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果实叶绿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猕猴桃,果实品质,叶绿体
果实叶绿体论文文献综述
高敏[1](2017)在《硫对猕猴桃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果树学报》2017年第4期《硫对猕猴桃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尹显慧等)报道,为猕猴桃种植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将土壤、有机肥和硫磺粉混匀后装盆,移栽1年生猕猴桃嫁接苗,定期观察不同硫处理盆栽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情况;另外,冬季在"米良一号"猕猴桃老果园中采用不同浓度硫磺粉和有机肥混合做基肥进行环状沟施,翌年9月研究施硫处理对猕猴桃叶片叶绿体结构及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7年05期)
尹显慧,王梅,龙友华,田雪莲,朱流红[2](2017)在《硫对猕猴桃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猕猴桃种植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将土壤、有机肥和硫磺粉混匀后装盆,移栽1 a生猕猴桃嫁接苗,定期观察不同硫处理盆栽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情况;另外冬季在‘米良一号’猕猴桃老果园中采用不同浓度硫磺粉和有机肥混合作基肥进行环状沟施,翌年9月研究施硫处理对猕猴桃叶片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适量的硫磺对翌年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硫质量浓度大于2.5 kg·m~(-3)时,猕猴桃植株新梢生长较短,叶片较小,对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施硫2 a后土壤性质发现了明显变化,质量浓度为1.0~2.0 kg·m~(-3)硫处理后,土壤pH符合猕猴桃适宜生长的范围,而1.5 kg·m~(-3)硫处理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与对照不施硫相比,田间1.0 kg·m~(-3)硫处理的猕猴桃叶片中叶绿体呈规则的梭形,环绕在细胞内表面,基粒、基质片层清晰,基粒类囊体垛迭多且排列致密整齐,叶绿体内富含小颗粒的淀粉粒,且叶片细胞大小均一,排列整齐紧密;同时低、中质量浓度的硫处理明显改善了猕猴桃果实品质,其中以2.0 kg·m~(-3)硫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19%、8.94%、32.65%、5.45%、9.16%、11.76%和26.9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果实中全硫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但所有处理均在作物全硫含量安全范围内。【结论】施硫质量浓度为1.0~2.0 kg·m~(-3)时能改善土壤养分,稳定维持猕猴桃叶片细胞和叶绿体结构,明显改善果实品质。(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时冉冉,陈娇,宗自卫[3](2016)在《猕猴桃果实叶绿体生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实验技术对猕猴桃果实进行深入研究,选取多种性质猕猴桃果实,对其多项特性进行分析,包括光合作用色素,光合效率,生物微观组织结构,生物超微观组织结构。在不同种属与品种之间,在果实组织和叶片组织之间做出对比,研究猕猴桃果实内部叶绿体成分生物学成长规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02期)
周坚国[4](2013)在《红色果实中是否含叶绿体》一文中研究指出果实外观颜色并非完全由叶绿体决定的,但无论是什么颜色的果实中都仍然或多或少存在叶绿体。(本文来源于《生物学教学》期刊2013年11期)
金光,郭瑞,廖汝玉,周平,沈清标[5](2011)在《二氧化碳和乙醇脱涩对早红柿果实品质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最新选育的早熟红柿‘早红’为试材,使用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和乙醇对果实进行脱涩处理。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乙醇可使早红柿果实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显着降低,其中30%和40%乙醇处理及80%二氧化碳处理可使柿果中可溶性单宁含量在96h内降到阀值之下,且乙醇处理较二氧化碳处理能更有效地降低果实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早红柿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前48h下降然后开始上升的过程,可滴定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两者处理间变化表现不一;维生素C呈现先微量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体色素总含量也逐渐下降,但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试验结果还表明,用二氧化碳对早红柿进行脱涩总体评价好于乙醇脱涩处理,且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品质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郭学民,王贵禧,高荣孚[6](2008)在《猕猴桃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区光合色素和叶绿体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猕猴桃果实发育期外果肉、内果肉和中轴胎座3个组织区的光合色素与叶绿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秦美’猕猴桃果实各组织区光合色素的组成成分随着果实的发育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不同发育期叶绿素(Chl.)和(或)脱植基叶绿素(Chlide)的存在使果实始终呈现绿色;同一组织区Chl.a、Chl.b和Chl.(a+b)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逐渐减少,Chl.a/b随果实的发育而上升;在同一发育期,各组织区Chl.a、Chl.b和Chl.(a+b)含量高低为:外果肉>内果肉>中轴胎座。‘美味84’和‘中华36’猕猴桃除了粘液细胞和心皮维管束周围的少数细胞外,几乎所有的果肉细胞内均有叶绿体分布,‘中华36’外果肉短石细胞也具有叶绿体。叶绿体在各组织区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8年09期)
郭学民[7](2006)在《猕猴桃果实叶绿体生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数猕猴桃果实具有诱人的绿色果肉组织。猕猴桃果实叶绿体是否具有光合功能,其生理与结构有什么变化规律,是国内外学者颇感兴趣的理论课题。纵观国内外猕猴桃的研究现状,尚未见到关于猕猴桃果实叶绿体生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特征动态变化的研究报道。本研究以猕猴桃果实为试材,运用Imaging-PAM、光谱、电子显微镜、石蜡切片、荧光显微、氧电极等技术,研究发育中、采后室温贮藏和冷藏猕猴桃果实叶绿体荧光动力学参数、荧光参数光响应特征、光合色素、4阶导数吸收光谱、光合速率、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等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行了种间、品种间以及果实与叶片之间的比较,揭示了猕猴桃果实叶绿体的生理学变化规律及其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1.猕猴桃果实的光合活性具有时空特异性。①从果实纵向看,在发育、室温贮藏及冷藏过程中,猕猴桃果实有中轴胎座部分从果实顶端到基部,外层果肉荧光参数(Fm、F_0、Fv/Fm、Yield、NPQ、qP、ETR)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中轴胎座及其外围部分,随着果实的发育和室温贮藏及冷藏时间的延长,果实两端的荧光参数(除Fm、F_0之外)大于果实中间部分,而且至后期果实中间部分的荧光参数均降为0。②从果实横向看,发育中猕猴桃从外到内Fv/Fm、Yield、qP、ETR依次降低;室温贮藏果实中轴胎座及其外围除Yield、qP、ETR为0,其它区域均与发育中猕猴桃变化规律相似;冷藏秦美果实从外到内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与室温贮藏的相似。③从时间上看,随着果实的发育、室温贮藏和冷藏时间的延长,Fv/Fm、Yield、qP、ETR均趋于下降,但是冷藏时其差异不显着。 2.猕猴桃果实不同种、不同品种之间的果实以及叶片与果实之间光合活性差异显着。①发育中秦美猕猴桃果实光合活性强于魁蜜。秦美猕猴桃果实Fv/Fm、Yield和ETR分别比魁蜜猕猴桃果实高11.3%、21.0%和21.3%。②发育中美味猕猴桃3个品种光合活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均为:长安5>长安4>长安6。③叶片的光合活性远远高于果实。美味84猕猴桃叶片Fv/Fm、Yield和ETR分别比果实高18.5%、75.9%和78.3%,中华36叶片Fv/Fm、Yield和ETR分别比果实高40.6%、83.9%和83.9%。 3.发育中、采后室温贮藏和冷藏猕猴桃果实赤道面各区Yield、qP均随着光强增大而降低,而NPQ、ETR则上升。随着果实的发育和贮藏时间的延长,各区最大ETR趋于下降。 4.发育中、采后室温贮藏和冷藏猕猴桃果实各部位色素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且存在PChlide,酸性环境使不少Chl转变为Pheophytin,Chl与Chlide的存在使果肉始终呈现绿色。随着果实的发育和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光合色素系统中Chl(a+b)均降低,秦美各部位Chla/b则上升,魁蜜果实发育中期各部位Chla/b最高,秦美果实同一时期Chl(a+b)和Chla/b依OP、IP和AP而降低;魁蜜果实同一时期AP的Chl(a+b)和Chla/b最高。(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6-05-01)
王阳光,席玙芳,陆胜民,马子骏[8](2003)在《采后处理对青梅果实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25℃下,气调包装和乙烯吸收处理对采后青梅果实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两种处理均能抑制果实叶绿素含量的降低,提高果实叶绿体中SOD的活性,同时抑制POD活性;延缓青梅果实叶绿体中AsA含量的下降;抑制MDA生成和O_2生成速率。因此它们都能延缓果实褪绿,气调包装效果更明显。以上结果说明两种处理可能是通过维持叶绿体中活性氧代谢平衡来延缓叶绿素降解。(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朱,方昭希[9](1995)在《珊瑚豆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体转化为杂色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珊瑚豆 (Solanum pseudo- capsicum var.diflorum (Vell.) Bitter)果实成熟过程中 ,果实颜色的变化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增长相符合。对果实中叶绿体转化为杂色体进行了电镜观察。早期绿色果实的特点是叶绿体具典型的基粒 -基粒间类囊体结构。在黄绿色果实时期叶绿体类囊体系统解体 ,代之以少数非叶绿素的单个类囊体和积累大的嗜锇的质体小球。质体转变为所谓的原质体。这表明叶绿体在果实成熟中的脱分化过程。当果实达到黄色阶段 ,这些质体所含的质体小球开始从中央形成质体小管的结构。最初质体小球中央变为半透明 ,认为是质体累积胡萝卜素的开始。随着质体小球的延长 ,小管从小球中伸出。这些小管围以电子致密的膜 ,中央是半透明的轴心。与此同时 ,在质体基质中出现一系列发育不同阶段的小泡 ,似乎是形成新的质体小球的过程。在成熟的橙色和橙红色果实中的杂色体中只包含无数小管和小的质体小球。质体小管在数量和长度上增长 ,充满成熟的杂色体。无数质体小球分布在小管之间的空间中。成熟杂色体从脱分化的原质体的重建是真正的再分化过程。可以作出结论 ,珊瑚豆果实叶绿体转化为杂色体实质上是一个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果实叶绿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猕猴桃种植中合理施用硫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将土壤、有机肥和硫磺粉混匀后装盆,移栽1 a生猕猴桃嫁接苗,定期观察不同硫处理盆栽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情况;另外冬季在‘米良一号’猕猴桃老果园中采用不同浓度硫磺粉和有机肥混合作基肥进行环状沟施,翌年9月研究施硫处理对猕猴桃叶片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适量的硫磺对翌年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硫质量浓度大于2.5 kg·m~(-3)时,猕猴桃植株新梢生长较短,叶片较小,对猕猴桃植株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施硫2 a后土壤性质发现了明显变化,质量浓度为1.0~2.0 kg·m~(-3)硫处理后,土壤pH符合猕猴桃适宜生长的范围,而1.5 kg·m~(-3)硫处理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与对照不施硫相比,田间1.0 kg·m~(-3)硫处理的猕猴桃叶片中叶绿体呈规则的梭形,环绕在细胞内表面,基粒、基质片层清晰,基粒类囊体垛迭多且排列致密整齐,叶绿体内富含小颗粒的淀粉粒,且叶片细胞大小均一,排列整齐紧密;同时低、中质量浓度的硫处理明显改善了猕猴桃果实品质,其中以2.0 kg·m~(-3)硫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19%、8.94%、32.65%、5.45%、9.16%、11.76%和26.92%;随着施硫量的增加,果实中全硫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但所有处理均在作物全硫含量安全范围内。【结论】施硫质量浓度为1.0~2.0 kg·m~(-3)时能改善土壤养分,稳定维持猕猴桃叶片细胞和叶绿体结构,明显改善果实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果实叶绿体论文参考文献
[1].高敏.硫对猕猴桃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果业信息.2017
[2].尹显慧,王梅,龙友华,田雪莲,朱流红.硫对猕猴桃叶绿体结构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7
[3].时冉冉,陈娇,宗自卫.猕猴桃果实叶绿体生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6
[4].周坚国.红色果实中是否含叶绿体[J].生物学教学.2013
[5].金光,郭瑞,廖汝玉,周平,沈清标.二氧化碳和乙醇脱涩对早红柿果实品质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1
[6].郭学民,王贵禧,高荣孚.猕猴桃果实发育期不同组织区光合色素和叶绿体的分布[J].园艺学报.2008
[7].郭学民.猕猴桃果实叶绿体生理学与细胞生物学特征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8].王阳光,席玙芳,陆胜民,马子骏.采后处理对青梅果实叶绿素含量及叶绿体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03
[9].朱,方昭希.珊瑚豆果实成熟过程中叶绿体转化为杂色体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