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累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变,荷载,模型,损伤,泥炭,黏土,载荷。
循环累积论文文献综述
谢栎,吴建奇[1](2019)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累积变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GDS动叁轴设备对赣南红黏土进行了一系列排水条件下的大次数循环试验,研究不同循环应力比、固结应力比及围压对赣南红黏土累积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固结应力比、固结压力和循环应力比条件下,红黏土的累积应变都呈现出先迅速累积,后增长变缓,最终稳定的趋势;在一定的循环次数之后,不同初始固结应力和不同初始应力比条件下累积应变与循环次数之间的变形规律呈现为线性关系,且初始固结应力和初始固结应力比越小,其线性相关性越好;不同循环应力比下赣南红黏土的平均累积应变速率与循环次数之间也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此外,基于以上关系建立了赣南红黏土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预测模型,并通过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杨雪梅,吴杰,王佳萍[2](2019)在《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蠕变特性及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的蠕变行为,实现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本文测试了香梨果肉组织在3种较低应力水平下循环压缩的蠕变-回复特性,采用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分别对所有循环压缩时的各蠕变-回复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了2种模型各参数在不同循环压缩时的变化及显着差异性,最后基于2种模型采用合适的模型参数分别构建了预测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方程。结果表明: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都可以较稳定拟合香梨各次循环压缩时的蠕变-回复曲线,拟合度不仅较高且基本相同,蠕变段和回复段拟合的决定系数R~2平均值分别为0. 983和0. 979;从2种模型构建的预测方程对香梨果肉循环压缩累积塑性变形预测比较来看,黏弹塑模型的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在30次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预测相对误差仅为5. 66%,更适用于预测香梨果肉疲劳失效。(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何沛丰,宿文姬,牛富俊[3](2019)在《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海上风电桩累积变形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海上风力发电桩基础累积变形的特征及现状,总结了国内外针对海上桩基累积变形的叁种常用试验方法:基于p-y曲线的修正法、基于试验的经验拟合法与数值分析方法,并且分析了各类方法的优势与值得商榷的地方,探索实际环境的众多因素对理论的影响,指出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是模型统一化、不饱和状态、桩-土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风电桩累积变形研究,进而利用风电桩的累积变形理论来完善海洋能源工程的设计施工。(本文来源于《华南地震》期刊2019年03期)
边学成,陈华晗,何波,宫小青[4](2019)在《循环荷载下土工格栅加筋铁路道床累积沉降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散粒体道床层的循环累积变形是有砟轨道沉降的主要来源,文章采用有砟轨道路基模型试验来研究道砟层与底砟层间布置土工格栅加固道床控制有砟轨道沉降,开展了高速和重载等不同列车荷载下与不同类型土工格栅加固条件下的多组循环加载试验,加载过程中全程监测道砟层累积沉降、轨枕振动、道砟层底部土压力与土工格栅应变数据并进行分析,以研究土工格栅控制有砟轨道道床沉降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工格栅对于控制道砟层累积沉降具有较显着的效果,但当土工格栅的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刚度对土工格栅控制沉降效果的影响不大;土工格栅能够显着减小轨枕下方道砟层土压力峰值,从而降低道砟磨耗破碎程度及由此引起的道床沉降;道砟层累积沉降的发展意味着道砟颗粒的错动,而道砟颗粒的错动与位移将引起嵌锁于道砟层中的土工格栅发生张拉,从而土工格栅将反过来对道砟颗粒的进一步位移错动形成侧向约束,体现于宏观即表现为道砟层累积沉降得到控制。(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成,周正明,张先伟[5](2019)在《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泥炭质土累积变形简化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附加变形预测中,人们往往关心的是地基的长期累积变形量,而非每一次循环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为此,考虑到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累积残余变形发展规律与静荷载下土体蠕变变形相似的特点,将循环荷载作用次数等效为时间度量单位,引入蠕变计算理论中的蠕变势函数,结合不排水条件下土体循环累积偏应变经验模型,并基于临界状态理论,建立了可描述土体叁维循环累积变形的简化计算方法。利用隐式回退应力积分算法,建立了土体循环累积变形计算数值模型,并基于Abaqus二次开发接口,编制了UMAT子程序。利用该方法对昆明泥炭质土不排水循环叁轴试验结果以及地铁荷载下泥炭质土地基的长期变形进行了模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数值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4期)
何绍衡,刘志军,夏唐代,周红星,于丙琪[6](2019)在《长期循环荷载下珊瑚砂累积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取自南海的珊瑚砂进行等向和K_0固结的叁轴排水剪切试验,发现固结路径对珊瑚砂的剪切行为有显着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K_0固结条件,设计一系列不同围压和循环动应力比的长期排水循环加载叁轴试验,研究得到珊瑚砂具有门槛颗粒破碎循环动应力比,安定性理论可用于解释不同动应力比长期循环加载下珊瑚砂的累积变形发展模式。基于静力和动力试验结果,引入相对偏应力水平,建立能反映初始固结状态和循环动应力比的珊瑚砂排水循环加载轴向残余累积应变显式计算模型,对预测循环荷载下珊瑚砂地基长期沉降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李允忠,王志亮,黄佑鹏,杨辉,贾帅龙[7](2019)在《循环爆破载荷下岩石累积损伤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岩石在循环爆破载荷下的累积损伤演化机理与分布规律,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及其重启动功能,采用Holmquist-Johnson-Cook(HJC)本构模型,对单次爆破损伤问题开展研究,并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进而对多次循环爆破作用下的岩石损伤累积效应作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循环爆破载荷下岩石累积损伤演化云图与单次爆破具有相似性,径向裂纹呈交叉放射状延伸,且不同部位的岩石对多次爆破损伤的累积效应不同;累积损伤演化曲线整体上呈现出反"S"形,岩石内部存在裂纹损伤应力阈值,使总损伤区范围呈突跃式发展。此外,发现岩石累积损伤增量在径向上呈现出单峰正偏的Weibull分布形态,且在损伤区中部范围内,其受循环爆破载荷迭加作用的扰动较大。(本文来源于《爆破》期刊2019年02期)
赵晶,刘瑞峰,夏丽丽[8](2019)在《在循环轴向机械力作用下大型变压器绕组绝缘层累积破损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大型变压器在开闸合闸或电流突变时绕组绝缘层的累积破损效应,借助于液压伺服疲劳试验机,进行了模拟多次电磁涌流作用下绕组与绝缘垫块间相互接触的疲劳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变压器》期刊2019年05期)
钟靖涛[9](2019)在《花岗岩动力学特性及循环爆破下损伤累积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它是由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其力学强度、变形性能及损伤破坏机理与工程稳定和安全性等密切相关。在工程建设中,如硐室与巷道开挖,往往需要经历多次爆破的作用。因此,通过深入开展花岗岩的动力学特性和循环爆破试验研究,对判断和分析爆破损伤的范围和演化过程具有很大意义。本文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得出的结论主要有:首先,采用高压动叁轴仪对不同应变率、不同围压下的试样进行动态压缩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应变率下,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破坏模式由轴向劈裂转变为剪切破坏;相同围压下,随着应变率的增大岩石破碎程度加剧;花岗岩的抗压强度随应变率和围压的增大均呈增大趋势,但增长幅度在应变率超过10~-33 s~(-1)和围压大于60 MPa后逐渐减小。此外,对比分析中等应变率下经典莫尔-库伦强度准则及其2种改进形式的适用性,发现考虑平均主应力修正的莫尔-库伦准则对试验数据的吻合度较高,而直线型莫尔-库伦准则和抛物线型莫尔-库伦准则拟合误差较大。接着,对花岗岩试块进行了小型爆破试验,对多次爆破荷载下质点振动衰减规律与累积损伤演化机理进行了探析,并对不同装药量下花岗岩试块的裂纹扩展与断裂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萨道夫斯基公式对室内花岗岩试块的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决系数都处于0.90以上;花岗岩的爆破损伤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损伤值随着与爆心距离(爆心距)的增加而降低,近区损伤值迅速降低,而中区和远区损伤值降低相对缓慢;花岗岩的破坏程度和装药量有较高的关联度,当药量较低时,岩块致裂所需要的爆破次数就越大,随着装药量的增加,试块爆后破裂的块数呈现增加趋势。最后,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及其重启动技术,结合前人成果确定出适合于本文花岗岩的Holmquist-Johnson-Cook(HJC)参数,探讨了循环爆破作用下花岗岩的应力波衰减规律、岩石累积损伤效应、裂纹扩展及断裂情况。数值研究发现:重启动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花岗岩的循环爆破过程,完成岩体中的损伤的累积过程;采用渐变网格划分的方式,可以同时保证计算的精准和计算的效率;自定义的侵蚀准则能有效地获得岩石内部裂纹随爆破次数的扩展情况;振动速度随着爆心距的增加衰减速度较快,离爆源较远处,衰减速度缓慢,振动速度试验值低于模拟值约20%;损伤区域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加不断地扩大,损伤值的累积与爆破次数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赵春生,费鸿禄,胡刚[10](2019)在《循环爆破作用下岩体的不同步累积损伤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循环爆破载荷作用下岩体累积损伤测试方法的精确度、预测结果的可信值以及控制标准的规范化,提出不同步累积损伤测试方法。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基于5次循环爆破载荷作用下不同测孔深度处声波速度的变化规律,依据损伤度与声波速度的关系式,对比分析2种测试方法的累积损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爆破载荷仅对测孔孔口至1.6 m处岩体区域产生损伤效应,并且垂直于掌子面的剖面区域所受的累积损伤最为严重;不同步测试方法所得的岩体累积损伤效应更加明显,且累积损伤-爆破次数关系曲线更加光滑,由此证明,不同步累积损伤测试方法能够提高测试精度,增加拟合曲线的可信程度,不仅为支护厚度提供依据,而且为支护方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爆破器材》期刊2019年02期)
循环累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了解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的蠕变行为,实现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本文测试了香梨果肉组织在3种较低应力水平下循环压缩的蠕变-回复特性,采用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分别对所有循环压缩时的各蠕变-回复曲线进行拟合,并分析了2种模型各参数在不同循环压缩时的变化及显着差异性,最后基于2种模型采用合适的模型参数分别构建了预测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的方程。结果表明:黏弹塑模型和威布尔模型都可以较稳定拟合香梨各次循环压缩时的蠕变-回复曲线,拟合度不仅较高且基本相同,蠕变段和回复段拟合的决定系数R~2平均值分别为0. 983和0. 979;从2种模型构建的预测方程对香梨果肉循环压缩累积塑性变形预测比较来看,黏弹塑模型的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在30次循环压缩时累积塑性变形预测相对误差仅为5. 66%,更适用于预测香梨果肉疲劳失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累积论文参考文献
[1].谢栎,吴建奇.循环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累积变形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2].杨雪梅,吴杰,王佳萍.香梨果肉循环压缩时蠕变特性及累积塑性变形的预测[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何沛丰,宿文姬,牛富俊.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海上风电桩累积变形研究综述[J].华南地震.2019
[4].边学成,陈华晗,何波,宫小青.循环荷载下土工格栅加筋铁路道床累积沉降模型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9
[5].陈成,周正明,张先伟.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泥炭质土累积变形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6].何绍衡,刘志军,夏唐代,周红星,于丙琪.长期循环荷载下珊瑚砂累积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7].李允忠,王志亮,黄佑鹏,杨辉,贾帅龙.循环爆破载荷下岩石累积损伤效应研究[J].爆破.2019
[8].赵晶,刘瑞峰,夏丽丽.在循环轴向机械力作用下大型变压器绕组绝缘层累积破损效应研究[J].变压器.2019
[9].钟靖涛.花岗岩动力学特性及循环爆破下损伤累积效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10].赵春生,费鸿禄,胡刚.循环爆破作用下岩体的不同步累积损伤测试方法[J].爆破器材.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