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侧支循环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脉,多普勒,闭塞,造影,血管,超声,颈动脉。
侧支循环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唐屹青,吴明双,潘辑,徐韶华,周晓东[1](201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途径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侧颈总动脉(CCA)闭塞患者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方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9例双侧CCA闭塞患者和27例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动脉,观察CCA闭塞患者颈外动脉(ECA)反向血流入颈内动脉(ICA)、大脑后动脉(PCA)P1段峰值血流速度(Vs)是否大于健康成人的Vs值,从而判断ECA、Willis环后交通动脉(PCo A)侧支循环代偿途径。结果 9例患者均双侧ECA反向血流后进入ICA;2例双侧PCA的P1段Vs大于健康成人,7例单侧PCA的P1段Vs大于健康成人。结论双侧CCA闭塞患者存在ECA、PCo A两种侧支循环途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实时评价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4年34期)
王建,郭富强[2](2013)在《Wallenberg综合征的血管形态学及侧支循环途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一组因小脑后下动脉(PICA)或椎动脉(VA)受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有很大的可变性,主要由于其血管形态学及侧支循环的差异性所致。因此,了解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正常血管解剖、血管形态学变异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能为其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06期)
张雄伟,王磊[3](2012)在《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侧支循环途径开放的必备条件是必须存在完整的、发育均衡的一级侧支通路和存在动脉分支间的侧支吻合,在此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血流压力差才能形成动态的循环。所以,动脉管径轻、中度狭窄,一般不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只有在动脉管径达到重度狭窄(>70%)或闭塞时,才能导致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随之潜在的侧支循环途径开放。(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9期)
范秀玉,王琳娜,范博,吴铁丽[4](2012)在《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方法对100例老年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技术评估侧支循环变化。结果大脑中动脉主干重度狭窄或闭塞59例,TCD显示软脑膜吻合侧支通路开放34例,占57.6%。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或闭塞30例,侧支通路开放24例,占80.0%,其中前动脉交通侧支开放8例,后动脉交通侧支开放2例,前动脉交通与后动脉交通侧支同时开放4例,眼动脉侧支开放6例,前动脉交通、后动脉交通和眼动脉侧支同时开放4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7例,TCD发现窃血改变4例,占57.1%。椎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3例中,2例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出现颈外动脉-椎动脉侧支开放。左侧颈总动脉闭塞伴头臂干中度狭窄1例,TCD显示椎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侧支通路开放。结论 TCD技术有助于了解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郎黎明,彭敏,孟淑敏[5](2008)在《椎间段椎动脉闭塞后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TCD检查由于看不到血管的走行及结构,在诊断椎间段椎动脉时,经常会遇到困难。TCD能够准确诊断的部位是椎动脉的末段闭塞,但是敏感性仅为60%。随着彩超(CDFI)应用于颈部动脉检查后,原来难以显示的椎动脉,可以比较容易检查。在工作中,(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8-12-01)
张雄伟,王磊,王开平,张以善,李曼[6](2008)在《颈总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总动脉(C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途径。方法对67例C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者组)和60例无颅内及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对照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动脉连续波多普勒超声(CWD)检测。结果35例狭窄患者中,15例(43%)检出CCA局限性严重狭窄血流。32例闭塞患者未探及到病变侧CCA血流信号。患者组病变远端的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血流波形异常,表现为收缩峰圆钝、峰时延长,其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CD和CWD检测显示,患者组中79%的患者椎动脉-颈外动脉侧支循环开放,91%的患者Willis环侧支循环开放,均未见眼动脉侧支开放的血流表现。结论TCD和CWD有助于了解CCA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侧支循环途径,为临床确定诊断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08年18期)
杨鹏伟[7](2008)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逆向侧支循环途径的介入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闭塞病变(CTO)属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较难处理的问题,目前有多种技术用于CTO病变的开通治疗中,使CTO开通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极个别逆向侧支循环丰富的病例中,也可以经逆行侧支循环途径开通CTO病变。我院应用该方法开通1例CTO病变,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期刊2008-06-01)
赵云辉,马着彬,庄磊,刘建军,臧建华[8](2006)在《单侧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侧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方式。方法经DSA、MRA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95例,分为单侧和双侧病变组。分析DSA、MRA结果,对比两组病例侧支循环方式。结果DSA和MRA上,单侧病变组前交通动脉出现率明显高于双侧病变组(P<0.05),后交通动脉出现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SA上,眼动脉出现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双侧病变组眼动脉增粗率(57.9%)高于单侧组(32%)。双侧病变组软脑膜吻合支出现率明显高于单侧组(P<0.01)。结论单侧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方式不同,单侧病变主要通过前交通动脉、同侧后交通动脉等代偿,双侧病变主要侧支是后交通动脉、眼动脉和软脑膜吻合支。(本文来源于《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期刊2006年04期)
黎洪展[9](2006)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途径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起始段,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侧支循环的存在,脑梗塞是否出现、梗塞面积的大小及临床症状的轻重有很大差异。最近研究发现,颅内侧支循环可降低颈内动脉(ICA)严重狭窄患者半球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危险性。 一、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包括了颅外-颅内途径和颅内-颅内途径两种,通常分为初级途径和次级途径,初级途径指Willis环的组成血管,次级途径指眼动脉、软脑膜吻合支等。两侧大脑半球之间通过Willis环前部的前交通动脉及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的逆向血流提供侧支血流,后交通动脉使前循环和后循环之间相交通。Willis环作为侧支循环途径的潜力与构成该环的各动脉的大小和是否变异有关,这些血管在正常人存在很大变异,该环不对称很常见,仅少数正常人该环完整。研究发现,缺少前交通动脉为1%,大脑前动脉P1段缺少或发育不全为10%,后交通动脉的一支缺失或发育不全为30%。眼动脉是重要的次级侧支途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末梢间的吻合也是重要的次级侧支途径,以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之间的吻合支数量最多,且吻合支管径最粗,而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之间的吻合支数量则较少,吻合支管径也较细,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之间的吻合支则更少,(本文来源于《第一军医大学》期刊2006-04-01)
赵云辉,马着彬,许乙凯[10](2004)在《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DSA和MR血管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DSA、MR血管成像 (MRA)对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途径评价的意义。方法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者 74例 ,DSA和MRA上脑血管正常表现者各 6 0例为对照组 ,分析其DSA和MRA表现。结果 74例患者均有颈内动脉分叉以上狭窄或闭塞。病变同侧后交通动脉在DSA上的出现率 ,疾病组低于对照组 (P =0 0 2 5 ) ;在时间飞跃 (TOF)法MRA上的出现率 ,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0 )。后交通动脉DSA、MRA测量值均较对照组增大 (P =0 0 0 0 )。眼动脉直径DSA测量值较对照组增大 (P =0 0 0 3)。疾病组后交通动脉出现率在DSA上高于MRA (P <0 0 5 )。结论 DSA对本病侧支途径评价有重要意义 ,为术前必要检查。MRA安全 ,可从形态和功能上评价侧支循环 ,可做为首选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学杂志》期刊2004年10期)
侧支循环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Wallenberg综合征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一组因小脑后下动脉(PICA)或椎动脉(VA)受累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和预后有很大的可变性,主要由于其血管形态学及侧支循环的差异性所致。因此,了解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正常血管解剖、血管形态学变异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能为其临床诊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支循环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唐屹青,吴明双,潘辑,徐韶华,周晓东.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途径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
[2].王建,郭富强.Wallenberg综合征的血管形态学及侧支循环途径研究进展[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3
[3].张雄伟,王磊.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途径[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4].范秀玉,王琳娜,范博,吴铁丽.颅内外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途径[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
[5].郎黎明,彭敏,孟淑敏.椎间段椎动脉闭塞后的侧支循环代偿途径[C].庆祝中国超声诊断50年暨第十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8
[6].张雄伟,王磊,王开平,张以善,李曼.颈总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侧支循环途径[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
[7].杨鹏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经逆向侧支循环途径的介入治疗[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2008
[8].赵云辉,马着彬,庄磊,刘建军,臧建华.单侧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6
[9].黎洪展.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途径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
[10].赵云辉,马着彬,许乙凯.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侧支循环途径的DSA和MR血管成像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