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分子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药,天然产物,抗肿瘤免疫疗法
单分子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靳,李丹,李斌[1](2019)在《中药及天然产物单分子组分抗肿瘤免疫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抗肿瘤免疫疗法在肺癌等特定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更多的实体肿瘤临床治疗还有待于基础研究原创发现向临床诊疗转化的突破。在"抑制负向免疫调节用于肿瘤治疗"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两位免疫学家被授予2018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宝藏,对于肿瘤治疗的认知与现代免疫疗法的概念有很多相通之处。本文小结了中药提取物及天然产物单分子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固有免疫及适应免疫两方面进一步讨论中药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自然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苏文霞[2](2018)在《单分子整流及自旋过滤器件的理论设计和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器件小型化的发展,传统的经典理论已经不再适用,需要采用量子理论来研究器件的电学性质。此时,特征尺度为纳米量级的分子器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具有多种多样功能的分子器件已经在理论和实验上被设计和制备出来,比如分子整流器、分子开关、分子自旋过滤器、分子存储器等等。其中,分子整流器和分子自旋过滤器是纳米级电路系统重要的基本单元,这些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作为分子器件重要构成部分的中间分子,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分子器件的整流或自旋过滤性质。近年来,具有不同共轭特性的类芳基炔分子和芳香链分子已经在实验上合成,其在分子器件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被实验或理论系统地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怎样提高分子器件的整流和自旋过滤性能以及如何去解释其工作机理等等。本论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和非平衡格林函数(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NEGF)方法分别研究了donor-bridge-accepter(以下简称D-B-A)芳基炔硫醇盐分子键桥共轭性对分子器件整流特性的影响和芳香链分子共轭性强弱对分子器件自旋过滤性质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键桥共轭性对分子器件整流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分子本身的不对称可以影响前线分子轨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电极能带的匹配,从而影响分子整流器件的整流性能。因此,如何设计不对称的分子来提高分子整流器件的整流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类芳基炔分子中,我们采用不对称的末端基团(硫醇基-氰基)引入分子的不对称,并设计了具有不同共轭性的中间分子键桥,得到了叁种键桥共轭性不同的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分别为cross-conjugated 9,10-anthraquinone分子(简称AQ)、linearly-conjugated anthracene分子(简称AC)和broken-conjugated9,10-dihydroanthracene分子(简称AH)。探究了中间键桥共轭性对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整流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子结的整流方向以及大小受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中间键桥共轭特性影响非常明显。当分子中间键桥由交叉共轭变为线性共轭时,分子结的整流性能增强且整流方向发生反转,当分子中间键桥由线性共轭变成无共轭性时,分子结的整流性能显着增强,反向整流比由线性共轭时的3.7迅速增大到58.2。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分子中间键桥共轭性的破坏导致分子前线轨道波函数的空间分布局域化增强,从而导致其在正负偏压下的演化具有明显的不对称,进而使得AH分子结整流性能得以显着增强。2、芳香链分子的共轭性强弱对分子器件自旋过滤性质的影响芳香性分子相邻芳香环之间的夹角大小对分子电荷输运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电导与夹角满足G∝cos~2θ的关系,那么若考虑电子自旋属性,夹角大小又是如何影响分子的自旋过滤性质的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到用芳香链分子和石墨烯纳米带来设计分子器件。在芳香链分子中,相邻苯环的夹角大小直接影响了分子的共轭性强度。而有限宽度的锯齿形纳米带具有磁性,并被广泛用于自旋分子功能器件的设计中。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以宽度为8个碳原子的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作为电极,以芳香链分子作为中间分子来设计分子器件,研究了芳香链分子的共轭性强弱对分子器件自旋过滤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芳香链分子的共轭性强弱可以极大的影响分子结的自旋过滤效应。由共轭性弱的芳香链分子构建的分子结在电极自旋反平行极化情况下对自旋向上的电子具有明显的过滤效应,而由共轭性强的芳香链分子构建的分子结在电极自旋平行情况下对自旋向下的电子具有明显的过滤效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分子两端苯环间扭转角的变化改变了分子的共轭性强度,从而改变了偏压下分子结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电子态的空间分布,最终导致分子结产生截然不同的自旋过滤效应。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五章内容:第一章为前言部分,简单介绍了分子电子学和分子自旋电子学的产生背景、发展、研究现状以及分子整流器件研究进展。第二章简单介绍了用于计算多电子体系电子结构和分子器件输运性质的理论方法(DFT和NEGF),同时对计算体系电子结构自洽过程进行了简要说明。第叁章和第四章着重讲述了基于以上理论方法开展的工作。其中,第叁章从理论上研究了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键桥共轭性对分子器件整流性质的影响,发现分子中间键桥共轭性的破坏可以导致分子器件整流性质显着增强并且整流方向发生反转。第四章从理论上研究了芳香链分子的共轭性强弱对分子器件自旋过滤性质的影响,发现共轭性强弱不同的芳香链分子结在电极自旋平行/反平行极化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自旋过滤效应。第五章是对本论文以上内容的简单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4-15)
刘培念,李登远,舒晨辉[3](2017)在《表面偶联反应及单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高真空(10~(-8) Pa)环境下进行的表面有机反应是近几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表面有机反应的独特优势在于可以应用在凝聚态物理的中的到广泛应用的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来对反应的进程在原子分辨率下进行单分子水平的研究。近几年,有机分子的自身偶联反应,特别(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6)
郭源,李亦易,林路,张贞,刘鸣华[4](2017)在《非线性光学光谱探索DPPC单分子膜界面超分子手性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分子手性起源的分子机理一直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等诸多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曾发现L-DPPC界面单分子膜聚超分子手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但对其形成的分子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研究使用本组自行研制的高分辨和频振动光谱(HR-BB-SFG-VS)和二次谐波(SHG)手性检测方法,系统研究了气液界面L-DPPC单分子膜手性来源的分子机理。研究表明L-DPPC在纯水界面上手性来源包括DPPC分子的前手性和DPPC单分子膜在界面上聚集所形成的结构手性。高分辨和频振动光谱研究表明DPPC的超分子手性来源于甲基的不对称堆积。低膜压时其手性较为明显,随着膜压升高,超分子手性逐渐消失(图1)。SHG的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趋势(图2)。另外,我们还发现DPPC单分子膜中前手性主要来源于DPPC分子中与手性碳相连的亚甲基。超分子手性来源与分子本身的手性结构无关。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L-DPPC单分子膜超分子手性的形成机理,对理解生物界面的手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12)
李泉文,万瑞辰,陈龑骢,刘俊良,Nicholas,F.Chilton[5](2017)在《金属冠醚上的明珠:一例具有多通路Orbach弛豫机理及高各向异性能垒的{Dy~ⅢCu_5~Ⅱ}3d-4f单分子磁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分子磁体(single-molecule magnets, SMMs)由于具有磁双稳态及独特的量子效应,在高密度储存和量子计算上有着诱人的前景,一直深叐多个领域科学家们的关注~([1])。近几年来,单分子磁体在合成设计和性能调控上均叏得长足迚步,尤其在稀土基单分子磁体体系,逐渐収展出控制晶体场强度、电荷对称性,以及引入较强的磁耦合等设计策略~([2)]。对于磁耦合在单分子磁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利用磁耦合增强磁各向异性等关键科学问题,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探究的空间。根据近年来我们在金属冠醚类(metallacrowns, MCs)稀土基单分子上的探索经验[3]以及电荷对称性等设计思想,我们设计合成了一例具有高各向异性能垒的3d-4f单分子磁体,其中,位于[15-MC-5]中心的DyIII离子具有压扁五角双锥的配位几何。有趣的是,我们观察到了多通路Orbach弛豫过程(幵非多个Orbach弛豫模式),可被指认为分别来自4f单离子各向异性、3d-3d超交换相互作用以及3d-4f交换偏置场。该单分子磁体在磁各向异性能垒上叏得了新的突破,达到884 K(614 cm-1),幵且在12 K以下观察到具有交换偏置的台阶状蝴蝶型磁滞回线。(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论文集—墙报》期刊2017-07-19)
辛景凡,肖文敏,罗冬梅[6](2017)在《单分子水对CH_2SH+NO_2反应机理影响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B3LYP/6-311++G(2df,p)水平下对单分子水参与下的CH_2SH+NO_2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研究.为了获得更准确的能量信息,采用HL复合方法和CCSD(T)/aug-ccpvtz方法进行单点能校正.结果表明,加入单分子水后的CH_2SH+NO_2反应体系,共经过10条不同的反应路径,得到6种反应产物.与裸反应(CH_2SH+NO_2)相比,水分子在反应中起到了明显的正催化作用.不仅使生成产物trans-HONO的能垒(-52.84kJ·mol~(-1))降低了176.94kJ·mol~(-1),而且不需经过复杂的重排和异构化过程便可得到产物cis-HONO.在生成产物cis-HONO通道(Path3和Path4)中,活化能垒分别为143.65和126.70kJ·mol~(-1),而其裸反应的活化能垒却高达238.34kJ·mol~(-1).生成HNO_2的通道中(Path5和Path6)活化能垒分别为295.23和-42.19kJ·mol~(-1).其中Path6的无势垒过程使HNO_2也成为该反应的主要产物.另外,单分子水还可通过氢迁移的方式直接参与CH_2SH+NO_2的反应,活化能垒(TS7-TS10)分别为-10.62,151.03,186.22和155.10kJ·mol~(-1).除直接抽氢通道中的(Path8-Path10)外,其余反应通道均为放热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武文强[7](2017)在《用单分子方法研究解旋酶与G4 DNA的作用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旋酶(Helicase)是一类通过水解叁磷酸核苷(通常是叁磷酸腺苷(ATP))打开核酸之间氢键的马达蛋白。其广泛存在于每个物种中并且几乎参与了核酸代谢的各个方面。解旋酶突变将会导致核酸代谢紊乱,甚至会导致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如人类RecQ家族解旋酶RecQ2/Bloom(BLM)、RecQ3/Werner(WRN)、RecQ4/RTS突变将会分别导致BLM综合征、WRN综合征和Rothmund-Thomson综合征。这些病人通常表现为基因组不稳定及易患癌症。解旋酶不仅可以解旋传统的双链结构,还可以解旋Holliday连接体、G-四链体(G-quadruplex,G4)等复杂结构。G4是一类非常规的核酸高级结构。其基本组成单元是四个鸟苷酸通过Hoogsteen氢键形成的平面。当不少于两个鸟苷酸平面被Na+或K+稳定,就形成了G4。G4 DNA在复制、转录、端粒代谢等生物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如果G4不能被正确处理将会导致各种疾病。G4的生物功能是通过动态的折迭和打开实现的。在细胞内,G4可以自发折迭,但其打开是由专门的解旋酶来完成的,例如Pif1、FancJ、BLM、WRN等。在体外理解这类解旋酶解旋G4 DNA的机制以及G4 DNA对这类解旋酶的影响有助于预测其在体内的行为,然后了解它们的生物功能。但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解旋酶与G4 DNA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近二十年来,单分子技术(例如光镊、磁镊、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进步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实时观察解旋酶与核酸相互作用的能力。本文利用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的优势,系统地探究了解旋酶Pif1、BLM和WRN与G4 DNA的相互作用,揭示了前所未有的反应细节。Pif1与G4 DNA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1)Pif1以位移的方式分步并且往复打开G4 DNA;(2)Pif1往复打开G4受到ATP浓度的调节;(3)Pif1往复打开G4不需要5’尾链;(4)Pif1以单体形式打开G4;(5)G-叁链体在Pif1往复打开G4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6)高浓度Pif1解旋双链DNA前表现出短暂停顿的现象,对应着Pif1同源二聚体的形成;(7)G4可以明显缩短Pif1解旋双链DNA的等待时间;(8)G4促进解旋的现象在复制叉处表现的更为明显;(9)更高浓度的Pif1通过加快二聚化减少等待时间;(10)富含G的序列而不是G4结构促进Pif1解旋下游双链。BLM与G4 DNA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1)G4 DNA在生理条件下可以折迭成两种结构,并且Mg2+也可以稳定G4结构;(2)BLM解旋G4是依赖于ATP的;(3)当G4 3’末端只含有单链DNA的情况下,BLM分步阶梯式以G-叁链体、G-发卡结构为中间状态打开G4 DNA;(4)当G4 3’端通过一段单链DNA连接双链DNA的情况下,BLM锚定在单双链叉口抽动单链DNA,挤出单链DNA环,循环打开G4 DNA;(5)BLM打开G4结构的能力较弱,不能打开稳定的四层G4结构,同时G4是BLM位移的障碍。WRN与G4 DNA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1)WRN在叉状、单双链和含有G4的DNA结构上表现出循环解旋现象,显示出表观持续解旋能力弱;(2)WRN可以锚定在单双链叉口抽动5’单链DNA,诱导单链DNA往复成环;(3)循环解旋来自相同WRN沿着同一条单链DNA的往复运动,而不是不同解旋酶的解离和结合,或相同解旋酶的链转换;(4)G4在不同结构环境下均表现出阻挡WRN位移和解旋下游双链的现象;(5)G4序列的互补链或G4 3’端多出的双链锚定位点可以促进WRN解旋G4下游的双链DNA。总之,上述解旋酶解旋G4过程中均表现出分步解旋和循环解旋的现象但分子机理不同。而对于不同的解旋酶来说,G4对于下游双链DNA解旋的影响有时表现为激活有时表现出抑制。(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李楠,严晓华,何康敏,袁景和,方晓红[8](2016)在《单分子荧光成像研究TGF-β信号通路下游蛋白Smad7的抑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组织器官发育、细胞增殖、分化、运动以及凋亡等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Smad7作为TGF-β信号的关键负调控因子,能够利用多种分子机制抑制TGF-β信号,从而在TGF-β信号通路相关的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传统的生物学方法,如免疫共沉淀和免疫荧光的方法研究Smad7对TGF-β信号的抑制作用,难以观测Smad7在细胞膜上的动态过程和调控机制。我们采用全内反射荧光成像技术,发展并且建立单分子追踪以及统计方法,通过对细胞膜区的EGFP-Smad7进行活细胞单分子荧光成像,我们实时地观察到在TGF-β信号通路中单个Smad7分子上膜的动态行为,并提出Smad7在细胞膜上的抑制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八分会:化学生物学》期刊2016-07-01)
黄梅[9](2016)在《耐尔蓝异相催化剂单分子层界面构建与协同催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LB技术可以有序构造分子,是研究催化剂界面构型的很好选择。耐尔蓝(3-胺基-7-(二乙基胺)-1,2-苯并嗯嗪硫酸盐,Nile)具有还原性、助催化性能及强荧光特性。本项研究利用耐尔蓝的性质,合成了长链Nile分子,即Nb18。通过不同的沉积方法构建Langmuir杂化膜,包括嗯唑环位于层内侧的单分子膜(LB方法)与恶唑环位于层外侧分子膜(LS方法),将其沉积到惰性电极表面,形成膜催化剂。研究上述膜在NADH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催化行为。研究表明:相对于LB方法沉积膜,LS沉积膜(嗯唑环在层外侧分子膜)对NADH有着更高的催化活性,源于其更高自由度的嗯唑环,表明Nb18分子催化活性中心来自于恶唑环,而非烷基链。本研究证明界面分子构型设计对于催化性能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利用Nile的还原特性及对贵金属的稳定作用,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特殊形貌的树枝状Pt纳米晶,相对于颗粒状Pt纳米晶,其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对甲醇氧化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性能。将该树枝状Pt纳米晶与氧化石墨烯复合,电催化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表面化学与电化学证明了树枝状Pt纳米晶与氧化石墨烯负载具有协同效应。Nile是一种吩嗪类强荧光染料,我们将阳离子染料Nile通过阴离子粘土的诱导作用吸附到阳离子十六胺(CA)膜上,形成叁组分LB杂化膜。光谱学证明了形成两种不同的吸附态分子。较高浓度的粘土溶液(7 ppm)、低的沉积压力(5mN/m)容易形成吸附态Ⅰ,其恶唑环平行于液面呈头对头模式排列。较低浓度的粘土溶液(<1 ppm)、高的沉积压力(30 mN/m)容易形成吸附态Ⅱ,其嗯唑环垂直于液面形成肩并肩模式排列。(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6-04-01)
曹毅,李一然,秦猛,王炜[10](2015)在《贻贝足丝蛋白粘附机理的单分子力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贻贝足丝蛋白因其在水中的优良的粘附性能,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这种粘附作用主要是通过其中的特殊非天然氨基酸,3,4羟基苯丙氨酸(DOPA)来实现。然而由DOPA介导的贻贝足丝蛋白的粘附机理还不甚清楚,这也限制了其在生物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我们通过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单分子力谱,直接表征DOPA与不同无机、有机表面的相互作用强度;研究在不同的溶液环境下(如p H值、离子强度),DOPA与各种固体表面粘附力的差异性;探索DOPA-Fe3+配位键对贻贝足丝韧性的贡献。我们的研究标明多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与多种无机、有机界面相互作用。特别是我们发现DOPA-Fe3+配位键的强度受p H和铁离子浓度的调控。结合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我们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下,DOPA-Fe3+配合物的配位数的不同。两配位的配合物呈平面结构,有较大的解离力,而叁配位呈八面体结构,受力后发生变形,有着较小的解离力。这些研究系统地在单分子层面揭示了贻贝足丝蛋白的粘附机理,为理性设计新型的粘附材料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D 高分子物理化学》期刊2015-10-17)
单分子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几十年来,随着电子器件小型化的发展,传统的经典理论已经不再适用,需要采用量子理论来研究器件的电学性质。此时,特征尺度为纳米量级的分子器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且具有多种多样功能的分子器件已经在理论和实验上被设计和制备出来,比如分子整流器、分子开关、分子自旋过滤器、分子存储器等等。其中,分子整流器和分子自旋过滤器是纳米级电路系统重要的基本单元,这些年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作为分子器件重要构成部分的中间分子,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分子器件的整流或自旋过滤性质。近年来,具有不同共轭特性的类芳基炔分子和芳香链分子已经在实验上合成,其在分子器件设计中的应用已经被实验或理论系统地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怎样提高分子器件的整流和自旋过滤性能以及如何去解释其工作机理等等。本论文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和非平衡格林函数(Non-Equilibrium Green’s Function,NEGF)方法分别研究了donor-bridge-accepter(以下简称D-B-A)芳基炔硫醇盐分子键桥共轭性对分子器件整流特性的影响和芳香链分子共轭性强弱对分子器件自旋过滤性质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键桥共轭性对分子器件整流性质影响的理论研究分子本身的不对称可以影响前线分子轨道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电极能带的匹配,从而影响分子整流器件的整流性能。因此,如何设计不对称的分子来提高分子整流器件的整流性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类芳基炔分子中,我们采用不对称的末端基团(硫醇基-氰基)引入分子的不对称,并设计了具有不同共轭性的中间分子键桥,得到了叁种键桥共轭性不同的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分别为cross-conjugated 9,10-anthraquinone分子(简称AQ)、linearly-conjugated anthracene分子(简称AC)和broken-conjugated9,10-dihydroanthracene分子(简称AH)。探究了中间键桥共轭性对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整流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分子结的整流方向以及大小受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中间键桥共轭特性影响非常明显。当分子中间键桥由交叉共轭变为线性共轭时,分子结的整流性能增强且整流方向发生反转,当分子中间键桥由线性共轭变成无共轭性时,分子结的整流性能显着增强,反向整流比由线性共轭时的3.7迅速增大到58.2。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分子中间键桥共轭性的破坏导致分子前线轨道波函数的空间分布局域化增强,从而导致其在正负偏压下的演化具有明显的不对称,进而使得AH分子结整流性能得以显着增强。2、芳香链分子的共轭性强弱对分子器件自旋过滤性质的影响芳香性分子相邻芳香环之间的夹角大小对分子电荷输运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电导与夹角满足G∝cos~2θ的关系,那么若考虑电子自旋属性,夹角大小又是如何影响分子的自旋过滤性质的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到用芳香链分子和石墨烯纳米带来设计分子器件。在芳香链分子中,相邻苯环的夹角大小直接影响了分子的共轭性强度。而有限宽度的锯齿形纳米带具有磁性,并被广泛用于自旋分子功能器件的设计中。因此,在本论文中,我们以宽度为8个碳原子的锯齿形石墨烯纳米带作为电极,以芳香链分子作为中间分子来设计分子器件,研究了芳香链分子的共轭性强弱对分子器件自旋过滤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芳香链分子的共轭性强弱可以极大的影响分子结的自旋过滤效应。由共轭性弱的芳香链分子构建的分子结在电极自旋反平行极化情况下对自旋向上的电子具有明显的过滤效应,而由共轭性强的芳香链分子构建的分子结在电极自旋平行情况下对自旋向下的电子具有明显的过滤效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分子两端苯环间扭转角的变化改变了分子的共轭性强度,从而改变了偏压下分子结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的电子态的空间分布,最终导致分子结产生截然不同的自旋过滤效应。本论文共分为以下五章内容:第一章为前言部分,简单介绍了分子电子学和分子自旋电子学的产生背景、发展、研究现状以及分子整流器件研究进展。第二章简单介绍了用于计算多电子体系电子结构和分子器件输运性质的理论方法(DFT和NEGF),同时对计算体系电子结构自洽过程进行了简要说明。第叁章和第四章着重讲述了基于以上理论方法开展的工作。其中,第叁章从理论上研究了D-B-A型芳基炔硫醇盐分子键桥共轭性对分子器件整流性质的影响,发现分子中间键桥共轭性的破坏可以导致分子器件整流性质显着增强并且整流方向发生反转。第四章从理论上研究了芳香链分子的共轭性强弱对分子器件自旋过滤性质的影响,发现共轭性强弱不同的芳香链分子结在电极自旋平行/反平行极化时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自旋过滤效应。第五章是对本论文以上内容的简单总结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分子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靳,李丹,李斌.中药及天然产物单分子组分抗肿瘤免疫机理[J].自然杂志.2019
[2].苏文霞.单分子整流及自旋过滤器件的理论设计和机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刘培念,李登远,舒晨辉.表面偶联反应及单分子水平的机理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7
[4].郭源,李亦易,林路,张贞,刘鸣华.非线性光学光谱探索DPPC单分子膜界面超分子手性分子机理[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5].李泉文,万瑞辰,陈龑骢,刘俊良,Nicholas,F.Chilton.金属冠醚上的明珠:一例具有多通路Orbach弛豫机理及高各向异性能垒的{Dy~ⅢCu_5~Ⅱ}3d-4f单分子磁体[C].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全国配位化学会议论文集—墙报.2017
[6].辛景凡,肖文敏,罗冬梅.单分子水对CH_2SH+NO_2反应机理影响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7
[7].武文强.用单分子方法研究解旋酶与G4DNA的作用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8].李楠,严晓华,何康敏,袁景和,方晓红.单分子荧光成像研究TGF-β信号通路下游蛋白Smad7的抑制机理[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八分会:化学生物学.2016
[9].黄梅.耐尔蓝异相催化剂单分子层界面构建与协同催化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
[10].曹毅,李一然,秦猛,王炜.贻贝足丝蛋白粘附机理的单分子力谱研究[C].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D高分子物理化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