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林景祥[1](2022)在《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开放式实验是常规实验教学的检验与补充,为高校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科学问题、锻炼实验技能的机会,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一部分成果,对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浅析了开放式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实验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裘朦,张宏,蔡进[2](2021)在《开放式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文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开放式实验教学是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十多年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籍向东,曹成,金淑萍[3](2021)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以凹凸棒石基工艺品制作为例》文中提出根据高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并结合凹凸棒石基工艺品制作实例,本文介绍了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本质及具体实施过程,并着重从教师"引导式"教学和学生"自主式"学习的角度介绍了"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形式及保障措施,希望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消除大学生的惰性思想,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走在时代的前沿,同样期望为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增强学生获得新知的体验,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陈露露,胡悦[4](2021)在《开放式服装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中提出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让自身的能力得到提升与发展。对于服装专业的教学而言,实验室可以使学生学习到重要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意识,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分析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服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希望能够为服装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
孙芳芳,陈晨[5](2021)在《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机制与教学管理》文中认为阐述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支撑开放式实验室运行与管理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缺点,又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
吕彬[6](2021)在《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文中指出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中植物与微生物所占比重较高。因此对该内容进行相应的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内有很多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的研究,这些改进和创新让生物学实验变得更为多样化,更加能够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探究能力。科技创新大赛中,对于生物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也非常的重视,部分学校也成为了参赛的主力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国外科技创新实验也同样被很多仁人志士予以重视,并推出了相应的科创实验的网站,在网站上有部分大赛成果展示,以及相应的指导方案。因此本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与现有必修教材相切合的实验指导手册,运用国内外先进的实验教学理论和方法,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编写,期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道路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能够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生物科学核心素养。本次研究为开发应用性研究,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首先,对高中生物学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文献梳理。其次,对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一些实验探究方法和实验探究技巧,进行了总结和梳理。最后对于国外的科学探究实验的相应的理论和指导性资料进行了整合和翻译。第二部分为调查分析,对我所在的实习学校以及相应的我能联系到的学校进行了生物学创新实验的开展过程的研究分析。包括学生和老师在内,对于他们如何开展生物学实验,怎样进行生物学实验,以及生物学实验中哪些因素对于他们学习生物学的成长最为重要,进行问卷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验指导手册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调整。第三部分是将编制好的实验指导手册的部分章节提供给相应的授课老师使用,同时通过访谈的方法收集相应的老师的使用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手册进行完善。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及方法,能够对学生生物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本手册中的科学实验探究的问题引导假设等科学实验流程,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三、本手册运用于实践教学以及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实验的多维度思考,多角度分析以及实验设计分析能力等。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为将来有致力于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维的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周红芳[7](2021)在《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论》文中研究说明封闭导致落后,开放带来发展。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开放性和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各国创新战略的重要特征。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叠加冲击,大国竞合博弈愈演愈烈,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逆全球化从经贸领域蔓延至科技领域。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科研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体制和产业政策等方面打压中国科技发展,微观层面的开放式创新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制约,全球科技在开放与保护的较量中艰难前行。但是从长远来看,全球化仍将是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势。跨国公司的逐利行为和数字产业的技术革新都会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科学从本质上讲是无国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需要全人类共同的智慧。随着全球化研发和生产的发展以及跨国学术研究网络的出现,科学的发展愈发是一个全球合作的过程。从我国国内创新情况看,开放水平不高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彰显了高层次创新和高水平开放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但是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框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广泛吸收耗散结构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制度经济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等理论知识,遵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的纵贯式结构,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进行研究,并对我国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提出对策建议。在全文中,坚持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采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文试图回答三个问题:①为什么要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②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什么,有哪些创新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体系目标、运行环境是怎样?作为最鲜明的特征,开放度该如何衡量?③如何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论文在梳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和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的角度、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其构成要素、主要特点、建立原则、运行机制和运行环境等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了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随后论文根据马克思对创新形式的划分,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原理,建立了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践分析框架:生产力层面的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生产关系层面的制度创新。在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中,三大创新活动表现为:以高校、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国际化为核心的科学创新、以企业研发国际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以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在体系中,科学创新是基石,技术创新是关键,制度创新是保障,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根据以上分析框架,论文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对中国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创新活动进行定性分析,对创新开放度进行定量研究,分析了新冠疫情下逆全球化形势对中国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最后根据美国、日本、德国和以色列等主要国家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经验和启示,提出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发现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开放是经济增长的外在环境。开放式创新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相对于企业层面的开放式创新,国家层面的开放式创新研究并不充分,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既有理论上的重要性,也有历史和现实的必要性。第二,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创新资源全球化配置建立起来的全面而开放的创新体系,这个体系由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科技和经济各部门、公共与私有机构之间相互作用,对内要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对外要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体系具有开放性、流动性、系统性和安全性等特征,有内向型开放和外向型开放两种模式。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第三,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可以从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三个维度进行。科学创新的主体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校、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国际化主要通过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活动国际化、科研成果国际化实现,国家应注重对巴斯德象限的科学研究,加大对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建设。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通过跨国公司建立海外研发中心、跨国并购和建立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研发国际化,根据马克思全球化理论,要注意区分研发国际化的双重影响,趋利避害。制度创新的主体是政府,政府的制度创新主要通过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要在全球实现创新资源的配置,还会受到国际规则的影响。中国应该增强国内外规则的协调性,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订,提升国际治理的能力。第四,从知识开放、技术开放、资本开放、人才开放和制度开放五个要素分析,中国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水平十分有限,创新要素跨国流动水平不高,不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借鉴美国、日本等创新强国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中国应从科学创新开放、技术创新开放、制度创新开放以及三大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升创新开放度,利用全球资源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第五,从新中国时期的巴统协议,冷战时期的瓦森纳协定,到中美贸易战,再到疫情期间中美科技领域部分脱钩,美国打压中国科技发展从未停止。新形势下中国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应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下,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化不同国别不同领域科技合作,探索更加柔性,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主动引领全球治理良性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充,郑向华,李刚俊[8](2021)在《开放式实验室促进“互联网+”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增加的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竞赛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从实验室管理的网络化、实时性、仪器共享、开放预约、安全管理、效益评估等多方面入手,对开放式实验室的功能进行分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开放式实验室综合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出促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实验室管理人员聘用制度,建立智能化开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实验信息归档等管理措施和评价体系。
张克宏[9](2021)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科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内涵,剖析创新能力构成要素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环节间的相关性,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提出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框架与内容,设计平台运行管理机制与考核方式。
李娟丽[10](2020)在《浅谈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文中认为就开放式实验室产生的背景、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旨在为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 |
(一)开放式实验室建设的硬件条件 |
(二)开放式实验的过程管理可行 |
(三)开放式实验室的预期使用率调查 |
二、开放式实验室的作用 |
(一)提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
(二)学生自主选题、培养专业兴趣 |
(三)巩固常规实验教学成果 |
三、开放式实验室实施过程的问题与对策 |
(一)激励更多学生使用开放实验室 |
(二)建设实验指导师资队伍 |
(三)建立高效的网上管理流程 |
(四)实验用品、药品管理与领用 |
(五)实验安全管理 |
(六)仪器管理 |
四、结语 |
(2)开放式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二、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现状 |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未来展望 |
四、结语 |
(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以凹凸棒石基工艺品制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在本科教育中推行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的背景及意义 |
1.1 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的背景:高校亟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
1.2 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
1.2.1 提升化学专业同学的专业知识水平、扩展其他学科同学的知识面 |
1.2.2 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师生“双转型模式” |
1.2.3 在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模式下,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团队 |
2 何谓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 |
3 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的实践案例:跨学科探索凹凸棒石基的工艺用途 |
3.1 课程设置尽量贴近当地特色资源利用 |
3.2 课程的主要内容 |
3.3 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增强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
3.4 课程的实施流程 |
3.5 项目具体实施流程 |
4 保障化学实验“开放式教学”取得优质效果的几点措施 |
4.1 玻璃仪器、基本设备的维护 |
4.2 加强实验管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
4.3 实验内容难易程度的取舍 |
4.4 教师队伍的建设 |
4.5 严格值班制度 |
5 结语 |
(4)开放式服装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
1.1 为社会岗位提供复合式技能型人才 |
1.2 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添入鲜活的发展动力 |
2 开放式服装专业实验室的实效 |
2.1 适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 |
2.2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
2.3 减少服装专业的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
3 开放式服装专业实验室的模式与运行方式 |
3.1 部分开放模式 |
3.2 完全开放模式 |
3.3 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基本运行方法 |
4 开放式服装专业实验室的管理现状分析 |
4.1 实验室硬件条件难以满足开放式管理 |
4.2 实验室师资力量不足以支撑起开放式管理 |
4.3 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
5 开放式服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措施 |
5.1 聘请实验室协助,优化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
5.2 实行“一人一机”制度,加强实验室内的设备管理 |
5.3 设置服装工艺简易实验室,创新开放管理模式 |
结束语 |
(5)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机制与教学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开放式实验的特点 |
2 关键问题 |
3 开放式实验室的设计方案 |
4 开放式实验室的应用 |
5 结语 |
(6)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
1.1.1 新课程改革对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新要求 |
1.1.2 生物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性 |
1.1.3 生物学实验创新改进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设计 |
2 核心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2.1 高中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生物学实验探究的文献综述 |
2.2.1 “生物学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
2.2.2 “开放式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
2.2.3 “研究性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
2.2.4 “创新实验教学”内涵的文本性研究 |
2.3 理论综述 |
2.3.1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文献研究 |
2.3.2 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献研究 |
2.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文献研究 |
2.3.4 多元智能理论的文献研究 |
2.3.5 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文献研究 |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
3.1 研究方法 |
3.1.1 文献研究法 |
3.1.2 行动研究法 |
3.1.3 问卷调查法 |
3.1.4 访谈法 |
3.1.5 统计分析法 |
3.2 研究过程 |
4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编写步骤 |
4.1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设计理念 |
4.2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
4.2.1 提问的原则和方法 |
4.2.2 背景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
4.2.3 作出假设的原则 |
4.2.4 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
4.2.5 实验笔记记录的原则和方法 |
4.2.6 科技创新实验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 |
5 高中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
5.1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应用现状调查 |
5.1.1 调查的目的 |
5.1.2 调查的对象 |
5.1.3 调查的结果分析 |
5.2 前期测评 |
5.2.1 测评的目的 |
5.2.2 测评的对象 |
5.2.3 测评的结果分析 |
5.3 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指导手册的实践研究与案例分析 |
5.3.1 实践研究的目的 |
5.3.2 实践研究的对象 |
5.3.3 实践研究的过程 |
5.3.4 实践研究的结果分析 |
5.4 后期测评 |
5.4.1 测评的目的 |
5.4.2 测评的对象 |
5.4.3 测评的结果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7 实施建议 |
8 参考文献 |
9 附录 |
附录1: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学生科研探究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高中生物学创新实验设计思维测评 |
附录4:科研能力小问卷: |
附录5:高中生物植物与微生物科技创新指导手册 |
10 致谢 |
(7)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我国研究现状 |
1.2.3 简要评价 |
1.3 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分析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方法论基础——唯物史观 |
1.4.2 具体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1.5.1 主要创新点 |
1.5.2 存在的不足 |
2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
2.1 思想渊源 |
2.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思想 |
2.1.2 西方经济学中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思想 |
2.1.3 简要评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
2.2.2 开放式创新理论 |
3 构建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客观依据 |
3.1 理论依据 |
3.2 历史依据 |
3.3 现实依据 |
4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分析 |
4.1 基本概念 |
4.1.1 国家创新体系 |
4.1.2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 |
4.1.3 相关概念辨析 |
4.2 构成要素 |
4.2.1 行为主体因素 |
4.2.2 投入和产出因素 |
4.2.3 环境因素 |
4.3 主要特点 |
4.3.1 开放性 |
4.3.2 系统性 |
4.3.3 流动性 |
4.3.4 安全性 |
4.4 建立原则 |
4.4.1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原则 |
4.4.2 坚持两种创新资源和两个市场相结合原则 |
4.4.3 坚持体现本国国情与符合国际规范相结合原则 |
4.4.4 坚持开放合作与为我所用相结合原则 |
4.5 目标体系 |
4.5.1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
4.5.2 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
4.5.3 提升本国在全球创新网络竞争力 |
4.6 创新活动 |
4.6.1 科学创新 |
4.6.2 技术创新 |
4.6.3 制度创新 |
4.6.4 三大创新活动之间的关系 |
4.7 体系运行 |
4.7.1 运行模式 |
4.7.2 运行机制 |
4.7.3 运行环境 |
4.7.4 演化路径 |
4.8 开放水平的测度 |
4.8.1 创新开放度的影响因子 |
4.8.2 创新开放度衡量指标体系 |
5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维度一: 科学创新 |
5.1 创新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 |
5.1.1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经费的投入主体 |
5.1.2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人员的聚集地 |
5.1.3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产出地 |
5.2 创新形式:科学研究国际化 |
5.2.1 人才培养国际化 |
5.2.2 科研活动国际化 |
5.2.3 科研成果国际化 |
5.3 基于巴斯德象限的科学研究国际化 |
5.3.1 国际大科学研究 |
5.3.2 “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 |
6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维度二: 技术创新 |
6.1 创新主体:企业 |
6.1.1 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体 |
6.1.2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
6.1.3 企业是技术发明的主体 |
6.2 创新形式:研发国际化 |
6.2.1 建立海外研发中心 |
6.2.2 实施跨国并购 |
6.2.3 建立国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6.3 研发国际化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双重影响 |
6.3.1 有利影响 |
6.3.2 不利影响 |
7 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维度三: 制度创新 |
7.1 创新主体:政府 |
7.1.1 政府是国家科技计划的制定者 |
7.1.2 政府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主导者 |
7.1.3 政府是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者 |
7.2 创新形式: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 |
7.2.1 推动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 |
7.2.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
7.2.3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
7.3 国际规则对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影响 |
7.3.1 影响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国际规则 |
7.3.2 相关国际规则变化趋势 |
7.3.3 对中国建设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启示 |
8 中国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 |
8.1 发展历程 |
8.1.1 探索阶段(1949年—1977年) |
8.1.2 起步阶段(1978年—1991年) |
8.1.3 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2011年) |
8.1.4.深度融合阶段(2012年至今) |
8.2 创新活动 |
8.2.1 以高校科研院所科学研究国际化为核心的科学创新 |
8.2.2 以企业研发国际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 |
8.2.3 以政府健全科技创新制度体系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
8.3 开放水平测度 |
8.3.1 国际比较 |
8.3.2 总体评价 |
8.4 逆全球化与中国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 |
8.4.1 逆全球化下的挑战 |
8.4.2 开放合作是大势 |
8.4.3 中国优势 |
8.4.4 应对策略 |
9 国际经验和重要启示 |
9.1 国际经验 |
9.1.1 美国经验 |
9.1.2 日本经验 |
9.1.3 德国经验 |
9.1.4 以色列经验 |
9.2 重要启示 |
9.2.1 正确认识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关系 |
9.2.2 正确认识自主创新和封闭式创新的关系 |
9.2.3 正确认识“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关系 |
9.2.4 正确认识局部开放和全面开放的关系 |
9.2.5 正确认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 |
9.2.6 正确认识制造业开放和服务业开放的关系 |
9.2.7 正确认识向发达国家开放和向发展中国家开放的关系 |
9.2.8 正确认识完善国内创新环境与进—步扩大创新开放的关系 |
10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10.1 主要结论 |
10.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8)开放式实验室促进“互联网+”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式实验室功能结构 |
2 促进“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机制的研究 |
2.1 加强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措施 |
2.2 打造智能化“互联网+”创新创业训练实验室开放平台 |
2.3 整合校内外资源,高度开放的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
2.4 规范“互联网+”创新创业开放式实验室档案管理 |
2.5 加大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硬软件设施的投入并完善管理制度 |
3“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开放式实验室的评价体系 |
4 结语 |
(9)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科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 |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内涵 |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构建 |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构建的目标与思路 |
(二)实施实验课程教改,提升实验教学水平 |
(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增强设备购置的科学性 |
(四)合理架构实验室,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意识 |
(五)强化现代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丰富实验教学模式 |
四、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的运行管理与考核方式构建 |
(一)建立多样化的管理模式,规范实验室运行 |
(二)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激发师生良性互动 |
五、结束语 |
(10)浅谈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式实验室的定义及其出现的背景 |
2 开放式实验室存在的必要性 |
3 开放式实验室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 实验经费支出明显增加 |
3.2 实验指导教师积极性、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
3.3 仪器设备使用的冲突性加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
3.4 实验室开放时间不易确定 |
3.5 实验室安全管理难度增加 |
4 提升开放式实验室运行效果的措施 |
4.1 学校应加大实验室运行经费投入 |
4.2 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
4.3 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
4.4 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实验室开放时间 |
4.5 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 |
4.5.1 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与分类管理制度 |
4.5.2 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 |
4.5.3 完善监管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 |
4.5.4 发挥学生协管员的作用 |
5 结 语 |
四、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建设策略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J]. 林景祥.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01)
- [2]开放式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以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 裘朦,张宏,蔡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0)
- [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以凹凸棒石基工艺品制作为例[J]. 籍向东,曹成,金淑萍. 化工时刊, 2021(09)
- [4]开放式服装专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 陈露露,胡悦. 西部皮革, 2021(16)
- [5]开放实验室的运行机制与教学管理[J]. 孙芳芳,陈晨. 电子技术, 2021(07)
- [6]高中植物与微生物主题科技创新实验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 吕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7]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论[D]. 周红芳. 四川大学, 2021
- [8]开放式实验室促进“互联网+”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J]. 王充,郑向华,李刚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05)
- [9]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科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构建[J]. 张克宏.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1(01)
- [10]浅谈高校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J]. 李娟丽.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