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改性,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疏水性能,自修复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论文文献综述
洪剑寒,赖玉洪,赵作显,姚菊明[1](2019)在《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疏水整理真丝织物的自修复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真丝织物的易护理性,试验采用含有碳氢长链的疏水单体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对真丝织物进行表面接枝改性,以提高其疏水性能。研究了疏水整理对真丝织物服用舒适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疏水性能的自修复特性。结果表明:真丝织物经接枝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附着一层疏水烷基长链高聚物,赋予真丝织物优异的疏水性能,接触角达130°以上,并有较好的耐水洗性能;真丝织物经疏水处理后,透气性基本保持不变,透湿性、力学性能有所下降;氧气等离子体处理可以破坏处理织物的疏水能力;熨烫整理可使织物恢复疏水性能,说明经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处理的真丝织物,其疏水性能具有优异的自修复能力。(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9年14期)
刘佳,朱冠南,李坚,汪称意,任强[2](2018)在《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及表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ODMA)的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配体用量、还原剂用量对聚合速率及反应可控性的影响。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失重分析仪(TGA),差式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水接触角(WC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PODMA)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75~95℃,配体用量为催化剂摩尔量的10~20倍,还原剂用量为催化剂摩尔量的5~20倍的范围内,采用ARGET ATRP法均能成功合成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可控反应条件较短链甲基丙烯酸酯的要宽,这主要是由于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具有长的侧链,其终止速率常数也比相应短侧链的甲基丙烯酸酯类低造成的。研究发现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薄膜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03°,这是由于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低表面能的长烷基侧链,和侧链的结晶造成凹凸不平表面共同引起的。(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浩[3](2018)在《聚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分子刷的制备及其结晶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对聚合物的研究由宏观材料向微纳米材料转变。当聚合物薄膜厚度降低至与高分子链尺寸相当时,其结晶行为会偏离本体。这种行为因聚合物超薄膜分子链运动能力和聚集形态多变而难以进行深入研究。相对于常规的聚合物薄膜,聚合物分子刷具有可控的聚集态形态。通过对接枝密度的调控可以实现分子刷链构象的控制。它可以作为研究超薄膜结晶行为的理想模型。然而,受到接枝密度调控方法及表征手段的限制,接枝密度如何影响聚合物分子刷结晶行为并未完全澄清。本文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I-ATRP),结合“去引发剂”法制备了不同接枝密度的聚甲基丙烯酸十八酯(PODMA)分子刷。利用椭圆偏振仪、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掠入射X射线衍射(GI-XRD)等手段对PODMA分子刷的结晶熔融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去引发剂”法对二氧化硅基底表面引发剂密度进行了精确调控,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不同厚度、不同接枝密度PODMA分子刷。2)运用椭圆偏振仪对PODMA分子刷熔点进行了测量,关联了椭偏角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确定椭偏角跃变位置对应的温度为PODMA分子刷的熔点。结合原位升温技术,观察了PODMA分子刷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形貌随温度变化情况,并结合AFM力学测量模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ODMA分子刷的模量。进一步佐证了椭圆偏振仪测量聚合物分子刷熔点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发现PODMA分子刷熔点随膜厚增大而升高,随着接枝密度的减小而降低。3)利用AFM研究了PODMA分子刷结晶形貌。发现随着分子刷厚度增加,分子刷结晶形貌稀疏的纤维状片晶向紧密堆砌的2维球晶转变。相同厚度下较低密度的聚合物分子刷更容易形成球晶结构。采用GI-XRD对不同密度PODMA分子刷的结晶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低密度PODMA分子刷侧链形成周期为3.0 nm的层状结构。中等密度聚合物分子刷侧链形成周期为2.6 nm的层状,且与基底之间存在30°倾斜角。高密度的PODMA分子刷侧链不能形成层状,只能以side by side形式进行紧密堆砌。4)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接枝密度的增加,PODMA分子刷结晶结构由稀疏层状转变为紧密堆砌六方结构。低密度PODMA主链之间的距离大于侧链长度,其侧链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形成层状。当接枝密度增大时,分子链之间变得拥挤,形成周期变短的层状结构。接枝密度进一步增大时,分子链之间的距离过于狭窄,导致其不能形成层状结构。在空间效应和受限效应作用下,高密度聚合物刷主链被拉伸的很直,侧链向外伸展以side-by-side形式进行紧密堆砌。因此高密度分子刷在原子力显微镜下看到粒状晶体。而且随着接枝密度的增大,聚合物链由分子内的折迭向分子间的协同作用转变,这种分子内的协同作用能够提供更低的构象熵。依据熔点的变化公式T_m=△H/△S可以看到,构象熵更低的聚合物分子刷熔点更高。因此接枝密度越大,聚合物分子刷熔点越高。(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期刊2018-09-01)
李若雪,张行,卢丽丽,许士明,魏云鹤[4](2018)在《纳米级油溶性降黏剂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酰胺/介孔纳米SiO_2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高蜡原油的黏度,研制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选择模板法,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介孔SiO_2纳米粒(MSN),再通过溶液聚合法制备了油溶性降黏剂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烷基酯-丙烯酰胺/介孔纳米SiO_2(PSMA-AM/MSN),采用氮吸附孔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手段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大庆林源叁库高蜡稠油和大庆铁岭高蜡稠油,进行降黏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SN尺寸均匀,比表面积大,孔道结构清晰;PSMA-MA/MSN疏水性能优异,在有机介质中能稳定分散,能使稠油黏度降低,降黏效果优异。(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张民[5](2017)在《聚(甲基丙烯酸十八酯-co-甲基丙烯酸)自组装聚集体假固定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自组装胶束具有极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值和分子结构可调性的优点,适合作为假固定相(PSP)应用于电动色谱(EKC)中。本课题组前期发现聚合物自组装胶束聚(甲基丙烯酸十八酯-co-聚甲基丙烯酸)(P(SMA-co-MAA))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假固定相的微结构可通过加入有机改性剂来调节,从而优化分离效果和选择性。并发现有机溶剂正丁醇可插入胶束内核,具有修饰PSP的结构和改善其选择性的作用。而且P(SMA-co-MAA)和液相色谱中常用的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固定相的烷基链相似。因此,比较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中ODS固定相和EKC中PSP的选择性是非常有意义的。用聚合物PSP分离疏水性分析物时,有机改性剂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有机改性剂在EKC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有机改性剂对聚合物胶束PSP的物理化学性质和EKC性能的影响鲜有报道。本论文考察了有机改性剂对聚合物胶束的物理化学性质和EKC性能的影响,用线性溶剂化能关系(LSER)模型比较聚合物胶束PSP和ODS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和分离机制,并将其应用于分离禁限用染料中。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考察了有机溶剂对聚合物胶束的CMC值、粒径和微极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并考察了对时间窗口、亚甲基选择性和官能团选择性等EK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亲无规共聚物P(SMA-co-MAA)可自组装得到规则的球状胶束并有极低的CMC值;(2)甲醇、异丙醇和乙腈不能插入到聚合物胶束内部,主要影响周围缓冲溶液的性质;(3)正丁醇能插入到聚合物胶束内部,2%(v/v)的正丁醇为聚合物的饱和修饰量;(4)添加2%(v/v)的正丁醇,不仅不会减小时间窗口,而且能改善疏水性物质的选择性。对于疏水性分析物,能同时得到好的选择性和快的分离速度。2.比较聚合物胶束PSP和RP-HPLC中ODS固定相的色谱性能。并用LSER模型对聚合物胶束PSP和ODS固定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ODS固定相,聚合物PSP有更好的亚甲基选择性和官能团选择性;(2)正丁醇作为第Ⅰ类有机改性剂,不仅能改善PSP的亚甲基选择性,而且能改善疏水分析物的保留能力,甲醇、乙腈能同等程度的减小分析物的保留因子;(3)乙腈可破环分析物和羰基间的氢键,使乙腈减少聚合物PSP氢键碱度;(4)疏水作用和氢键酸度是影响聚合物PSP和ODS固定相选择性的两个关键控制点。聚合物PSP有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性。3.以P(SMA-co-MAA)自组装胶束为新型PSP,添加20%(v/v)甲醇、6%(v/v)正丁醇和20 mM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在pH为中性的条件下用EKC成功分离了13种染发剂染料。同时考察了SDBS对聚合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SDBS可使胶束的粒径增加、zeta电位减小,SDBS可通过将疏水链插入聚合物胶束内实现对聚合物胶束的结构修饰,形成复合胶束,增加与分析物间的极化作用,从而来提高选择性;(2)采用聚合物复合胶束为PSP,利用甲醇和正丁醇为缓冲溶液有机改性剂,13种染料在18 min分钟内得到分离;(3)重复进样得到各染料的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s)分别小于0.92%和2.90%,13种染料的线性范围均在2~200 mg/L之间,检出限均在0.7~2.6 mg/L之间;(4)该方法可应用于测定3种市售商品染发剂中的禁限用染料,回收率在82.3%~116%之间,RSDs均小于3%。该方法简单、分析时间短,可用于染发剂中禁限用染料的日常监测。(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董晶,陈箫波,张璐璐,王鸿博,张文文[6](2016)在《棉织物的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疏水整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乙醇为溶剂对棉织物进行疏水整理。整理后的织物上覆盖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聚合物,表面能降低,疏水效果明显提高。以静态水接触角和淋洗测试来间接反映改性棉织物疏水性能,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整理后的棉布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整理后的接触角可以达到132.5°,疏水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6年13期)
彭佳妮,武跃,李芳,刘秀梅[7](2016)在《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α-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离子液体代替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催化合成α-甲基丙烯酸十八酯,比较不同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选出最佳催化剂,探索其催化的最优条件与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效果,并讨论了离子液体代替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的优势。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8种离子液体中,[HSO_3-pmim][HSO_4]的催化效果最好,在m([HSO_3-pmim][HSO_4])/m(Stearyl alcohol)=0.008、n(α-Methacrylic acid)/n(Stearyl alcohol)=1.2、m(Inhibitor)/m(Stearyl alcohol)=0.008、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5h的条件下,酯化产率可达73.8%;循环使用4次后,酯化产率无明显下降。离子液体代替对甲苯磺酸作催化剂,提高了酯化产率,明显减少了粗酯处理中碱液和水的用量,有效地减少废水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6年01期)
丘晓琳,唐国翌,宋国林,韩鹏举[8](2016)在《交联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正十八烷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以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PLMA)为囊壁,正十八烷为芯材的相变微胶囊(MicroPCMs),并引入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BDDA)和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PHA)对其进行交联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热重分析及冷热循环实验等方法研究了MicroPCMs的表面形貌、储热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结果表明,BDDA交联和DPHA交联的MicroPCMs均具有较高的相变焓,分别为103.9J/g和123.3J/g,耐热温度均比正十八烷提高了50℃;多官能度单体DPHA交联的MicroPCMs表面更光滑致密,储热可靠性更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6年02期)
孙青青,王海霞,石海峰,张兴祥[9](2015)在《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长链脂肪醇共混物的热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物理共混法制备了质量比为60∶40的不同碳链长度脂肪醇和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共混物(CnOH/PSMA(60/40)),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和偏光显微镜(POM)等方法对CnOH/PSMA(60/40)共混物的结构、热性能、相转变及结晶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CnOH/PSMA(60/40)共混物,当n为14、16时共混物出现黑十字消光球晶,尺寸大约在250μm左右;当n为18、26时没有观察到球晶形态。CnOH/PSMA(60/40)共混物的热焓和热稳定性随脂肪醇侧链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呈现出复杂化的趋势。从结晶成核和侧链结晶角度对共混物的结晶形态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共混物作为热能储存材料使用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卫卫,石海峰,张另见,韩旭,张兴祥[10](2014)在《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十八醇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原位聚合工艺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PSMA)/十八醇(C18)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复合相变材料的储能性、热稳定性及相变行为。结果表明,复合相变材料具有良好的储热能力,随十八醇含量的增加从89J/g增大到241J/g。复合相变材料的侧链可结晶碳原子数、结晶度以及十八醇在整个烷基链中所占的比例随着十八醇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复合相变材料的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是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储能材料。(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4年02期)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ODMA)的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详细研究了反应温度、配体用量、还原剂用量对聚合速率及反应可控性的影响。通过凝胶渗透色谱仪(GPC),热失重分析仪(TGA),差式扫描量热分析仪(DSC),水接触角(WC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方法对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PODMA)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在75~95℃,配体用量为催化剂摩尔量的10~20倍,还原剂用量为催化剂摩尔量的5~20倍的范围内,采用ARGET ATRP法均能成功合成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可控反应条件较短链甲基丙烯酸酯的要宽,这主要是由于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具有长的侧链,其终止速率常数也比相应短侧链的甲基丙烯酸酯类低造成的。研究发现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薄膜对水的接触角达到103°,这是由于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低表面能的长烷基侧链,和侧链的结晶造成凹凸不平表面共同引起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论文参考文献
[1].洪剑寒,赖玉洪,赵作显,姚菊明.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疏水整理真丝织物的自修复性能[J].印染.2019
[2].刘佳,朱冠南,李坚,汪称意,任强.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及表面性能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8
[3].徐浩.聚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分子刷的制备及其结晶行为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8
[4].李若雪,张行,卢丽丽,许士明,魏云鹤.纳米级油溶性降黏剂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酰胺/介孔纳米SiO_2的制备及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8
[5].张民.聚(甲基丙烯酸十八酯-co-甲基丙烯酸)自组装聚集体假固定相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7
[6].董晶,陈箫波,张璐璐,王鸿博,张文文.棉织物的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疏水整理[J].印染.2016
[7].彭佳妮,武跃,李芳,刘秀梅.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α-甲基丙烯酸十八酯[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6
[8].丘晓琳,唐国翌,宋国林,韩鹏举.交联聚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正十八烷相变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6
[9].孙青青,王海霞,石海峰,张兴祥.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长链脂肪醇共混物的热性能[J].纺织学报.2015
[10].李卫卫,石海峰,张另见,韩旭,张兴祥.聚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十八醇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4
标签:改性; 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 疏水性能; 自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