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华[1]2004年在《《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文中研究表明中古时期,汉语的介词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前期较为繁复的介词体系,开始出现简化、规范的趋势,淘汰了一些意义、作用重复的介词,保留了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介词,还产生了一些新兴的介词。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写的一部笔记体小说,这部书口语性较强,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面貌,是体现中古时期口语面貌的典型文献。《世说新语》中共出现了28个介词,是中古时期的口语性文献中出现介词较多并且比较完全的一部,《世说新语》中的这些介词体现了中古时期介词发展变化的趋势,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古时期汉语介词的总的面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将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从介词的使用频率、出现位置、介宾短语的使用情况以及介词的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系统论述《世说新语》介词的面貌。在写作过程中,将介词按语法功能分为五大类,每大类下又分为若干小类,因为一个介词可以有几种语法功能,所以可以同时归入几类。然后,对每个介词的语法功能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举例丰富详实,有代表性。同时,上连上古,对《世说新语》中新兴介词的语法化过程进行简单的纵向的描写,并下系近代,对《世说新语》介词对后世介词应用的影响作出一定的描述。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对《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短语的特点进行归纳阐释,并由此概括中古汉语介词系统的特点,拟测汉语介词发展的趋势。
刘爽[2]2017年在《南北朝时间介词研究》文中认为中古时期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发生了重大变化,既对上古汉语有所继承和发展,又开启了近现代汉语的源头,南北朝时期语言的特征则典型地代表了中古汉语的特征。本文选取南北朝具有代表性的叁部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时间介词的发展和演变。文章由绪论和叁个章节构成:绪论介绍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综述前人对本选题的研究,阐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和语料来源,阐释介词与动词的区别,对时间介词进行分类,最后提出对双音词分析的依据和方法。第一章穷尽性考察《齐民要术》《世说新语》《周氏冥通记》中的时间介词,主要依照绪论中的分类逐个进行描写,分析它们所介引的成分以及介词结构所充当的句法成分,并指出哪些沿袭自上古,哪些是中古新兴的时间介词,简要分析沿袭自上古的时间介词的发展过程。第二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分析时间介词的来源,这一部分除了详细分析中古新兴时间介词的演变及机制外,还对前人研究较少的几个时间介词的来源和演变机制进行阐述,主要从来自空间义和来自其他义两个方面来讨论;二是将《齐民要术》《世说新语》《周氏冥通记》的时间介词与上古具有代表性的五部文献中的时间介词作对比,以此分析从上古到南北朝时期时间介词介引成分及句法位置的变化情况。第叁章结语,对本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述。
徐清清[3]2015年在《《世说新语》述补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临川王刘义庆的一部笔记体志人小说,其中记载的故事皆为真人真事,所记之事,可以考证。故《世说新语》深受研究魏晋时期的历史和文学的学者重视。书中记载故事,真实反映当时语言面貌,尤其是口语情况,语言描写的方面涉及思想、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因此具有非常宝贵的语言研究价值。本文以《世说新语》电子文本为底稿,对专书中所有的述补结构进行穷尽式搜集,搜集后对于所有的述补结构进行构成成分和意义类型分类。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了《世说新语》其书的作者以及版本信息,接着概述了前人对于《世说新语》的研究,从训诂学、词汇学、语法学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最后介绍了述补结构的的基础理论,以及前人对述补结构的研究成果,主要从动结式产生的时代以及判别标准,“得”字补语以及趋向补语这几个专项补语的研究成果来介绍;第二部分和第叁部分也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从构成成分和意义类型上对《世说新语》的补语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第四部分就前文描写分析发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后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将《世说新语》和《洛阳伽蓝记》和《孟子》述补结构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分析了《世说新语》述补结构的特点,分析本论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朱丽艳[4]2010年在《《左传》与《世说新语》位移动词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位移动词是根据语义特征[±位移]划分出的一类动词,[±位移]范畴是现代汉语动词中重要的语义特征,在语法解释中被广泛运用。《左传》代表了上古汉语语言的面貌,《世说新语》是中古语言资料的典范,本文将从对此二文献进行比较的角度出发,对位移动词进行历史的细致的研究,得出相关结论。首先,从分类上给《左传》和《世说新语》中的位移动词进行界定,并穷尽分析两书中的位移动词,在比较中对此类动词的语法、语用演变进行阐释,同时本文还对位移动词进行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其次,位移动词表示某一物体由于运动而发生空间位置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空间特性,而动作在空间中的展开是有一定方向性的。对位移动词方向性的考察,也是本文拟解决的一个问题。再次,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位移动词也不例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位移动词。本文从《左传》和《世说新语》语料中发现了几类同义位移动词语义场,并试图从词汇学和语法学角度对它们的演变及其演变原因做些分析。通过对《左传》和《世说新语》中位移动词整体比较和细致详细分析,可以发现位移动词的在语法和词汇意义上的演变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在先秦时代是位移动词,到了中古时代已没有位移动词的用法;有的在先秦时代位移用法单一,但到了中古时代,却出现了语法上或词汇意义上的分化,位移动词的使用频率渐减;有的位移动词的用法比较稳定,没有太大变化。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位移动词是在语言运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
闫珍[5]2017年在《近十年来《世说新语》词类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战争频发、朝代更迭、人口迁移等都会影响语言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恰恰就处在这样一个时期。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研究这个时期语言的重要媒介。"《世说新语》今本凡叁十八篇,自《德行》至《仇隙》,以类相从,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谬惑,亦资一笑。"[1](P.12)鲁迅亦称之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
周岱洁[6]2014年在《《世说新语》宾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刘义庆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用语接近当时口语,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加之中古时期是语言大发展时期,因此《世说新语》用语常作为探究汉语发展变化轨迹的参考。本文在对《世说新语》宾语作穷尽统计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叁个平面入手,对宾语的出现频率和使用方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对近叁十年《世说新语》的语法研究进行了概况总结,指定了《世说新语》宾语的判定标准;第二章在句法层面,对《世说新语》宾语从词、短语和句子叁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精确统计了每一小类的使用频率,对出现方式进行了论述;第叁章探究句子深层结构,从语义层面,将宾语分成强制格宾语和自由格宾语两大语义类型进行探讨;第四章在语用方面,分析了宾语的焦点问题、经济原则和移位。本文力求全面地展现《世说新语》宾语的真实面貌和运用手段,为完善《世说新语》的研究尽绵薄之力。
刘岗[7]2012年在《《世说新语》谓语动词配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摘要:《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对研究汉魏晋时代的历史、语言、文学、修辞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更是能作为全方位研究中古汉语的重要资料。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在句子中作谓语,是众多语法成分中的“核心”,也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动词的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配价理论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意义重大的语言学理论,在中国被广泛地应用到现代汉语动词的研究中。然而在古代汉语专书词汇研究领域,配价理论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有很大的拓展空间。本文通过详细分析《世说新语》一书中的谓语动词,以配价理论为统领,认真研究了该书谓语动词的配价能力、语义特征、前后语义角色搭配等问题,并据此对其进行分类,希望以这种努力为《世说新语》研究和古汉语专书动词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王家令[8]2010年在《《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语中,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副词使用频率很高,使用情况也比较复杂,是副词中较多的一个次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演变的一个重要时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继承和发展了上古时期的许多语言现象,又是近现代汉语中许多语言现象的源头,在汉语史研究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所撰的一部笔记体小说,口语色彩比较浓厚,能够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因而在语法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该书时间副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既可以丰富语言的本体研究,又有助于深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间副词系统,使汉语史研究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本论文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第1章,引论。阐明论文的选题意义、时间副词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语料。第2章,时间副词的界定和分类。首先在借鉴先贤对时间副词定义的基础上,结合《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使用情况和自己的认识,对时间副词进行界定。然后重点依据张谊生的“叁个层级、四个角度”的理论,把本书时间副词分成叁个大类:表时副词、表频副词、表序副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表时副词分为时制副词和时体副词,把表频副词分为高频、中频、低频和变频四种,把表序副词分为表次序和表重复两种。第3-5章,依次为表时副词、表频副词、表序副词。这叁章集中对《世说新语》时间副词进行较全面细致的考察,描绘各类副词的特点,勾勒本书时间副词的整体面貌。第6章,《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的特点。通过与上古时间副词的比较和对《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结构和用法的分析,我们发现本书时间副词呈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旧词的继承和新词的兴起;二是双音节化趋势明显,构词方式日臻完善;叁是某些时间副词在某种特定语境中表现较为显着的主观性。第7章,结语。对前文所作的研究进行总结。
左凌姣[9]2007年在《《世说新语》比较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比较句意义上指对事物的高下、好坏、短长或情况的得失等加以比较;形式上一般包括两个或叁个方面:即比较的对象(双方或多方)、表比较关系的词(动词、介词等)、比较结果。文章遵循传统的从意义上分类的方法,同时结合《世说新语》中比较句的特点,将其分为平比、差比、较比、极比四种比较类型。全文共分五章,并附有结语。大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相关研究现状。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对《世说新语》的平比、差比、较比和极比这四种比较类型进行全面的描写。根据比较词的不同,我们将《世说新语》的平比句分为:比动句、“如”字句、表异同类形容词平比句;并且讨论了比动句中“于”的消失问题、“方”字句、“(X)W如Y”式在结构上的变化、“(X)如YW”式的来源等问题。从句式特点看,我们把差比句分为肯定差比句和否定差比句。肯定差比句中我们描写了“于”字句、“差比”义动词句、程度副词表示差比义这叁种差比类型,并讨论了“于”字地位的变化及“于”字句的积极性语义特征问题;关于否定差比句,我们对其句法结构形式进行了描写及分析,并探讨了其积极性语义特征问题。较比句中我们分析了两种类型:疑问较比句、“比”字句,探讨了《世说新语》中“何如”表示比较的用法已经代替了“孰”字句、“比”字句中“比”尚未发生语法化、“X比YW”式还是个连谓结构等问题。我们将极比句分为两种类型:用程度副词表示极比关系和“X莫W”式。《世说新语》中主要是用程度副词来表极比关系,“X莫W(于Y)”这种极比格式已经少见。结语部分概括全文内容,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本文的不足之处。
张春红[10]2016年在《《世说新语》中“何”字用法》文中认为"何"在《世说新语》中主要作疑问代词、副词,可作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句法成分,在介词"以、为、由、缘"等前构成"何以""何为""何由""何缘"等介词结构,与副词"乃、尝、必、不"等副词构成"何尝、何乃、何不、何必"等结构,表示反问语气,与助词"至、敢、能、肯、足、可、得"等助动词搭配,构成"何至、何敢、何能、和肯、何足、何可、何得"等结构,相当于"哪里、怎么"。本文对《世说新语》中的"何"字作穷尽性分析,以此来探析"何"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用法。
参考文献:
[1]. 《世说新语》介词及介词结构[D]. 许秋华. 东北师范大学. 2004
[2]. 南北朝时间介词研究[D]. 刘爽. 重庆师范大学. 2017
[3]. 《世说新语》述补结构研究[D]. 徐清清. 华中科技大学. 2015
[4]. 《左传》与《世说新语》位移动词比较研究[D]. 朱丽艳. 江西师范大学. 2010
[5]. 近十年来《世说新语》词类研究综述[J]. 闫珍. 语文知识. 2017
[6]. 《世说新语》宾语研究[D]. 周岱洁. 四川师范大学. 2014
[7]. 《世说新语》谓语动词配价研究[D]. 刘岗.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8]. 《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研究[D]. 王家令. 信阳师范学院. 2010
[9]. 《世说新语》比较句研究[D]. 左凌姣. 延边大学. 2007
[10]. 《世说新语》中“何”字用法[C]. 张春红. 荆楚学术2016年第五期 (总第六期). 2016
标签:中国语言文字论文; 世说新语论文; 介词论文; 副词论文; 中古汉语论文; 语义分析论文; 语法分析论文; 刘义庆论文; 左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