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层锚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层,锚杆,预应力,拉拔,施工技术,界面,导数。
土层锚杆论文文献综述
吴畏[1](2019)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土层锚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的建筑基础工程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表现在土层锚杆技术的应用当中。土层锚杆技术得到了建筑工程的广泛青睐,并将其有效应用在建筑施工的深层挖坑作业当中,在很大程度上使强护坡作业的施工得到有效保障,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现象。基于此,我国相关建筑部门要对土层锚杆技术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利用科学的施工方法对其进行有效调整,使其发挥最大价值。(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20期)
冯君,王洋,吴红刚,赖冰,谢先当[2](2019)在《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土层锚杆抗拔性能现场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锚杆与传统钢锚杆相比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与围岩协调变形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锚杆,在边坡加固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通过BFRP锚杆加固黄土边坡的现场拉拔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BFRP锚固体系在不同锚杆直径、锚固长度下的工作性能,并通过现场开挖式剖析,分析了BFRP锚固体系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破坏模式受控于锚固系统诸界面的相对强度,φ12mm和φ16mm锚杆体系为锚杆与灌浆体界面(第1界面)剪切破坏,φ25 mm锚杆体系为灌浆体与土层界面(第2界面)滑移破坏;一定锚固条件下,增大锚杆直径可显着提高锚固体系的极限抗拔力;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极限抗拔力并非始终线性增大,而是增幅逐渐减弱,存在临界锚固长度;第1界面和第2界面平均黏结强度均随锚固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并给出了诸界面平均黏结强度的建议值,可供实际工程设计使用;杆体轴力沿锚固深度逐渐衰减,分布形态与受拉荷载大小、锚杆直径和锚固长度等有关;锚杆界面摩阻力分布服从随锚固深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形态,峰值多出现在锚固前端0.5 m范围内,同样受锚固长度和直径影响。建议今后进一步改善BFRP材料的抗剪性能以及BFRP锚杆表面形态设计和制作工艺。(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9年07期)
徐政峰,李涵[3](2018)在《土层锚杆技术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核心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土层锚杆技术是一项常见的施工技术。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土层锚杆分别连接土体与支护结构,通过拉杆将支护结构承担的荷载传递至土层内部的锚固体上,然后锚固体负责分散荷载,使其均匀分布到土层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支护形式,土层锚杆技术在建筑基础施工中应用广泛。在应用这一技术时,首先要对土层锚杆的构造加以掌握,并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土层锚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充分发挥土层锚杆技术在建筑基础施工中的作用。为此,论文重点分析了土层锚杆技术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思路[1],为施工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23期)
吕敬富,吴红刚[4](2018)在《土层BFRP锚杆现场拉拔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BFRP锚杆作为一种抗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性强、抗震性与疲劳性俱佳的玄武岩纤维锚杆,现已走入土木工程的支护结构,有逐渐替换传统钢性锚杆的趋势。但其第一、二界面的力学传递性能研究还不够完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从不同直径、不同成孔方式、是否带扩大头叁方面展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直径越大极限拉拔力越大。当锚杆较细时放置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心情况,且锚固体完整程度越差;(2)相同直径下不带扩大头,极限拉拔力挤风1#>取3#>挤1#,但是叁种者差距很小,说明在考虑第一界面破坏的情况下成孔方式对BFRP锚杆极限拉拔力对基本没有影响;(3)对比挤密成孔和风钻成孔,第一界面强度带扩大头的锚杆要高于不带扩大头11~16%左右,风钻成孔下的第一界面强度无论锚杆是否带扩大头均大于挤密成孔;(4)挤密成孔条件下,由于锚固长度只有1m,且孔壁较光滑,第一界面的强度是第二界面强度的2.5~3倍,建议工程中适当加大锚固长度,采用高压注浆来增大第二界面的强度;(5)根据锚固体上的裂缝分布和破坏情况,从上至下依次将其分为拔出裂缝、应力集中裂缝和低强度裂缝。(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8年30期)
徐森跃[5](2018)在《预应力土层锚杆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岩土体加固时,使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是预应力土层锚杆技术,这种技术不仅比较经济而且效率也较高。论文介绍预应力土层锚杆的概念与技术特点,阐述预应力土层锚杆的作用,主要分析预应力土层锚杆的施工技术及应用,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8年16期)
梁冠亭,肖开乾,张兵[6](2018)在《考虑土层剪切模量径向变化的锚杆受力变形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锚杆周边土层由于注浆等因素导致的剪切模量提高,假定土体剪切模量沿锚杆径向存在不同形式的大小变化,采用一次跌落软化的锚土界面模型,基于剪切位移法推导锚固段周边土体处于弹、塑性阶段时锚杆位移、轴力、剪应力解析式,提出了考虑土层剪切模量径向变化影响的锚杆受力变形特性理论,并通过算例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土体剪切模量的提高对于锚杆承载力影响不大,但可以减少锚头的拉拔位移,在计算中应给予合理考虑,可更加真实地反映锚杆荷载传递过程。(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王小勇,曹净,左怀西,郑文炜,王勇华[7](2018)在《土层锚杆锚固应力传递的理论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预应力锚杆的剪切应力传递是锚杆性能和工程设计的关键,土层锚杆承载力的关键是土体和固结体的界面粘结强度。假定土层、锚杆与固结体叁者位移相协调,从弹性半无限空间内部作用一集中力的Mindlin位移解出发,考虑土层锚杆在张拉受荷过程中界面的部分脱粘滑移特性,获得了锚固段荷载分布特征的理论解。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土层锚杆的现场拉拨试验,检测了试验过程中锚杆的剪切应力,试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锚杆的剪切应力传递理论,同时也对土层锚杆的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06-21)
高杰[8](2018)在《红黏土土层锚杆蠕变特性试验及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黏土广泛分布于我国湖广地区、云贵高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这些地区进行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施工时,必将形成大量的红黏土边坡。在众多边坡的处治技术中,锚固工程因其造价较低、工艺简单、施工快捷和技术可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锚固工程的长期稳定性是判断锚固工程安全与否的重要标准,而决定其长期稳定性的关键是锚固系统的蠕变特性,其中锚固工程周围土体的含水率和灌浆压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研究红黏土层中土-锚界面的剪切蠕变特性,本文利用自行研发设计的试验装置开展室内模型试验,针对不同含水率、注浆压力进行土-锚界面剪切蠕变试验,并进行理论分析。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2298)支持下,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对湖南宁乡某高速路段红黏土进行了基本物理力学特性试验。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发设计的土-锚界面摩阻性能制样和测试装置,制作不同含水率、注浆压力下的红黏土层锚杆测试试样,开展土-锚界面剪切蠕变试验和土-锚界面瞬时剪切试验。通过分级加载得到蠕变全过程曲线,并根据“陈氏加载法”将分级加载蠕变曲线转化为分别加载蠕变曲线,最后利用“等时曲线法”得到锚杆的长期强度。(2)针对传统的Burgers元件模型往往只具备拟合效果而忽视了其预测性能,引进分数阶导数,将模型中的牛顿体元件替换成分数阶导数软体元件,建立分数阶导数Burgers蠕变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蠕变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均优于传统Burgers模型。(3)为得到参数少、拟合精度高的元件模型,将基于分数阶导数的软体元件引入传统Merchant模型,建立基于分数阶导数的Merchant蠕变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含水率下的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分析,根据各级应力下的平均绝对误差可以看出,本文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4)选用部分应力水平下的剪切蠕变试验结果作为学习样本,通过对样本有监督的学习,建立红黏土-锚固体界面剪切蠕变的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NFIS)模型,并将所建模型对为参与建模的蠕变试验结果进行预测。模型在拟合预测上均达到良好的精度,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5-29)
陈先军[9](2018)在《高层建筑土层锚杆施工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高层建筑的安全也成为了大家日益关心的问题。无论是在高层建设中的安全问题还是建成以后住房的安全问题都是非常值得人们关心和关注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在高层建设施工等技术和材料的革新。然而保证高层建筑安全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当地土层进行稳定巩固的工作。土层锚杆施工技术能够起到一定支护的作用,同时也能将支护结构和其他的结构进行连接,通过对负荷进行分散能够更好的对土层进行稳定,进而有效的保证了高层建筑施工的安全。文章主要对土层的锚杆技术进行必要的分析,并且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8年05期)
王辉,杨廒葆,徐孟龙,刘学会,高东源[10](2017)在《土层锚杆预应力损失探讨及补偿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层预应力锚杆主要用于基坑支护、边坡治理等工程,但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锚杆的应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量的损失,这在锚固工程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重点分析了锚杆的作用机理及传力机制,总结了土层锚杆预应力的变化过程,综合分析了导致锚杆预应力损失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应力损失情况提出相应的补偿对策。(本文来源于《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土层锚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BFRP)锚杆与传统钢锚杆相比具有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强、与围岩协调变形性好等优点,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锚杆,在边坡加固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通过BFRP锚杆加固黄土边坡的现场拉拔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BFRP锚固体系在不同锚杆直径、锚固长度下的工作性能,并通过现场开挖式剖析,分析了BFRP锚固体系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破坏模式受控于锚固系统诸界面的相对强度,φ12mm和φ16mm锚杆体系为锚杆与灌浆体界面(第1界面)剪切破坏,φ25 mm锚杆体系为灌浆体与土层界面(第2界面)滑移破坏;一定锚固条件下,增大锚杆直径可显着提高锚固体系的极限抗拔力;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极限抗拔力并非始终线性增大,而是增幅逐渐减弱,存在临界锚固长度;第1界面和第2界面平均黏结强度均随锚固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并给出了诸界面平均黏结强度的建议值,可供实际工程设计使用;杆体轴力沿锚固深度逐渐衰减,分布形态与受拉荷载大小、锚杆直径和锚固长度等有关;锚杆界面摩阻力分布服从随锚固深度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形态,峰值多出现在锚固前端0.5 m范围内,同样受锚固长度和直径影响。建议今后进一步改善BFRP材料的抗剪性能以及BFRP锚杆表面形态设计和制作工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层锚杆论文参考文献
[1].吴畏.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土层锚杆技术[J].居舍.2019
[2].冯君,王洋,吴红刚,赖冰,谢先当.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土层锚杆抗拔性能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
[3].徐政峰,李涵.土层锚杆技术在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核心思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4].吕敬富,吴红刚.土层BFRP锚杆现场拉拔试验研究[J].价值工程.2018
[5].徐森跃.预应力土层锚杆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
[6].梁冠亭,肖开乾,张兵.考虑土层剪切模量径向变化的锚杆受力变形特性分析[J].交通科技.2018
[7].王小勇,曹净,左怀西,郑文炜,王勇华.土层锚杆锚固应力传递的理论与试验研究[C].2018年全国工程勘察学术大会论文集.2018
[8].高杰.红黏土土层锚杆蠕变特性试验及理论研究[D].湖南大学.2018
[9].陈先军.高层建筑土层锚杆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
[10].王辉,杨廒葆,徐孟龙,刘学会,高东源.土层锚杆预应力损失探讨及补偿对策[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