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撒旦与悟空的叛逆

浅谈撒旦与悟空的叛逆

甄艳华胡莹莹(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失乐园》与《西游记》都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文学名著,虽然产生的时间与国度不同,但是由于作者都想在一定程度借助主人公的特征展现出自身内心的反叛意识,所以让这两位不同的人物显示出了相似的一目。本文将着重指出,这两位主人公神勇无敌的一面。

关键词:文学;名著;人物

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193-01

一、撒旦与悟空的结缘

《失乐园》中的撒旦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这两位传奇的角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撒旦与悟空那种是神、是魔、是正、是邪的形象特征仿佛施加出一种魔力牵引着无数的文学爱好者,让他们展开无尽的遐想。之所以能将这两位主人公相提并论,是因为这两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产生的历史背景大致相同,《失乐园》出版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在那时,资本主义已经登上了英国的历史舞台,人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展开了革命斗争,所以在撒旦身上充满着反抗的精神。《西游记》出于明代,产生在中国的封建末期,那时的中国,资本主义正处于萌芽状态,文化的专制达到顶峰,也正是因此孙悟空这个人物也有着桀骜不驯似的神魔的成分。本文将从《失乐园》中的撒旦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的形象出发,展示这两位人物的英勇反叛的一面。

二、撒旦之叛逆

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1608-1674)十七世纪英国诗坛上的一位伟大的清教诗人,而弥尔顿的著作在英国文学、文化和自由思想的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的长篇史诗《失乐园》一直被誉为伟大的杰作,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失乐园》也堪比荷马《史诗》与但丁《神曲》。拉辛称弥尔顿是“世界诗人中最崇高的诗人,是继荷马之后最完美的史诗诗人。”①而提到《失乐园》,我们首先会想到撒旦,在人们的印象中对撒旦的形象都源于《圣经》,但弥尔顿却对《圣经》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又作了丰富和创新,赋予圣经题材新的意义。

据统计,《失乐园》引用《旧约》930处,《新约》490处。而《圣经》中关于人类堕落而失去乐园的故事却十分简单。在《创世纪》的二、三章记载:神用地上的尘土创造出了第一个人类—亚当,又取了亚当的肋骨创造出了女人—夏娃,并且使二人结为夫妇,合为一体。然后神又造出了伊甸园,把亚当和夏娃安置在园中,将园中各种各样的树的果实赐予他们当做食物,但告诫他们不准吃智慧树上的果实。狡猾的蛇引诱夏娃触犯禁忌,而后亚当也违背了神的叮嘱。最后,亚当和夏娃被神驱逐出了伊甸园。这个故事简单明了,但弥尔顿却用这一题材创作出宏伟史诗《失乐园》。而就是这篇史诗,让人们展开了无尽的争论。以雪莱和别林斯基为代表的撒旦主义认为撒旦是史诗中的主角或是英雄,在撒旦身上给予了弥尔顿的理想;而另外却有评论家认为耶稣基督是主人公,他代表着上帝的公义以及对整个人类的救赎;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说亚当和夏娃才是真正的主人公,他们的堕落代表了人类的堕落。而笔者认为,《失乐园》中的撒旦虽存在阴暗的一面但我们却不能磨灭撒旦的那种反抗的英雄形象。有人说:“虽然本诗的目的似乎是要证明上帝对待人类的方式的合理性,但实际上弥尔顿以撒旦为其代言人,颂扬了对暴君的英勇反叛,颂扬了资产阶级革命。”②而在《失乐园》的开头不久,撒旦就向众魔公开宣布:

无论做事或受苦,但这一条是明确的,行善决不是我们的任务,作恶才是我们唯一的乐事。撒旦作为神的对立者,想要凌驾于一切法律和权力之上,享受绝对的自由,他仪态魁伟,声音宏亮,意志坚强,勇于冒险,富有谋略,在地狱发表演说时,整个地狱都响起回声。由此可见撒旦在史诗的前两卷中具有叛逆者的英雄气概。而且他在统帅叛军向全能的上帝挑战失败之后,陷入地狱之中,依旧保持着他的王者之风。在前两卷中,我们看到撒旦在被赶出天堂坠入地狱之后,仍然保持着大天使的气概和叛逆者的英雄形象。

三、悟空之神勇

再说《西游记》。古典名著《西游记》于明朝中后期横空出世,备受关注。众所周知,《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并称为明四大奇书。③可见这本著作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地位而且《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笼罩着一层炫目迷心的外衣,内容总是洋溢着幽默诙谐,借助神话佛道背景来张扬对生命意义的坚忍叩问和理想事业的执著追求。《西游记》之所以有如此广泛的吸引力和艺术魅力倍受世人的青睐,我们不能否定是其故事的精彩令人痴迷,但同时也跟在作品中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位可爱、顽皮又天下无敌、勇敢无畏自、由正义的侠义英雄有很大关系,孙悟空所表现出神勇无畏,放荡不羁的形象让你沉醉。

吴承恩笔下孙悟空的叛逆也一点不逊色。在《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至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作者谈及孙悟空出世,小说一开始就描述了他那神奇不凡的诞生,给这个从仙石中迸裂出来的灵猴抹上了一层异端的色彩。他是天地精华所生的自然之子,所以,“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而后来在花果山上称王,后悟空因见其他猴子的生死而乐极生悲思长生不死之法,便漂洋过海拜师访仙、寻长生之法、甚至欲夺“玉皇大帝”的宝座。当他得知“弼马温”原来是个“未入流”的“下贱之役”,便被“玉帝这般藐视老孙”激得“心头火起,咬牙大怒”,即推倒公案,打出天宫,回到自己的花果山扯起了“齐天大圣”的旗号,公然与天庭神权分庭抗礼。在夺灵霄宝殿时,孙悟空也发出了战斗檄文:

灵霄宝殿非他有,

历代人生有分传。

强者为尊该让我

英雄只此敢争先!

他公然要求:“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谁是贤才就让谁作皇帝。孙悟空要求的只是“无事牵萦,自由自在”,平等待己。吴承恩写到孙悟空第三次闹天宫,进入“大闹天宫”的情节时,此刻孙悟空反叛天庭的反抗精神和叛逆性格发展到了极致。孙悟空面对十万天兵天将丝毫没有畏惧,虽然他被二郎神等降伏,但没有屈服于天庭,反而激发起更加强烈的反抗精神,迸发出更加锐利的战斗锋芒。“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这等的神勇,何人能敌。悟空以横扫千军、摧枯拉朽之势,直逼灵霄殿,无人能敌,直吓得玉皇大帝慌忙传旨请西天佛祖前来救驾。孙悟空大闹天宫所向披靡的勇猛,几次掀翻玉帝大帝的宝座。而当如来喝斥他“猖狂村野,屡反天宫”时,孙悟空理直气壮地驳道:“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有,历代人生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并正告玉帝:“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这些种种都表现出孙悟空的强者之势,他以自己的反抗行为表现出强者为尊的现象,用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向封建的势力发起挑战。虽然,孙悟空大闹天宫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这种追求自我、不畏强权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我们知道社会历史的发展制约着文学的发展,而且文学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相一致。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发现虽然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失乐园》中的撒旦和《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反叛神勇这一主题上,表现出了极大地相似出,即使撒旦和悟空最终的归宿不同,但我们却不能否定他们之前的神猛表现。很明显,这其中的原因是由于当时中英两国相似的历史背景,也正是由于这一相似历史背景,作者才想要借助这样神勇的文学人物,展现出内心的波澜,而这正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喜悦,无论什么语言,人们表现自身自由、追求平等、向往安稳生活的思想是相同的。但是各民族的生存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历史的传统规律、人民的宗教信仰,这些深深的制约着文学作者,而最终导致结局上的差异。弥尔顿的《失乐园》是受基督教思想影响之下的叛逆,是17世纪理性主义制约下的人文主义。而吴承恩笔下《西游记》,他并没有将孙悟空的这种叛逆精神进行到底,而是让悟空受到了诸如儒家伦理道德和佛教观念以及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制约,虽然悟空的这种叛逆偶尔也会出现,但最终并没有战胜这些种种规矩,成为了佛门弟子,没有了丝毫的反抗能力。笔者不仅想象,如果当时的弥尔顿和吴承恩继续这样的叛逆,那么现在的《失乐园》和《西游记》会是怎样的情景了呢?

注释:

①参见于亚一:《约翰·弥尔顿简论》,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第249页。

②《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浅析,陶丹玉,1997年第6期,第38页。

③“四大奇书”之最早见于清李渔《古本三国志序》:“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也”。

参考文献:

[1]梁工,圣经与中外文学名著[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

[2]吴金梅,西游记的人生智慧[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年5月

[3]梁工陈莹《失乐园》对圣经题材的传承和超越[J].2007年

[4]吴淑玲《西游记》的自由意识[J].2003年7月

[5]约翰.弥尔顿.朱维之,译.失乐园[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

[6]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人民丈学出版社,1980年

标签:;  ;  ;  

浅谈撒旦与悟空的叛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