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茂铁羧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茂铁羧酸,铜,异金属配合物,电化学
二茂铁羧酸论文文献综述
王茹[1](2019)在《二茂铁羧酸为配体的异金属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配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单一金属配合物,异金属配合物因其结构的新颖性和功能的多样性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论文以探究二茂铁羧酸为配体的异金属配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其基础应用为目标,通过溶剂热法,将拥有良好稳定性及电化学活性的二茂铁甲酸(FcCOOH)和二茂铁双羧酸{Fc(COOIH)2}配体分别与可溶性铜盐反应,在第二配体的辅助下制备了两例异金属配合物,其分子式分别为[Cu2(dppm)2(FcCOO)(CH3CN)]BF4·CH3CN(以下简称配合物 1,注: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Cu2(bpy)4{Fc(COO)2}](H20)(BF4)2·3CH30H(以下简称配合物 2,注:bpy=2,2'-联吡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SXRD)、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ible)、核磁共振谱(NMR)、电子顺磁共振(ESR)、X-射线粉末衍射(PXRD)等手段分别对两例异金属配合物进行系统的结构确证之后,通过热分析法(TGA)、表面光电压谱(SPS)、固体紫外漫反射光谱(Solid-state UV)和循环伏安(CV)等方法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基于两例配合物独特的结构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电性能,进一步将其制备成ITO薄膜检测电极用于双氧水等强氧化剂的电化学检测。相关研究表明:1.配合物1的主体结构由二茂铁单羧酸根以μ2-η1,η1桥连配位的方式与[Cu2(μ2-η1,η1dppm]2+双核铜Cu2P4C2八元环状骨架单元构成。配合物2的结构由二茂铁双羧酸根以η2-η1,η1'的方式桥连两个[Cu(bpy)2]2+中心。由于二茂铁羧酸配体和第二辅助配体的差异,两例配合物在结构上区别较大。其中,配合物1结构中铜的价态为+1价,而配合物2为+2价。值得一提的是配合物2中,水分子与二茂铁双羧酸上的氧形成了 O-H…O强氢键,该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形成利于配合物2分子结构的稳定。2.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两例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分别为275.6℃和210℃,说明二者均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研究结果证明两例配合物均表现出二茂铁基团的可逆氧化还原峰,说明二者均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同时其在溶液中电化学行为受扩散控制。对配合物2的表面光电压谱分析表明,配合物在近紫外区具有明显的光伏响应,是一类潜在的近紫外光电转换材料。3.通过考察两种配合物在溶液中对不同浓度的双氧水等小分子强氧化剂的电化学响应行为研究发现,随着双氧水浓度的增加,还原电流线性增大,表明配合物在特定的浓度区间范围内对强氧化剂的响应明显。通过考察配合物2制成的ITO薄膜电极对双氧水的电化学响应行为,表明该检测电极具有较好的双氧水响应性能。综上所述,我们成功地制备了两例原子结构精确的以二茂铁羧酸为配体的异金属配合物。它们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溶液电化学稳定性,并在近紫外区具有较强的光-电转换性能。相关研究说明二茂铁羧酸修饰的铜异金属配合物在电化学检测、光电转化等多个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电化学检测双氧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相关研究为异金属配合物作为电化学活性材料在电化学检测方面的前期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有效信息。(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4-01)
张献英[2](2016)在《基于电子媒介体二茂铁羧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一些现代文明病(也俗称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正在逼近我们的生活,对人们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糖尿病并发症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叁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顽疾,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多达1200万,脑中风者500万,双目失明者45万,尿毒症者50万,每一分钟都有人因糖尿病并发症而离开我们这个世界。由于诊断不及时或盲目降糖,我国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101万。此外,由于糖尿病、高血压症、高血脂症和痛风病症等皆息息相关,并且会合并发生,因此在临床诊断领域,单个生物指标的检测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不大,因为几乎所有单一指标都不能专一地与疾病相对应,所以只有对疾病的多个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才会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使医生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能够检测多指标的生物传感器。目前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方式主要为单点检测,它不能全面反映被检测物的波动水平。动态监测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能更好地反映被检测物全天波动全貌,临床医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旨在研发一种针型可植入式可进行动态监测的多体征生物传感器,对人体血液中多种物质进行实时监测,连续准确地反映被检测物的波动水平,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准确的治疗,减少他们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他们的死亡率。本课题在传感器的制作材料上选用无毒性的电子媒介体二茂铁羧酸和具有优异成膜性的壳聚糖与生物酶复合,制备可植入式针型葡萄糖传感器和尿酸传感器,目前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利用合适的电子媒介体和高分子聚合物与葡萄糖氧化酶复合,得到复合材料在针型镀铂黑电极上制备了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但制造工艺简单,而且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其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区间约为0.01-10mM。此外,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检测限为19?M,灵敏度约为8?A cm-2mM-1(S/N=3),且对尿酸、抗坏血酸和多巴胺等其他电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2.在葡萄糖传感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合适的电子媒介体和高分子聚合物与尿酸酶复合,得到复合材料在针型镀铂黑电极上制备了制备了尿酸传感器,该传感器大大降低了尿酸酶的使用量,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工艺,但其检测限更低,灵敏度更好。本课题工作目标是研发一种动态监测多体征生物传感器,实现人体内多种物质浓度的实时检测,也是未来医用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研究意义,因此,我们还需继续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早日将该多体征生物传感器组装成器件,为人类的健康带去福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孙焕,高晓丽,李金鹏,侯红卫[3](2012)在《二茂铁羧酸及氮杂环配体共同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3-二茂铁基-2-丁烯酸和四个不同的氮杂环配体(1,1’-{1,4-二(1-咪唑甲基)苯}(bix),1,1’-{1,3-二苯并咪唑丙烷}(pbbm),1,1’-{1,4二苯并咪唑丁烷}(bbbm),1,1’-{1,5二苯并咪唑戊烷}(pmbbm))分别与不同的金属盐作用,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得到了六个新的配合物。(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01)
孙焕,高晓丽,李金鹏,侯红卫[4](2012)在《不对称二茂铁羧酸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的设计和构筑金属配合物在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羧酸和氮杂环类配体尤其引起人们的兴趣。但以前的报道过的二茂铁羧酸配体都是二茂铁单酸或者是对称的二茂铁双酸,不对称的二茂铁双酸还未见报道过。(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01)
王霞,杨怀霞,刘艳菊[5](2012)在《二茂铁羧酸配合物作为前驱体的取代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配位聚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催化等性能,而备受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青睐[1]。近年来用前驱体配合物作为结构单元来设计合成目标配合物的方法被应用,前驱体配合物拥有特定的结构骨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李媛媛,刘建敏,李大成,窦建民[6](2012)在《二茂铁羧酸锡配合物的合成以及结构以及抗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主族金属化合物中,有机锡类化合物具有杀虫、杀螨和抗癌活性[1],自从Lockhart等首次报道(CH3)2Sn(O2CCH3)2的晶体结构以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明有机锡羧酸酯类配合物在杀菌剂、船舶涂料、均相催(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王霞,杨怀霞,刘艳菊[7](2010)在《二茂铁羧酸前驱体配合物的取代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配位聚合物由于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催化等性能,而备受化学家和材料学家的青睐[1]。近年来用前驱体配合物作为结构单元设计合成目标聚合物的方法被应用,把前驱体配合物作为基本(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0-06-20)
汪兰香[8](2010)在《二茂铁羧酸、醇、酯的合成及细胞毒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均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药物合成及临床应用上。本文主要研究碳链对二茂铁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本文包括如下叁方面的内容:1.为了进行结构与性质的研究,首先需要合成一系列的二茂铁羧酸(1a~6a)、醇酚类(1b~8b)、酯(1c~8c)。(1)在合成过程中,鉴于传统的Suzuki反应存在的弊端和不足,通过改进Suzuki反应,以较高的收率合成了二种二茂铁醇6b和7b,该方法的中间产物二茂铁硼酸极易制得,操作简便且毒性小,因此Suzuki反应是一种将二茂铁基引入其它物质的非常便捷的新型方法。(2)通过Mitsunobu反应合成了二茂铁基异维A酸酯(1c~8c)八种产物。Mitsunobu反应既继承了DCC/DMAP法反应条件温和、构型保持的优点,又克服了反应需时长,副产物多,产物难以分离的缺点。2.通过比较叁种主要的测试体外细胞毒活性的方法,MTT法以其快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检测仪器、无放射性同位素、灵敏度高、经济的特点而得到本文作者的采用。并将所合成的二茂铁羧酸(1a~6a)、醇(1b~5b)、酯(1c~8c),采用MTT法测试它们及异维A酸共20种对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BEL7404)和舌癌细胞(Tca)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二茂铁羧酸、醇、酯均有抗癌活性且有一定的规律性。3.根据所测得的毒活性数据,对二茂铁羧酸、醇、酯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1)同类化合物由于其取代基及取代位置的不同而导致其生物活性完全不同。(2)二茂铁羧酸、醇,异维A酸及其酯对癌细胞都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其中碳链的长短、芳环、羰基、电子效应、基团的亲水疏水性、空间效应都对抗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3)不同类化合物体现出了不一样的抗癌活性:二茂铁羧酸优于二茂铁醇优于二茂铁异维A酸及酯。(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0-05-20)
邱潇,张久峰,赵红莉,蓝闽波[9](2009)在《基于Willgerodt-Kindler反应的两种二茂铁羧酸的合成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a2S·9H2O为催化剂,通过Willgerodt-Kindler反应分别合成了二茂铁乙酸和1,1'-二茂铁二乙酸,用IR,1HNMR,MS和元素分析对产物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利用GC-MS研究了该反应机理,推测反应是由多硫阴离子进攻羰基α碳所引发,同时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09年05期)
吕恩年,张峻,朱丽敏,徐琰,樊耀亭[10](2008)在《含二茂铁羧酸的混配双核镉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茂铁双甲酸、1,10-邻菲咯啉为配体,得到了一个新颖的双核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手段,确证了标题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单晶结构解析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08年02期)
二茂铁羧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一些现代文明病(也俗称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正在逼近我们的生活,对人们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中糖尿病并发症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叁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顽疾,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患者多达1200万,脑中风者500万,双目失明者45万,尿毒症者50万,每一分钟都有人因糖尿病并发症而离开我们这个世界。由于诊断不及时或盲目降糖,我国每年新增糖尿病患者101万。此外,由于糖尿病、高血压症、高血脂症和痛风病症等皆息息相关,并且会合并发生,因此在临床诊断领域,单个生物指标的检测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不大,因为几乎所有单一指标都不能专一地与疾病相对应,所以只有对疾病的多个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才会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使医生可以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一种能够检测多指标的生物传感器。目前生物传感器的检测方式主要为单点检测,它不能全面反映被检测物的波动水平。动态监测则弥补了这一缺陷,能更好地反映被检测物全天波动全貌,临床医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患者的治愈率有明显提高。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旨在研发一种针型可植入式可进行动态监测的多体征生物传感器,对人体血液中多种物质进行实时监测,连续准确地反映被检测物的波动水平,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准确的治疗,减少他们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他们的死亡率。本课题在传感器的制作材料上选用无毒性的电子媒介体二茂铁羧酸和具有优异成膜性的壳聚糖与生物酶复合,制备可植入式针型葡萄糖传感器和尿酸传感器,目前主要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利用合适的电子媒介体和高分子聚合物与葡萄糖氧化酶复合,得到复合材料在针型镀铂黑电极上制备了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但制造工艺简单,而且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其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区间约为0.01-10mM。此外,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检测限为19?M,灵敏度约为8?A cm-2mM-1(S/N=3),且对尿酸、抗坏血酸和多巴胺等其他电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2.在葡萄糖传感器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合适的电子媒介体和高分子聚合物与尿酸酶复合,得到复合材料在针型镀铂黑电极上制备了制备了尿酸传感器,该传感器大大降低了尿酸酶的使用量,进一步简化了生产工艺,但其检测限更低,灵敏度更好。本课题工作目标是研发一种动态监测多体征生物传感器,实现人体内多种物质浓度的实时检测,也是未来医用生物传感器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研究意义,因此,我们还需继续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早日将该多体征生物传感器组装成器件,为人类的健康带去福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茂铁羧酸论文参考文献
[1].王茹.二茂铁羧酸为配体的异金属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电化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9
[2].张献英.基于电子媒介体二茂铁羧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孙焕,高晓丽,李金鹏,侯红卫.二茂铁羧酸及氮杂环配体共同构筑的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C].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4].孙焕,高晓丽,李金鹏,侯红卫.不对称二茂铁羧酸配体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能研究[C].河南省化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5].王霞,杨怀霞,刘艳菊.二茂铁羧酸配合物作为前驱体的取代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2012
[6].李媛媛,刘建敏,李大成,窦建民.二茂铁羧酸锡配合物的合成以及结构以及抗癌活性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2012
[7].王霞,杨怀霞,刘艳菊.二茂铁羧酸前驱体配合物的取代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2010
[8].汪兰香.二茂铁羧酸、醇、酯的合成及细胞毒活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
[9].邱潇,张久峰,赵红莉,蓝闽波.基于Willgerodt-Kindler反应的两种二茂铁羧酸的合成及机理研究[J].有机化学.2009
[10].吕恩年,张峻,朱丽敏,徐琰,樊耀亭.含二茂铁羧酸的混配双核镉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电化学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