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热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城市,热岛,环境,地表,屋顶,效应,温度。
城市热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陈明春,邹朝霞,谭春华,刘俊文,韩贵锋[1](2019)在《改善城市热环境的城市设计途径探讨——以重庆市解放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的双重作用下,城市高温灾害愈发严重。合理的城市设计能有效缓解城市高温灾害,为了评估城市设计在应对城市高温灾害的效益,本文利用ENVI-met对城市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城市设计前后热环境情况,评估城市设计改善城市高温灾害的具体效益。通过对街道空间、建筑布局以及绿化广场等方面进行模拟,最后得出城市设计在街道立面、建筑间距以及屋顶绿化这叁方面应对城市高温灾害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9-10-19)
谢哲宇,黄庭,李亚静,刘雅,吴代赦[2](2019)在《南昌市土地利用与城市热环境时空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遥感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南昌市区1996-2016年以来的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规律,探究南昌城市热环境与土地利用/覆盖以及人为热排放之间的关系,揭示人为活动对区域气候与热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996-2016年间南昌城市热岛效应显着增强,中心城区的地表温度值始终高于郊区;地表温度受地形的影响较大,近地表热环境效应显着。(2)地表热环境变化与土地类型紧密相关,地表温度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1996-2005年间建设用地与水域的最大地表温度差为12.1℃,2006-2016年间建设用地与水域的最大地表温度差为13.9℃。(3)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南昌市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呈负相关,地表温度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以SO_2排放量表征能源消耗,揭示了南昌市地表热环境受人为热排放的显着影响,能源消耗与地表温度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S1期)
李洪忠,陈劲松,韩宇,张彦南[3](2019)在《微观尺度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热环境状况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人口、经济、产业、建筑等为代表的的社会因素是影响城市热环境的主要驱动力因素之一,然而目前相关研究仍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以Landsat-8 TIRS为数据源,以深圳市罗湖区为研究区,研究微观尺度多种社会因素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机制,揭示城市内部空间热环境的成因。首先,通过计算热岛强度与热岛比例指数分析罗湖区热环境空间分布;然后,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微观街区尺度建设用地比率、绿地比率、毛容积率、人口密度等自然、社会因素与城市热环境的相关性;最后,基于统计直方图分析具有不同人文功能属性建设用地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罗湖全区的生态用地比例较高,热环境状况总体较好,然而由于生态用地分布极不均匀,建成区内的部分区域热岛比例指数较高,城市热岛效应较严重;在微观街区尺度,4种指标与热岛比例指数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绿地覆盖率(-0.91)、毛容积率(0.76)、人口密度(0.67)、建设用地比率(0.64);对7种具有人文功能属性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对地表热环境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工业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研究成果不仅能为快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也对城市热环境管理和城市热岛效应减缓措施的提出与施行具有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雷金睿,陈宗铸,吴庭天,李苑菱,陈小花[4](2019)在《1989~2015年海口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89,1999,2007和2015年的4期Landsat5TM/8OLI-TIRS遥感数据,综合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海口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关系.结果显示,1989~2015年间,海口城市陆地表面温度(LST)总体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城市热岛面积逐步扩大,空间质心向西南方向转移,且在2007年以后转移速率明显加快;冷岛质心则向东部生态核心区转移.城市LST较高的区域往往与不透水表面分布一致,较低的LST与绿地或水体分布一致.4期绿地的平均LST比不透水表面低4.17℃,其中2015年绿地景观类型百分比(PLAND)每增加10%导致LST下降0.57℃;不透水表面每增加10%,LST则上升0.78℃.不同时期绿地和不透水表面的平均LST与PLAND、最大斑块指数(LPI)、聚集度指数(AI)均表现为一致的极显着相关关系,且相关性逐年增强,其中绿地为负相关,不透水表面为正相关;景观斑块的大小和聚集程度对城市LST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以拓展对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关系的认识,为城市规划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周晓宇,王咏薇,孙绩华,任侠,郭良辰[5](2019)在《冷却屋顶对北京城市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种类型冷却屋顶(高反照率屋顶、绿色屋顶)的研究对于北京夏季城市高温的缓解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耦合单层城市冠层模式(SLUCM)与天气研究与预报(WRF3.8)模式,采用北京市及其外围地区158个站点气象资料评估模式对照案例(case1)的模拟性能,并选取7组不同反照率屋顶案例(case2—4)和不同覆盖比例的绿色屋顶案例(case5—8)进行敏感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北京城市区域,高反照率为0.85的屋顶(case4)比绿色占比100%的屋顶(case8)具有更好的降温效果,case4的3 d平均降温可达到0.90℃,而case8降温为0.46℃。(2)屋顶反照率每增加0.1,会导致北京城市区域最高气温降低0.27℃;绿色屋顶比例的增大也会导致温度的降低,每增加10%,最高气温降低0.16℃。(3)两种冷却屋顶对城市热岛也存在显着的影响,在13—14时(北京时),case4与case1对比的城市热岛(UHI)降温最大差值为1.47℃,比case8的城市热岛降温更加明显。(4)在城市区域垂直高度上,冷却屋顶的降温作用可达到1.2 km,同时湍流运动存在明显的减弱;在3 d的12—18时,case4、case8与case1对比,边界层高度平均降低了669与430 m。(本文来源于《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岳德亮[6](2019)在《杭州将建设特色风廊缓解城市热环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杭州市政府近日印发《杭州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的通知》,提出要建设特色风廊,促进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通知指出,根据城市气候专项规划,结合杭州市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的特点,将钱塘江、苕溪、西湖、湘湖、金沙湖以及杭州城市周边(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报》期刊2019-02-14)
裴志方,文艳,杨武年[7](2019)在《城市化下城市热环境与下垫面关系研究——以郑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基于Landsat 8数据,利用劈窗算法对郑州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分析郑州市热环境空间分布,并对郑州市植被覆盖、不透水面与热环境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以此对城市规划建设及热岛效应防治提供借鉴依据.结果表明:(1)郑州市城市热岛效应明显,高温主要集中在叁环内,叁环与四环间以中温为主,四环以外以低温为主;(2)从各区热环境分布看,中原区、管城区、金水区以高温区、次高温区为主,二七区、惠济区以低温区为主;(3)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高度负相关,与不透水面高度正相关,两者结合可起到综合降温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杨小山,翁素梅,赵立华[8](2019)在《面向城市热环境的典型气象日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方面。在当前实践中,一般是对规划设计方案在典型气象日条件下的热环境进行模拟,然后根据模拟结果对方案进行优选优化。因此,如何选取典型气象日对于模拟结果有重要影响。针对现行标准所定义的典型气象日的不足,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了面向城市热环境的天气分类及典型气象日确定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广州6-9月的典型气象年数据进行天气分类和典型气象日的确定,然后基于所确定的典型气象日利用微气候软件ENVI-met对某居住小区的热环境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所识别的各类天气之间区别明显,每一类天气的特征清晰、天数合理;(2)所确定的典型气象日涵盖了夏季所有天气类型,所包含的气象信息全面、接近实际、代表性强;(3)所确定的典型气象日与城市热环境之间相关度高,从而可帮助规划设计人员科学调整方案。(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闫广华,苏俊如,管敦颐[9](2019)在《大连市中山区城市建筑垂直特征对城市热环境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连市中山区的遥感和建筑数据为基础,利用单窗算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2007年、2017年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地表温度与建筑高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2017年研究区最低温度由22.497℃增长到29.015℃,最高温度由36.091℃增长到43.213℃。研究区北部、解放路和中南路沿线、青泥洼-天津街商贸集聚区附近温度明显增高。2007年、2017年,研究区区域内建筑都有所增高,中山区北部和青泥洼-天津街商贸集聚区附近建筑明显增高,研究区建筑有向南蔓延的趋势。2007年、2017年,地表温度与建筑高度呈现低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331。(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王美雅,徐涵秋,李霞,林中立,张博博[10](2018)在《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以福州市建成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空间的快速扩展使得大量的不透水面取代了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表景观,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福州市经过近30年的城市扩展,城市建成区中的不透水面大幅增加,植被急剧减少,城市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最显着的就是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为此,基于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获得福州1989和2014年2个时相影像的不透水面、水体、植被和地表温度信息,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1989~2014年间福州城市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对城市热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9~2014年间,研究区不透水面净增了87. 16km~2,增加了161%;(2)不透水面和地表温度呈指数函数关系,高不透水面比例地区升温明显快于低不透水面比例地区;(3)1989~2014年间增加的87. 16km~2不透水面及相应减少的70. 09km~2和14. 92km~2的植被和水体对研究区地表温度上升的综合贡献达16. 54℃.(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城市热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遥感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南昌市区1996-2016年以来的城市热环境时空变化规律,探究南昌城市热环境与土地利用/覆盖以及人为热排放之间的关系,揭示人为活动对区域气候与热环境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996-2016年间南昌城市热岛效应显着增强,中心城区的地表温度值始终高于郊区;地表温度受地形的影响较大,近地表热环境效应显着。(2)地表热环境变化与土地类型紧密相关,地表温度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水域。1996-2005年间建设用地与水域的最大地表温度差为12.1℃,2006-2016年间建设用地与水域的最大地表温度差为13.9℃。(3)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南昌市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呈负相关,地表温度为建设用地>耕地>林地。以SO_2排放量表征能源消耗,揭示了南昌市地表热环境受人为热排放的显着影响,能源消耗与地表温度显着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热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明春,邹朝霞,谭春华,刘俊文,韩贵锋.改善城市热环境的城市设计途径探讨——以重庆市解放碑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9
[2].谢哲宇,黄庭,李亚静,刘雅,吴代赦.南昌市土地利用与城市热环境时空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3].李洪忠,陈劲松,韩宇,张彦南.微观尺度城市热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以深圳市罗湖区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9
[4].雷金睿,陈宗铸,吴庭天,李苑菱,陈小花.1989~2015年海口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及其相互关系[J].中国环境科学.2019
[5].周晓宇,王咏薇,孙绩华,任侠,郭良辰.冷却屋顶对北京城市热环境影响的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19
[6].岳德亮.杭州将建设特色风廊缓解城市热环境[N].中国建材报.2019
[7].裴志方,文艳,杨武年.城市化下城市热环境与下垫面关系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杨小山,翁素梅,赵立华.面向城市热环境的典型气象日确定方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
[9].闫广华,苏俊如,管敦颐.大连市中山区城市建筑垂直特征对城市热环境效应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9
[10].王美雅,徐涵秋,李霞,林中立,张博博.不透水面时空变化及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的定量分析——以福州市建成区为例[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