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震源深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震源,深度,盆地,方法,序列,台网,机制。
震源深度论文文献综述
项月文,陈浩,肖孟仁[1](2019)在《sPL震相在江西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整理《江西测震台网地震观测报告》中2007年10月—2018年7月记录的31次ML≥3.0地震事件,根据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对上述地震震源深度进行sPL震相分析,得到了其中15次地震较为可靠的震源深度值。通过与单纯型、LocSAT、Hyposat等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PL震相测定的近震震源深度比较精确。(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11期)
杨磊,李保华,常廷改[2](2019)在《水库地震震源深度校核方法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人工方法对溪洛渡库首区流动台和距离地震震中最近的4~5个台站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将获得的地震震源深度与台网目录的震源深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偏差。流动台和距离震中最近的台站确定的震源深度能更合理地解释地震的成因及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可为其他水电工程研究水库诱发地震成因时运用地震观测数据确定较为可信的地震震源深度方法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吕思东[3](2019)在《震源主频及深度对盆地地震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盆地会显着放大地震动响应强度。文章基于二维盆地计算模型,将震源置于盆地计算模型内部,运用谱元法,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震源深度、震源主频下盆地计算模型与均匀半空间计算模型的观测点数据,探究了震源深度与震源主频对地震动响应强度的影响。结论如下:(1)当震源主频较小时,盆地中央区域的地震动响应强度会显着增强,但当震源主频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盆地中央区域开始减弱地震动响应强度。(2)震源深度会显着影响盆地中心区域的地震动响应,盆地中心区域地震动反映强度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姜金钟,李姣,付虹,潘睿[4](2019)在《2017年漾濞地震序列主震震源深度测定及微震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次较大的浅源地震震后通常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地震及微震发生,而丰富的中小地震及微震记录和准确的震源参数(如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解等)可以为研究该地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确定主震发震断层、震源区地质构造特征等提供重要的地震学依据。然而,因地震台网常规定位工作采用的速度模型及人工拾取震相走时均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故而台网地震目录中的震(本文来源于《国际地震动态》期刊2019年08期)
李锋,缪阿丽,李迎春,李强,叶碧文[5](2019)在《2018-04-06无为M_L4.1地震震源机制和深度及发震构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华东地区测震台网记录,采用CAP方法反演2018-04-06无为M_L4.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120°,倾角57°,滑动角27°;节面Ⅱ,走向15°,倾角68°,滑动角144°;震源深度为12 km。双差定位结果显示,2016年以来无为地区发生的地震位于无为盆地西南边界,沿SE向分布,震中由NW向SE迁移。根据震源机制解和精定位结果推测,无为M_L4.1地震的断层面解为节面I,地震可能是在区域背景应力场作用下由无为盆地西南边界底部的SE向断裂运动引起的。(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9年08期)
徐春芳[6](2019)在《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地震学的研究过程中,地震震源的深度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地确定地震震源的深度,不仅有助于实现对于地震灾害情况的精准预估,同时也可以实现对于余震发展趋势以及危险情况的预判。但是在实际对于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判定时,却始终受到重重因素的干扰,这使得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一个较为突出的难题。该文就针对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为未来地震定深以及地震震源性质的研究提供一份有利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22期)
潘睿,姜金钟,付虹,李姣[7](2019)在《2017年云南漾濞M_S5.1及M_S4.8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国内外地震研究机构给出的2017年云南漾濞M_S4.8和M_S5.1这2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存在较大差异,利用云南和部分四川地震台网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方法和3种不同速度模型对这2次地震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并结合sPn深度震相对其震源深度进行了再次测定。结果表明:①由于利用了台站方位覆盖更好的近震宽频带波形和sPn深度震相数据,最终获得了2次地震的震源深度(5 km和6 km);②基于更多台站记录的宽频带波形,利用CAP方法得到的双力偶震源机制解与Global CMT利用全球宽频带台站记录波形得到的反演结果更为一致,并且利用CAP方法得到5次M≥3.0余震事件的震源机制解与这2次地震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些地震事件可能发生于同一断层;③经初步分析认为,2017年漾濞地震的发震断层可能是维西—乔后断裂中南段,即节面Ⅱ(312°/80°/166°)为真正的发震断层面。(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万玉杰,高斯阳[8](2019)在《sPL震相在青海门源Ms6.4级地震序列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近震深度震相sPL的基本特征和门源地震台、铧尖地震台的波形资料,对2016年1月21日青海门源Ms6. 4级地震序列中的15个ML≥3. 0级地震进行了sPL震相分析,得到了该地震序列较为可靠的震源深度结果,并与Hyposat定位结果和CAP波形反演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sPL震相测定的震源深度结果与Hyposat定位结果和CAP波形反演得到的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sPL震相测定的震源深度是可信的。(本文来源于《高原地震》期刊2019年02期)
张蕙,梁向军[9](2019)在《用CAP方法测定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山西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资料,测定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西地区及周边地区M≥3.0地震的震源深度。结果显示,震源深度的优势范围为6~20km,山西地区的震源深度由北到南逐渐加深。在日常工作中,对于速报地震,尤其是4级以上的地震,建议用CAP方法测定的结果与速报结果综合运用,为速报之后地震应急及危险性判定提供更可靠的震源深度参数。(本文来源于《山西地震》期刊2019年02期)
章阳,刘立申,王利兵,罗娜[10](2019)在《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M_L4.4地震震源深度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震源深度是地震定位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对于一个地震,sPn与Pn震相到时差是一个常量,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和地壳模型有关。基于该理论,以河北数字台网数据为基础,识别sPn震相和Pn震相,计算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M_L4.4地震震源深度,结果为6.86km。双差定位法是目前确定震源深度比较精确的方法,双差定位得到的震源深度为7.01km。双差定位法所用数据量比较大,计算过程繁杂。利用sPn与Pn到时差计算震源深度的结果与双差定位法结果接近,计算快速、简单,所需数据量小。因此,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近震震源深度。(本文来源于《山西地震》期刊2019年02期)
震源深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人工方法对溪洛渡库首区流动台和距离地震震中最近的4~5个台站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将获得的地震震源深度与台网目录的震源深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存在明显偏差。流动台和距离震中最近的台站确定的震源深度能更合理地解释地震的成因及水库诱发地震的机理,可为其他水电工程研究水库诱发地震成因时运用地震观测数据确定较为可信的地震震源深度方法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震源深度论文参考文献
[1].项月文,陈浩,肖孟仁.sPL震相在江西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J].国际地震动态.2019
[2].杨磊,李保华,常廷改.水库地震震源深度校核方法研究与应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3].吕思东.震源主频及深度对盆地地震效应的影响[J].江苏建筑.2019
[4].姜金钟,李姣,付虹,潘睿.2017年漾濞地震序列主震震源深度测定及微震检测[J].国际地震动态.2019
[5].李锋,缪阿丽,李迎春,李强,叶碧文.2018-04-06无为M_L4.1地震震源机制和深度及发震构造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
[6].徐春芳.地震震源深度定位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9
[7].潘睿,姜金钟,付虹,李姣.2017年云南漾濞M_S5.1及M_S4.8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测定[J].地震研究.2019
[8].万玉杰,高斯阳.sPL震相在青海门源Ms6.4级地震序列震源深度测定中的应用[J].高原地震.2019
[9].张蕙,梁向军.用CAP方法测定山西地区地震震源深度[J].山西地震.2019
[10].章阳,刘立申,王利兵,罗娜.2017年9月4日河北临城M_L4.4地震震源深度测定[J].山西地震.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