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然公司与SPE(论文文献综述)
孟铂林[1](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文中认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解决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随着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影响更为重大。然而,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广泛的失灵,具体表现为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信评级机构和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出具的专业报告失真;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存在自利性;以及,普通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本文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整个体系,运用调查问卷、成本-收益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导致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披露规定层面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的模糊性降低了违规披露的成本,相关规定的分散性则增加了合规披露的成本,且细化规定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在披露信息层面上,不断增加的披露信息不仅导致了监管上成本收益的失衡,而且导致了投资者吸收和运用披露信息上成本收益的失衡,此外海量的披露信息还扭曲了投资者的信息获取途径、增加了证券市场的“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并且引发了上市公司之间的“马太效应”;在监管监督层面上,上市公司、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监管机关,以及投资者形成了一个“伞形”利益关联体系,由于利益冲突和监管“俘获”等原因,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监督很有可能出现缺位问题。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路径,规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法律机制方面,应从事前、事中和事后法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在事前法律机制方面,可以通过立法,适当增加司法机关、监管机关和监督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披露标准化的方式,进一步压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可操作空间;在事中法律机制方面,应该着重保证保荐人和证券服务机构的独立性,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在上市公司的法律顾问业务和资产评估业务中增设同行评审环节,在审计业务和资信评级业务中重构委托-代理关系;在事后法律机制方面,应该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完善相关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与此同时,立足于“法律+技术”的视角,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问题,可以通过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通过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缓解披露信息的“数量问题”;此外,还可以通过构建监管机关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促进监管合作、强化监管制约。
左家华[2](2018)在《表外融资成因及资产确认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纵观近几十年来,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企业的存续与发展,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多数企业是在经营状态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是现金流恶化导致的经营终止。融资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融资活动已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活动不仅是为企业整体战略提供资金支持,还影响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风险。由此带来的各类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层出不穷,而各国监管机构、金融机构等货币持有者又会对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提出许多限制性条件。表外融资作为融资活动的组成部分之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一方面,表外融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资金来源问题,另一方面又有部分企业利用表外融资独特的融资方式及在财务报告方面的体现,粉饰经营成果,使财务报告使用者不能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表外融资的蓬勃发展,使得表外融资受到异常严格的监管。本文从表外融资的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基本理论研究为导向,重点探析表外融资的成因,试图在会计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寻求二者的联系点,希冀解决通过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解决表外融资的监管及后续发展问题。
高振福[3](2016)在《特殊目的实体合并规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从特殊目的实体合并所依据的标准入手进行分析,简述了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FASB对特殊目的实体合并的规定,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原则导向下的准则制定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唐漪乔[4](2012)在《关于创造性会计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的探讨——安然公司案例分析》文中提出创造性会计一直是各国会计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创造性会计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包装或粉饰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方式,这种行为虽然合法,却使公司财务报表信息严重失实以致最终如安然公司那样走向犯罪的道路。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大量运用创造性会计粉饰财务报表,使得其在2001年的破产造成非常突然和广泛的影响。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安然公司1996-2000五年间的财务报表和相关财务报告,发现创造性会计在安然公司运用主要集中在子公司与特殊目的实体、市场计价法会计、收益和利润拔高、资产与负债粉饰等方面。创造性会计的动机原因主要为会计准则自身的缺陷、代理理论、会计信息具有严重的不对称性、赢者通吃奖励机制等。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张沁[5](2011)在《解“秘”透明》文中认为"安然事件"的实质并非封锁消息以制造"谜"题,恰恰相反,安然的罪在于精心设计了一张布满繁杂信息的"秘"网,以公开透明之表象,行掩盖真相、暗渡陈仓之实。
梁庆[6](2011)在《特殊目的实体的表外融资实证分析及启示——以安然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殊目的实体SPE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获得有效的融资,又可能被企业利用操纵财务报表。文章以安然破产案为切入点,分析SPE表外融资在能源巨人破产中所起的负面作用,探索依法利用SPE表外融资的积极作用,并联系我国目前的融资环境,把SPE表外融资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结合起来,提出利用SPE表外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思路。
梁庆[7](2011)在《特殊目的实体的表外融资运用分析——以安然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特殊目的实体SPE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获得有效的融资,又可能被企业利用操纵财务报表。以安然破产案例为切入点,分析SPE表外融资在能源巨人破产中所起到的负面作用,探索合法利用SPE表外融资的积极作用。并联系我国目前的融资环境,将SPE表外融资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结合起来,提出利用SPE表外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思路。
张哲[8](2009)在《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 ——经济危机环境下的新进展及新问题》文中提出合并财务报表问题被称为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之一,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世界范围内企业集团化进程加快,实务中企业合并现象层出不穷,急需有完善的准则和规范作指导。美国“安然事件”以及本次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中雷曼兄弟破产等一系列案例背后是深层次的公司治理机制问题,但会计准则特别是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缺陷却是这些问题未能被市场及时发现而最终无法挽救的一个制度性原因。可见,合并范围直接影响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正确界定合并范围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范围的确定是充满争议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作为国际准则制定机构就合并程序和方法、合并理论走向等方面已经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ASB)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至今却都没有制定出最终的统一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此次经济危机中暴露出的资产负债表外实体的合并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高质量的统一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制定成为监管机构以及准则制定机构的共同呼声。本文以合并范围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合并理论和控制权问题进行了研究,勾勒出了合并范围确定的框架,即以实体理论为基础,以实质性控制权为判断标准。进而,对美国、国际和我国关于合并范围确定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实质性控制权是否存在以及应如何界定。之后,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对合并范围提出最大挑战的问题——特殊目的实体问题,并且讨论了这个问题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的表现以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回应。最后,提出了对构建我国合并范围相关准则的建议。
王超[9](2008)在《创新型表外融资方式的风险分析》文中认为传统的表外融资形式出现的时间较早,其专业技术要求较低,操作相对容易,主要包括经营租赁、售后租回、带有追索权的应收账款出售及应收票据贴现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金融工具创新、新经济兴起以及创造性会计的
汪其昌[10](2007)在《安然如何溃于股权激励魔盒》文中指出人性如水,随物赋形,人之趋利,犹水银泻地,迅趋而无孔不入,古今中外,概莫例外。因为股权激励的诱惑,安然管理层为虚构高超业绩,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导致巨人安然一夕崩塌。此为股权激励负效应的体现。观下文安然手段种种,对比中国证券市场,相信读者亦有似曾相识之感!美国严密的监管体系和公司治理,对安然公司高管而言,竟然如牛栏关猫,那么,中国目前对国有企业高管实行以市值为基础的股票期权激励,又会否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当然,我们不可能等条件完全具备了再去实行股权激励,就像小孩不摔跤,就学不会走路一样。只是美国安然、施乐等公司殷鉴不远,我们可少走弯路,同时也启示我们,要使股票期权发挥积极的作用,必须要有相互配套且有动态适用性效率的制度安排,才能打破串谋,诱导各方参与者的正向行为选择,形成皆大欢喜的结局。
二、安然公司与SP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然公司与SPE(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框架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失灵 |
第一节 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自利性 |
一、上市公司文字叙述的模糊披露 |
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盈余管理 |
第二节 我国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报告的失真问题 |
一、律师事务所IPO尽职调查报告失真导致“业绩变脸” |
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失真导致“资本消失” |
三、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评级报告失真导致“评级失灵” |
四、资产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报告失真导致“资产缩水” |
第三节 我国证券散户投资者难以吸收并运用披露信息 |
一、详尽披露导致的“过犹不及”问题 |
二、专业性导致的“知识壁垒”问题 |
三、散户投资者自身抗拒分析披露信息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的原因 |
第一节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定模糊且分散 |
一、规定模糊导致了低廉的违法成本 |
二、规定分散导致了高昂的披露成本 |
三、披露立法的困境 |
第二节 信息的单向棘轮:“数量至上”的误区 |
一、披露信息“大爆炸”的单向棘轮 |
二、数量问题导致了监管成本与收益的失衡 |
三、数量问题导致了投资者成本收益的失衡 |
四、数量问题引发了潜在的其他影响 |
第三节 “伞形”利益关联体系下监督的缺位 |
一、保荐人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
二、证券服务机构与上市公司的利益关联 |
三、监管机关所面对的利益诱惑 |
第三章 中美案例及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我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
一、典型案例显示信息披露造假技术不断提升 |
二、监管趋严以及新的问题 |
第二节 美国信息披露典型案例及制度发展过程 |
一、“蓝天案件”与“安然、世通事件” |
二、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三节 中美信息披露制度比较分析 |
一、全面实施注册制对信息披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二、美国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过程对我国的启示 |
三、技术进步对信息披露制度改革的影响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路径 |
第一节 实现立法上的“刚柔并济” |
一、转移立法重心,实现“以柔克刚” |
二、制定标准模板,实现“以刚制柔” |
第二节 保证“看门人”的独立性 |
一、实现保荐人与承销商的分离 |
二、增加同行评审环节 |
三、重构委托-代理关系 |
第三节 完善监管督察机制和证券诉讼制度 |
一、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督查机制 |
二、完善相关证券民事诉讼制度 |
第五章 “法律+技术”视角下的可行性建议 |
第一节 完善信息披露评级机制 |
一、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评机制简析 |
二、构建新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机制 |
第二节 构建偏好型信息披露体系 |
一、顺应信息披露的单向棘轮 |
二、以个性“化繁为简” |
三、双轨体系与双重标准 |
第三节 构建数据共享机制 |
一、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原因 |
二、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思路 |
三、构建数据共享机制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沪深证券交易所2015年6月1 日—2018年12月31 日间上市公司统计表 |
附录2: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个人投资者中实际效果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2)表外融资成因及资产确认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回顾及尚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 |
2 研究基础 |
2.1 表外融资的作用 |
2.1.1 影响会计报表数据 |
2.1.2 分散风险 |
2.1.3 降低税负 |
2.2 表外融资的不合理之处 |
2.3 表外融资的合理之处 |
2.4 小结 |
3 基于资产会计准则的表外融资成因分析 |
3.1 现行资产定义标准中的不完善之处 |
3.2 着眼于资产本质的资产确认标准 |
3.3 小结 |
4 表外融资的会计监管 |
4.1 强制增加信息披露 |
4.1.1 信息披露的成本效益 |
4.1.2 难以适度的强制性信息披露 |
4.2 改进会计确认规范 |
4.2.1 不满足“过去交易或事项”标准的表外融资 |
4.2.2 不满足“拥有或控制”标准的表外融资 |
4.2.3 涉及资产计量的表外融资 |
4.3 小结 |
5 我国企业表外融资现状及风险控制方法探析 |
5.1 我国表外融资现状及特征分析 |
5.2 风险控制方法探析 |
5.2.1 会计准则方面 |
5.2.2 金融创新及监管方面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特殊目的实体合并规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殊目的实体概述 |
二、国际会计准则对SPE合并的规定 |
1.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 |
2. 国际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第12号 |
三、美国FASB对SPE合并的规定 |
四、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FASB对SPE合并规定的对比 |
(4)关于创造性会计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的探讨——安然公司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发现 |
(一) 能源巨头的倒塌 |
(二) 创造性会计在安然公司的运用 |
1、2001年安然公司财务状况。 |
2、收益和市场计价法会计。 |
3、特殊目的实体 (SPE) 。 |
(5)解“秘”透明(论文提纲范文)
“谜”题与“秘”密 |
信息公开的歧路 |
突围秘密丛林 |
(6)特殊目的实体的表外融资实证分析及启示——以安然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表外融资概述 |
三、特殊目的实体的表外融资在安然公司的实证分析 |
四、我国企业的表外融资现状 |
五、运用SPE表外融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
(一) 融资渠道狭窄, 方式单一———创新融资方式 |
(二) 融资受歧视———适度运用SPE表外融资工具 |
(三) 直接融资难度太大———依法完善SPE表外融资功能 |
(四) 融资成本高———运用SPE表外融资工具降低融资成本 |
(7)特殊目的实体的表外融资运用分析——以安然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表外融资 |
(一) 表外融资的定义 |
(二) 表外融资的形式 |
(三) 表外融资的动因 |
1. 优化企业财务状况 |
2. 扩大企业经营成果 |
3. 规避借款合同限制 |
4. 应付通货膨胀压力 |
(四) 我国企业的表外融资现状 |
二、特殊目的实体 (S P E) |
(一) SPE的定义 |
(二) SPE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三、透过安然破产案看企业运用特殊目的实体进行表外融资 |
(一) 安然公司的兴衰历程 |
(二) 安然破产与特殊目的实体表外融资 |
(三) 安然巨人倒塌的教训 |
四、特殊目的实体的表外融资运用 |
(一) SPE表外融资的规范建议 |
1. 完善法律法规 |
2. 完善会计准则 |
3. 加大会计审计监管力度 |
4. 严格财务报表揭示 |
(二) 展望运用SPE表外融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
1. 融资渠道狭窄, 方式单一 |
2. 融资受歧视 |
3. 直接融资难度太大 |
4. 融资成本高 |
(8)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 ——经济危机环境下的新进展及新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本文结构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合并范围确定的基础—合并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合并理论简介 |
第二节 合并理论在国际上的发展回顾 |
第三节 合并准则采用实体理论的趋势 |
第三章 合并范围确定的判断标准—控制权问题研究 |
第一节 控制权概念的变迁 |
第二节 会计准则合并范围确定标准的比较研究 |
第三节 花钱买报表—对合并范围准则的挑战 |
第四章 特殊目的实体的合并问题研究 |
第一节 特殊目的实体的目的和特殊性质 |
第二节 美国关于特殊目的实体合并问题的规定 |
第三节 IASB对于特殊目的实体合并问题的规定 |
第四节 我国的特殊目的实体及合并问题 |
第五章 经济危机以及表外实体合并的新问题 |
第一节 经济危机回顾 |
第二节 经济危机中会计的角色 |
第三节 IASB新的合并准则征求意见稿内容简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合并会计准则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安然公司与SPE(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失灵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 孟铂林. 中国政法大学, 2020(08)
- [2]表外融资成因及资产确认会计问题研究[D]. 左家华. 云南大学, 2018(04)
- [3]特殊目的实体合并规则研究[J]. 高振福. 财经问题研究, 2016(S2)
- [4]关于创造性会计在财务报表中的运用的探讨——安然公司案例分析[J]. 唐漪乔. 现代商业, 2012(33)
- [5]解“秘”透明[J].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张沁.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1(10)
- [6]特殊目的实体的表外融资实证分析及启示——以安然公司为例[J]. 梁庆. 会计之友, 2011(28)
- [7]特殊目的实体的表外融资运用分析——以安然公司为例[J]. 梁庆.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3)
- [8]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研究 ——经济危机环境下的新进展及新问题[D]. 张哲. 厦门大学, 2009(12)
- [9]创新型表外融资方式的风险分析[J]. 王超. 现代企业, 2008(12)
- [10]安然如何溃于股权激励魔盒[J]. 汪其昌. 上海国资, 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