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菌控制论文_吴耀举

导读:本文包含了染菌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消毒液,大青,质量控制,蒸汽,工艺,麦粒,原种。

染菌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吴耀举[1](2017)在《消毒液染菌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保障金湖县84工厂消毒液染菌量监测工作质量,本文主要对消毒液染菌量监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了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期能够为消毒液染菌量其监测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真正促进监测水平的提升。(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区》期刊2017年10期)

刘新建,陈晨,裘璐珊,宇方,陈天苗[2](2016)在《消毒液染菌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毒液染菌量监测作为评价消毒灭菌是否达标、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围绕消毒液染菌量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进行讨论。1科室配合衔接好,确保监测质量的时效性根据2012年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中采样和检查方法项的要求:消毒液采样后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 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因此,只有做好监测工作筹划,把握时间节点衔(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王震,张瑞瑞,黄静[3](2015)在《发酵工业染菌控制的操作细节》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发酵产业在中国属传统制造产业,资源消耗大。随着近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物发酵产业在生产技术的改进、工艺水平的提高及相关技术人员技能培养上,都已有了全面的提升,可以说中国的生物发酵产业已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但从整个行业看,发酵产业所形成的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仍然很严重。这种破坏的根源之一便来自发酵中因染菌(本文来源于《饲料广角》期刊2015年14期)

贺海峰[4](2013)在《抗生素发酵工艺控制和染菌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菌抗生素发酵也叫微生物发酵,是利用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它获得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的抑制或影响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发酵是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步骤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抗生素来为人类服务,由于它以培养微物生发酵为主,所以不称为微生物发酵工程。1菌种1.1菌种分离(1)常规分离法有:平板划线法、涂布法、稀释法(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9-01)

李德衡,董吉子,李树标[5](2013)在《生物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控制和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工业发酵生产中,染菌问题一直是企业关注的主要话题,发酵生产过程中,准确判断发酵罐染菌和防治染菌现象的发生关乎企业的切身利益。本文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对染菌情况进行了总结,阐述了如何进行染菌防范。(本文来源于《发酵科技通讯》期刊2013年03期)

夏文洋,曹铁,田砚余[6](2010)在《发酵工业染菌原因及控制措施浅谈》一文中研究指出发酵生产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发酵液染菌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设备和工艺角度入手,分析了发酵染菌的若干原因,期望对发酵染菌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期刊2010-10-20)

郑进保[7](2008)在《药用植物提取物在控制酒精发酵染菌和抑制肠道有害菌中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用植物具有显着的生理活性,广泛应用于抗菌等领域。随着绿色消费的兴起,药用植物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已在众多方面引起许多问题,如多抗性菌株的出现等,因此已产生了使用安全天然代替品的迫切要求。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药用植物提取物在控制酒精发酵染菌的作用,以及对于肠道代表性菌群的抑制作用。以酒精发酵的主发酵菌酿酒酵母和主要的杂菌发酵乳杆菌为对象,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120种植物提取物对以上两种菌株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乌梅、黄连等13种植物提取物均可以不同程度抑制乳杆菌和酿酒酵母的生长,而升麻等4种植物提取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乳杆菌的生长,而对酿酒酵母没有抑制作用。采用比浊法进一步研究了黄连和乌梅提取物对酿酒酵母和发酵乳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0.01 g/mL黄连提取物对酿酒酵母基本上不起抑制作用,而能够强烈抑制乳杆菌的生长;0.05g/mL的乌梅提取物促进酿酒酵母的生长,并强烈抑制乳杆菌的生长。进一步评价了乌梅提取物防治酒精发酵染菌的效果。添加0.05 g/mL的乌梅提取物可使发酵12 h的酒精产量提高1.45 mg/mL,并使乳杆菌由起始的6×10~7CFU/mL减少到1.0×10~4 CFU/mL。以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种肠道菌为对象,采用滤纸片法测定了120种植物提取物对肠道菌体外纯菌培养时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富含酚类物质又属收涩药的植物提取物抗菌性能最佳,特别是蔷薇科的植物提取物。富含生物碱又属辛味植物提取物的次之,特别是芸香科和毛茛科的植物提取物。富含甙类的最差,特别是属甘味植物提取物。采用比浊法进一步研究了黄连和乌梅提取物对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五种肠道菌体外纯菌培养时的抗菌效果。结果表明,0.001 g/mL黄连和0.005g/mL乌梅提取物均能够有效抑制产气荚膜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0.01 g/mL黄连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影响不大。而0.001 g/mL乌梅提取物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但当浓度升高至0.005g/mL时则对大肠杆菌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乳杆菌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乌梅提取物可以选择性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因此乌梅具有防治肠道菌菌群失调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08-01)

钟世华,徐满才,陈媛[8](2005)在《井冈霉素发酵工艺中染菌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染菌是发酵工艺中最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收效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井冈霉素发酵工艺中种子、培养基和设备及其附件的染菌分析,综合生产试验,取得了控制井冈霉素发酵工艺中染菌的有效办法,年染菌率从15.4%下降到6.0%.(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王凤云,王中成[9](2004)在《新复方大青叶片干膏染菌量的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成药的染菌量控制是中药生产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新复方大青叶片干膏生产工艺的各环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干膏染菌量超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新的生产工艺能够确保大青叶干膏达到菌检标准。(本文来源于《齐鲁药事》期刊2004年09期)

程翊,曾辉,戴建清[10](2003)在《控制塑料袋蘑菇菌种染菌率的技术要点及菌种质量评定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菌透气塑料袋蘑菇菌种较之传统的瓶装麦粒菌种有着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运输方便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于蘑菇菌种产业化生产,但无菌透气塑料袋蘑菇菌种对生产条件要求高,除了对原种要求特别严格外,从麦子的筛选、蒸煮、装袋高压灭菌到冷却接种,再到培养,都需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同时还要全程跟踪检测,以便监控每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大量的染菌。通过相当一段时间对生产(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03年S1期)

染菌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消毒液染菌量监测作为评价消毒灭菌是否达标、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本文围绕消毒液染菌量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进行讨论。1科室配合衔接好,确保监测质量的时效性根据2012年国家《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中采样和检查方法项的要求:消毒液采样后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 h;若样品保存于0~4℃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h。因此,只有做好监测工作筹划,把握时间节点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染菌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吴耀举.消毒液染菌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高新区.2017

[2].刘新建,陈晨,裘璐珊,宇方,陈天苗.消毒液染菌量监测中的质量控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

[3].王震,张瑞瑞,黄静.发酵工业染菌控制的操作细节[J].饲料广角.2015

[4].贺海峰.抗生素发酵工艺控制和染菌的分析[C].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

[5].李德衡,董吉子,李树标.生物发酵过程中染菌的控制和防范[J].发酵科技通讯.2013

[6].夏文洋,曹铁,田砚余.发酵工业染菌原因及控制措施浅谈[C].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2010

[7].郑进保.药用植物提取物在控制酒精发酵染菌和抑制肠道有害菌中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8

[8].钟世华,徐满才,陈媛.井冈霉素发酵工艺中染菌的控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

[9].王凤云,王中成.新复方大青叶片干膏染菌量的控制方法[J].齐鲁药事.2004

[10].程翊,曾辉,戴建清.控制塑料袋蘑菇菌种染菌率的技术要点及菌种质量评定标准[J].食用菌.2003

论文知识图

附录2003年浙江名牌产品(8)附录2003年浙江名牌产品(1)附录2003年浙江名牌产品(7)不网加炭的杀茸荆时璐毋硬贵的形喃小麦生料发酵新粮与陈化粮发酵醪中酸的...小麦生料发酵新粮与陈化粮乙醇体积分数...

标签:;  ;  ;  ;  ;  ;  ;  

染菌控制论文_吴耀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