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特斯艾略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英雄人物,艾略特的诗歌理论,艾略特的诗歌创作
特斯艾略特论文文献综述
江群,张敬[1](2013)在《特·斯·艾略特诗歌和诗论的一致性——以反英雄人物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斯·艾略特早期两部诗集反英雄人物创作手法丰富多样,其中包括意象、反讽性典故、碎片化情节、意识流内心独白以及平淡遣词等,这些反英雄人物的创作手法充分体现了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非个性化"理论和"传统"观,由此可见,艾略特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3年29期)
江群,张敬[2](2013)在《反讽性典故和特·斯·艾略特的“传统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反讽和典故是特·斯·艾略特诗歌的两大特色。在其早期诗歌中,艾略特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反讽性典故"的手法,将典故中的人物和情节与其早期诗歌中着名的反英雄人物斯威尼和普鲁弗洛克相关联、并置和对照,以古讽今。反讽性典故的创作手法与艾略特尊重传统又强调将过去和现在有机结合的传统观是一致的。(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陈海霞[3](2004)在《特·斯·艾略特主要诗作中的神话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创现代主义的大师们在努力地寻求一种重构文学、重现现实的诗歌表现途径。现代主义诗歌力求区别于传统的诗歌形式,但却无法回避文学传统巨大的影响。在寻求将传统和发展融合在一起的道路上,神话,以其恢弘的历史内涵,灵活的表现形式成为现代主义诗人用以构造古代与现代之间一种连续性的强有力的表现手段。 特·斯·艾略特(1888—1965),现代主义诗人的代表,就是在这样一种变革却又需延续的文学大环境中进行他的创作。在他的主要诗歌,如脍炙人口的《荒原》、《四个四重奏》、《灰色星期叁》、《普鲁富弗洛克的情歌》、《叁圣人的旅程》中,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神话意识。本文将针对艾略特的神话意识进行分析,通过对形成其神话意识的社会背景和神话理论的介绍,在对一些神话的起源和种类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分析出诗人使用神话典故的类别系统和神话的源流系统,并进一步展示艾略特诗歌和神话融会贯通的协调效果,揭示诗人通过使用神话所表现出的深层的思想趋向。(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4-11-15)
宋乃康[4](2004)在《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完美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特·斯·艾略特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作为英美现代主义诗歌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对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前人研究成就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艾略特诗歌理论的介绍以及对其几篇着名的诗作,如《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小老头》、《空心人》等,从主题、人物及创作技巧等几方面的分析,探讨艾略特诗歌中现代主义理论和表现手法的集中体现。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征以及艾略特的文学生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尤其是一战的爆发,传统的价值观念、艺术标准乃至整个文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现代主义思潮应运而生。艾略特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中进行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研究的。论文第二章介绍了艾略特的“情感统一”、“非个性化”、和“客观对应物”的诗歌理论及其影响。“情感统一”理论认为18世纪诗歌过于理念化,而19世纪的诗歌又过于放纵情感,因此针对这种情感脱节的现象,艾略特提出要将智慧与情感重新统一,回到17世纪诗人邓恩等人的创作方法。“非个性化”观点认为诗歌创作必须非人格化,诗人应牺牲自我,退出作品。而要做到以上两点,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就必须找到某个“客观对应物”,通过“客观对应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以“一套事物,一串事件”来进行暗示与象征。艾略特的这些观点对二十世纪英美现代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全面论述了艾略特的诗歌理论后,论文的第叁章和第四章对艾略特的几首着名诗作,《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小老头》、《空心人》等,从主题、人物、文体特征以及诗歌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叁章主要是分析艾略特诗歌的主题和人物。从主题上看,艾略特的诗歌主要描写了现代生活的丑陋、空虚、绝望。在这几首诗歌中,艾略特主要通过对现代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客观描述,表现现代人人性中丑陋的一面、信仰的空虚和对生活的绝望。与此相对应,这几首诗歌中的人物也都是“反英雄”式的。与传统文学作圆硕士学位论文MASTER’5 TIJES!S品中的人物相比,艾略特诗歌中的人物都是不自信的、悲观的、对生活毫无激情的。 第四章则对艾略特诗歌的文体特征和创作技巧进行了分析。为了能更好的表现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艾略特采用了复杂破碎的诗歌形式。在艾略特的诗歌中,场景、人物、时间、对话等等情况的出现都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往往上一个场景出现某个时间的某一个地方,但紧接的下一个场景反映的又是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的事情。这中间没有任何转折、关联。这就使得艾略特的诗歌阅读起来异常难懂,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这正是艾略特想要达到的效果。艾略特诗歌文体特征的另一个特点是典故非常多,且有时以多种语言出现。 本文还对艾略特的诗歌技巧进行了分析。首先,在表现形式土,艾略特的诗歌采取了戏剧独白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艾略特诗歌中的各种场景、对话能联系起来。其次,艾略特创造了许多意象,这体现了他的“客观对应物”理论。通过这些意象,读者能体会到诗人想要表达的观点。第叁,艾略特运用了意识流和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最后,在修辞和用字方面,艾略特也有他的独到之处。艾略特摒弃了浪漫主义的传统,采用了日常用语以及日常语言的韵律节奏,来表现现代人的生活状况。 通过分析,本文最后得出结论,艾略特作为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其诗歌理论和诗歌作品都集中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关键词:艾略特;现代主义;诗歌理论;文本解读(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4-11-01)
特斯艾略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反讽和典故是特·斯·艾略特诗歌的两大特色。在其早期诗歌中,艾略特将两者结合起来,采取"反讽性典故"的手法,将典故中的人物和情节与其早期诗歌中着名的反英雄人物斯威尼和普鲁弗洛克相关联、并置和对照,以古讽今。反讽性典故的创作手法与艾略特尊重传统又强调将过去和现在有机结合的传统观是一致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特斯艾略特论文参考文献
[1].江群,张敬.特·斯·艾略特诗歌和诗论的一致性——以反英雄人物创作为例[J].名作欣赏.2013
[2].江群,张敬.反讽性典故和特·斯·艾略特的“传统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陈海霞.特·斯·艾略特主要诗作中的神话意识[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4].宋乃康.现代主义诗歌理念的完美体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