量和质量分别降低67%和61%.武夷菌素可显着抑制玉米纹枯病菌的生长发育,在玉米纹枯病的控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武夷菌素对田间玉米纹枯病的有效防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葛蓓孛,刘艳,刘炳花,张克诚[7](2015)在《武夷菌素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武夷菌素(Wuyiencin)是由不吸水式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产生的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真菌生物农药,对露地、保护地蔬菜病害及果树、粮食作物病害具有显着的防治效果。为了明确进一步武夷菌素生物活性成分,采用不同的分离纯化方法和活性追踪技术对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武夷变种发酵液粗品经过葡聚糖凝胶G-25柱、常压和中压反相柱分离及高效液相色谱半制备,得到其主要活性成分:含有两个组分混合物(a和b)分别占87%和13%。主成分a经过结构鉴定,其分子量为443,分子式为C_(13)H_(21)N_3O_(14),此化合物结构是一种含有胞苷骨架和过氧键的核苷类抗生素。武夷变种发酵液粗品采用大孔吸附树脂AB-8进行粗分后,利用水-乙醇和水-甲醇系统极性由高到低梯度洗脱,每个浓度进行5倍柱体积淋洗,将淋洗液减压浓缩,获得6个组分。利用中压正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正相硅胶制备薄层层析、高压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进行分离,共鉴定出3个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化合物1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子式C_(18)H_(18)O_(11)分子量554;化合物2为有机胺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_8H_(16)N_2O_2,分子量172;化合物3为原阿片碱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_(22)H_(19)NO_5分子量为353.133 41。(本文来源于《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9-09)

王家旺,葛蓓孛,刘艳,刘彦彦,张克诚[8](2015)在《高产武夷菌素wysR基因过表达菌株的筛选及菌株生物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武夷菌素生物合成正调控基因wys R过表达菌株为初选材料,通过琼脂块法对2 060个过表达菌株单菌落进行初筛,得到35个优选菌株,再采用摇瓶发酵复筛的方法筛选出9个高产菌株,并通过菌株遗传稳定性分析,最终确定W-273菌株为最优菌株。研究武夷菌素wys R基因过表达菌株W-273的生理生化特征,发现与原始菌株CK-15相比,W-273菌株生长迅速,产孢量增加且产孢时间提前,W-273菌株生长3-4 d即可完成产孢,较菌株CK-15产孢时间提前了3-4 d;电子显微镜观察W-273菌株和CK-15菌株孢子形态不同,W-273菌株孢子呈椭圆形或杆状,CK-15菌株孢子呈圆形;通过摇瓶发酵表明W-273菌株较CK-15菌株代谢旺盛,抗生素产量提高79%-289%,且最佳发酵时间缩短4-8 h。(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5年08期)

刘彦彦,葛蓓孛,孙蕾,王家旺,张克诚[9](2015)在《武夷菌素产生菌CK-15中转录调控因子wysR3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ys R3是武夷菌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 CK-15中可能的调控因子。为了验证wys R3是否参与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调节,构建了用于过表达wys R3的基因重组质粒p SETC-R,并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转化至武夷菌素产生菌S.wuyiensis CK-15中,构建过表达菌株。过表达菌株生长速度明显缓慢;通过摇瓶发酵和HPLC检测分析发现,武夷菌素产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DNS法测定发酵液中糖含量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该基因与武夷菌素的产量和糖含量在该种条件下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影响菌株表型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葛蓓孛,杨振娟,檀贝贝,刘彦彦,刘艳[10](2014)在《武夷菌素部分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吸水链霉菌武夷变种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 CK-15是从福建省武夷山土样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链霉菌,其代谢产物武夷菌素对果蔬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因其产量低的缺点限制了武夷菌素工业化生产和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了实现利用基因工程培育高产新菌株的目标,首先要获得武夷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根据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聚酮合成酶基因设计引物筛选菌株CK-15的基因组文库,共获得9个阳性克隆。克隆和测序获得3个较长scaffold片段,序列总长度达53.291 kb,其中包含了14个可能阅读框,通过同源比对证实该序列与S.noursei ATCC 11455的制霉素生物合成基因有很高的同源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功能,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高产新菌株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武夷菌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明确2%武夷菌素水剂在农业生产上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烟台芝罘福地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试验剂量范围内的2%武夷菌素水剂能很好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防治效果较好。建议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用2%武夷菌素水剂有效成分量53~100 g/hm2,制剂量177~333 g/667 m2,兑水50 L/667 m2进行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间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武夷菌素论文参考文献

[1].刘炳花,葛蓓孛,赵文珺,韦秋合,Abid,Ali,Khan.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调控基因wysPⅢ的功能[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9

[2].马骁.2%武夷菌素水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试验研究[J].种子科技.2017

[3].葛蓓孛,刘炳花,赵文珺,麻金金,施李鸣.武夷菌素高产菌株选育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

[4].葛蓓孛,王家旺,刘彦彦,刘炳花,PARK,Kyungseok.武夷菌素高产基因工程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

[5].刘艳,葛蓓孛,刘炳花,赵文珺,张克诚.武夷菌素产生菌CK-15遗传操作系统的优化[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6

[6].余洋,丁俊杰,陆慧慧,毕朝位,谭万忠.武夷菌素对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生长发育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葛蓓孛,刘艳,刘炳花,张克诚.武夷菌素生物活性成分研究进展[C].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8].王家旺,葛蓓孛,刘艳,刘彦彦,张克诚.高产武夷菌素wysR基因过表达菌株的筛选及菌株生物特性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5

[9].刘彦彦,葛蓓孛,孙蕾,王家旺,张克诚.武夷菌素产生菌CK-15中转录调控因子wysR3的功能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

[10].葛蓓孛,杨振娟,檀贝贝,刘彦彦,刘艳.武夷菌素部分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分析[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

论文知识图

武夷菌素对番茄灰霉菌菌丝超微...武夷菌素引起番茄灰霉菌菌丝细...武夷菌素化学结构不同浓度武夷菌素对茶树轮斑病...不同浓度武夷菌素PDA上茶叶枯...不同浓度武夷菌素对茶树叶枯病...

标签:;  ;  ;  ;  ;  ;  ;  

武夷菌素论文_刘炳花,葛蓓孛,赵文珺,韦秋合,Abid,Ali,Kha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