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爱伦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爱伦,诗学,伦理,小说,不可靠性,的人,法统。
爱伦坡论文文献综述
陆泉枝[1](2019)在《爱伦·坡复仇故事《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伦理维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埃德加·爱伦·坡的《阿芒提拉多的酒桶》,堪称美国文学短篇故事中的经典之作。由于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同故事叙述手法,详细讲述了叙述者蒙特利瑟为报私仇,处心积虑地将对手弗图纳多活活砌在墙角的恐怖场面,故而在伦理尺度上备受争议。本文以该故事为主例,探讨了读者判定故事复仇行为合理性的几个准则,继而从《酒桶》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手法出发,深入分析了坡在再现弑杀和复仇故事过程中,个体原始的复仇欲望与社会伦理道德之间交割的惊悚画面。(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宁文莉[2](2019)在《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基于爱伦·坡对波德莱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国着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诗歌美学观上,受到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影响,不但继承了爱伦·坡"以忧郁为美"的美学观点,还将其进一步深化为"恶之美"。通过介绍和对比这两位不同国家的诗人的作品及其美学观,发掘夏尔·波德莱尔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诗歌的"恶之美"。(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20期)
陈子丽[3](2019)在《爱伦·坡的道德内省小说与伦理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传统的道德批评通常依据当时社会所默认的道德标准对文学作品的内容做出判断,强调文学对人的教化。而韦恩·布斯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此提出了辩驳。本文将聚焦"自我重塑"、"叙述者与作者"、"作者与读者"等相关理念,借助韦恩·布斯的文学伦理学理论来解读朱振武归类下的爱伦·坡道德内省小说《威廉·威尔逊》、《黑猫》、《泄密的心》。以期对伦理批评的核心术语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为今后的爱伦·坡研究和解读提供更丰富的视野和见解。(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30期)
冯明涛[4](2019)在《爱伦·坡《黑猫》与郑振铎《猫》中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及其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伦·坡《黑猫》与郑振铎《猫》中的人和猫各自构建了一个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两个世界从相协到相戕,外部世界复仇,内心世界忏悔。(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30期)
于雷[5](2019)在《爱伦·坡与控制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拉康到维纳,从马图拉纳到海尔斯,从卢曼到贝特森,本文拟因循这条控制论思想线索,重新考察坡的诗学操控策略如何在"诗性直觉"与"机械理性"以及"情节偏离"与"整体效果"之间实现对立统一,指出:(1)文本系统同样拥有"反馈"与"稳态"这两大控制论核心逻辑;(2)文学审美操控如坡的职业分裂人格所例释的那样,往往会陷入到"无意识"的习惯认知与"有意识"的技术控制所造成的悖论当中,"朴素地"映射了控制论在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理论扬弃;(3)热力学第二定律基于"熵增"所引发的"悲观目的论"使得文学控制论能够借助艺术的拟真机制,将"美"从维纳眼中那针对熵增所作的"暂时的抵抗"转化为莎翁笔下那"永恒的抵抗"。(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期刊2019年05期)
蒋颖[6](2019)在《文学的偶遇,文思的碰撞——鲁迅《示众》与爱伦·坡《人群中的人》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鲁迅与爱伦·坡本处于截然不同的地域与时代,然而作为中国现代大文豪的鲁迅却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在文学世界里与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作家爱伦·坡不期而遇——鲁迅的《示众》与爱伦·坡的《人群中的人》无论是情节布局,还是从艺术手法上来看都极为相似,且两部作品都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情的冷漠。以下拟通过对比两部作品的异同,以期证实鲁迅的《示众》的确受到爱伦·坡的《人群中的人》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9年26期)
刘俊梅[7](2019)在《反讽的统一性——论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的叙事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伦·坡一生的美学原则就是追求文学作品的"效果或印象的统一"。在《一桶白葡萄酒》中,坡通过戏剧性反讽来制造来自灵魂的恐怖效果。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其价值观判断的荒谬使文本的表层叙述与深层内涵出现反差,从而使整个文本笼罩在一种恐怖的印象中,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人性阴暗面的认识和警醒,丰富了作品的道德内涵,间接地体现了坡对文学作品的道德关注。在坡看来,叙事作品的统一性也是以"真"为基础的,在该小说中,"真"主要体现在叙述者作为人物的前后一致性上。(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红玲[8](2019)在《浅论爱伦·坡推理小说的“恐怖”主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爱德加·爱伦·坡的推理小说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并有着独特的艺术理论与审美追求。本文从叁个角度分析爱伦·坡推理小说"恐怖"的主题,以加深对其作品内涵的进一步理解。(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4期)
于雷[9](2019)在《爱伦·坡小说诗学的叁个逻辑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爱伦·坡与逻辑加以并置考量的尝试历来都难免流于一种约定俗成的批评定势,即坡的逻辑经不起推敲,或者只是徒有其表的玄虚之术。然而,这种观念本身早已为坡自己所坦承,进而造成此类研究陷入客观上的冗余之说。事实上,坡所关注的与其说是诗学的逻辑,倒不如说是逻辑的诗学,也即将逻辑当作诗学的表征方式,通过对正统逻辑加以戏仿而促成对诗学本质的突现。鉴于此,本文拟聚焦于坡笔下几则直接或间接映射文学逻辑现象的作品,探讨坡的小说诗学中时常招致诟病的所谓"主题与效果之争"、"逻辑与直觉之争"以及"‘名’与‘物’之争",说明坡往往采取折衷美学,模糊上述二元对立的边界,实现其小说诗学上的"因果循环"、"逻辑直觉"以及鲍德里亚式的"拟像先置",使它们成为坡的诗学"突现论"赖以建构的核心组件。(本文来源于《国外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云鹤[10](2019)在《爱伦·坡的矛盾理想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爱伦·坡笔下的女性大都不仅美貌绝伦,更是智慧非凡。然而这些女性却有着共同的命运——英年早逝。透过坡生活的年代进行分析,19世纪初是女权主义者与父权社会开始博弈的阶段,作为男权主义的维护者,他一方面赞美女性的顺从、智慧、美貌,但另一方面又对部分女性身上表现出的反抗意识表现出恐惧和厌恶。本文通过对坡的诗集及短篇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进行剖析,结合他本人的评论文章,充分说明了坡矛盾的女性观。坡把女性的柔弱理想化,女性的命运只是为了服务于男性的情感体验需求,一旦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对命运抗争,结局势必遭到男性的扼杀。(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Humanities(AEMH 2019)》期刊2019-07-19)
爱伦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法国着名诗人夏尔·波德莱尔在诗歌美学观上,受到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影响,不但继承了爱伦·坡"以忧郁为美"的美学观点,还将其进一步深化为"恶之美"。通过介绍和对比这两位不同国家的诗人的作品及其美学观,发掘夏尔·波德莱尔作品中所体现的关于诗歌的"恶之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爱伦坡论文参考文献
[1].陆泉枝.爱伦·坡复仇故事《阿芒提拉多的酒桶》中的伦理维度[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
[2].宁文莉.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基于爱伦·坡对波德莱尔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9
[3].陈子丽.爱伦·坡的道德内省小说与伦理批评[J].北方文学.2019
[4].冯明涛.爱伦·坡《黑猫》与郑振铎《猫》中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及其冲突[J].名作欣赏.2019
[5].于雷.爱伦·坡与控制论[J].外国文学.2019
[6].蒋颖.文学的偶遇,文思的碰撞——鲁迅《示众》与爱伦·坡《人群中的人》之比较[J].名作欣赏.2019
[7].刘俊梅.反讽的统一性——论爱伦·坡《一桶白葡萄酒》的叙事艺术[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9
[8].王红玲.浅论爱伦·坡推理小说的“恐怖”主题[J].青年文学家.2019
[9].于雷.爱伦·坡小说诗学的叁个逻辑之争[J].国外文学.2019
[10].张云鹤.爱伦·坡的矛盾理想女性分析[C].Proceedingsof201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Education,ManagementandHumanities(AEMH201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