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异戊烯基腺嘌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戊烯,嘌呤,白蛋白,调节剂,血清,亲和,荧光。
异戊烯基腺嘌呤论文文献综述
叶桦珍,陈国南[1](2019)在《N~6-异戊烯基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N~6-异戊烯基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通过Stern-Volmer方程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确定N~6-异戊烯基腺嘌呤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主要为静态猝灭;推断两者之间的结合常数在温度为290、 295、 302、 310 K时分别为162 143、 13 400、 4 326和74 353,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181 4、 0.907 4、 0.810 2和1.112 1,结合力主要为氢键或范德华力;通过Δλ为60、 15 nm时荧光同步扫描光谱的位移情况,推断出N~6-异戊烯基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使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发生了一定变化.(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赵德友,李美,于建垒,宋国春,庄乾营[2](2000)在《番茄施用异戊烯基腺嘌呤类调节剂试验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戊烯基腺膘呤类是一种植物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能促进粮食、果树、蔬菜等作物叶绿素增加 ,增强光合作用 ,提高产量 ,还能改善品质 ,增加瓜果含糖量 ,提高作物抗病性。我所于 1999年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 ,以明确番茄施用两种不同含量的异戊烯基腺(本文来源于《农药》期刊2000年12期)
段留生,田晓莉,白崧,吴锜,何钟佩[3](1998)在《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iPA-BSA为免疫抗原制备了兔抗血清,与其它iPA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5%,抗体-抗原亲和常数为6.26×106L·mol(-1)。利用此抗体与生物素-亲和素标记(ABC)系统建立了iPA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线性范围为0.8~1000ng·mL(-1)(2.4~5693pmol.mL(-1),板内误差CV<5%,板间误差CV<10%,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7.3%。经平行试验、稀释试验以及对棉花根系伤流液、侧根组织和叶片中iPA含量的测定,表明所建立的ELISA及样品提取方法是可靠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异戊烯基腺嘌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异戊烯基腺膘呤类是一种植物细胞分裂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能促进粮食、果树、蔬菜等作物叶绿素增加 ,增强光合作用 ,提高产量 ,还能改善品质 ,增加瓜果含糖量 ,提高作物抗病性。我所于 1999年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 ,以明确番茄施用两种不同含量的异戊烯基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戊烯基腺嘌呤论文参考文献
[1].叶桦珍,陈国南.N~6-异戊烯基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赵德友,李美,于建垒,宋国春,庄乾营.番茄施用异戊烯基腺嘌呤类调节剂试验效果[J].农药.2000
[3].段留生,田晓莉,白崧,吴锜,何钟佩.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