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为实现对用海项目施工期悬浮泥沙扩散的实时跟踪监测,尝试采用无人机携带可见光、多光谱传感器对古雷围填海项目的围堰区进行遥感探测。利用Pix4d软件对无人机携带的可见光及多光谱照片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可见光及多光谱影像对水体中的悬浮泥沙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通过研究分析多光谱影像的光谱特征发现,近红外波段对悬浮泥沙含量的升高较为敏感,运用波段比值公式计算结果显示,围堰内含沙水体经溢流口排入海域后浓度明显降低,并可向南继续扩散约300 m。该方法可克服遥感卫星影像时空分辨率低的特点,为用海项目资源环境影响跟踪监测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孙芹芹,张加晋,罗美雪
关键词: 无人机,多光谱,悬浮泥沙,填海
来源: 海洋技术学报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海洋学
单位: 福建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海岛与海岸带管理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基金: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J01178),福建省公益项目资助(2017R1006-2,2018R1006-2)
分类号: P715.7;P75
页码: 34-38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91K
下载量: 91
相关论文文献
- [1].南海岛礁附近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的遥感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9(02)
- [2].潮流作用下蓬莱近岸海域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J]. 海洋地质前沿 2017(12)
- [3].台风强降雨输入水源水库悬浮泥沙的氮磷吸附特性[J]. 环境科学 2018(08)
- [4].杭州湾悬浮泥沙浓度时间序列模型和预测[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5].近岸水体表层悬浮泥沙平均粒径遥感反演[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5(02)
- [6].悬浮泥沙浓度对沉潜油形成过程的影响[J]. 海洋科学进展 2019(03)
- [7].夏季庙岛海峡海域悬浮泥沙浓度时空变化及其对潮流的响应[J]. 海洋地质前沿 2018(06)
- [8].梅山水道北堤对周边海域悬浮泥沙分布的定性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8(09)
- [9].破碎波作用下沙坝附近悬浮泥沙浓度试验研究[J]. 人民长江 2013(21)
- [10].长江口水体表层悬浮泥沙时空分布对环境演变的响应[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01)
- [11].悬浮泥沙含量与电导率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04)
- [12].基于时间序列MODIS影像的鄱阳湖丰水期悬浮泥沙浓度反演及变化[J]. 湖泊科学 2009(02)
- [13].MODIS监测河口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短期变异[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4)
- [14].强潮河口悬浮泥沙浓度垂向结构分析——以杭州湾乍浦水域大潮期为例[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9(02)
- [15].福建近岸悬浮泥沙浓度遥感监测[J]. 测绘科学 2014(11)
- [16].基于高分1号杭州湾河口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反演模型构建及应用[J]. 海洋环境科学 2015(04)
- [17].杭州湾冬季表层水体悬浮泥沙质量浓度的逐时变异[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18].基于MODIS的长江中游河段悬浮泥沙浓度反演[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08)
- [19].基于光谱混合模型的河口表层悬浮泥沙浓度卫星遥感反演研究[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9(04)
- [20].长江口外海潮汐和悬浮泥沙浓度的同化方法[J]. 高技术通讯 2009(03)
- [21].北部湾后向散射系数的时空分布与变化分析[J]. 海洋技术学报 2020(03)
- [22].山东半岛东部海域泥质区冬季悬浮泥沙时空变化及输运机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23].基于遥感反演的海阳海域悬浮泥沙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海洋科学 2019(03)
- [24].防波堤抛石过程中悬浮泥沙扩散输移的数值模拟[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5(01)
- [25].太湖表层悬浮泥沙遥感定量模式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01)
- [26].基于遥感方法反演珠江三角洲西江干流悬浮泥沙分布研究[J]. 遥感信息 2009(01)
- [27].基于高光谱数据和MODIS影像的鄱阳湖悬浮泥沙浓度估算[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8(01)
- [28].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反演模型研究[J]. 海洋科学 2008(05)
- [29].珠江口冬春季悬浮泥沙浓度遥感反演模式分析[J]. 海洋环境科学 2016(04)
- [30].悬浮泥沙对蓝藻光合及细胞化学计量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