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纬编针织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针织物,模型,线圈,纬编,织物,纱线,效能。
纬编针织物论文文献综述
孙天,张一曲,赵晓明,齐业雄[1](2019)在《纬编针织物电磁屏蔽效能CST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电磁波在针织物中的传播规律,用SolidWorks软件对纬编针织结构进行微观建模,利用CST微波工作室建立仿真模型。采用有限积分法计算了0~18 GHz波段针织物的电导率、织物组织结构、电磁波入射角、轴向衬纱层数及方向对屏蔽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屏蔽效能随织物电导率增大而呈非线性提高;电磁波入射角增大引起针织物表面极化电流变化;多层轴向导电纱的衬入有效地改变了针织物性能,屏蔽效能更佳。仿真计算结果对针织物模型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为设计开发高性能柔性屏蔽针织物材料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9年18期)
赵彩萍[2](2019)在《铁铬铝纤维纬编针织物的编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铬铝纤维纬编针织物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实验重点对铁铬铝纤维纱线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对铁铬铝纱线在横机上的编织工艺进行了优化,以达到铁铬铝纤维纬编针织物在节能方面有更好表现的目的。(本文来源于《轻纺工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吴义伦,李忠健,潘如如,高卫东,张宁[3](2019)在《应用色纺纱图像的纬编针织物外观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试织打样预测色纺纱针织物产品布面颜色造成的耗时、费力问题,提出一种应用真实色纺纱图像的针织物外观模拟方法。首先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色纺纱彩色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分割、形态学开运算和闭运算得到色纺纱的主体二值图像,获取纱线主体的边界和中心线,进而得到原始纱线图像主体部分;然后利用改进的Peirce线圈模型,将真实色纺纱线纹理映射至线圈的几何模型上;最后根据建立的织物组织变换模型,改变线圈的覆盖关系,完成纬编针织物的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模拟算法可快速、准确地模拟出不同密度、不同纱线的织物布面效果,且与真实扫描的织物视觉效果一致,有望取代实物打样。(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丽娟[4](2019)在《STF/UHMWPE纬编针织物柔性防护材料的抗切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TF/高性能纤维织物柔性复合材料是近年来个体机械防护装备领域常用的材料。此类复合材料柔韧性好,能够适应人体的运动,力学性能优良,最早出现在防弹领域的研究,现在已经延伸到抗冲击、防刺、防割等,因此则被命名为柔性机械防护材料。STF流变性能表征的剪切增稠特性及增稠机理、高性能机织物及STF/高性能机织物复合材料的防弹、抗冲击、防刺性能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高性能纤维织物及STF/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抗切割性能研究才刚刚起步。STF在机械防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仍不明确。其原因概括如下:一是传统的流变性能测试无法表征STF在机械防护过程中法向力学行为下的增稠特性。二是STF在机械防护过程中的增稠响应,以及STF增稠前后对其复合材料的机械防护机理尚未清楚。因此本论文选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纬编针织物及STF制备柔性复合材料,以STF法向载荷下力学性能表征的增稠特性为切入点,以抗切割性能为主线,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结合高性能纤维织物的切割断裂失效模式,进一步研究STF/UHMWPE纬编针织柔性防护材料的抗切割性能及STF法向载荷下的增稠特性与STF-织物柔性复合材料抗切割性能的协同效应。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利用自制附件和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仪对STF进行机械力学实验----准静态挤压和抽拔实验,探讨速度、接触面积,STF液面高度及接触界面粗糙度对STF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STF法向力学行为下的增稠特性。结果表明:STF挤压模式下存在临界速率,且挤压速率可定义为挤压速度与金属杆和容器底部边界之间间距的比值。一定的挤压速度下,当金属杆达到临界位移时,STF的受力急剧上升,STF产生增稠现象。当速度增加时,临界位移减小,STF提前产生增稠效应;当STF的液面高度增大时,临界位移增加,STF推迟产生增稠效应;金属杆与STF间的接触面积也影响着挤压过程的增稠特性,接触面越大,临界位移越小。而接触面的粗糙度对STF压缩过程的增稠特性影响不大。STF的抽拔实验研究表明:STF抽拔过程的增稠现象发生在第一阶段即初始抽拔速率下的抽拔力急剧增加,定义为抽拔模量。STF没有产生增稠现象的抽拔力是个恒定值,,约1.5N左右。随着抽拔速度的增加,STF在抽拔过程中产生增稠现象,STF最大抽拔力达到140N左右,STF抽拔力增加了近150%。STF抽拔过程的增稠现象存在增稠的起始点即临界速度和最大增稠程度即最大抽拔力。利用凝聚态物理中的Jamming现象理论及Jamming动态前延理论对STF在法向准静态挤压和抽拔模式下的增稠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建立速度相关的Jamming动态前延模型。在自行改造的INSTRON万能材料实验机上进行纱线的抗切割性能测试,实验参数为纱线结构,刀刃形状,切割速度及切割角度。结果表明:弱捻长丝纱最大比切割力最大,但是切割断裂断裂伸长最小,切割断裂比功也最小,纱线试样表现为刚而强。包缠纱切割断裂居中,最大比切割力最小,切割断裂比功也居中。而短纤纱切割断裂伸长最大,最大比切割力居中,切割断裂比功最大,试样表现为柔而强的力学性能。切割角度主要分为正交垂直和倾斜两个角度,正交垂直切割纱线时,刀刃处的纱线集中受力,纱线的抗切割力更大。刀刃形状不同,切割过程中刀刃和纱线的接触形式不同,因此抗切割力受到影响。切割速度对纱线的抗切割性能的影响表现出随着速度的增加,抗切割力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主要体现了有机高性能纤维力学响应特点。通过对UHMWPE纱线切割过程的受力及切割断裂过程的分析,利用能量守恒原理,提出纱线切割断裂过程的能量分布:压缩和拉伸弹性变形能、纤维材料的切割断裂能、聚合物材料的粘流能及切割过程的塑性变形能,建立能量分布理论模型。最后阐述了UHMWPE纱线和刀具接触形式和力学响应的切割破坏机理。通过UHMWPE纬编针织物水平和垂直切割实验研究,对纬编针织物的切割过程的受力、切割破坏形式、摩擦效应、变形特征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表明:刀具切割织物的受力可分为2大类:一是法向作用力,二是水平作用力,具体表现为切割力和摩擦力。织物切割过程的破坏形式包括:织物的切割过程经历了织物的变形,织物和刀具接触面的摩擦磨损,织物切割破裂的产生,织物切割裂纹的扩张到最后完全的切割断开失效。织物的切割过程的摩擦效应包括刀具和织物间的摩擦,纱线间滑移摩擦。织物垂直切割过程的变形特征:织物背凸和线圈扩张。利用断裂力学理论,提出纬编针织物的切割断裂包括裂口的产生即织物结构的破裂能和裂口的扩张即织物的切割阻抗,并给出切割阻抗的计算方法。根据能量平衡理论,分析了切割过程各阶段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并建立了各阶段织物的简单力学模型。对STF/UHMWPE纱线及STF/UHMWPE纬编针织物复合材料进行切割实验,探讨了STF/UHMWPE纱线及纬编针织物复合材料的抗切割性能。结果表明:不管是STF/UHMWPE复合纱线还是STF/UHMWPE纬编针织物复合材料的抗切割性能由于STF的添加得到很大的提高。从速度、摩擦性及切割断口形貌叁个方面分析STF切割过程中增稠特性与STF复合织物的抗切割性能的协同效应,揭示了STF法向力学行为下的增稠特性对纤维织物的抗切割性能的贡献。研究表明:1)切割速度对UHMWPE纬编针织物切割性能的影响不大,而对STF/UHMWPE纬编针织物复合材料的影响较大,当切割速度较小时,STF没有产生增稠现象,STF/UHMWPE纬编针织物复合材料的抗切割性能并没有提高,只有增加切割速度,STF出现增稠现象时STF/UHMWPE纬编针织物复合材料的切割性能才有显着提高。2)STF/纬编针织物切割过程中摩擦力的增加有两个原因:一是STF内SiO_2固体硬质颗粒改变了材料表面的粗糙度,摩擦力增加;二是STF在切割过程中产生增稠现象,由液体转化为固体,阻碍了织物和刀具间及纱线间的运动,摩擦力提高;其中STF增稠特性对摩擦力的增加贡献最为显着。3)STF填充了纤维束间的空隙,纤维束的切割断头表面覆盖了一层STF保护“薄膜”,断口平整。单根纤维的断头末端粘附着大量的STF,且能观察到大量SiO_2纳米颗粒团聚现象,这说明切割过程中STF的增稠特性使SiO_2粒子在切割应力集中区域迅速团聚以抵抗刀具的入侵。(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5-01)
孙天,赵晓明[5](2019)在《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纬编针织物的屏蔽效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的纬编针织物的屏蔽效能,分析了不锈钢纤维含量、织物组织结构、网孔大小和编织度目对针织物屏蔽效能的影响,测试了纱线的毛羽频数分布和纱线回潮率。结果表明:不锈钢纤维含量、织物组织结构和网孔大小对针织物屏蔽效果影响较大;不同组织结构织物其度目影响程度不同;纱线具有较好的可织性,织物吸湿舒适性较好。(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吴义伦,潘如如,高卫东[6](2019)在《云纹纱纬编针织物外观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云纹纱颜色渐变,对应的布面颜色难以直观预测,需要通过打小样来预测布面效果,但这种方式耗时、费力、增加成本。为解决此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应用真实云纹纱图像的针织物外观模拟方法,可以快速、直观、准确地预测云纹纱织物的布面颜色。首先利用图像分割、形态学开运算和闭运算等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云纹纱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原始纱线图像主体部分;然后利用改进的Peirce线圈模型,将真实云纹纱线纹理映射至线圈的几何模型上;最后调整线圈的串套关系,完成织物外观的模拟。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的织物与实际织物扫描图像颜色纹理相近,外观效果逼真。(本文来源于《丝绸》期刊2019年02期)
朱生群,袁嫣红,李跃珍[7](2019)在《基于TexGen的筒状纬编针织物的叁维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筒状纬编针织物叁维几何模型,突出其立体感,以传统的二维Pierce线圈模型作为织物在其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利用几何关系得到能描述纬编针织物纱线形态的15个节点及其二维坐标值的计算方法,再将织物厚度方向扩展为节点坐标的第叁维度,根据节点位置的不同得到其叁维坐标值,基于这些节点在TexGen软件中使用Bezier样条曲线建立织物的纱线轨迹,再以指定的纱线横截面形状扫掠轨迹,建立通用的筒状纬编针织物叁维模型。模拟结果较好地表现了线圈的相互串套关系和织物的空间形态,且能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前处理工作。(本文来源于《现代纺织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梁佳玉,秦志刚[8](2018)在《碳纤维衬纬纬编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碳纤维纬编衬纬针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试验中,增强体结构以双罗纹为地组织,改变衬纬组织的衬纱根数及弯纱深度,编织了4种不同组织和参数的纬编衬纬织物,通过液压成型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及结节强度,测试了复合材料在0°、45°、90°叁个方向的拉伸性能。结果显示:衬入纬纱后,复合材料90°方向强度及模量明显增强,且拉伸曲线呈线性; 0°、45°方向强度有所减少,但影响不大;并且对比衬入不同纬纱根数的复合材料强度,单位长度衬入纬纱根数越多,90°方向的强度越大;对比了不同弯纱深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弯纱深度增加板材在45°和90°方向上的强度减少,在0°方向强度增加。(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8年11期)
汝欣,彭来湖,胡旭东,史伟民,宋赛赛[9](2018)在《长毛绒纬编针织物编织效果预测及其数字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毛绒纬编针织物生产中的吃毛不匀问题,提出一种纤维编织效果预测及补偿方法。通过研究纤维从毛条喂入梳理头到织针钩取编入织物的转移过程中纤维质量的变化关系,建立纤维转移模型;提出纤维量偏移方差作为指标评价长毛绒织物编织均匀度及提花准确性;根据长毛绒编织机及梳理头工作机制,设计长毛绒纬编针织物数字化设计系统及对应的数据解析算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纤维补偿、纤维质量可视化方法。运用所开发的设计系统,可预测和显示编织效果,并对织物进行补偿。长毛绒织物设计算例表明,补偿后织物纤维量偏移方差下降90.92%,编织品质提高。(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汝欣,彭来湖,吕明来,史伟民,胡旭东[10](2018)在《纬编针织物几何建模及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真实地模拟纬编针织物几何形态,丰富细节特征,采用叁层纤维螺旋的加捻纱线模型刻画针织物中纱线形态。将最小旋转标架作为计算加捻纱线中各纤维位置的局部坐标,通过几何变换、坐标变换等方法,构建任意曲线为中心线的加捻纱线模型。根据成圈、集圈、浮线3种典型纬编针织物线圈结构,通过反算法求取3次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控制点,进而构建线圈纱线中心线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结构意匠图构建加捻纱线针织物几何模型的算法,并给出相应算例。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所建立的加捻纱线针织物几何模型保留了纱线加捻的细节特征,外观更加贴近真实织物。(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纬编针织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铬铝纤维纬编针织物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其研究也得到了重视。实验重点对铁铬铝纤维纱线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了测试,对铁铬铝纱线在横机上的编织工艺进行了优化,以达到铁铬铝纤维纬编针织物在节能方面有更好表现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纬编针织物论文参考文献
[1].孙天,张一曲,赵晓明,齐业雄.纬编针织物电磁屏蔽效能CST仿真分析[J].材料导报.2019
[2].赵彩萍.铁铬铝纤维纬编针织物的编织工艺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
[3].吴义伦,李忠健,潘如如,高卫东,张宁.应用色纺纱图像的纬编针织物外观模拟[J].纺织学报.2019
[4].王丽娟.STF/UHMWPE纬编针织物柔性防护材料的抗切割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9
[5].孙天,赵晓明.不锈钢纤维混纺纱纬编针织物的屏蔽效能探讨[J].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6].吴义伦,潘如如,高卫东.云纹纱纬编针织物外观模拟[J].丝绸.2019
[7].朱生群,袁嫣红,李跃珍.基于TexGen的筒状纬编针织物的叁维仿真[J].现代纺织技术.2019
[8].梁佳玉,秦志刚.碳纤维衬纬纬编针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8
[9].汝欣,彭来湖,胡旭东,史伟民,宋赛赛.长毛绒纬编针织物编织效果预测及其数字化设计[J].纺织学报.2018
[10].汝欣,彭来湖,吕明来,史伟民,胡旭东.纬编针织物几何建模及其算法[J].纺织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