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研究工业活性焦生产过程中汞的迁移情况,使用实验室设备模拟工业制备活性焦的工艺过程制备活性焦样品,并以冷原子吸收法为基本原理的测汞仪对制备活性焦的原料煤、炭化样品和活性焦样品的汞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制备过程中汞的迁移量。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焦的原料煤中汞含量为42. 4 ng/g,制备过程的中间产物炭化样品(TH)的汞含量仅为1. 0 ng/g,活性焦样品(HXJ)的汞含量仅为0. 8 ng/g。原料煤中汞的赋存形态主要以共价化合物的无机盐和一些腐植酸中的有机汞存在,这些汞化合物的分解温度在350℃左右,而炭化温度可达到650℃,此时原料煤中大部分汞的化合物都已分解并以零价汞蒸汽的形式逸散到大气中。炭化过程是活性焦制备过程中汞迁移逸散量最大的阶段,原料中97. 6%的汞在此阶段逸散到空气中。在工业化制备活性焦过程中,对炭化阶段产生的尾气进行脱汞处理十分必要。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浩强
关键词: 活性焦,汞迁移,汞含量,冷原子吸收法
来源: 洁净煤技术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燃料化工
单位: 煤基节能环保炭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煤炭高效利用与节能减排技术装备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6YFB0600400,2016YFB0600405)
分类号: TQ520.6
DOI: 10.13226/j.issn.1006-6772.18091401
页码: 125-130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1095K
下载量: 27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瓜子的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教师的活性素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15)
- [3].薏苡仁的药理活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 2017(09)
- [4].低活性粉煤灰在路面基层施工中应用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17)
- [5].如何预防中温型活性艳蓝浸染染色“坏汤”现象?[J]. 印染 2015(16)
- [6].唾液淀粉酶活性与饮食结构相关性研究[J]. 现代食品 2020(13)
- [7].鞣质药理活性的研究新进展[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0(07)
- [8].活性焦检测标准的实践与探讨[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9(03)
- [9].细叶小檗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及热降解动力学[J]. 现代食品科技 2020(03)
- [10].多糖的化学结构及活性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 2017(06)
- [11].后酵辅料对腐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3(04)
- [12].活性焦制备工艺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J].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2(05)
- [13].橙皮素肟酯衍生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4].具有α-葡萄糖苦酶抑制活性的益生乳酸菌筛选[J]. 农业机械学报 2020(11)
- [15].城市合流污水A~2/O处理系统中TTC-ETS活性监测研究[J]. 环境科学 2009(06)
- [16].如何染好活性艳绿色?[J]. 印染 2016(12)
- [17].枳实、枳壳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J]. 中药与临床 2012(02)
- [18].中药抗冠状病毒活性和机理方法研究进展[J]. 药物分析杂志 2020(09)
- [19].高艳度活性橙P-2R的印花性能[J]. 印染 2018(24)
- [20].蜈蚣毒素的药用活性研究现状[J]. 普洱学院学报 2016(06)
- [21].C.I.活性黄168结构[J]. 染料与染色 2010(05)
- [22].在言语实践中获得语言的活性[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32)
- [23].降低活性焦烟道气净化工艺中焦耗的途径[J].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8(10)
- [24].高良姜素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11)
- [25].豆酱发酵过程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变化[J]. 中国调味品 2015(06)
- [26].活性焦脱硫脱硝的机理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8)
- [27].基于CYP3A活性变化的中医药研究[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05)
- [28].醋酸含铑废泥制备ROPAC的研究及应用[J]. 天津科技 2018(05)
- [29].查尔酮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的合成以及抗癌活性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03)
- [30].地肤子活性组分对山楂叶螨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