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儒1李玲2
(1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中心卫生院四川眉山620030)
(2眉山市东坡区疾控中心四川眉山620010)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与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指南,采用“居民建档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筛检病例——病例诊断——纳入慢性病管理——乡(镇)村医治疗随访与综合干预的管理模式,建立农村高血压防治工作平台”。结果:通过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综合干预与治疗依从性建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加大力度开展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和建立患者治疗依从性,乡(镇)村医随访工作,以提高患者规范化管理率为主线,再加大投入专项经费,为更多的农村居民服务,控制农村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
【关键词】农村居民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022-01
2010-2011年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实施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工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35岁以上农村居民就诊或体检筛查高血压病例——病例诊断。共发现1653例,患病率高达17.83%。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与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为有效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降低农村居民冠心病和脑率中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改变这一现状,2010-2011年对已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开展规范化管理与综合干预。乡(镇)村两级医生为高血压患者提供免费的随访管理和综合干预指导,建立治疗依从性,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行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2011年纳入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原发性高血压1653例,年龄≥35岁。男性921例,女性732例。
1.2方法
1.2.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以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指南,基层医务人员每年由卫生局统一组织业务培训,区疾控中心每2月对慢病管理(高血压)工作现场进行督导,查看病例资料和随访管理情况等。随访抽查病例及访视患者等形式,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效建立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从而进行规范化管理。
1.2.2对患者建档进行评估分级,将高血压患者分为轻、中、重,即分别轻度140-159/99-90,中度160-179/100-109,重度≥180/≥110。
1.2.3根据分度制定随访时间,轻度患者至少一个季度1次,中度患者至少2个月随访1次,高危至少每月1次,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及时发现高血压危象,加强规范降压治疗,强调按时服药,对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会诊调整降压药,同时开展针对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健康教育处方,改变高盐、饮酒、大鱼大肉、不爱运动等不良饮食和生活方式。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药物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督促患者转诊到县级以上医院进一步治疗。
1.2.4健康教育:在随访过程中乡(镇)村医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改变高盐、大鱼大肉、饮酒、不爱运动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摄盐量≤6/g、控制烟酒、荤素搭配等。
2结果
2.1血压变化
1653例高血压患者其中872例治疗依从性好,规范管理的患者血压的控制率达96.7%,778例治疗依从性差,不按时随访,同时也存在不良饮食习惯,特别是高盐摄入(≥10g/天),其血压控制率2.19%(表一),规范管理的血压控制明显高于不规范管理患者的血压控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一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
2.2干预变化
接受综合干预高血压患者,如重点改变高盐饮食,控制体重、控制酒量,每天30—60分钟的运动,血压值均较干预前下降,其中收缩压、舒张压由(147.89±17.21)mmhg、(96.52±12.01)mmhg下降至(136.92±15.43)mmhg、(88.82±9.65)mmhg,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二接受综合干预高血压患者血压值情况
3讨论
3.1在农村地区开展高血压规范化管理与综合干预工作刚开始2年,但通过2年的管理与干预,效果是明显的,但需要政府加大对高血压管理经费投入与支撑,才能使农村高血压管理工作上一台阶,减少和控制患脑率中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2随着经济发展,农村35岁以上的壮年外出务工的比较多,查出高血压不能按时配合医生的定期随访治疗依从性差,血压的理想控制不仅仅是药物和患者的简单作用,还需要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以减少高血压危害因素,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3.3良好医患关系配合能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率,减少致死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6
[2]刘力生、王文、姚宋华等,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